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跨性別/青少年/兒童/瑞典]
Teenage transgender row splits Sweden as dysphoria d...
2020年2月22日
The guardian的報導
〖丁】
The immediate trigger for Von Sivers’s themed week is a report from Sweden’s Board of Health and Welfare which confirmed a 1,500% rise between 2008 and 2018 in gender dysphoria diagnoses among 13- to 17-year-olds born as girls.
〖丁】
瑞典的衛福部證實,2008年到2018年,13-17歲的女孩,性別不安確診數飆升15倍。
〖丁】
In the autumn of 2018, the Social Democrat-led government, under pressure from the gay, lesbian and transgender group RFSL, proposed a new law which would reduce the minimum age for sex reassignment medical care from 18 to 15, remove all need for parental consent, and allow children as young as 12 to change their legal gender.
〖丁】
2018的秋天,當時的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在LGT團體RFSL的施壓下,提出新的法案,將性別重置的治療最低年齡從18降到15,並且移除所有家長許可的必要,允許12歲的孩子變更他們的法律性別。
〖丁】
Then in March last year, the backlash started. Christopher Gillberg, a psychiatrist at Gothenburg’s Sahlgrenska Academy, wrote an article in the Svenska Dagbladet newspaper warning that hormone treatment and surgery on children was “a big experiment” which risked becoming one of the country’s worst medical scandals.
〖丁】
在2019年的三月,對該政策的強烈反彈開始了。
一名哥特堡Sahlgrenska Academy的精神科醫師Christopher Gillerg投書警告對兒童的荷爾蒙治療與手術是一場大型實驗,可能成為這個國家最糟糕的醫療醜聞。
〖丁】
〖丁】
〖丁】
Sahlgrenska學院是哥特堡大學的醫學院,合作醫院是瑞典最大的醫院,歐洲第二大。
噗U
我有問題。
所以性別多元化只會造成更多社會上的紛爭,和人類無謂的猜疑,對吧?
最終,人類還是得回歸男生就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就該有女生的樣子,才能達到社會平衡吧?
有時候覺得性別多元化只是以人權為名行宗教行為的團體,用來洗腦這個世界,否定自己現在的身體。
〖丁】
噗U : 我不懂你說的「男生就該有男生的樣子」是什麼意思耶,是指出生就不用改動自己的身體,還是自認為是男生就應該遵守某些社會習俗?
蘇格⛰️中央山脈石榴裙下滿敗將
這根本是現代版本的腦白質切除術,也是在實際情況未明朗的情況下基於一股熱潮而開展的「治療」。我大膽猜測這些接受治療的女孩子們有一大部分會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開始控告她們的醫生和醫院,就像Keira Bell那樣。我希望最好是大型的集體訴訟。
噗U
〖丁】 : 兩者都是!
暱稱@刷噗要喝水
性別多元其實是在講性別氣質多元,不是說生理上多元
也就是只要自己願意也高興,你的打扮上想走什麼風格,你的個性是怎樣,不會侷限在男女應該固定怎樣的模板……
噗U
暱稱@刷噗要喝水 : 可是被伴侶盟這麼一弄就覺得性別多元是件壞事……(對不起
〖丁】
蘇格⛰️中央山脈石榴裙下滿敗將 : 女童面對的青春期生理劇烈變化本來就很煎熬,尤其是在男女混合的環境中,加上體制差異,不想當女生就是女生的共同點。
瑞典以性平而聞名,但就連他們的女生都不想當女生呢。完全是意料之中。
〖丁】
噗U : 我個人的觀點是生理上不需要刻意改變,除非是有必要的,也就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極少數需要變性的人。
至於社會風俗,除了需要赤身裸體的領域,或是治安死角,其實我不認為台灣有什麼特殊的事情只有單一性別可以做。
〖丁】
暱稱@刷噗要喝水 : 顯然台灣常態就是覺得沒有甚麼不可以做的,所以伴侶盟剩下女性的廁所浴室宿舍監獄收容所要擠進去啊,他們沒有別的可以訴求了。
〖丁】
In April, Uppdrag Granskning, an investigative TV programme, followed up with a documentary profiling a former trans man, Sametti, who regretted her irreversible treatment.
〖丁】
在2019年四月,一個調查型電視節目Uppdrag Gransking,追蹤分析一名前跨男,Sametti,她很後悔接受不可回復的治療。
〖丁】
In October, the programme turned its fire on the team at Stockholm’s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which specialises in treating minors with gender dysphoria.
