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1 AM
12
4
[閒聊] 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這是一本滿特別的書,如果也是過度努力的人的話,大概會哭得很慘的一本。(就算不哭我覺得也是開開眼界的一本很棒的書。)
要判斷自己會不會哭可以看第一篇推薦序。這本一共有三篇推薦序,第一篇就是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寫的,很容易共情然後就哭了。二三篇寫的也很好,但就是中規中矩的推薦序了XD
我也要老實說這本書並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可能有略微往答案靠近了一點,我想這樣就夠了。
下面來搬運推薦序吧,博客來頁面也有完整的內容。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2 AM
你以為你心疼書裡的主角,但你的淚水是為自己而流
當收到慕姿老師邀約,希望我為她這本新作《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寫一篇推薦序時,我其實非常惶恐。不僅因為她的書本本暢銷,在整個華人社會有著極大影響力,更因為我對她的特別情感(藉此機會胡亂告白),讓我有著「絕對不能讓她失望」的壓力。然而翻開初稿,出版社書摘大大的兩行標題映入眼簾的那一瞬間,我竟像遭受一記重擊:
「『過度努力』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逃避,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為什麼慕姿老師要邀請我寫序。因為我在她心目中,一直是「過度努力」的代表。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2 AM
Thu, Aug 19, 2021 9:12 AM
我和慕姿有著極為相似的求學背景。我們都是別人眼中很會念書的孩子,高中、大學都是自己心中的第一志願,很巧的,還都是同所學校,甚至相同科系。雖然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職業,但我們都很努力在各自的領域裡,做到自己認為的「夠好」。
其實「很努力」好像還不足以形容,用「很拚命」也許更貼切些。
不誇張。在我的新聞生涯裡,曾幾度冒著生命危險,完成採訪任務:八八風災時,我與採訪夥伴們只差一點點,就墜入暴漲的陳有蘭溪中,讓罹難者名單上多出三個名字。英國倫敦地鐵連環爆炸恐怖攻擊、中國汶川大地震、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與核災……我都在現場。家人曾不只一次問我:「為什麼都是你?」
檯面上我會回答:「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責任。」但事實是:我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別人對我的託付與期望。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3 AM
當別人說:「我只能靠你了。」我會責無旁貸地擔下一切。因為我不想讓別人失望。不只是主管、同事,甚至包括觀眾、粉絲。那絕對不是一種虛榮感,而是一種被需要的肯定。這種情況在家庭關係中更為嚴重,我無法忍受自己是個「不夠好」的太太、媽媽、女兒。即便沒有人要求我、沒有人批判我,我仍無法放過自己。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3 AM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早晨,我先生對從不追劇的我,這兩天居然小小熬夜追劇,笑著說他覺得挺不錯的。但我竟有些罪惡感。
「追劇真的很浪費時間。既然都是熬夜,還不如熬夜工作,反正都要傷身體的,至少要有點生產力。」
「但為什麼你一定要有生產力?」
先生的這句話,頓時令我語塞。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努力」,就是我人生的原廠設定。人「怎麼可以」不努力?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4 AM
而這也是書中好幾位主角曾說的話。書裡的八個人,分別因為焦慮、恐慌、憂鬱、暴食、憤怒、關係疏離、購物成癮……等問題尋求諮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祕密。你可能會跟我一樣,有種奇異的感受:他們明明都不是我,卻又為什麼都像一部分的我?
一、購物成癮的小公主:不懂「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二、恐慌症發作的跨國企業高階主管:說「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贏的感覺」,但究竟是「享受贏的感覺」?還是「害怕輸的痛苦」?
三、焦慮又憂鬱的不犯錯小姐:「與其說害怕輸的感覺,不如說擔心犯錯或失敗時,會麻煩到別人。」總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忘了自己。
四、與妻子疏離的鋼鐵先生:所以「只要不在意任何人,就不會受傷害!」當然也不會讓人發現,自己其實「不夠好」。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4 AM
五、恐慌到過度換氣的自責小姐:人怎麼能不夠好?「這是很丟臉的事。」但嚴格的自我要求,只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從來不是為了「做自己」。
六、戴著面具的小木偶:當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向,「我要怎麼做自己?」為了交換愛與不被鄙視,只能忘記自己原本的樣子。
七、躁鬱的完美媽媽:自己?「當了媽媽後,沒有自己是很正常的。」一定要先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必須「夠完美,夠有用」!
八、易怒崩潰的總醫師:不「有用」,活在這世上要幹嘛?
