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創作 編輯 自我意識過剩寫法
正在看噗友的故事,想藉這個機會特別聊一下這個長久以來讓我在讀創作時會覺得「卡卡的」的現象。

之前辦活動讀參與作品,常常深受此困擾。這其實是一個還蠻常發生的情況。

我在創意寫作工作坊時,也有同學被老師叮過這個問題。

所以這不完全是新手才會犯的錯,這則討論不特別針對誰。……我也曾被幫我看文的朋友說過這點,仔細想好像還不只一次 (下收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這裡用例子說明一下什麼是自我意識過剩寫法。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他發現窗戶沒關。他心想,「是誰這麼不小心?要是有小偷爬進來就不好了。」因此他決定把窗戶關上。//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跟這個比較: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窗戶沒關?本應鎖上的氣窗此刻大大敞開著。

是誰這麼不小心?要是有小偷爬進來就不好了。

他伸手把窗戶關上。//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後者雖然一樣是第三人稱寫法,但是以角色的視角呈現角色所見所聞、所作所為,不再重複敘述「他發現」、「他想」、「他決定」。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比起寫「他看見一顆甘藍菜朝自己飛來」,「一顆甘藍菜迎面飛來」會讓讀者更有帶入角色、甘藍菜朝著自己飛來的衝擊感(???(為什麼是甘藍菜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他聽見黑暗中有什麼不知名的東西發出喀擦喀擦的聲音,讓他打了個寒顫。//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喀擦。喀擦。

黑暗中有什麼不知名的東西發出奇怪的聲音。

一股寒意倏然竄上他的背脊。//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後者把角色聽見的、感受到的,直接(透過文字)呈現給讀者,讓讀者自己聽、自己感覺,整體讓人更覺得毛骨悚然。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上面這些都是比較極端對比的例子,為了讓人感受兩者差異。雖然算是很細微的東西,但給人感覺差異很大。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他說」、「他想」、「他聽見」這類描述不是不能用,但是要注意使用的頻率

雖然用起來簡潔省事,可以三言兩語就交代完事情,但也剝奪了讀者進入角色、身歷其境的機會。使用得太過頻繁的話,會讓故事跟讀者之間有隔閡。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雖然有人可能可以說這是文風差異,像是刻意省略主詞一樣,也許有些人不喜歡這樣的寫法。

但這真的不是省略主詞的問題XD 比較類似寫作經典問題「Showing vs. Telling」(或 「Show, don't tell.」 ,中文可以解釋為「創造畫面,不要描述畫面」。)(如果有其他正式翻譯請支援我因為我不知道這個中文叫什麼QAQ)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也就是說,比起直接告訴讀者「他很冷」,用文字創造出一個冷的環境、呈現角色對於冷所產生的反應,更能讓讀者體會和察覺「他很冷」的事實。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感謝尹蘿的解說,覺得之前寫的幾篇文裡都有類似的問題這下終於知道要怎麼去修改調整了
Rinosヾ(o゚∀゚o)ノ
之前上文學批評,課本上showing的翻譯是直接引語/展示,telling則是間接引語/講述
不過我偏向直接引用原文,比較直觀ww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自我意識過剩寫法」這個詞是我剛剛發明的XD 或許有寫作書提過這種問題,有更正式的名稱?請求支援XD

這個說法也來自創意寫作工作坊時老師所說的,當時好像用了 self-aware 還是 self-conscious 的形容。

當時她解釋得蠻模糊的,我聽得一知半解,覺得感覺問題不大啊?

