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瑞~
感謝台灣Line TV
高清及繁中版的 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S1
真是太棒了

終於理解這部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我想 從一開始的格局設定就已不同

下收感想評論

PPKrit好可愛又令人心疼啊
空間氣味顏色動作的隱喻
現實中的那道光
我是在寫論文嗎 (doh)
文長慎入 真心推薦
菲瑞~
議題設定
一開始,這部戲就不甘於只處理兩個人之間的戀愛,雖然人物還是兩個高三生,但要處理的面向卻擴及了朋友、家庭和最重要的「自我認同與價值」,所以,這部戲若在文學類別,應該會被定義成:少年成長小說(笑)
下面,就這些面向稍微紀錄一下:

1.性別意識
不論是德或歐兒,都在性別意識的認同中猶疑和不安,但我覺得導演真正的焦點是德,因為歐兒雖然在第四集中,用穿著內衣來展現自己想要成為女性的欲望,但他沒有為自己喜歡男生這件事掙扎過,即使有,他也是為了對方的不認同自己,但自己又無法迎合對方的痛苦,而非自我性別意識的懷疑,否則他不會總是這段關係的啟動者,總是他在問對方:你明明也有感覺?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我跟你,是什麼關係?
菲瑞~
反觀德,他在劇情中跟哥哥說,他只能喜歡女生,他也跟Tarn(女)說他追她的兩年,他的喜歡很真實,他說他發現自己對歐兒有感覺時,他不斷告訴所有人他很混亂,心情很複雜,因為在他成長過程中,男生喜歡女生,是他自小的價值觀,當這個信條被衝擊時,你無法怪他用盡各種手段和方法,去試探、傷害對方,試圖想得到我可能只是一時昏頭、只是錯覺的答案,所以他一方面跟歐兒曖昧,一方面也在Tarn那裡尋求解答,但搖擺不定的結果是傷害了這兩者。

