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2 PM
8
【紀錄】
蝶舞翩翩‧
蝴蝶繪畫展
‧展覽手冊
──那些在撤展之後遺留下的文字
某市區美術展覽館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2 PM
實際拿到手之後,會發現那是一本16開本大小的展覽小冊,封面最上方寫著展覽的名稱與畫家的名字。
白底的封面上繪製著一幅「雙扇式玻璃門扉」,門扉的底部是被黑框圈進領地中的鮮豔大紅,其上則是貼合著黑框遍布的、蝶翼般的玻璃之門。
在畫家的筆觸下,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折射著透亮的藍光,那些玻璃被門扉上方的黑框分割成一塊塊不規則的窗,藉此切割出不同的「視野」。
而透過窗向外看去,會發現當中有幾塊區域似乎能看到「其他畫作(世界)」的一角……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3 PM
作為封面門框色調的延伸,從書背到封底都是黑中帶紅的壓抑色彩。
分明是以「蝶舞翩翩」為題的展覽,在那黏稠的顏色之下,卻難免給人「作繭自縛」的直觀感受。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3 PM
※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3 PM
翻開小冊,率先映入眼簾的是屬於作家的簡介,以及編者的話,除了中文之外,亦有英文與日文的版本。
從編者的文字敘述上來看,那是個身患病症、晚景淒涼,屢次自殺未遂又苟延殘喘,最後留下這些畫作便銷聲匿跡的畫家。
沒有人知道畫家最後到底去了哪裡,而這些遺留下來的畫作被發現的朋友彙整起來,最後成了本次展覽之所以舉辦的雛形。
──只剩下遺留的畫作足以證明這個人曾經存在過。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畫家的朋友將那些繪製著生之掙扎的畫作依照「季節」區分,最後分別挑選了能代表絕望之深的作品。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3 PM
夏季迷途的樹海。
秋季薄暮的夕景。
冬季空茫的極光。
以及亙久降雪凍結後,只遺留下將死病痛之苦的──永遠不會到來的春天。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3 PM
畫家本人也好。
評論者們也罷。
習慣以先入為主觀念詮釋著作品的他們,自然而然地就將那份創作時的鬱作為一切判斷的定性。
「
因為他(我)是憂鬱而絕望的,所以畫出來的也肯定是這樣的作品。
」
代入過度主觀後的「評論」,使得人們的看法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3 PM
※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小天使翠鳳蝶的森林》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一幅幅不同時間的「林間景緻」組成了連環畫,共同組成了「森林」的主題。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林葉尖閃爍著細微的磷光,墨綠到亮綠的過渡在各種光線的變化下透出不同的光彩。
那既是「透光的綠色系彩繪玻璃」,也是「以蝶翼之綠化身的翠葉」,更是「擁抱著不同時光的森林」。
站在遠處觀察,能看見那些閃爍著蝶翼紋路的林葉,因光的變化改變了色澤。
嫩綠、翠綠、濃綠、墨綠,由淺到深、由深至淺,層層疊疊的迷亂,在枝葉間組成死亡的深淵。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所謂的樹海,可是有名的自殺聖地啊。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某位評論家的感言,為這幅《小天使翠鳳蝶的森林》落下了註腳。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翻閱:
下一頁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枯葉蝶的黃昏之海》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順著前頭廊道中的濃綠林蔭,出口處的碎光逐漸染上了黃昏的色彩,由綠轉黃,如同四季由夏至秋的遞嬗。
步出林道之後,隨之接替的是即將落日的夕海之景,是佔滿了整片牆體的大幅畫作。
只見鈷藍夜空半暗不明,尚未西沉的夕日將海面染成一片擬態枯色──鈷藍的天、夕紅的日與枯黃的海,共同構築了整個遠眺的景致。
