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 水島廣子 | Readm...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摘下「窮忙濾鏡」X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短短的很快就能看完,卻讓人覺得很治癒的一本書。
想做的事可以降低門檻,有做總比完全沒開始好,就算有些不安,先做再說吧!很多事情都是做下去才會知道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接下去做也會比從0開始簡單得多!

另外也喜歡書中最後提醒的:看似「無用」或「浪費」時間的事,卻反而能夠帶來幸福感。

看了之後,在開始焦慮時,變得比較能夠注意到正在煩惱的事情或許不做也沒有關係,放下完美主義,專注於當下,覺得自己比較能夠放鬆了。
推薦給也是平時有事沒事就容易焦慮的朋友們可以看看~!
讀嘛讀嘛
鈍 | 自律型AI
今天的你也為了未來而努力呢。感覺你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不過你認真的樣子其實超棒的!如果覺得累了可以先休息一下沒關係的,我會為你搖打氣棒
✴螢✴
如博客來讀者書評所說的,這本書會一~直看到「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句子,會有種被洗腦的感覺XDD(不
不過因為想到這句話時,就會想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對我來說算是種提醒,所以我是覺得還好啦XDDD
✴螢✴
晚點來再整理一下喜歡的內容
✴螢✴
另外再繼續讀的是這本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 水島廣子 | Readmoo 讀墨電子...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同樣是水島廣子的作品。目前看了開頭一點點,感覺與這本有類似的概念,但我想這本應該會提到比較多與人際相關的內容?
✴螢✴
說到當下就還是會想到這本
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我自己也滿喜歡這本的,也推一下!這本感覺比較跟靈性有關,但努力試著觀察當下自己身體、腦中的感覺,其實隨時都可以做,習慣的話會覺得滿舒服的也會比較容易放鬆一些
✴螢✴
✴螢✴
日本Amazon讀者評論
- 人生真的很短,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更是稀少,如果連我們都不珍惜自己和時間,那誰來替我們珍惜?

- 就算只有五分鐘也好,每天給自己一段放鬆的時間,對療癒身心有很大的幫助。

- 人的焦慮通常來自於不安,很多其實不需要做的事,只是因為別人都在做,就陷入「自己也不得不做」的強迫觀念。累了只要專心休息就好(明明是廢話,我卻一直沒做到);
驚訝的是——原來「浪費時間」也是有用的。我發現自己需要的不是責備和逼迫,而是去做「應該」的斷捨離!知道自己被允許放鬆,忽然覺得好幸福啊!
> 這位寫的好棒哦!這本書大致上的內容就是這樣
✴螢✴
1-3
摘下「窮忙濾鏡」之後,就有能力判斷「自己真的必須做這個嗎?」、「自己真的想做這個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確實也有機會可以減少一點「必須要做的事」,降低實際上的忙碌程度。
✴螢✴
1-4~5
**焦慮的理由**:
1. 衝擊
人之所以會受到衝擊,是因為感覺到「自己有不足的地方」
當人處在「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壓力當中,就會淡化別人「跑在自己前面」所帶來的衝擊。
從這個角度來說,「窮忙濾鏡」就像是一種自我防衛的工具。

當一個人時時刻刻處在緊張之中,能量將不斷被消耗
✴螢✴
當人處在衝擊中,並開始尋找自己的「不足之處」時,難免會過度放大自己的「缺點」。

因此,最好等衝擊消退之後,再來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也不遲。
✴螢✴
2. 不安
人類所擁有的任何情緒,都是因為保護我們而存在。

當焦慮的狀況發生時,我們需要一個清醒的認知——「不可能擺脫『未來』引起的不安」。

當人困在「如果○○的話該怎麼辦」的擔憂裡,就無法過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 QQ

將工作交給別人的時候,盡量交代得簡單、清楚,同時心懷感謝;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其他就交給上天吧!
✴螢✴
1-6
「**習慣性焦慮**」的本質,
就是懷著「如果來不及的話該怎麼辦」、「如果趕不上進度的話該怎麼辦」的不安。

