९ 唧 ५ 啾 ७
【心得】
https://images.plurk.com/5EenRFXjq2k93oGxSZiDhG.png
週三參加 Gami 的《失能旅社》講座,
順便記錄一下自己的讀後心得
※會有些微劇透喲! 讀嘛讀嘛
९ 唧 ५ 啾 ७
我是在已經知道 g_m_0111 的創作動機之下,翻開這本書的。有心理準備會哭爆,果然越看越鼻酸,然後哭爆(好)。

但,流下的淚水是暖的;揪緊的胸口,在最後被溫柔填滿而獲得舒展。這就是故事厲害的地方了。
९ 唧 ५ 啾 ७
閱讀時,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每個物件、場景和情節,指涉的是什麼。

教授來訪的橋段,X像是接受了一場心理諮商。很多時候,嘗試把心裡話說出來就是一種治療的方式。

我自己對於訴說心事的經驗是,不開口完全沒事,但是一開口,大約在吐出第三個字的時候就會哽咽然後哭出來(ㄎㄅ喔)。
९ 唧 ५ 啾 ७
非常喜歡故事後段描圖紙頁的運用!

這邊舉兩個例子:
९ 唧 ५ 啾 ७
https://images.plurk.com/5vsUuEPleYqwPKzX6bjxHA.png https://images.plurk.com/32LSwIvm1Yh5axwIws4C5h.png

「『你現在站的地方,原本是大門口。』X決定由他先開口訴說。」

左頁是X與教授,而存在於記憶(過去)中的「門」,印在右頁描圖紙的背面,以朦朧、飄忽不定的形象呈現;然而將描圖紙頁翻過,一扇大門突然矗立在X與教授之間,也就是X口中的「原本的位置」。

兩人因為被描圖紙覆蓋,變得模糊,門的形象則瞬間清晰,濃厚的黑給予它質地與重量,轉化成實體,彷彿透過X的敘述,讀者也一同進入X的回憶中。
९ 唧 ५ 啾 ७
https://images.plurk.com/4b6T2FuQCTCdDDOZbH6zZL.gif

「下雨天無處可去時,X會數著磨石子地板上的石塊,發現它們排列地如此漂亮。是失能旅社教會他如何獨處。」

描圖紙頁和後頁之間,透過虛實與筆觸的處理,形成石塊豐富的肌理和層次,同時也營造了有機、動態的視覺效果。

分析後半段結合描圖紙的這幾頁,節奏(或者是說跨頁的分鏡方式)主要為:左頁是「現在」,右頁則是「過去」,藉由讀者「翻頁」的動作,便可進入X的回憶。
९ 唧 ५ 啾 ७
兒童繪本也經常融入讓讀者與故事「互動」的設計,沒想到以大人為主要客群的圖像小說,也能夠透過如此優雅的方式,達到讀者的參與。這是很棒的巧思,而且一定要翻閱實體書,才能體驗到這樣的巧思還不趕快把書買起來!
९ 唧 ५ 啾 ७
https://images.plurk.com/RGfpUz0FWe3uoOpCGMfLP.jpg
整本書可以看見多處如版畫質感的運用,我特別喜歡這種有毛的地方(嗯?)
९ 唧 ५ 啾 ७
https://images.plurk.com/6O1uboqIjrUbo9rdmyp9oc.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imDVFj9fDvgbqmoK1g47.jpg

講座Q&A時間,有人提問關於橘紅色和藍綠色的使用。

Gami過去的作品,也經常出現這兩個顏色,因為熟悉,導致我自己閱讀時並沒有特別注意到配色的部分(掌嘴)。

重新翻閱後,發現橘紅色會出現在「溫暖」的場景,藍綠色則出現在「失落」的橋段。除了作為對比色而存在,兩者也很明確地賦予畫面不同情緒。(圖片取自博客來試閱頁)
९ 唧 ५ 啾 ७
關於藍綠色,我自己是會聯想到大學時期常使用的綠黏土,給我一種「實驗性」的印象。譬如有一頁,陳列著X各種情緒的藍綠色眼淚湯,標籤上可以看見淡淡的鉛筆痕跡,記錄著不同情緒狀態的名詞,這個畫面也給我「實驗的」、「理性分析的」、「學術研究的」之感。
९ 唧 ५ 啾 ७
我這邊的提問是,最一開始的失能旅社,外觀像是歐洲(英國)的房屋,不過後面X在接受教授訪問時,回憶裡出現了整整兩頁、各種造型的大門,看起來都像是臺灣常見的門,不知道這樣的安排是否有刻意為之?