導演非常真實、細膩地處理了德心裡的糾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是成績優秀、備受期待的孩子,本應照著社會常軌的他理所當然認為自己跟所有人都一樣,而且是這些所有人中的佼佼者,但,原來不是,他可能是那少數族群,由Tarn對他大吼:你是怕別人知道你是...從中,可知性別意識對德而言,是個太大的課題。
菲瑞~
但我要說,導演或編劇很厲害的一點是,其實,到最後,德的性別意識還是很模糊,他只是認可了自己喜歡上歐兒,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是喜歡所有男生,我覺得,這才是青少年真實的模樣之一,也許有些人很清楚自己的性別角色,如歐兒,但也有更大一群人,他只是遇見了那個對的人,才進而決定認同這個自己。
菲瑞~
2.家庭關係
德跟歐兒是兩種家庭,德的家庭很傳統,看得出來,父親的長期缺席,使得母親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兩兒身上,長男的優秀和符合社會期待的樣貌,使得身為次男的德,就是會不由自主複製哥哥的一切,所以他的性別意識、情感認同和自我價值,是緊緊扣著家庭的,所以我無法苛責德的掙扎和不安,那是無法輕易切斷的聯繫,他也沒有範本可尋,他唯一做過類似為愛走天涯、放下一切的行為,最多、最多,就是讓出大學入學資格給歐兒,這是他僅有的一切,因為「成績」是他自己當時唯一的掌控,其他,他根本無力控管,所以,當哥哥跟他說,你想喜歡誰就喜歡誰,母親那裡,告知她就好,哥哥的話彷彿是把鑰匙,打開了那道沉重的枷鎖。
菲瑞~
當然,所有人都會說,早點去找哥哥不就好了,在第一次,歐兒跟德說那我們就到此為止,在哥哥的三輪車上大哭時,哥哥不就該問,德就講就好了。
但怎麼可能說?回想自己青春期很多問題,我們也寧願跟陌生人說,不願跟至親說吧,但明明又最想得到家人的支持,所以最後其實還是哥哥猜出來的,這也是編劇厲害之處,其實,真實人生中,我們總希望是對方,尤其是至親能明瞭我們的一切,但這果然不太可能啊。
而當哥哥告訴德,對於母親,只要告知就好,因為母親最終會明白,這也暗示了,德的家庭其實很以孩子為中心,即使傳統,但只要是孩子要的,家人都會站在他身後,所以即使德需要再考一次考試,母親一開始雖然不解,但還是接受並給予最大的祝福,我想,這已經是很棒的家人了!
菲瑞~
就歐兒的家庭,一開始我以為是個缺愛的家庭,因為他自己搭船上下學,家中父母事業也很繁忙,但越看到後來,我覺得歐兒父母雖然很忙,其實給予歐兒的愛並沒有少,反而更包容他的一切,因為劇中並未呈現歐兒在喜歡男生上在家裡受到什麼阻礙,但當歐兒有一天大哭,哭喊自己是不是父母引以為傲的孩子時,他的父母一直說,當然是,他們可能因為事業有成無法像德的母親無微不至,但他們仍對孩子的所有言行、情緒手足無措,擔心他的大學入學考成績,都很真實呈現了他們是支持孩子的父母,所以,歐兒似乎在性別認同上,家庭從不是阻礙。
菲瑞~
3.人際互動
這部戲裡,呈現了不僅僅是德和歐兒,還有他們的一群朋友,以及德與Tarn、歐兒與Bass之間的情感。
我一直覺得高中生真的是包容度無限又無敵彆扭的生物,看似可以接納一切的寬闊心態,像是他們很快地接納Bass、即使德與歐兒在吵架,還是可以在同一個群組,也能接納Bass對歐兒的當眾表白,但只要一旦升級到密友的狀態,那就是一點點沙子都容不下。
所以,劇中有一段是德在抱怨歐兒怎麼可以把秘密共享出去的場景,那裏實在真實到不行,任何一個人的青春年少,都有段想要獨佔朋友的時光吧!那無關乎愛情,只關乎專屬感,所以,歐兒為了要證明自己獨屬於德,因此才告訴他自己暗戀Bass的秘密。
而這裡的處理,我覺得也是這部戲成功的原因,他沒有變成講出祕密的狗血劇,而是專注呈現兩人共享只有你知我知的歡愉,但這種獨屬終而變調成獨佔。
菲瑞~
至於德與Tarn,Tarn真是好女孩,也是女兒當自強的代表,在這部劇當中,她的個性反而是最果斷的,總是理性以對自己的目標與愛情,即使有段時間,她對於德對自己的情感狀況猶疑不定,搞得自己心神不寧,但下一秒,她立刻決絕地告訴自己和對方,先以考試為重;所以這女生在感情上,是理性派的好女生,我希望她可以在下個階段找到更適合她的男孩子。
而Bass,就是會在各種故事裡最終成為收到好人卡的暖男配角一枚 我知道很多人站這對,我也知道他當然會對歐兒很好,但有時候愛情就是身不由己跟奮不顧身,但他真的是個高EQ的孩子,最後願意當推歐兒一把的好人,他淚流滿面的那幕真的好揪心。
所以,我說,高中生真是一群包容度超高但又感情豐沛的生物,上一秒還對這個人大哭大笑大鬧,下一秒,還是可以盡情擁抱對方,或許,這就是青春的特權。
菲瑞~
4.自我價值的建構
我認為這部劇其實著墨更多的主角是德,所以,其實很多幕都在說明這點,但他與哥哥對話的這幕我覺得最明顯:
哥哥面對德喜歡上男生這件事表示支持外,他還告訴德,至於母親那裡,就告知即可,喜不喜歡那是她,這句話意義重大,除了表現自己的支持外,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告訴對方,我認同了你的成長和自我意志,你是你,不用再活在哥哥的價值之下,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家人是聯繫,但不用為了家人而活,這是第一次德認知到,他終於獨立於家庭之外,所以他最後主動陪歐兒跑步還願時,他再也不掙扎,他可以直接跟對方說,他要成為他的男朋友。
菲瑞~
情欲的探索與流動
這部片,大量使用了隱喻手法來表現情欲,我不是電影專業,我只單就印象深刻的部分先做個註記。

