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雜談]其實我並沒有在追虛擬直播主,平時聽音樂也多半聽純音樂或是英語及日語,主要是爵士樂與一些lofi,沒在聽較新的華語歌,今天看到朋友推薦一個虛擬直播主,說是台灣虛擬直播主之中唱的相當好的,就順手點開聽了。
【官方歌回剪輯】人間不值得/李李鈴蘭

依照歪題的慣例,並不是要講這位虛擬直播主,不過確實是唱得極好,而是要講這首歌,或更準確的說,這類「古風」填詞的歌曲。

在聽這首歌時,感覺是很微妙的,因為像這種歌曲,填詞喜歡每句都要帶個典故,而對資料松鼠來說,每個聽進耳的詞彙,腦中都會自動跳出註解與典故等,於是會產生近似資料過載的混亂。

不過會想,喜歡、傳唱這些歌曲的人,會不會去一一查閱每個典故呢?說起來也是個促進人文閱讀的好方式吧,只是說以單一首歌來說,資料量真的有點飽。

Music
風大師
這年頭竹馬去尋竹馬,青梅狂喜不會意興闌珊(?
狂草
目前聽起來詞填的都太匠氣太硬要
DarkAsk
嘛...。
DarkAsk
ODST: 單論這首「人間不值得」的話,我也是覺得有些過頭了,除非國學底子真的很厚,一首歌有一半以上的內容出典都是字面上看不出陳述的,其實並不是那麼妥當。

變成說得要也一一去查才能懂歌詞想表達的含義,也太辛苦。
DarkAsk
不過也說明一下,沒聽華語歌是因為,日語與英語因為不是母語,在聽的時候腦中會自動過濾當成單純的背景音樂,如果是聽華語歌,我自己腦中會去接收到歌詞內容,反而干擾到手上在做的事情。

是說以前讀書時,把相聲當成背景音樂在輪播,最後相聲段子記得都比課本還熟...。
泰泰 - おハーブですわ~
同意,正因為是華語歌曲聽得懂歌詞,所以更會要求不要歌詞聽起來跟唱起來沒關係。近幾年更是常遇到那種歌詞意境跳來跳去,找不著關聯,僅僅只是弄得很古風,只求氛圍不求內容的連續劇歌曲。
本來很頭痛的,後來就放掙扎隨便了,好聽就好。
DarkAsk
泰泰 - おハーブですわ~ : 雖然到專注時能達到雙耳不聞窗外事(欸)的狀態,不過在進入自我小世界前,耳朵還是聽得進東西,然後會發生「欸這是在講什麼」,注意力被拉走的狀況。

至於說古風,我覺得是挺有意思的,像成語能用四個字就讓閱聽者自動聯想一個背景故事。

只是,如果用典過深,會導致光看字面看不懂非要去檢索的尷尬狀況,對底子不夠厚或懶得去檢索的人,就只是不知所云的無意義詞彙。

而用典過繁,則是資訊過載,即使是看懂了,腦子還沒咀嚼處理完,下一個詞彙又冒出來,而塞車變成一坨漿糊。

我覺得這是創作者需要斟酌拿捏的部份。除非是蓄意的,否則也要注意一個畫面或頁面內,到底塞進多少細節需要讀者大腦來處理。
DarkAsk
這篇提到的幾個數據還滿有趣的,例如說,據估計,大腦有意識的處理能力為每秒120位元。

抱歉,我正在跟重要事項爭奪你的大腦資源|端傳媒 Initium Media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