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卡🎸♨
一點文學、漫畫(主要是藤本和炎拳)、性別、靈肉。
辛卡🎸♨
https://images.plurk.com/49mP5Fc8lnytVsvsgC9JTM.jpg “You,” from Rapture by Carol Ann Duffy, Picador, 2005, p. 1.

我目前手上(借來的)的是這個版本: https://images.plurk.com/2mmmCebauHVtWs4WDEcZjd.png x
封面設計跟排版都很優秀QQ 不過這應該是初版,所以很難再買到了
和漾 / 726同意罷免
rapture這本好看
辛卡🎸♨
和漾 / 726同意罷免 : 真的!用字遣詞直白淺顯但是情意深遠> <
辛卡🎸♨
ルックバック - 藤本タツキ | 少年ジャンプ+
一直覺得藤本的作品分鏡很強但劇情和人物成長薄弱,也有一些和我個人喜好有出入之處,所以一直沒有很投入他的作品。不過這個短篇呈現了和他其他作品不一樣的樣態,我覺得很有意思。

說到藤本,之前看他的作品最感到不適?困惑?的地方其實是兄妹的曖昧關係,不管是炎拳還是鏈鋸人皆有這部分的暗示,之前我也跟好友討論過這件事。然後朋友剛才傳給我他的私人帳號:ながやま こはる (@nagayama_koharu) | Twitter
還有以前他傳到niconico上的影片,我全部看完之後只覺得,嗯,有些東西還是不要深入探究比較好。很危險。

但我想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他目前兩部作品為何會踩在某些線上吧。

在這篇短漫畫之前,我最喜歡他作品裡面角色的中性。
和漾 / 726同意罷免
對藤本的想法跟您同+1
辛卡🎸♨
和漾 / 726同意罷免 : 和漾也這樣覺得嗎 !我不孤單> <!

鏈鋸人故事最後的三分之一,我基本上是每看新的一話,索性直接忘記上一話的內容,不然根本無法看完 真的是在不帶腦和不認真考據的情況下把鏈鋸人翻完了。自認平常看漫畫速度算慢,但我看(翻?)鏈鋸人的速度真是快得前所未有
也常常覺得裡面有很多畫面要是作為單獨的插畫來看會給好評,但放在漫畫內就無法了
辛卡🎸♨
既然分鏡很強,為什麼放在漫畫上不能好評呢?我認真地想了一下,我想答案是因為我感覺「什麼也沒傳達到」。分鏡是漫畫中傳達作者想法和意義的一種方式,分鏡能力強意味著他有這個能力讓讀者能「感受到」他的圖像語言,可是問題在於我「無法理解」他的圖像語言。通常都能看得懂此處作者有想說話的,我是情感和意義卡住了沒辦法接收到。好友說藤本的角色和作品很吃電波,我覺得也許就是如此吧。說起來還挺奇妙的,這種「語言」好像只有作者本人才能真正理解。我認為這樣在漫畫上可以算是溝通障礙(畢竟漫畫有很大一部分仰賴劇情),但在插畫上就完全可以被接受了。

還有就是落差。也許他在幾頁內成功塑造出某種氛圍,但後面的劇情又會讓前些的氛圍被推翻,產生斷層和不連貫的情緒,我想這也是我難以理解和接收到意義的原因吧。也許他是刻意為之,那就真的很需要電波了。
辛卡🎸♨
硬要說的話,我覺得藤本對於性別與性的看法挺有意思,可以說是融合當代的想法、日本社會大眾的看法和自身的解讀為一體。不過有時候不免覺得還是有些流於刻板印象?只是考慮到少年漫畫和Jump的分類,也許他已經做得不錯了?也許這可以算得上是正在進步中的一環?

唉反正我很喜歡他把一些角色畫成比較中性的形象啦> < 其他的就嗯 (好)

比起鏈鋸人,我覺得炎拳應該比較好理解吧。
和漾 / 726同意罷免
辛卡🎸♨ : 藤本我覺得他的分鏡是來自於電影的形式,比較沒那麼漫畫,可能是要逼迫讀者回歸比如傳統紙本的觀看形式,像是跨頁。某些角色也不介懷是功能性為主,尤其後半部的推進快速,與其說他沒有要深化關係,不如說他覺得有畫到想要的點上就好了,算是有任性的堅持吧XD
可能因為Look Back沒什麼male gaze的問題,我也比較喜歡這篇。
辛卡🎸♨
和漾 / 726同意罷免 : 確實有感覺到他的分鏡比較像是電影的形式!以及跨頁的部分紙本書比較看得出來、畫風等特色,照理來說(之於我的喜好而言)應該是加分,但不知道為什麼他最後呈現出來我是:「咦?」XDDD 他對於角色的詮釋點到為止的任性(如和漾所言)和設定前後斷層可能是我比較放不下的部分吧> <
male gaze的部分我也同意!和漾提出來之後,我想這可能也是影響我對這篇評價的理由之一
辛卡🎸♨
@tutuve1 - 偷偷把喜歡的類型畫成自己 可惡的漫畫天花板 不要以為大家看不出來ㄛ 為什麼可以畫得...
薪鹽對於藤本「玩火」和「用火」以及「自律」的想法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剛好好友剛才提供了一個訪談情報,他說藤本紅了之後基本上責編沒有太干涉腳本的構想。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理解,好像可以懂為何鏈鋸人如此放飛自我了XDDDD