透過慕姿老師的文字,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八個看似無關的人生難題,竟然環環相扣。前者的疑惑,後者像是給了解答,偏偏這答案卻也正是令自己痛苦的來源。這本書像是一部懸疑電影,每個轉場都留下了伏筆。等著我們和慕姿老師一同抽絲剝繭,挖出最內層、連自己都不敢碰觸的真相。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4 AM
我必須提醒你:這是一本很特別的諮商類療癒書。你以為看的是別人的故事,卻可能一直看到自己的影子。你以為你是心疼這些故事的主角,最後卻發現許多淚水其實是為了自己而流。
那些說不出的苦、無法解釋的痛,在慕姿老師帶領這八個個案,歷經探索、抗拒、覺察、行動的過程中,終於被理解、被看見。也終於讓人明白,「過度努力」的外殼不見得都會用積極做包裝。那些被認為沒用的、抗壓性低的、只會逃避的,若有能力正視自己的心,或許就會發現隱藏在各種情緒風暴下的,其實是個過度努力、想要符合那些並不屬於自己期待的自己。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14 AM
慕姿老師說,諮商的工作就像個擺渡人,渡人也渡自己。當我闔上這本書,除了第N度落下眼眶無法盛載的淚水,也感謝慕姿老師藉由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這個過程,提前渡了我。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
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21 AM
================== 拉線 ================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24 AM
也想筆記一下第二篇推薦序的一小段話
我周遭很多優秀的年輕朋友都有過度努力的情形,我總是感到不捨,雖常常告訴他們:「你已經夠好了,可以了。」但這句話的撫慰,往往只能讓他們停留在:「謝謝你看到我的努力」,卻還不到:「是的,我已經夠好了」的感受。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24 AM
還有作者的話
要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脆弱與恐懼、改變自己的慣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當我們沒辦法與自己的內心接觸,就沒辦法正視自己的恐懼,「過度努力」,只是面對恐懼時的一個習慣,一個想得到安全感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而已。
當我們沒有好好地感受與思考,這個「生存策略」,就會非常自動化,讓我們感覺到:「我沒有選擇,只得這麼做;只有這麼做,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26 AM
這本書裡的案例,集合了我很多的工作觀察與身邊的經驗,或許你讀這本書時,會覺得每個案例的一部分,都會讓你想到自己,或是身邊的某個人。不過,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很快地告訴你「你該怎麼辦」的一本書。因為,在我面對「過度努力」的人們,包含我自己時,最困難的,或許不是「我該怎麼做」的方法,而是──
「我腦袋都知道,但心裡做不到。」
瞭解與安撫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有勇氣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才是最難的。
若在讀這本書時,你有機會靜下心來,能與這些案例的主人翁,一起慢慢地接觸自己的內心深處,瞭解自己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那些情緒、感受;而後,願意給自己一點理解與接納、溫柔與問候,那就是我最想要分享的部分。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26 AM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傷口。這些傷口,會帶來一些難耐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會大而猛烈,讓人無法承受;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們會隔絕它,用一些方法掩蓋、合理化或淡化它,讓自己能不去面對它,以便讓我們能繼續在生活中撐下去。
而諮商心理師,有些時候,就是從你的願意分享中,感受那些你不敢碰觸的情緒,然後,再將它消化成你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慢慢地回饋給你。
次女尹口
@kelly79126
Thu, Aug 19, 2021 9:26 AM
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回饋當中,慢慢地理解自己、慢慢地從這些情緒與理解中獲得滋養;我們有機會從這些滋養中慢慢長大,而終於有能力回過頭來,跟那個無法承受如此多創傷與情緒的、內心的小孩說:
「嘿,沒有關係的,
要面對、承受這些真的很不容易。
你一個人撐著、還陪伴著我,真的是辛苦了。
但現在,你不用害怕了,
我會陪著你。」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給自己一點溫柔,可以愛著這樣的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柔與陪伴。
總是很白目的 GCX
@GarciaW
Thu, Aug 19, 2021 9:57 AM
感謝分享~
載入新的回覆
要判斷自己會不會哭可以看第一篇推薦序。這本一共有三篇推薦序,第一篇就是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寫的,很容易共情然後就哭了。二三篇寫的也很好,但就是中規中矩的推薦序了XD
我也要老實說這本書並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可能有略微往答案靠近了一點,我想這樣就夠了。
下面來搬運推薦序吧,博客來頁面也有完整的內容。
當收到慕姿老師邀約,希望我為她這本新作《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寫一篇推薦序時,我其實非常惶恐。不僅因為她的書本本暢銷,在整個華人社會有著極大影響力,更因為我對她的特別情感(藉此機會胡亂告白),讓我有著「絕對不能讓她失望」的壓力。然而翻開初稿,出版社書摘大大的兩行標題映入眼簾的那一瞬間,我竟像遭受一記重擊:
「『過度努力』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逃避,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為什麼慕姿老師要邀請我寫序。因為我在她心目中,一直是「過度努力」的代表。
其實「很努力」好像還不足以形容,用「很拚命」也許更貼切些。
不誇張。在我的新聞生涯裡,曾幾度冒著生命危險,完成採訪任務:八八風災時,我與採訪夥伴們只差一點點,就墜入暴漲的陳有蘭溪中,讓罹難者名單上多出三個名字。英國倫敦地鐵連環爆炸恐怖攻擊、中國汶川大地震、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與核災……我都在現場。家人曾不只一次問我:「為什麼都是你?」
檯面上我會回答:「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責任。」但事實是:我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別人對我的託付與期望。
「追劇真的很浪費時間。既然都是熬夜,還不如熬夜工作,反正都要傷身體的,至少要有點生產力。」
「但為什麼你一定要有生產力?」
先生的這句話,頓時令我語塞。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努力」,就是我人生的原廠設定。人「怎麼可以」不努力?
