elish
「這位既無丈夫、也沒兒子的女性,一生如何度過?又該如何書寫?奉道宗皇帝之命撰寫墓誌銘的翰林學士陳覺,大概遇到了一些挑戰……陳覺特別強調,他寫墓誌重在記實,而且要記錄下蕭氏種種「異於尋常」之處,接著便開始陳述她的生平作為。在陳覺筆下,蕭氏一生都奉獻給各種女性不宜的「外事」。」

比如能文能武,經營智庫、培養新人、不但是擅長騎射的作家、還是皇帝重要的政治幕僚,喜歡在家裡開文藝與政論聚會。

遼代契丹女性群像
elish
引文:

這些墓誌碑刻,是契丹立國之後,刻意擷取中原王朝的傳統,以為己用。當中原碑刻形式被採用的同時,寫作上的格式套語、文字修辭,乃至於難以形諸文字的慣習與潛規則,也一併被夾帶進去。

因此,我們在墓誌銘中所看到的是,契丹貴族女子跟北宋士大夫家婦女雖然出身有別,但形象卻很相似:恪遵婦道,對上有禮,御下有方,而且少有「外事」的描寫。

這無疑是一種選擇性的再現,由男性菁英在儒家社會秩序的框架下描繪死者,試圖使她們的言行更趨近於模範典型。對契丹貴族女子來說,更是文化傳統相異的漢人文士所作的文字表述,是一種雙重的他者觀點。
elish
秦晉國妃的墓誌的確非常特殊——無論在寫作風格或內容上——這個獨特性來自蕭氏本身的經歷,還因為撰寫者陳覺曾親炙她的言行,有機會作一手觀察,寫他人所無法寫。

此外,如果陳覺不是採用平鋪直敘的寫作方式,她的事蹟不會如此躍然紙上。這種平實的寫作風格,正與同時期北宋的新風氣不謀而合。曾出使宋國弔唁宋英宗駕崩的陳覺,是否因此得知這股新潮流,並將流行於北宋士大夫的寫作筆法帶入秦晉國妃墓誌?

作為一個特殊的個案,這方墓誌蘊藏了多方面的訊息待我們抽絲剝繭,一一解鎖。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