〖丁】
The unit has been criticised for carrying out double mastectomies on children as young as 14, and accused of rushing through treatment and failing to consider adequately whether patients’ other psychiatric or developmental issues might better explain their unhappiness with their bodies.
〖丁】
The Karolinska disputed the claim, saying it carefully assessed each case.
〖丁】
十月的時候,這個電視節目炮火轉向斯德哥爾摩的Krolinska大學醫院,他們專門治療未成年性別不安。
這個機構早已被批評他們執行14歲兒童乳房切除手術,並且被控倉促執行治療,而沒有充分考慮到病患其他精神或發展方面的問題更可能解釋他們對自己身體的不適。
〖丁】
Karolinska駁斥這個指控,說他們都有謹慎評估每一個個案。
〖丁】
At the same time, Filter magazine profiled the case of Jennifer Ring, a 32-year-old trans woman who hanged herself four years after her surgery. An expert on psychosis who was shown her medical journal by her father, Avi Ring, was quoted as saying that she had shown clear signs of psychosis at the time she first sought treatment for gender dysphoria.
〖丁】
Indeed, the first clinic she approached refused to treat her, citing signs of schizotypal symptoms and lack of a history of gender dysphoria. But the team at Karolinska went ahead. “Karolinska don’t stop anyone; virtually 100% get sex reassignment,” says Ring.
〖丁】
同時期,Filter雜誌報導了一名個案,Jennifer Ring,一位32歲的跨女,在術後四年上吊自殺。她的父親Avi Ring出示她的醫療記錄,引用一名精神疾病的專家說法,表示她在一開始尋求性別不安治療的時候,就有很明顯的精神疾病徵兆。
〖丁】
她求診的第一間診所,確實拒絕治療她的性別不安,表示她有很明顯的類分裂型人格症狀,且缺乏性別不安的病史。但是Karolinska的團隊接受了。她的父親說:Karolinska不會阻止任何人,這些病患幾乎100%都能獲得性別重置治療。
〖丁】
〖丁】
Sweden’s authorities are starting to respond. Shortly before the bill that would have lowered the sex reassignment minimum age was due to be debated in parliament in September, it was shelved, and the Board of Health and Welfare was ordered to reassess the evidence. Its report is due on 31 March.
〖丁】
瑞典當局已經採取反應。這個降低年齡的法案本將在九月展開國會辯論,但已經被擱置了。而衛福部被命令重新分析證據,在3月31號之前提出報告。
〖丁】
After being interviewed on Uppdrag Granskning, Sweden’s health minister, Lena Hallengren, asked the programme to include a text addendum to remind viewers that it had been her predecessor, and not her, who had drafted the controversial law.
〖丁】
在接受Uppdrag Granskinh訪問以後,瑞典的衛福部長Lena Hallengren,要求電視節目方提醒觀眾,這個爭議法案是她的前任起草的,不是她。
〖丁】
On 20 December, the Swedish Agency fo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which the government had asked to review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the recent surge in teenagers reporting gender dysphoria, reported that there was very little research either into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r the risks or benefits of hormone treatment and surgery.
〖丁】
在12月20號,瑞典的健康科技分析局,應政府要求審視科學研究,關於近期暴增的青少年性別不安通報,他們報告說,只有很少的研究關於個案增加的原因,也很少風險與利益分析是針對荷爾蒙治療與手術的。
〖丁】
(←英文老ㄙ提醒大家,在英文裡面,little很少就是沒有喔,就是否定句!這個考試會考!)
〖丁】
For Romson this is a worrying turn of events. He blames Gender Identity Challenge Scandinavia (Genid), a parents’ group set up by Ring, a retired professor of neurophysiology, the Swedish toxicologist Karin Svens and the Norwegian teacher Marit Rønstad,
〖丁】
for the change in the debate, contrasting these “so-called concerned parents”, some of whom he points out have adult transgender children who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ak and decide for themselves, with “real parents” who affirm their children’s chosen identities.
〖丁】
對Romson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轉折。(Romson是瑞典的跨運領導人物,本文前面有提到,但那部分我沒有翻)
他責怪一個父母團體Gender Identity Challenge Scandinavia(斯堪地那維亞挑戰性別認同組織),這個組織由Ring創立,他是一名退休的神經生理學教授,還有瑞典毒理學家Karin Svens與挪威教師Marit Rønstad
〖丁】
Romson責怪這個組織導致辯論發生變化,他反對這些「所謂關心的家長」,他指出這些人家中有成年的跨性別子女,他們應該被允許發言並且為自己做決定,「真正的家長」會肯認他們孩子選擇的身分認同。
〖丁】
Svens was the only Swedish parent to speak openly on Uppdrag Granskning about how her trans son announced he was a boy when he was 17, started going to Karolinska’s adult clinic when he turned 18, and now identifies as male.