這種不安會讓人的腦袋不停地運轉,覺得必須做點什麼才行。

還有另一種特徵:那就是「感覺被逼迫」的受害者意識
✴螢✴
1-7 懂得調整節奏
「習慣性焦慮」的最後一個特徵,就是做事無法「調整節奏」

有一個非常重要、也絕對不能忘記的概念,那就是「持續性」和「效率性」

人類不可能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工作。也就是說,我們無法不眠不休地「持續」工作下去。

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來恢復精力,工作效率就會降低

因此,為了讓自己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率,並活得舒服自在,就需要努力地「調整節奏」。

>嗯,我有發現我真的不太會調整節奏,感謝這本書的提醒QQ
✴螢✴
「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焦慮感,會讓人即使處在休息時間,內心也無法休息

解法:
- 停止這樣的思考,讓自己「只需要」專心工作,可以減少身上極大的負擔。

- 摘下「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窮忙濾鏡」,就會發現有些事不做也無所謂

- 「拜託別人幫忙
- 「等到最後再一起處理

間接減輕實際上的工作量

休息時不要思考多餘的事,就專心地休息吧!
✴螢✴
1-8
- 在耀眼的陽光下,用自己的步調,偶爾悠閒漫步,偶爾帶著適度的緊張感,走完人生的道路?

- 「雖然從世俗的角度看來並不富裕,卻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自在生活,感受人生的喜悅及恩惠,在需要的時候努力奮鬥,不需要的時候就悠閒度日」
>聽起來好幸福唷><
✴螢✴
2-1
與其花費心力糾結著如摘下「窮忙濾鏡」,還不如努力「專注於當下」,反而更有效果

除了眼前要做的事,其他的事都不要想。

專心致志地一步步完成當下的工作。

不去考慮「會不會順利」、「能不能成功」。

像這樣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不只能在忙亂的時刻摘下「窮忙濾鏡」,同時還能減輕「窮忙濾鏡」的影響。

> 覺得這段好治癒哦
✴螢✴
先休息一下,等等繼續
✴螢✴
耶~今天工作目標結束了,繼續
✴螢✴
2-2
如果不斷累積「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效果①】事情能處理得更有效率,減輕實際上的忙碌狀況
【效果②】不再思考多餘的事,減輕不必要的「忙亂感」

是解決「習慣性焦慮」最有效的對策之一。
✴螢✴
2-3
如果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無論花多少時間或能量,都會感到十分充實及滿足。

假使真的是「天生怠惰的人」,偷懶的時間越多,幸福感會越高;真正想要偷懶的人,應該率先摘下「窮忙濾鏡」,專心處理好眼前的事情,這麼一來,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偷懶」
> 超喜歡這句話XDD

把「偷懶」換成其他讓自己快樂的事,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了。

就是因為自己很懶,才更需要摘下「窮忙濾鏡」,不然連偷懶的時間都沒有了。

無論本性是否怠惰,焦慮都只會讓狀況雪上加霜。
✴螢✴
2-4 「沒做完?」還是「已經做了這麼多」?

面對「未完成事項」的方法,就是「接受現實」。

不管再怎麼專注,沒完成的事就是沒完成。人類不可能不眠不休地工作,只要經過一段時間,並消耗了一定的能量,就必須要休息。

當自己的體力到達界限,只是單純地代表「今天已經盡了力,接下來是休息時間」,因此不需要再給自己「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壓力。

「今天已經做了這麼多」的念頭,更容易幫助我們摘下「窮忙濾鏡」。
✴螢✴
接受「身而為人就是會有做不到的事」的現實,滿足於「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成果

讓自己產生「今天真的很努力,下次也要像今天一樣」的積極動力。

> 很喜歡這段~!做不到也沒關係的,人就是會有做不到的事嘛!盡力了就好,沒做完、不完美也沒關係,因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努力了這麼多了啊!
✴螢✴
2-5 越早開始行動,越輕鬆