當枯葉蝶舒展蝶翼,翩翩起舞時,才能發現那枯黃的內翼,實際上是晝夜之間的光景。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稍縱即逝的夕海之景,在遠眺的視野下,是感慨薄暮將近的惶然?亦或是希冀銷聲匿跡的耽溺?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某位評論家的提問,為這幅《枯葉蝶的黃昏之海》落下了註腳。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翻閱:
下一頁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乘著極光的月神閃蝶》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遠去了創作者眼中的夕景,那片枯黃的汪洋也被遺留在了過去。
展場的燈光漸暗,靠左的牆面逐步轉為「黑夜」,其上泛起幽幽藍鱗。
月白的鱗光閃爍著冷藍光澤,從牆面衍伸到頂上的「蒼穹」,這片夜色沒有星斗、沒有明月,然而卻有著在夜色中特別絢爛的──
倘若抬起頭,便能見到頭頂的天花板都是屬於「畫作」的範疇,那片極光是蝶翼的化身,也是冷夜的絮語。
毫無人煙的冷寂與空茫壟罩了整個畫面上的「空間」,那道光之裙帶冷眼旁觀著極地之下的生與死,宛如高高在上的、不會伸出援手的神明。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4 PM
──眩目而殘酷的極光,除了美麗之外,對身處酷寒的人們來說,毫無希望可言……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作者本人留下的手札,為這幅《乘著極光的月神閃蝶》落下了註腳。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翻閱:
下一頁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停駐於雪間的阿波羅絹蝶》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黑夜漸退,在極光的裙帶下,極寒的國度自夜晚來到了白晝,露出了降雪後的冷白。
舉目望去,「畫作」設置在腳下靠左牆面的「雪地」,隔著全透的玻璃,得以看見雪地上唯一一抹腥紅。
無名的雪上紅花,宛如蒼白人生中唯一遺留下來的亮色,血紅而艷麗。
除了黑與白便僅存一點腥紅的空茫,延續了極光深夜下的茫然,哪兒都尋不遍所謂的「生的希望」。
無盡的雪白、連綿的絕望,戛然而止於那點突兀盛開的雪上紅花。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看不見盡頭、遲遲不願意到來的死亡,豈不是等同冬雪的凌遲一樣?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作者友人留下的想法,為這幅《停駐於雪間的阿波羅絹蝶》落下了註腳。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翻閱:
下一頁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窗棲長尾鳳蜆蝶》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同封面一樣的,雙扇式的玻璃門扉。
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隨著光線的映照反射出透亮的藍光,門框的黑色紋路分割了透色琉璃,邊框底部則點綴著與雪地紅花呼應的豔紅。
落鎖的窗(門),緊閉的門(窗),故步自封又作繭自縛地自我囚禁。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並未引用任何人的話語。
他以嘆息般的語氣編纂著字句,在源於他人與自我的詮釋中,這般問道──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你』覺得,為何作者要以蝶翼的色彩,作為創作的靈感由來呢?」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5 PM
※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6 PM
除了上述的五幅大型作品外,展覽小冊亦在後頭檢附了不少小型畫作的圖像與簡介,它們不像那五幅畫那般顯得壓抑而絕望,從註記來看也是畫家更早期一些的作品。
如果仔細閱讀上面的一字一句,會發現除了前述「五幅畫」是固定展出的作品之外,其餘小型畫作會不定期進行展覽上的輪替。
若想要得知這個畫家平生的所有作品,撇開展覽小冊上收錄的所有資訊之外,就剩下展覽對外公開的網站日更簡介有著更詳盡的說明。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6 PM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6 PM