〖丁】
Svens是唯一一個在Uppdrag Gransking公開談話的跨性別家長,談及她的跨性別兒子,他在17歲的時候宣布自己是男生,在18歲的時候前往Karolinska成年診所,現在自我認同是男性。
〖丁】
When asked about Jennifer Ring, he says that friends of hers have told him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hat her family were unwilling to accept her as a trans woman.
〖丁】
被問及Jennifer Ring的時候,他說,他從他的朋友那邊聽聞她的家人並不樂於接受她是一個跨女,她感到煎熬。
〖丁】
“When I started questioning this some years ago, I thought I was alone,” says Svens. “They tried to scare me by repeatedly implying that there is a high risk of suicide, especially if the parents don’t agree. Now more and more parents have found the courage to question what the doctors say.”
〖丁】
Svens說:「當我幾年前開始質疑這件事情的時候,我以為我是唯一一個。他們一直一再地恐嚇我,暗示我跨性別有超高的自殺率,尤其是父母不同意的情況。現在越來越多父母質疑醫生說的話。」
〖丁】
The recent report from the Board of Health and Welfare also found that 32.4 percent of 13 to 17-year-olds with gender dysphoria registered at birth as women also had diagnoses for anxiety disorder, 28.9 percent had depression, 19.4 percent had ADHD, and 15.2 percent had autism.
〖丁】
最近的衛服部報告顯示具有性別不安的13-17歲、出生指定性別為女的患者當中,有32.4%也被診斷出焦慮症,28.9%有憂鬱症,19.6%有過動症,15.2%有自閉症。
〖丁】
Trans people often explain the higher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y pointing to the difficult experience living in a body that clashes with their gender identity, particularly when many in society, often including parents and friends, do not accept their identity.
〖丁】
跨性別族群通常會把他們高比例的憂鬱症與焦慮症歸因為生活在衝突的生理與性別認同當中,尤其是因為社會上很多人,包含父母與親友,不接受他們的身分認同。
〖丁】
One of the most surprising changes has been the growing divisions between trans activists. While Romson warns that children will have even more anxiety 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debate, Aleksa Lundberg, a trans woman and longstanding activist, is backing the call for more research.
〖丁】
其中一個最令人驚訝的改變,是跨性別運動者之間的分歧越演越烈。
儘管Romson警告兒童會因為這種風向的改變變得更焦慮,然而Aleksa Lundberg,一位長期活躍於社會運動的跨女,卻支持這項呼籲:要有更多對跨性別的研究。
〖丁】
Last October she apologised for not having been sufficiently open about the depression she had felt after her operation. “I would probably not undergo corrective surgery if I had the same choice today,” she wrote. “And I want to apologise to those who perhaps needed to hear that story earlier.”
〖丁】
在2019年十月,Aleksa Lundberg為了沒有充分公開她的術後憂鬱情況而道歉,她說:「如果我再做一次選擇,我可能不會接受重置手術。我想要向那些可能需要早點知道我的故事的人道歉。」
〖丁】
(←本來沒打算全篇翻的,所以前面一部分沒有翻譯,不過後面為了平衡資訊所以就翻完了。附註一下,衛報是英國左派的代表性報社,報導對於跨性別都是非常親善的。)
〖丁】
2021年5月5號的文章
〖丁】
我看這個網站也是針對未成年性別不安設立的網站。頂樓報導中提到的Karolinska醫院停止對未成年提供青春期阻斷劑還有荷爾蒙治療,除了臨床研究以外。