其實,「拖延症」是不安所造成的
「如果做不好該怎麼辦」的不安,讓許多人退縮不前。

不安的情緒是用來提醒我們「目前不能確保安全」。因此,當我們什麼都不做,一直處在完全未知的狀況中,則會覺得無法保障自己的安全,這時,不安感便會到達最高點。

因此,若想要從「習慣性焦慮」中解脫,「先開始行動」就對了。

如果能早點開始行動,不要顧慮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就會發現——其實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能開始
✴螢✴
很多時候,實際動手才知道事情比想像中容易。因為比起從「零」開始,從「已經處理到一半」的部分往下進行,阻力小得非常多。
> 真的真的,我在看這本書的同時工作也在進行,其實如果卡住的地方也可以先跳過去,把做起來順手的地方先繼續做,到時回來處理本來覺得困擾麻煩的地方,有時其實已經想通了呢!大腦潛意識的力量!XD提醒一下自己不完美也沒關係吧!
✴螢✴
總而言之,開始動手之後,就能大概了解整體的狀況,比起什麼都沒做,更可以減輕自己的不安。

除了「不重要的事」之外,其他都「早點開始」吧!
✴螢✴
唉我不行ㄌ明天再繼續好了 (肩頸在哀號(?
✴螢✴
回來補
✴螢✴
2-6 開始行動之後,反而更不安?

或許有人開始行動後,發現「沒想到竟然這麼難」、「這件事太辛苦了,我做不到」,結果反而讓自己產生更大的不安。

這種時候,我還是會建議「不管怎樣先開始」。
這個策略,就是讓我們能習慣「遇到變化」,並讓「開始行動」這件事,變成日常的行為。

解決這個問題的訣竅,就是按部就班地一件件去處理。這時,腦中不要有多餘的思考,只需要專心地「開始行動」就好。

與其花時間猶豫到底要不要開始行動,還不如直接「先開始」,就算只能做一點點也沒關係,只要開始了,就能降低下次行動的門檻

嘗試了一次之後會陷入恐慌的人,更需要反覆進行「不管怎樣先開始」的體驗

之所以看起來很困難,是因為在做新的嘗試
✴螢✴
2-7 「浪費時間」的效用

看電視、打電腦或玩手機遊戲,經常被稱為「非生產性時間」,許多人也因此對「不小心花時間在這上面」感到焦慮。但是,這些乍看之下被「浪費」的時間,其實還是有意義的。

「拖延症」有時確實是由不安所造成,但很多時候只是自己太累了

「睡一覺」效果最好,但有些人如果無法停止思考就很難入睡。如果是這樣,請不要認為自己在「浪費時間」,而要理解「原來自己已經這麼累了」
✴螢✴
區分「因為不安才拖延」還是「因為太累了所以沒有動力」的方法:

嘗試「不管怎樣先開始

- 如果之後產生動力,那就是不安所造成的;
- 如果反而感覺更疲倦,那就是太累了,最好以休息為優先
✴螢✴
2-8 專注「當下」能提高工作品質

以「完美」為標準,工作當然永遠無法結束。

如果總是擔憂「是不是還有不足的地方」,那隨時都能找到缺陷。

如果工作時總是擔憂「是不是還有不足的地方」,就代表沒有專注於「當下」,因為被多餘的念頭分散了心力。

只要能專注於「當下」,就能提高工作的完成度、滿意度,工作效率也會達到最高,同時還能獲得成就感,減輕「窮忙濾鏡」的影響。

「是不是還有不足?」的念頭——只是「完美主義」作祟。
✴螢✴
CH.3 「調整節奏」,成為「不焦慮的人」
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重新掌握主導權。
✴螢✴
明白哪裡需要花費力氣,哪裡只需要混過去就好
✴螢✴
3-2 「不忙的時間」也有意義