一、購物成癮的小公主:不懂「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二、恐慌症發作的跨國企業高階主管:說「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贏的感覺」,但究竟是「享受贏的感覺」?還是「害怕輸的痛苦」?
三、焦慮又憂鬱的不犯錯小姐:「與其說害怕輸的感覺,不如說擔心犯錯或失敗時,會麻煩到別人。」總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忘了自己。
四、與妻子疏離的鋼鐵先生:所以「只要不在意任何人,就不會受傷害!」當然也不會讓人發現,自己其實「不夠好」。
六、戴著面具的小木偶:當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向,「我要怎麼做自己?」為了交換愛與不被鄙視,只能忘記自己原本的樣子。
七、躁鬱的完美媽媽:自己?「當了媽媽後,沒有自己是很正常的。」一定要先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必須「夠完美,夠有用」!
八、易怒崩潰的總醫師:不「有用」,活在這世上要幹嘛?
透過慕姿老師的文字,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八個看似無關的人生難題,竟然環環相扣。前者的疑惑,後者像是給了解答,偏偏這答案卻也正是令自己痛苦的來源。這本書像是一部懸疑電影,每個轉場都留下了伏筆。等著我們和慕姿老師一同抽絲剝繭,挖出最內層、連自己都不敢碰觸的真相。
那些說不出的苦、無法解釋的痛,在慕姿老師帶領這八個個案,歷經探索、抗拒、覺察、行動的過程中,終於被理解、被看見。也終於讓人明白,「過度努力」的外殼不見得都會用積極做包裝。那些被認為沒用的、抗壓性低的、只會逃避的,若有能力正視自己的心,或許就會發現隱藏在各種情緒風暴下的,其實是個過度努力、想要符合那些並不屬於自己期待的自己。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
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我周遭很多優秀的年輕朋友都有過度努力的情形,我總是感到不捨,雖常常告訴他們:「你已經夠好了,可以了。」但這句話的撫慰,往往只能讓他們停留在:「謝謝你看到我的努力」,卻還不到:「是的,我已經夠好了」的感受。
要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脆弱與恐懼、改變自己的慣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當我們沒辦法與自己的內心接觸,就沒辦法正視自己的恐懼,「過度努力」,只是面對恐懼時的一個習慣,一個想得到安全感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而已。
當我們沒有好好地感受與思考,這個「生存策略」,就會非常自動化,讓我們感覺到:「我沒有選擇,只得這麼做;只有這麼做,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
「我腦袋都知道,但心裡做不到。」
瞭解與安撫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有勇氣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才是最難的。
若在讀這本書時,你有機會靜下心來,能與這些案例的主人翁,一起慢慢地接觸自己的內心深處,瞭解自己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那些情緒、感受;而後,願意給自己一點理解與接納、溫柔與問候,那就是我最想要分享的部分。
而諮商心理師,有些時候,就是從你的願意分享中,感受那些你不敢碰觸的情緒,然後,再將它消化成你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慢慢地回饋給你。
「嘿,沒有關係的,
要面對、承受這些真的很不容易。
你一個人撐著、還陪伴著我,真的是辛苦了。
但現在,你不用害怕了,
我會陪著你。」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給自己一點溫柔,可以愛著這樣的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柔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