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0 AM
24
3
讀嘛讀嘛
《論幽默》
Humor by Terry Eagleton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1 AM
去年八月中文版剛上市時作的讀書筆記,每次翻出來看都會獲得新的靈感,決定從廢噗裡挖出來。雖然時隔已久(?)不敢輕易替當初的閱讀理解力做保證,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看看。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2 AM
一到三章按序主要談到三大幽默理論
釋放論:笑話的作用是去挑戰佛洛伊德所謂「現實原則」的專制統治,讓我們獲得某種童稚的滿足感,退回到被象徵秩序強力區別、精確定義萬物之前的狀態,得以把邏輯、一致性、線性關係都拋諸腦後。
優越論:如此一來,自我得以沉浸在某種虛妄的無敵感受中,同時藉由看輕令自己焦慮的身體或倫理畸形、挖苦使自己不安的對象、貶抑讓人害怕或痛苦的對手,壓力也就得以釋放。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2 AM
現今最主要的不協調論:這個準則用來解釋反諷、突降、雙關、文字遊戲、模糊、不協調、偏差、黑色幽默、誤解、破除崇拜、怪誕行為、不合時宜、重複、荒謬、天馬行空、出糗、陌生化、快速轉換、誇飾等幽默手段全都成立。這套理論偏向描述而非解釋,只說了我們在笑什麼,沒說我們為何而笑。
章四最後提到階級意味的「風趣」,相對章五後半是庶民的「狂歡」。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3 AM
我最感興趣的是〈幽默政治學〉談到一齣Trevor Griffiths的Comedians,戲中的老師說了一句同溫層可能會關心的話:「大部分的喜劇演員都在餵養偏見、恐懼、狹隘的視野,但真正優秀的喜劇演員……能帶來光亮,讓人把這些事看得更清楚,也更容易去面對。」
劇情如下: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4 AM
退休的知名喜劇演員艾迪華特斯開班授課,他的學生們準備接受伯特夏勒納的試鏡,這兩人對喜劇的看法截然不同,是長年的對手。夏勒納認為喜劇是一個商品,他的工作是把商品賣個好價錢,目標受眾通常無意也無力學習。「所有觀眾都很笨,不過只有爛喜劇演員才會讓他們發現這件事。」
因此,面試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放棄了華特斯老師的教導,退回他們習慣的淫穢笑點與醜陋攻擊。有一對演出搭檔,一個忠於所學,一個看面試官臉色,夾在兩種對立的幽默觀點間尷尬收場。只有一個特別反骨的格辛普萊斯,他因此將演出內容修改得更為尖銳。他的觀點是如果真相不討喜,那麼對真相的描繪也應該如此。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6 AM
華特斯雖然承認普萊斯技巧極佳,也指責他的諷刺表演太過嚇人,拋棄了同理與關懷。華特斯認為喜劇的存在就是要把這種難以改變的事物挖掘出來,並以喜劇的手法讓其變得可以接受。但老師也有自己的難關,在於一次集中營的經驗。真相讓華特斯的幽默變得笨拙,而普萊斯的諷刺則太過冷酷。在非人道的情境下,人要怎麼既真誠又好笑?
這齣戲最後收得還不錯(但唉不禁覺得喜劇與幽默難道是越深究越模糊的)
雖然沒有像我所期待的更進一步處理呈現的矛盾。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7 AM
本書作者接下來談到結合批判與烏托邦式幽默的是巴赫金的狂歡。我覺得理論本身過於樂觀,由於階級、教條、權威總是牽涉限制、恐懼與威嚇,但是笑從未被視為暴力與威權的同夥,更是在此之上的跳脫與克服,因此能碰觸到嚴肅理性或藝術無緣的那一部分真實,或者因而對此有所期待。本書作者也提到,巴赫金並未解釋認識論上的真實如何作為倫理學上的真實。而在他的整體理論中,似乎也忘了政府透過娛樂帶來麻木或是右翼喜劇演員的表演。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5:59 AM
覺得最幽默還是看歷代學者試著全盤解釋幽默這件事。
「佛洛伊德堅持兒童對於好笑沒有概念,但或許真正搞不清楚狀況的,是寫出《笑話與其無意識的關係》這本出奇無趣書籍的作者」我看你也不惶多讓。
康德說笑是「心智突然改變,從一個觀點換成另一個觀點去思索某個對象,可以對應到和橫膈膜相連的內臟彈性部分繃緊與鬆弛交替的狀態。」
有人評論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一連串喜劇,根據這本書所說,我們的目標和結果總是對不上,因此產生重新修正過的目標與行動,以及再次不相應的結果。」
西賽羅「為開玩笑制定詳盡規範。」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嚴厲反對公民嘲笑他人,也樂於拋棄喜劇,留給奴隸與外幫人去欣賞。」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6:00 AM
最後,波特萊爾說,笑屬於撒旦,因此極具人味。
(
當初的結論太無味,乾脆直接跳到最後
)
白茶
@zeroend110218
Wed, Oct 20, 2021 6:09 AM
論幽默
班雅明「橫膈膜的顫抖通常比靈魂的顫抖更能讓人好好思考。」XD
載入新的回覆
Humor by Terry Eagleton
釋放論:笑話的作用是去挑戰佛洛伊德所謂「現實原則」的專制統治,讓我們獲得某種童稚的滿足感,退回到被象徵秩序強力區別、精確定義萬物之前的狀態,得以把邏輯、一致性、線性關係都拋諸腦後。
優越論:如此一來,自我得以沉浸在某種虛妄的無敵感受中,同時藉由看輕令自己焦慮的身體或倫理畸形、挖苦使自己不安的對象、貶抑讓人害怕或痛苦的對手,壓力也就得以釋放。
章四最後提到階級意味的「風趣」,相對章五後半是庶民的「狂歡」。
劇情如下:
因此,面試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放棄了華特斯老師的教導,退回他們習慣的淫穢笑點與醜陋攻擊。有一對演出搭檔,一個忠於所學,一個看面試官臉色,夾在兩種對立的幽默觀點間尷尬收場。只有一個特別反骨的格辛普萊斯,他因此將演出內容修改得更為尖銳。他的觀點是如果真相不討喜,那麼對真相的描繪也應該如此。
這齣戲最後收得還不錯(但唉不禁覺得喜劇與幽默難道是越深究越模糊的)
雖然沒有像我所期待的更進一步處理呈現的矛盾。
「佛洛伊德堅持兒童對於好笑沒有概念,但或許真正搞不清楚狀況的,是寫出《笑話與其無意識的關係》這本出奇無趣書籍的作者」我看你也不惶多讓。
康德說笑是「心智突然改變,從一個觀點換成另一個觀點去思索某個對象,可以對應到和橫膈膜相連的內臟彈性部分繃緊與鬆弛交替的狀態。」
有人評論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一連串喜劇,根據這本書所說,我們的目標和結果總是對不上,因此產生重新修正過的目標與行動,以及再次不相應的結果。」
西賽羅「為開玩笑制定詳盡規範。」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嚴厲反對公民嘲笑他人,也樂於拋棄喜劇,留給奴隸與外幫人去欣賞。」
(
當初的結論太無味,乾脆直接跳到最後)班雅明「橫膈膜的顫抖通常比靈魂的顫抖更能讓人好好思考。」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