懂得調整節奏的人,能夠清楚地區分「這時只要做這件事就好」、「那個部分現在先不用考慮」等輕重緩急,也就是能讓自己在「休息的時間」充電,然後,在「忙碌的時間」集中精神處理眼前的事務。

「時常轉換心情,反而更能提高生產力」
✴螢✴
3-3
這裡要再次提醒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不讓自己轉換心情,拚命地做「必須要做的事」,只會讓自己精疲力盡。

當人感到精疲力盡,在做「必須要做的事」時,就會感到更痛苦。

設定鬧鐘,規定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忘記「必須要做的事」,集中精神轉換心情。
當鬧鐘響了,就主動回去做原本正在做的事。

轉換心情的時間,最好設定得比自己允許的範圍再長一點,這樣才更能真正集中精神轉換心情。
✴螢✴
3-4
如果發現「這麼做可以節省時間(賺到時間)」,為了實現目標,就要捨得投資時間。
✴螢✴
3-5
即使工作真的非常忙碌,只要不讓自己分心,就能在最後的期限前,獲得最大的成果。

想集中精神做某件事時,要設定期限。
✴螢✴
3-6 主動「提前完成」

當不安成為活下去的能量時,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同時也相當消耗生命力。

「主動提前完成工作」。只要遇到有截止期限的工作,就盡可能地提前完成它。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能夠集中精神,每個人都能發揮「火燒屁股時」的能力。
既然「無論如何都得做」,不如就稍微努力一點,自己主動提前把事情完成。

「提前完成」的優勢,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

不要管是否被要求了工作的期限,只要全心全意地專注於「當下」,就能讓心情沉澱下來,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這種狀況下完成工作,將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提前完成」是為了拿回主導權。
✴螢✴
3-7 凡事「盡力」就好

「不敢安排計畫」、「害怕臨時有狀況」等等,都是「習慣性焦慮」帶來的壓力,導致未來的可能性一個個被奪走。

當真正陷入不可預測的忙碌時,若僅僅為了「以防萬一」,就將所有時間都用來「待機」,只會讓自己錯過很多精采的事物,變成一個「待機的人生」。

以「就算白費功夫也沒關係的念頭去制定計畫,要是真的無法執行再放棄」——這樣的心態反而更能擴展生命的可能性。
✴螢✴
簡單地說,「盡力就好」的意思,就是放下「完美主義」。
✴螢✴
3-8
「莫名辜負對方」的感覺,才是真正損害感情的兇手。
如果沒有時間相處,至少要好好地向對方表達心情。
✴螢✴
CH4 丟掉多餘的東西,不再為焦慮所苦
✴螢✴
4-1 只做「真正必須做」及「想做的事」

不管別人做了什麼,自己就算沒做,也一樣好好的,不是嗎?

既然「沒做也一樣好好的」,就代表這件事或許不是「必要的」

要是有人還帶著疑慮,可以試著這樣想:
「如果想維持生活的話,最簡單的形態是什麼?」

先篩選生活的基本條件,
再想像執行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模樣,
就會發現生存所必需的東西真的很簡單。
✴螢✴
4-2 比起「應該」做的事,「想要」做的事更重要

區分「應該」和「想要」兩者的不同的方法:
「當自己沒做到時,會產生什麼感覺?」

- 出於「應該」的心情時:會對沒做到的事情感到不安,同時伴隨著「做為一個人不夠優秀」的感覺
對於沒有做到的事情,如果感覺到的是「因為自己很糟糕」或是「自己不夠好」,那就是來自於「應該」的證據。

- 「想要」的心情,焦點會放在「沒有時間真是可惜」、「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擠出時間」等等事情上,而不是「沒有做到的自己」。
他們對於沒有做到的自己,只會感到「不甘心」、「好可惜」,或是「很想做些什麼」。
✴螢✴
很多的「應該」,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那些事其實不做也無所謂。