後來讀了一些這種問題蠻嚴重的作品,才深刻感受,好卡 而且內心痛苦了半天還很難說上來為什麼自己覺得這麼卡,過了很久才釐清XDDD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 很高興能幫助到電子
一隻悠喵
這個問題確實很常見也常不小心犯XD
最近比較會意識到這種處理方式但還是www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Rinosヾ(o゚∀゚o)ノ : 第一次看到這個翻譯的感覺(驚),看來我以前是真的沒有接觸到這個的中文……
感謝支援!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一隻悠喵 : 以前好像看過比較極端的作法是把文章裡每個動詞都標出來檢查XD 感覺作品完成之後會是字字珠璣等級

不過如果真的要這要做,那也會是寫稿很後期的事情,可能已經算是自我編輯了
一隻悠喵
確實如此 只是一開始紀錄一些構想的話這個毛病是無所謂但要拿給別人看就有點恥了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nzgraben: 不客氣XDD 如入其境基本上算是 Showing vs. Telling 的範疇,重點比較在感官的描寫,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跟這噗講的大概是一體兩面程度的差異XD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Showing vs. Telling 還有另一個還有更動態、具有故事性的層面,就是比起陳述事實,讓角色「演」給讀者看會更生動。

比如說「她討厭碗豆」這回事,比起直接說討厭,可以描述看到碗豆就想吐、無所不用其極用各種藉口逃避吃碗豆——這就是「演」,是用動作/行動,身體力行地展現「討厭」的心裡。

如果說「她恨不得碗豆從地球表面消失」、「覺得碗豆的綠色是自然界所有顏色裡最噁心的顏色」,這就比較偏向是陳述。

上面兩種都是「討厭碗豆」的擴寫XD 擴寫也是寫作練習。
辛小安/yuki
不過如果是原創,設定上該角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嗯,也很微妙,那使用程度上也要拿捏好。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講到這裡我想吐槽下鬼滅之刃(欸XDDDDD

鬼滅是非常、非常倚賴主角內心OS描述出劇情的作品。

之前看無限列車裡面有段我覺得很深刻XD(問題方面的深刻

主角在車廂內打鬥,心想「火車裡的空間太狹窄了,不好發揮」(大意

那時我就很希望,別直接告訴這件事情啊!

我更想要看見炭治郎因為錯估火車內的空間而失誤,也許一刀揮出卡到東西,然後心想「糟了!」。這樣,先以動作展現給觀眾「車廂內部空間狹小」的事實,再給觀眾角色對此的反應,如此傳達「車廂狹窄導致角色遭遇困難」的情形。

如果這樣的失誤對於那樣的情況過於嚴重而不合適,至少也能有類似「往某個方向閃躲,突然驚覺空間比自己預期得還小」這樣,也是以動作、畫面,角色表情「!!」來傳達「車廂狹窄導致角色遭遇困難」情形的處理方式。
窩。安亞
原來如此,感覺更清楚地知道文字上的描述落差
可以來嘗試看看
Laven
手邊的《故事造型師》第一章「演和說」用的是「場景法」和「講述法」,講述法能概略勾勒輪廓、帶過重複或不須強調的段落,因此能增進故事的連貫性並調整故事的步調,場景法則帶給讀者親身體驗,充滿臨場感和刺激性。作者主張視情況交替使用。
不過你舉例的「他發現」、「他心想」和「他決定」,比較像是第七章的「內心獨白」。作者認為有些內心獨白不必註明是誰的,有些則必須寫出,還有的適合拉出來另起一段。因為內心獨白常被濫用,要好好檢視是否用太多、是否有些該改成描述或場景,處理內心獨白的方式也要和敘述距離互相搭配。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辛小安/yuki : 這裡討論的自我意識過剩指的並不是角色特質,是寫作筆法上的一種現象。也許「自我意識過剩」不是最好的形容,但我暫時想不到其他說法XD

辛小安說的情況可能比較接近主人翁內心有一個旁白在描述自己(可以是第一人稱也可以是第三人稱)的一舉一動(也是自我意識過剩沒錯XD 就結果上或許很相像)。如果有適當的角色塑造,應該是行得通 不過就像辛小安說的,需要拿捏好。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窩。安亞 : 期待實驗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Laven : 感謝 Laven 支援

《故事造型師》是一本自我編輯的專書(SELF-EDITING FOR FICTION WRITERS, SECOND EDITION:How to Edit Yourself Into Print),果然比我講的有系統多了XD 一直想著應該要入手一本XDD
Laven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 是有用的書不過老看不完(心虛)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Laven : 沒關係我兩本故事寫作相關的書也是從去年買放到現在都沒看完 (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