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cream風聆
我覺得接下來要儘量讓學生做四角辯論,而少用二元。
原因是因為這樣:
A非常贊成
B贊成
C反對
D非常反對

一般而言,B跟C的人最多,但在描述理由時,主張B的人只會跟你說自己為何贊成,或者為何不反對。
但他應該要說的是:
1.為何不是C和D
2.為何不是A

也就是說,大家在思考時太習慣二元的方式,不習慣去拆解一個議題裡的不同子題,往往都是贊成就全贊成,反對就全反對,而且很多人一開始決定立場後就不會再更改,後面只會按照立場去硬凹理由......好像賭博一樣。 覺得這有點嚴重
icecream風聆
總之就是想讓學生練習「描述理由」的方式

另一個就是想試著做一些觀看不同資訊後、更改立場與想法的教學設計(這個就比較有在做)
夏貓。
有趣
icecream風聆
比較難的是「拆解一個大主題中的小子題」這件事,我還不知道該怎麼設計成教學活動。
我覺得至少先養成我們家小孩的習慣(思考方式)試試

個人以為問題主要在於,我們的教育會太過強調固定格式的作文書寫,或者說是會鼓勵學生玩文字上的花招,重點似乎都在詞彙的應用上,而非邏輯的分析上。(後者應該是主角,但經常變成用來襯托前者的東西......這是我從小以來的感受orz)
icecream風聆
而很多放在教材的文章,或者我們覺得很棒的文章,其實經常會把不同的子題混在一起來說服別人。以「說服人」而言這很有效果,也很迷人,但延伸出來就是我們的文化很習慣去強調「說服人的技巧」,較不習慣站在「被說服者」的角色去分析這些話語中的不同子題。
(其中還包括了「客觀事實」與「主觀感受」的分辨,但個人覺得這個部分應該只是基礎,並不夠)
五香豆乾
如何拆解大主題中的小子題這件事,我覺得用社會心理學裡提到的外在歸因與內在歸因,有一個很好論述。

對於原文和留言的看法,從社會心理學方法的來解釋的話。可以用偏見與認知失調來說明。(這裡"偏見"並非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偏見的意思。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些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籍,裡面有比較完整的敘述)
icecream風聆
記一下想法:有可能從筆記的工具或策略去塑造這個習慣嗎?
白熊是我。我是白熊
小冰老師,既然四天王都有五個人了,要不要增加一個中立意見?畢竟雖然是辯論,但是難保中間出現很有趣的狀況發生wwww
icecream風聆
這好像可以
唯一只怕懶得想的孩子都擠在中間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