不知道會不會喜歡的電影、隨處可見的暢銷書、錄好的電視節目——每件都是不做也能活下去的事,就算自己沒做也還是好好地生活著。別人推薦的電影應該要看、暢銷書應該要看、最好知道一下的節目應該要看,這些都只是我們以為「應該」要做的事。

不再做「應該」做的事。
✴螢✴
4-3「應該」的想法,讓「習慣性焦慮」惡化

如果是真正「應該」做的事,就不會因為「太忙」而發生「應該做卻沒有做」的狀況。

我們腦中所擔憂的「為了要○○,是不是必須去做」的事,並沒有達到「應該」要去做的程度。
✴螢✴
4-4 拋下「旁人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

不要因為對方的反應,就草率地做出結論。若想要擺脫「習慣性焦慮」,就一定需要一些改變。

記得「不管是什麼變化,最終都能克服」,然後將這段時間視為「嘗試新挑戰」的時期就好。

別再勉強自己,也無須在意旁人的反應。聽聽內心的聲音吧!
✴螢✴
4-5
「一步步累積實力」這個目標,與實際的行動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讓自己得到成就感。
讓目標與行動一致。
✴螢✴
4-6 你是屬於「一心多用型」或「專注型」?

無法一心多用的人不代表頭腦比較差,只是他們更適合專心鑽研一件事,完成之後再繼續下一件事情而已。

一旦專注型的人開始追求一心多用,則會產生「習慣性焦慮」,結果給周圍的人添麻煩。

所以,要先了解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如果是專注型,就不須勉強自己和一心多用型的人做同樣的事。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能獲得令人驚艷的成果。
✴螢✴
4-7 不要承擔「自己領域」以外的東西

人只要遇到變化都會產生壓力。所以,當對方嘴上說著不在乎,表情卻顯得很不高興,只要理解「對方是因為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所以感到不愉快」就好。

有些人只要得到尊重就會變得很寬容,若是平時能誠懇地表現「對上司的敬意」,對方也能慢慢習慣自己「先下班」的情況。

人其實只會知道「自己領域」的事,也只能對「自己的領域」負責,唯有理解這一點,才能減輕「習慣性焦慮」的問題。

不要連對方的問題都一起焦慮。
>想到阿德勒的課題分離:D
✴螢✴
4-8 學會聰明拒絕
聰明的拒絕法:「把問題全部攬到自己的身上」。
例如「不小心感冒了」、「工作來不及完成」等等,向對方展現自己沒有餘裕的狀況。
這是為了「不讓對方受傷」而給出的理由。
再加上「如果可以的話,真的很想幫忙」、「真的很抱歉」這種希望幫助對方的態度,就更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
重點是,不要讓對方覺得他的請託「不恰當」。

為什麼不想接受請託呢?我想,真正的原因應該都是「想要珍惜自己的時間」。

不想被「不重要的事」佔據時間——這種想法對於解決「習慣性焦慮」其實是很有用的。
✴螢✴
只要想著「對方是因為被拒絕了,所以在努力適應這個變化」,就不會被「對方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傷害到,也能抱著更溫柔寬容的心。

> 嗯……我在拜託別人的時候倒是都是先預期會被拒絕耶哈哈……覺得一定會被答應的心態還比較少?(個人想法
✴螢✴
CH.5 預防「習慣性焦慮」的生活習慣
✴螢✴
1. 「不要讓外在看起來缺乏餘裕」

>這我自己覺得有點難 (?
✴螢✴
如果在極為焦慮的狀況中,仍能保持冷靜,自己也會被游刃有餘的氣氛影響,不僅能夠放鬆下來,還能減輕「窮忙濾鏡」的干擾。

不管再急迫,也要讓自己看起來游刃有餘
>這句聽起來好帥XD
✴螢✴
2. 不要對外展現「焦慮」的情緒
游刃有餘的態度能讓自己稍微喘一口氣,增加一點放鬆的時間。
等到情緒恢復正常,再重新振作,將注意力集中到下一個「當下」
維持外表的整潔,就會有正面的心情。
✴螢✴
3. 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感覺「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句感覺好治癒