https://images.plurk.com/53NcCRP3RrKGivnwcgRkNJ.jpg

Gami表示在英國讀研究所時期,採集資料的過程中,有想要結合東(臺灣)西方元素,像是棉被也有放進臺灣鐵窗花的圖案。(圖片取自Gami噗浪)
९ 唧 ५ 啾 ७
會感到好奇,是因為我自己創作時,經常在不確定到底是有意識還無意識的狀態下,加入印象中的台灣元素。不知道其他人的情況是如何呢~?
९ 唧 ५ 啾 ७
另外,Gami說他在分鏡(分頁)時,都是思考跨頁(左頁+右頁)的呈現效果。譬如有一段是這樣子的:
९ 唧 ५ 啾 ७
https://images.plurk.com/1D5mqbFU6uqyehoCMtHRCz.jpg

「失能旅社的各個角落,都不見任何人影,似乎也不收費。它只是靜靜地收納著每個入住的房客,不問任何理由。」

左頁房間中,只有一張椅子,與椅子的影子。透過這樣的安排,來展現「沒有人影」的概念。同時,右頁擺著一盞巨大的檯燈(因拉近距離而顯得巨大),光線朝左側照過去,為左頁的椅子提供光源,因此產生了影子。(圖片取自Gami噗浪)

這樣的安排真的好棒!很高興可以聽到Gami的解說...!
९ 唧 ५ 啾 ७
一開始,X並沒有臉孔;在失去失能旅社後,臉孔深處浮現一場風暴;接近故事尾聲時,臉孔漸漸浮現,彷彿透過梳理記憶,找回了自己。

X也從一位接受者,轉變成為一位給予者。
९ 唧 ५ 啾 ७
翻到最後一頁,旅社門把掛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只有一個英文單字,這是最棒的收尾──終於可以好好說再見了呢。
९ 唧 ५ 啾 ७
感謝耐心看到這裡的你,順便來買Gami的書吧!
博客來 / 金石堂 / 誠品
讀冊TAAZE / MOMO / 大塊文化
९ 唧 ५ 啾 ७
以上,如果有想到什麼再來補~
९ 唧 ५ 啾 ७
@skysnow0329 - 講座|英國V.S.法國!?圖像小說大不同 主講人 |Gami/圖像作家 X...
這裡有位噗友整理了講座的詳細內容...!關於前面提到失能旅社外觀v.s.後面出現的門的部分,這位噗友寫得比較完整,歡迎參考!明明是我提問的但細節卻記不清楚了嗚嗚嗚 (該打!)
Comic Life❤️
看到封面以為是國外的作品,結果仔細看簡介,
作者竟然是台灣人嗎?很獨特的質感和敘事
雖然還沒看過,不過感覺很厲害
९ 唧 ५ 啾 ७
Comic Life❤️ : 是喲!是臺灣人~所以在書中一些細節處可以看見臺灣的影子
Comic Life❤️
९ 唧 ५ 啾 ७ : 我都不敢說第一眼看成Gmail
९ 唧 ५ 啾 ७
Comic Life❤️ : 作者的噗浪暱稱也有自嘲不是Gmail 不過由來其實是有點接近日文「紙 ( かみ )」的意思喲!
९ 唧 ५ 啾 ७
@g_m_0111 - 唧啾太會寫了⋯⋯雖然自己在創作時想了很多,但每每看到大家讀完後各自產生的感想都很...
前面提到綠黏土的那一頁,Gami在這一噗PO出來了~可以到這裡搭配著圖一起看喲!
९ 唧 ५ 啾 ७
除了綠黏土,今天又想到作品中的格柵圖案也使用了藍綠色,除了給人憂鬱封閉的感受之外,藍綠色系剛好也是台灣早期很常使用的油漆顏色...!所以藍綠色其實是又潮(?)又復古的顏色呢~
Comic Life❤️
९ 唧 ५ 啾 ७ : 日文的「神」好像也念かみ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