本展覽已於今年(110年)七月底結束。
未發放完的展覽小冊會放在館內的資訊展示區。
展覽小冊可免費自由索取,餘量約剩下20來本。
若有問題,可洽服務臺(@中之人)詢問。
皮箱裡的世界
@GAC_ya
Sat, Jul 31, 2021 4:06 PM
載入新的回覆
白底的封面上繪製著一幅「雙扇式玻璃門扉」,門扉的底部是被黑框圈進領地中的鮮豔大紅,其上則是貼合著黑框遍布的、蝶翼般的玻璃之門。
在畫家的筆觸下,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折射著透亮的藍光,那些玻璃被門扉上方的黑框分割成一塊塊不規則的窗,藉此切割出不同的「視野」。
而透過窗向外看去,會發現當中有幾塊區域似乎能看到「其他畫作(世界)」的一角……
分明是以「蝶舞翩翩」為題的展覽,在那黏稠的顏色之下,卻難免給人「作繭自縛」的直觀感受。
從編者的文字敘述上來看,那是個身患病症、晚景淒涼,屢次自殺未遂又苟延殘喘,最後留下這些畫作便銷聲匿跡的畫家。
沒有人知道畫家最後到底去了哪裡,而這些遺留下來的畫作被發現的朋友彙整起來,最後成了本次展覽之所以舉辦的雛形。
──只剩下遺留的畫作足以證明這個人曾經存在過。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畫家的朋友將那些繪製著生之掙扎的畫作依照「季節」區分,最後分別挑選了能代表絕望之深的作品。
秋季薄暮的夕景。
冬季空茫的極光。
以及亙久降雪凍結後,只遺留下將死病痛之苦的──永遠不會到來的春天。
評論者們也罷。
習慣以先入為主觀念詮釋著作品的他們,自然而然地就將那份創作時的鬱作為一切判斷的定性。
「因為他(我)是憂鬱而絕望的,所以畫出來的也肯定是這樣的作品。」
代入過度主觀後的「評論」,使得人們的看法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林葉尖閃爍著細微的磷光,墨綠到亮綠的過渡在各種光線的變化下透出不同的光彩。
那既是「透光的綠色系彩繪玻璃」,也是「以蝶翼之綠化身的翠葉」,更是「擁抱著不同時光的森林」。
站在遠處觀察,能看見那些閃爍著蝶翼紋路的林葉,因光的變化改變了色澤。
嫩綠、翠綠、濃綠、墨綠,由淺到深、由深至淺,層層疊疊的迷亂,在枝葉間組成死亡的深淵。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某位評論家的感言,為這幅《小天使翠鳳蝶的森林》落下了註腳。
步出林道之後,隨之接替的是即將落日的夕海之景,是佔滿了整片牆體的大幅畫作。
只見鈷藍夜空半暗不明,尚未西沉的夕日將海面染成一片擬態枯色──鈷藍的天、夕紅的日與枯黃的海,共同構築了整個遠眺的景致。
當枯葉蝶舒展蝶翼,翩翩起舞時,才能發現那枯黃的內翼,實際上是晝夜之間的光景。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某位評論家的提問,為這幅《枯葉蝶的黃昏之海》落下了註腳。
展場的燈光漸暗,靠左的牆面逐步轉為「黑夜」,其上泛起幽幽藍鱗。
月白的鱗光閃爍著冷藍光澤,從牆面衍伸到頂上的「蒼穹」,這片夜色沒有星斗、沒有明月,然而卻有著在夜色中特別絢爛的──
倘若抬起頭,便能見到頭頂的天花板都是屬於「畫作」的範疇,那片極光是蝶翼的化身,也是冷夜的絮語。
毫無人煙的冷寂與空茫壟罩了整個畫面上的「空間」,那道光之裙帶冷眼旁觀著極地之下的生與死,宛如高高在上的、不會伸出援手的神明。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作者本人留下的手札,為這幅《乘著極光的月神閃蝶》落下了註腳。
舉目望去,「畫作」設置在腳下靠左牆面的「雪地」,隔著全透的玻璃,得以看見雪地上唯一一抹腥紅。
無名的雪上紅花,宛如蒼白人生中唯一遺留下來的亮色,血紅而艷麗。
除了黑與白便僅存一點腥紅的空茫,延續了極光深夜下的茫然,哪兒都尋不遍所謂的「生的希望」。
無盡的雪白、連綿的絕望,戛然而止於那點突兀盛開的雪上紅花。
在畫作描述的最後,編者引用了作者友人留下的想法,為這幅《停駐於雪間的阿波羅絹蝶》落下了註腳。
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隨著光線的映照反射出透亮的藍光,門框的黑色紋路分割了透色琉璃,邊框底部則點綴著與雪地紅花呼應的豔紅。
落鎖的窗(門),緊閉的門(窗),故步自封又作繭自縛地自我囚禁。
他以嘆息般的語氣編纂著字句,在源於他人與自我的詮釋中,這般問道──
「『你』覺得,為何作者要以蝶翼的色彩,作為創作的靈感由來呢?」
如果仔細閱讀上面的一字一句,會發現除了前述「五幅畫」是固定展出的作品之外,其餘小型畫作會不定期進行展覽上的輪替。
若想要得知這個畫家平生的所有作品,撇開展覽小冊上收錄的所有資訊之外,就剩下展覽對外公開的網站日更簡介有著更詳盡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