這也算是一種「調整節奏」的方式。

若想要讓自己重視飲食的價值,可以試著思考「還有幾年可以活」。只要計算出大約的年限,便會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用餐的次數。隨著時間流逝,「貴重的一餐」將會越來越少,如果只用「難吃的食物」隨便打發掉,實在太可惜了。

像這樣從「有限」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就能清楚地了解——一直被「習慣性焦慮」操控的人生,是多麼地空虛。
✴螢✴
「習慣性焦慮」會說服我們「現在不是花時間吃東西的時候」,
但是,吃美味的食物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重要投資
所以,沒有必要讓「習慣性焦慮」奪走人生的樂趣。
✴螢✴
重視內心的「餘裕」及「秩序」

維持良好的習慣」預防不必要的不安及焦慮,並讓我們更容易重建自己的生活。
✴螢✴
4. 早上冥想十分鐘

讓「一天可以從平靜開始

一天的開始,是決定當天步調的重要關鍵。

只要十分鐘就好,給自己一段與「應該做什麼」無關的平靜時光,就能大大地避免不安及焦慮的情緒。
✴螢✴
5. 留出下午茶時間

消除「習慣性焦慮」的重點習慣:
1用餐時,盡可能忘記一切,優雅地用餐
2一定要找時間運動
3一定要為自己的興趣留出時間
✴螢✴
如果沒辦法挪出那麼長的時間,那麼,至少先從「留出下午茶的時間,並在那段時間裡完全放鬆」開始。
✴螢✴
這裡說的「習慣」,都必須是可以消除「習慣性焦慮」的習慣,也就是能讓自己的心情平靜、讓頭腦鎮定的習慣。

如果「讀新聞」是特意挪出來「放鬆」的時間,並且是依自己的興趣慢慢閱讀,那麼,它就具有消除「習慣性焦慮」的效果。
✴螢✴
稍微放鬆可以有效地恢復集中力,如果休息過後沒有恢復,那就代表自己正處在不安或疲憊的狀況中。
留出一段恢復身心的時間,並讓自己感到放鬆。
✴螢✴
細心地處理一件事,除了可以獲得成就感,也能提升自我肯定感,進而變得更有餘裕。
✴螢✴
6. 用完東西放回原位
>這個的重點其實是事先就要確定好每個東西本來就有個固定位置,可以不假思索地看到就馬上歸回原位,需要時也可以馬上推測出自己應該會放在這個地方。
確定這東西是放在哪裡的話,放回原位其實不用花腦力也不會花什麼力氣,所以不會累,看到桌上自動就變乾淨了也會讓人很開心+比較能專心。
✴螢✴
拿出幹勁卻遇到挫折

「澆水」只需要花個幾分鐘就能解決,除非發生嚴重的緊急事態,否則,在一般的生活中,應該不可能擠不出這點時間。

在澆水時,不會將注意力放在「忙碌」,而是在植物上。

若是發現自己忙得忘記澆水,首先做一個深呼吸,再給自己留出澆水的時間,並且在那段時間裡,將注意力集中在觀葉植物上。

感覺「沒有時間澆水」的人,其實就是陷入了「習慣性焦慮」。

>……我承認我有時也會為了澆水焦慮😂想說植物照顧不好怎麼辦QQ養太多也很焦慮(X)不過其實就……澆就對了啦,不然還能怎麼辦?真的沒照顧好再說囉,不完美也沒關係的><
✴螢✴
7. 不要設定太勉強的目標
如果沒有認清自己有「侷限性」,就會對自己抱著「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錯誤心態。

如果「降低自己的標準」,就能完成許多目標,並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讓生活變得更有餘裕。

