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uma
碎mur

關於斯卡羅,與那之後

《社頂的孩子》羅妹號事件紀錄片!(屏東縣政府2021年出品)

就不討論劇情人物設定等等了,搜尋各平臺關鍵字有很多討論&批評的文章(XD),我就是想再推一次這個紀錄片,如果覺得12集很長、劇評或書評好像很雷,那就花比兩集還短的時間看看這部紀錄片《社頂的孩子》,紀錄事件始末很詳細,而且角度很多元,引人思考。
kuruma
下面只是我自己的觀影感想。

週六看結局的心路歷程:11集都快結束了為什麼不符史實要打仗,還完全沒有要談判的感覺→12集都結束了為什麼還沒有做到南岬之盟→哭爸Toketok怎麼中箭了→突然接南岬之盟→原來我花了好幾個禮拜看了一場如果的夢→唉呀可以理解可是一定會被罵爆
kuruma
結局編排,因為南岬之盟是事件的結局,所以一直是我在「期待」的點,但是我等到完結前十分鐘才入夢初醒,原來從兩方談判失和後,所有的劇情都是一個「如果」:如果各方勢力都用更強硬的態度去面對究責這件事,那麼結果就會是到12集Toketok中箭之前那樣,只會帶來各種傷害而無利的結局。我自己深思後,覺得更突顯當年Toketok明白外來勢力必不可擋,以及期望減少衝突後,決定談判結下盟約的睿智,也表現李仙得的處理手腕。

不過我自己是覺得有點說教意味,而且中間Toketok的不退讓明明能讓人思考「野蠻殺人」和「外來入侵」 ,突然接回南岬之盟反而感覺在否認前面花了好多篇幅在討論的「文明」,用和平美好去勾銷背後的真實,這樣的詮釋角度還是很外在。
kuruma
雖然中間常常覺得人物轉折突兀,對話很像在空中飄、要讓人猜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常常看到一半就開始恍神,不算是一部有趣且讓人回味的片子,但相對下,我還是滿開心有這部片子的,它提醒我幾個重點。

一個是當時臺灣的真實狀況。清領臺灣一直是臺灣史教育裡很淺薄的一塊(欸不是 整個臺灣史都很淺薄),這部戲補足了臺灣人一點更具體的概念,就是當時的臺灣真的是清朝版圖裡很邊緣的地方,甚至都1867了(我家族譜上的祖先都比這個早出生)還只要管不管地管了一半,到了1874年因為牡丹社事件而決定劃界開山,但那距離割讓給日本也只剩20年了。這麼一個不被當權者重視的地方,人民為了生存必須競爭,所以當時沒有國家的概念,河洛人客家人原住民土生仔都各自盤算如何生存,這一點我覺得在這部戲算表現得不錯。
kuruma
二是開啟大家去理解臺灣土地發生的歷史。看到很多名人文人素人路人,很努力做文本分析的人,看一集或只看預告片的人,不管褒貶都來討論感想,感覺滿好的,看他們各自拋出自己的想法,會發現每個人想像中的臺灣史都那麼不同,彼此碰撞,其中一定也有人因而改變想法,學到如何去尊重不同族群。

——不過,我最期望的,還是這樣的討論不要只輪為褒貶,稱讚李仙得很帥或很討厭,評論必麒麟很可愛被夾在中間很可憐,或蝶妹死得很莫名其妙(然後還有人問史實上的她有沒有死)……如果有觸動,有興趣,或許可以去搜尋當年到底發生什麼事,看看不同族群有多少不同的聲音,也許十個人裡再多兩三個人有這樣的意識,而其中又有幾個人將這些東西傳給他們的小孩,也許很久很久以後,我們可以不要像當年的自己一樣,對自己生活的土地那麼陌生。

--
kuruma
題外話,最近正在緩慢地看《沙瑪基的惡靈》,背景是小琉球,裡頭提到的烏鬼洞傳說,其實正是和「羅妹號事件」有些相似的「拉美島事件」,不過事件背景是更早之前的荷蘭時期,而且牽扯的是滅族的屠殺,最近也想找時間看看相關的報導。

拉美島事件➢荷蘭滅族小琉球原住民的故事
小琉球歷史奇幻傳說?!原來靈異故事是因為這個哀傷的過去
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重拾失落台灣歷史之一頁
kuruma
耶補個中秋節快樂 (月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