1. 空間的隱喻
這裡我最有印象的就是海底,這場水中吻,大家一定都印象深刻。
水,本來就是情感意象的代表,不論是「孤帆遠影碧山盡,不盡長江滾滾來」、「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還是鄭愁予「啊,星子們都美麗/而在夢中也響著的,祇有一個名字/那名字 自在得如流水…」,所以,當導演選擇在海中讓兩人情不自禁地擁吻時,情感就更豐厚飽滿了,海水的包圍代表了情感的豐沛跟佔據他們全部的身心靈,封閉的空間似乎進入了天地混沌之初,無關社會價值、無關性別、無關期待,只剩最原始對情感的渴求,只是,一旦回到陸地,就像小美人魚的那兩條腿,是規範、是枷鎖,海底終究是如露亦如電的泡影,但或許也暗喻在海中,是滅頂的可能。
菲瑞~
2. 顏色的誘惑
扶桑花可說是熱帶島嶼的代表花朵,所以,導演在講德與Tarn之間的情感時,用的是紫色的扶桑花;而歐兒則是紅色的扶桑花,那艷麗飽滿的紫色、紅色正代表情感的兩方,一樣那麼濃烈、一樣如此耀眼到無法令人忽視,但,劇情一開始早已預告Tarn終究失落的情感,因為,紅色,本就是三原色之一,是所有顏色的基礎色,預示了德心中的正位是歐兒,但,如火焰般的紅,是燒灼人心的,所以他們在愛情中非得經歷浴(欲)火,才有可能重生。
菲瑞~
3. 氣味的縈繞
整部戲,其實縈繞著揮之不去的椰子香氣,從一開始德不喜歡椰子,覺得很臭,到後來他突然覺得歐兒很香時,這氣味就如同印記,深烙印在德的心上、身上,在還沒意識到自己喜歡歐兒的時候,他已經深陷在氣味之中,而大腦科學家本就說,嗅覺其實是記憶力最好的器官,所以,他不自覺用力嗅聞歐兒用椰子筆寫下的筆記,不自禁會嗅聞歐兒頸項間、髮間的香氣...那都是身體對情感叫囂的具體展現。
菲瑞~
4. 曖昧的動作
舉凡膝蓋和膝蓋的碰觸,嗅聞的動作,還有想要碰觸對方的渴望,導演當然都拍了,但我覺得印象很深的場景有兩個:
一個是第三集,德幫歐兒的背抓癢,但最後有點快一發不可收拾的愛撫,德快要無意識地想把歐兒揉進自己的身體,將兩人融合為一體的動作,情感賁張的極致,卻在快要墮入萬丈深淵的前一秒,戛然而止,而歐兒的欲拒還迎的誘惑和失落也很到位。

另一個是在海邊
當歐兒去找德,他們兩個人的你追我逐,也是一場拉鋸戰,歐兒不知道對方真實的心意,但又想要對方跟隨自己,所以不斷收收放放,德就不由自主追上去,但又怕過於靠近而粉身碎骨。

那種,你明知這段感情可能會使自己滅頂,卻又如飛蛾撲火般地靠近,在這些動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只能說,太厲害了
菲瑞~
當然,這部戲
音樂也是重點
但音樂真不是我的專業就不說了

結論:導演是說故事高手啊!!!
Respect (worship)
hanabi*
對不起噗主請讓我亂入!因為噗主您的心得整個讓我讓我看到都跪下了
看了好幾次您的心得真的好棒
菲瑞~
syzygy_i: 請隨意,也可以一起聊啊,這部戲真的很厲害 :-D
菲瑞~
腦中還是會一幕幕自動播放其中的幾個場景
才發現還有個部分讓我很驚豔
就是那兩個人間獨有的溝通媒介

密語傳情
1.表情達意的漢字
我不知道泰國考大學是否真要考漢字,還是為了配合德的父母是福州人而出現,但劇中常常用漢字的特殊單體具象的特質來表情達意,是很高招的方式。

德為了讓歐兒背起字,會告訴他字的組合意義,而劇中最常出現以「心」為偏旁的字和詞彙:傷心、放心、安心、擔心、理「想」...但這些詞彙若沒有經過詮釋,它就只是一些無意義的符碼,正因使用者的「有心」,它們才有了生命、有了意義,所以,兩人的心要如何靠近,才能成為「愛」,是需要溝通、解釋、碰撞,所以,劇中他們會用漢字本的詞彙吵架,會用兩個「男主角」的詞組並列,呈現兩個男主是否可行的探問?會用「親密」帶出德的探索、最後,用「愛」道盡一切,以回扣劇名。
菲瑞~
2. 圖像的秘密
劇中還很常使用IG作為溝通的媒介,那一個個24小時的限時動態,承載了這兩人之間的喜怒哀樂的密語,若沒有即時截圖,你可能會錯失對方丟來的蛛絲馬跡。
但,看到他們頻繁用動態的點讚來確認對方存在的有無這件事,突然覺得有點悲哀與虛無;每個人都需要情感回饋,但年輕一代則需要更即時的反饋,若失去了限時的點讚和回應,焦躁感更是無限放大,但真正的情感,其實需要時間與空間的沉澱與醞釀,所以,劇中IG用來吵架、用來宣洩突如其來的情緒,但那些真的需要思考、探問、追索的問題,則存於紙上文字,尤其是真正的「愛」,得要寫在紙上,一筆一劃慢慢刻。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