餘裕,可以使我們有能力去挑戰更高的標準。

「降低標準」反而能完成更多的結果。

與其定下「勉強能夠達到」的標準,還不如先設定較低的目標,對自己更有幫助。
> 想到讀墨的每日閱讀目標XD目前是預設的30分鐘,達成每日閱讀目標連續中

以結果來說,或許能得到比「勉強的標準」更好的成果。
✴螢✴
依據人生的階段,有時也需要將標準定得比平常低。

這些時候可以將標準設為「只要努力度過每一天」就好,不要有「完美主義」的想法。

這個時期請試著別考慮進修或提升自己,只要努力度過每一天就好,要讓自己明白「已經盡力了」,並從中得到肯定。

減少對自己的要求,降低標準吧
✴螢✴
心情煩悶,什麼都不想做

只要讓「受害」的感覺停留在「當下不高興」的程度就好

不管是誰的錯,「碰到糟糕的事」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首先需要「安慰自己」。

8. 專注於因憤怒而受傷的自己

無法擺脫負面情緒時,先安慰自己。
✴螢✴
9. 在時間表上安排「療癒自己的時間」

擺脫「習慣性焦慮」的手帳活用法,就是特意將「療癒自己的時間」安排在時間表裡。

許多人一旦感覺「忙不過來」,就會犧牲「療癒自己的時間」。 但是,這種狀況十分不重視自己,也完全忽視了人的侷限性。

我們很容易忽視自己的感覺,而略過重要的「療癒自己的時間」。
✴螢✴
10. 找到符合現實的「方式」
當一種方式無法實現,就嘗試其他的方式吧。不要讓完美主義影響自己,只需要思考如何「盡力」,抱著「將心意傳達給對方」的念頭,就能想出各種更好的方式。
✴螢✴
CH.6 不焦慮的人的「時間術」

越積極就越焦慮,適時地休息吧!
✴螢✴
零碎時間本來可以讓自己放鬆,
但因為窮忙濾鏡的影響,
反而失去寶貴的休息時間。
與其這樣,
不如完全不去思考「該怎麼利用零碎時間」。
✴螢✴
6-1 擺脫「只要這個工作結束」的循環

只要不是太過艱難的事,其實隨時都可以挪出時間(就像不管是誰都能擠出時間去上廁所一樣)。

「只要這個工作結束,就可以……」的想法,完全是一種錯覺。
✴螢✴
11. 從今天開始「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區隔」出一段「自己的時間」;不是等眼前的工作結束,而是要從「今天」開始。

可以的話,盡量將這段時間安排在起床後或就寢前,讓每一天都從「自己想做的事情」開始,再從「自己想做的事情」結束,生活的質量大大地提升,睡眠品質也會跟著變好。
>超喜歡這句話!!這樣感覺超美好……我自己是喜歡在睡前看看想看的書

只要給自己每天五分鐘的時間,養成習慣之後,它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螢✴
也可以將日常的零碎時間,「區隔」成「自己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想做什麼都可以。

發呆也沒關係,那具有冥想的效果,也可以讓頭腦鎮靜下來。

發呆時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試著慢慢地吸氣、吐氣,讓頭腦變得清醒。如果有其他想做的事,當然也可以去做。
✴螢✴
即使是想要攀上聖母峰,也可以利用每天五分鐘去思考路程會遇到的狀況,或是調查登山的資料。

關鍵就是「一步步」地改變
首先,一步步地將自己的時間做出「區隔」吧!
✴螢✴
忙碌時較無法長時間培養習慣。即便如此,也不需要讓培養到一半的習慣直接歸零,就算簡化成短短五分鐘也沒關係,請不要完全停擺

一旦完全歸零,只會產生強烈的消極意識——「又失敗了」、「反正就是做不到」——因此,就算只有五分鐘,若能保有自己的時間,就能產生「我持續做到了」的成就感。

在進行想做的事情時,要像橡皮筋一樣彈性地利用時間。

重點在於「持續」,以及懂得「區隔」時間。只要懂得「區隔」,不管時間再短,都能讓希望的火苗不斷燃起。

區隔出可以放鬆的短時間,並努力持續下去吧。
✴螢✴
6-3 在「區隔的時間」內結束

如果把標準訂太高,就永遠都不可能開始練習。

雖然可能進步得很慢,但是比起完全沒開始好多了。

比起一直焦慮「沒做到想做的事」,至少像這樣從「最低限度」的地方開始,可以擴展更多的可能性。

由於精神上的負擔減少了,一旦有餘裕,就能做更多的嘗試。
> 喜歡這段~感覺很舒服。只做一點點也沒關係啊,有做了,很好了!今天也有努力了不是嗎?

