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o
《親密》閱畢,非常神秘的是故事發生在2011年2月,完全跳過311地震。合理的解釋我猜應該是電影拍攝在311之前,但隔年才發行。前半部滿不錯的,感覺濱口有想要重新出發與探索的企圖。不少人說像希維特,但剛好是我沒看過的希維特......可惜。
alfredo
感覺《親密》是《歡樂時光》某種概念的前身,濱口不使用專業演員,而是找劇場演員和編導去進行一場戲外戲的後設電影,戲內是關於愛與溝通,戲外是關於戲劇、政治和戰爭。像是一種日本式的戰爭焦慮和當代青年精神危機的對應,不知道這樣想合不合理?覺得台灣應該也要有人拍這樣概念的電影.....
alfredo
《親密》有一個滿讓我卡住的點,故事裏面韓國發生戰爭,日本劇場演員們在討論日本能否參與,憲法限制國家武力等等問題。本以為是某個現實中南北韓的小型衝突,後來才發現應該是電影虛構出來的戰爭,劇情中同時網路上有私人組織招募日本青年加入和平警察部隊,進入韓國前線維安。感覺這樣的情節和近年大家熱議的極端組織召募年輕人的套路多所類似,有點毛毛的。
alfredo
之前聽一些podcast在介紹,報導者的編輯最近有出一本書《真相製造》,以採訪實例描寫全球的假新聞議題,裏面有些章節提到一些極右組織,當然是以「極端」「假新聞」的概念來陳述,但這些組織能夠成功吸引人的關鍵其實還是在於主流社會賈值的失效,讓被排擠的人走向極端。
alfredo
如果放到《親密》的故事裏,就可能是日本國家的不正常狀態,從軍事和政治的無能,到經濟的泡沬,濱口可能是想去反抗日本人的政治冷感,而讓角色們去認真探討參與戰爭的可能性。電影最後還真的有人從軍了,雖然片中這個應該也是虛構的私人軍隊(?)並不是什麼非法恐怖組織,濱口對角色的描寫也是正面的,與其說這是反應什麼潛在的極端主義,更像是一種當「正常」失常之後的普世狀態。
alfredo
會說台灣可以拍這樣概念的電影,一部份也是在於台灣的「不正常」狀態感覺也可以從濱口式的日常去展開一個故事,但想想這已經是全球性的狀態。另一個問題是,電影可以如何地談論政治?真的能好好談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