〖丁】
2021年5月12號
瑞典的Karolinska醫院還有其他醫療機構,都停止了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開青春期阻斷劑跟荷爾蒙。
〖丁】
←最近讀國外的報導,我的感想就是進步國家真的做什麼都早很多步,不管是英國還是瑞典都可以找到充分的個案來驗證對於跨權主張的質疑是有道理的。
〖丁】
到底該叫他們進步國家還是衝很快國家
紙上環遊小狐狸
感恩讚嘆他們提供實驗結果。
紙上環遊小狐狸
看看人家蒐集的那個論文數量,看看那個年份,爭議那麼多也要「先試試看再說」。我覺得他們大型社會實驗真的很勇敢。
紙上環遊小狐狸
論文本身就是嚴謹的討論意見,主張外國先進立法例還必須做立法後續追蹤。都沒有才是在忽視人權。
〖丁】
Home
頂樓報導提到的Gender Identity Challenge Scandinavia
agateophilia
嗨,抱歉打擾了。我讀了衛報那篇的原文,感覺衛報的立場偏「因為衛福部的報告導致國內公眾反對聲浪高漲」?它的重點比較是畫在研究資料一出帶動輿論然後造成跨性別者有更大的生活壓力,而不是質疑跨性別運動。(以衛報一貫立場來說這的確很衛報)
paark
「不想當女生就是女生的共同點。」+100 如果人生中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他的心理真的能算是心理女嗎
蘇格⛰️中央山脈石榴裙下滿敗將
「他們一直一再地恐嚇我,暗示我跨性別有超高的自殺率,尤其是父母不同意的情況。」
我之前在看英國關於這方面的事情的時候看到的也是這樣。「你想要一個活著的兒子還是一個死掉的女兒?」,醫生會這樣問。所以就算規定要取得父母同意也沒用,被醫生這樣威脅的當下父母只會感覺自己沒得選。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國外這種在研究結果清楚之前就立法通過一點都不先進,感覺就是因為有人很會吵所以就隨便放行,超不負責任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paark : 「「不想當女生就是女生的共同點。」+100 如果人生中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他的心理真的能算是心理女嗎」
並不是沒有這種女性吧 比如說一些父權女或是剛好就一輩子順風順水的女性 他們的心理性別該被質疑嗎?
〖丁】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 所以完全無法同理女困境的生理男跨女算是父權女還是一輩子順風順水的女性?你想討論甚麼東西?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丁】 : 因為他的說法是指女性一定會有不想當女性的時期 但是生理女真的有每個人都這樣嗎?
很多生理女是這樣 在多數女性中這是共感 到這邊都OK
但是說沒有這種感覺就不能稱作心理女性 這會把不這麼想的女性(即使是生理女)也排除到心理女之外
〖丁】
我根本不承認心理性別可以分二元性別。

現在的問題就是當一個人生理條件跟特定時間地點的女性群體沒有共同點,跟他們的心理狀態也沒有共同點的情況。

你要把生理女拿出來談,可以,我們就來否定她們的心理性別是女人,但她們生理上依然是女人,不管她們高不高興喜不喜歡歡不歡喜。
〖丁】
說真的你舉例很失敗,還不如換成女跨男。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丁】 : 我沒有在辯駁心理跟生理性別可不可以互換 有問題的只有「沒有某種感覺(曾經不想當女性)就不是心理女」這個假設
〖丁】
沒有心裡女或心理男這種前提,有的只有性別不安。
〖丁】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 那引用的那句是我說的話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我剛才回覆時的整個想法是

對噗主說沒有心理男女性之分:可理解,沒意見

對paark預設心理女性存在,之後推論的「不曾有某種想法就不是心理女」:不能理解
這個意見是先把認同或接受自己生理性別為OO的人,稱為心理OO(paark的定義是這樣吧?),接著推展到「若沒有某想法,他的心理真的能算是心理OO嗎?」
因為即使生理性別相同,人的生命經驗各有不同,可能有女性從不討厭身為女性,假如以「不想當女生」當作心理女性必然的共通點並可藉此問算不算心理女,那對不能涵蓋的情形要怎麼辦?
〖丁】
顆顆(゜д゜)<呸西咪斯托 : 我那句話的解讀是這樣的
「跨女說自己是心理女,在他們如此宣稱的同時,如果不能理解其他女性的心情與困境,還有資格這麼宣稱嗎?」
paark
不好意思可能引起誤解了,我不覺得女性有共同的生活經驗或心理狀況,所以其實我不覺得有什麼心理女。所以瑞典富家白異女和台灣中產同性戀女共享一個「女」字的共同點在哪裡?可能是都會在月經的時候覺得煩死了這什麼爛身體吧。也就是說我覺得女這個字所區分的是生理狀態。
所以其實也是半開玩笑啦,所謂的「心理女」如果真的存在,他的心理卻從來沒有經歷過這身體,那從來沒有被這種身體影響過的「心理女」算是心理女嗎
〖丁】
Major Swedish Hospital Stops Prescribing Puberty Blo...

偷偷說裡這篇比我上面找到的報導內容更長
明天再來仔細看看有沒有什麼漏掉的細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