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陽
@ivy22056
Wed, Sep 8, 2021 11:51 PM
8
投資
悅陽投資手札
總體經濟
這陣子因為工作比較忙+沒什麼心力在投資上,所以發比較少投資相關的噗,知道不少追蹤應該都是為了看投資資訊&商業書心得而來,所以今天來分享一下自己這兩天下班後花時間看完的總經文章&對台美股未來的趨勢看法。
悅陽
@ivy22056
Wed, Sep 8, 2021 11:52 PM
Thu, Sep 9, 2021 12:06 AM
※先說就是分享自己整理的小筆記,沒有任何投資建議&不信總經者歡迎左轉離開,謝謝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12:00 AM
Thu, Sep 9, 2021 12:10 AM
台股
從8月開始不論是總經大神愛榭克在自己部落格發文示警,或是財經M平方也寫了不少文章談製造業循環。
(台灣屬製造業循環,製造業循環:約每三至四年隨著庫存的調配循環一次。每一次製造業循環趨勢向下時均容易引發新興市場危機;而當循環向上時,則帶起一波製造業回補庫存,使新興市場趨勢向上)
兩者在總經上看到的都是:
製造業循環將走向階段三(趨勢向下、緩增長)的下降週期&台灣經濟增速將有感降速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12:03 AM
發現愛大已經公開這篇台股文章,無部落格會員資格和沒有雜誌者可直接看。
(公開文章)「智富專欄(09月號)網誌版」美中需求同步放緩,台灣經濟增速將有感降速 – izaax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12:10 AM
美股
相比台灣的製造業循環,美國是消費大國,因此在聯準會未來將逐步縮減購債情況下,已經築底的美元將開始回升、資金流回美國或其他成熟市場(這也導致新興市場接下來將注意資金外流等重大風險)。
至於疫情已經不屬於需要擔心的部分,畢竟疫情已經肆虐一年多,除了有疫苗外,也早已不是會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
這邊的佈局可以長線盈利增長最具成長力和爆發力的科技產業、防禦型的必需品、公用事業和通訊類股、醫療保健相關產業為主,同時盡可能避開製造業為主的新興市場與原物料。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12:11 AM
Thu, Sep 9, 2021 1:16 AM
↑對上述總經有興趣可去看財訊雜誌(641期)愛大的文章及財經M平方的9月月報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4:41 AM
Thu, Sep 9, 2021 4:44 AM
最後補充一下,我自己對delta病毒對台股的影響,看到不少人認為台股難做是因為疫情再起,但會這麼想的人是不是忘了8月delta還沒出現時,台股就不太好做了?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4:43 AM
Thu, Sep 9, 2021 4:51 AM
所以我自己解讀delta造成的疫情再起問題並不大,現在市場已經不會因為疫情而上下震動,Q4台股之所以不好源自於基本面(之前的高基期以及縮減購債造成的資金外流等),因此
接下來1~2個季度在台股這邊,我現金水位會拉高一點,保守操作
。(事實上8月初就出了不少股票換取現金在手了...)
悅陽
@ivy22056
Thu, Sep 9, 2021 4:49 AM
補一下
我的粉絲專頁好讀版
Okyai
@okyai
Fri, Sep 10, 2021 12:45 PM
感謝分享
悅陽
@ivy22056
Sat, Sep 11, 2021 8:41 AM
A77088G
: 難免的...看看國外就知道...
悅陽
@ivy22056
Sat, Sep 11, 2021 8:42 AM
Okyai
: 希望之後每個月初有機會來整理一下這種資訊跟大家分享
Okyai
@okyai
Sat, Sep 11, 2021 3:00 PM
期待唷
載入新的回覆
從8月開始不論是總經大神愛榭克在自己部落格發文示警,或是財經M平方也寫了不少文章談製造業循環。
(台灣屬製造業循環,製造業循環:約每三至四年隨著庫存的調配循環一次。每一次製造業循環趨勢向下時均容易引發新興市場危機;而當循環向上時,則帶起一波製造業回補庫存,使新興市場趨勢向上)
兩者在總經上看到的都是:製造業循環將走向階段三(趨勢向下、緩增長)的下降週期&台灣經濟增速將有感降速
(公開文章)「智富專欄(09月號)網誌版」美中需求同步放緩,台灣經濟增速將有感降速 – izaax
相比台灣的製造業循環,美國是消費大國,因此在聯準會未來將逐步縮減購債情況下,已經築底的美元將開始回升、資金流回美國或其他成熟市場(這也導致新興市場接下來將注意資金外流等重大風險)。
至於疫情已經不屬於需要擔心的部分,畢竟疫情已經肆虐一年多,除了有疫苗外,也早已不是會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
這邊的佈局可以長線盈利增長最具成長力和爆發力的科技產業、防禦型的必需品、公用事業和通訊類股、醫療保健相關產業為主,同時盡可能避開製造業為主的新興市場與原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