先讓「最低限度」上軌道,才能完成想做的事。
✴螢✴
6-4 不要把零碎時間填滿

懂得「調整節奏」,該盡力的時候拿出全力,該休息的時候徹底休息
✴螢✴
會產生「自我懷疑」,也是「窮忙濾鏡」的影響。

喜歡發呆也沒什麼不好,若是因為這樣產生焦慮,那就太可惜了。

空閒的時間應該怎麼度過,是每個人的自由。有人喜歡四處吃吃喝喝,有人則喜歡沒事時發發呆。
>這句好治癒哦……我就是不喜歡出門,只喜歡自己一個人發呆,的確有時看到大家到處玩耍吃東西的照片會覺得焦慮,但和自己出門比起來,在家發呆要來的舒服多了……沒辦法,光是到人多的地方我就開始緊迫 不過不要緊吧?以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就可以了吧。

如果無法做到「強迫觀念」所要求的事,便會開始自責,讓焦慮加劇。

零碎時間本來可以讓自己放鬆,但因為窮忙濾鏡的影響,被用來逼迫、指責自己,而失去寶貴的休息時間。與其這樣,不如完全不去思考「該怎麼利用零碎時間」,說不定比較好。
✴螢✴
越是忙碌,越需要有意識地「調整節奏」
因此,必須找到讓自己重振精神的方法,就算只是發呆也沒關係

一旦知道重振精神的方法,就要把那段時間「區隔」出來留給自己。
✴螢✴
6-5
私底下的生活,其實並不需要以「效率」為優先。雜事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放下「效率」及「安排」,輕鬆地過日子吧。
✴螢✴
6-6 「無用的時間」才能帶來幸福

許多人會回答,「豐富」及「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活得再有效率,若感覺不到半點幸福,生活也一點都不精彩,這樣的人生很難讓人從中找到價值。
✴螢✴
如果連生活的小事都要求自己必須講求效率、乾脆俐落地處理完畢,整個人的身心狀態就跟工作時沒兩樣,完全沒有放鬆的時刻。

發現出門少做一件事,如果不急,那就等下次有事出門再去就好。
✴螢✴
我見識過各式各樣的人生,發現看起來最平凡、最沒有效率的生活,才能保持人類的平衡。
>好可愛的一句話
✴螢✴
我們的個人生活需要「哎呀,這就是人生嘛」,這種一笑而過的餘裕。
✴螢✴
人只有在各式各樣的「無用」及「浪費」中,才能變得健康快樂。
✴螢✴
想要摘下「窮忙濾鏡」,就要去嘗試更多「無用」及「浪費」的事物。
✴螢✴
不要買熟食回家,特意花一點時間親手做菜;或者,還可以大膽一點,挑戰人生首次的微波爐料理。
>一直很想做做看微波爐料理XD

若能集中精神地做料理,就是專注於「當下」。

不需要任何「應該」的想法,用輕鬆簡單的方式做菜就好。
✴螢✴
結語

的確,偶爾也會因為未知的狀況而感到焦慮。 但只要明白那種感覺不是真實的,而是因為某個原因觸發了「內心的弱點」,那就足夠了

產生「自己一事無成」的焦慮。 這些都是突然「受到衝擊」所造成的結果(消息總是突如其來),因此讓自己感受到比實際狀況更強烈的情緒。

只要回到日常生活,再藉由本書提過的訣竅——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就能消除不少焦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