話說“Look Back”特別打動我的部分,主要是以創作為出發點的主題。且藤野和京本兩人之間的爭執點,很像是同一位創作者內心會有的衝突(名字合在一起不就藤本XD 因為如此解釋所以產生了這種印象),所以看起來特別感同身受。
不過說到一人自我想法矛盾和衝突進而產生分裂的表現手法,我覺得還是今敏最能讓我有所共鳴吧。
辛卡🎸♨
啊其實看漫畫未必要這麼嚴肅,我就是......沒辦法控制自己想一堆有的沒的(rofl) 昨天才在跟我媽討論說我似乎已經不能用一般娛樂的態度看電影了,會忍不住想東想西。這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損失啊

MANGA Plus by SHUEISHA
x
Look Back也有英文版了喔!
球球🐴
看辛卡桑對於漫畫的想法也是十分有趣!感覺在逐一窺探辛卡桑的內心世界似地🥺 雖然也的確認同想了這麼多不免失去原先看漫畫那單純的樂趣,不過作品的意義畢竟就在表達作者內心對於世界的探討,再藉由作者以外的創作者講述出來,感覺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抱歉原諒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不過很喜歡看辛卡桑的每一種思考
辛卡🎸♨
球球🐴 : 啊球球太好了,謝謝你每次都給我這麼多鼓勵哇 不會不會,歡迎留言聊天討論或分享感想!我也認同作品是可一窺作者內心的窗口,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間都會透露出作者的一些想法(或意圖)。偶爾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回歸初衷看漫畫、看電影、聽音樂、欣賞藝術作品,不過真的很難跳脫那種(幾乎是強迫症般的)分析思維呢 可能就是比較累的時候可以暫時放下吧XDDD 謝謝球球的分享和喜歡!我上面打的內容其實也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欸)
辛卡🎸♨
看到有人把“Look Back”和浅野いにお(浅野一二○)的作品相提並論,機會難得也來說說淺野的作品。三級之後才因為Mangasick的介紹認識了淺野的作品,是從<ラブカ>入坑的(目前可在網路上無料觀賞):
我漫-ワガマン- - ラブカ/浅野いにお | ヤンマガWeb
查了之後才知道ラブカ是皺鰓鯊(Frilled shark)的意思,漫畫中所有和深海有關的隱喻大抵也出自於此。但從日文諧音也可以將「ラブカ」解釋為「這是愛嗎?」的意思。以肺炎為背景的故事,搭配上淺野「日常中的絕望」這種風格,以及他細緻的畫風(話說這個特色一段時間被他認為是一種病,沒辦法接受畫紙上出現空白,一定要將空白處填滿的強迫症),基本上是立刻就吸引我的注意。立刻又去翻了他早期的短篇漫畫,越看越喜歡。真希望這篇能夠被收錄在未來的短篇漫畫裡。
辛卡🎸♨
Mangasick當時給的是好評,也提及淺野早期的作品中(被評價為)太過刻意和誇大的情感表現等缺失,在後期的作品中得到舒緩,也有表現方式上的進步。但我回去看他的舊作如《世界末日與黎明前》,覺得還是挺能打動心情的耶。還是我太憤世嫉俗、太激進了(rofl)

<ラブカ>一篇,男主角站在空無一人的街道說人類果然是垃圾,這兩頁的呈現非常打動我,基本上兩頁推我入坑XDDDD 大家要是感興趣,請務必要看看!
辛卡🎸♨
關於漫畫技法上的研究,我怠惰了大概兩、三年了,所以以現在的我大概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分析,我只能說哪幾頁很讚!分鏡很讚!情感流露很真實!一類這種超級外行人的說法,原諒我 之後真的該找時間把基礎技法書翻一翻了

因此現在的我看漫畫很多時候都是被第六感(大概就是所謂的電波)或者癖好使役腦袋,歸納出幾類我自己特別喜歡的畫風(二創亦適用):
(1) 手繪風格,且重細節。畫風毛毛的、草草的(?)或線條不太乾淨。
(2) 網點貼得很少或幾乎沒有,陰影盡量仰賴手繪。
(3) 漫畫內頁黑白對比高,經常有光線和陰影的對比
劇情的部分大概從平常的噗都可以看出我的套路,就不再重述了。不過如果劇情或技法很厲害的話,畫風是可以妥協的。上色方法就有點難形容了,但我比較喜歡傳統媒材,所以只要是使用傳統媒材都會很加分。
辛卡🎸♨
至於有些比較私人的癖好我就不在這邊說了(rofl) 如果看過我買的本應該會知道,所以入坑了也不太敢推本XDDD(推本=癖好大公開)私下會偷偷推給朋友而已> <

把咒迴的部分移到專用噗了,在這邊佔位發廚感覺有點抱歉
辛卡🎸♨
@g_m_0111 - 昨天想說睡前來看一下,結果直接失眠⋯⋯ 標題叫 Look back 看完覺得名字...
Gami這噗裡面有很多關於“Look Back”的細節討論,有興趣可以看看ovo
日文破破爛爛真的看不出這麼多細節,看大家的分析很開心

對了,淺野本人也有發文推薦藤本的新短篇:
浅野いにお/Inio Asano on Twitter
辛卡🎸♨
機會難得,既然聊到藤本了,來說說《炎拳》吧。誠如上述,《鏈鋸人(第一部)》對我來說有溝通斷層,《炎拳》就比較沒有這個情況。雖然不知道究竟和編輯有無關聯,不過事實是《炎拳》看完讓我反思了很多議題,《鏈鋸人》我看完純粹是一片空白XDDDD

其實我想自己始終無法全心推薦藤本作品的理由,大概是因為上面提及的很多不安的元素有關,如兄妹曖昧關係、嬰兒化(infantilize)/低齡化女性角色,在炎拳裡面甚至也有種族這條件所帶來的不安定性;且他的作品中對於性別和權力關係的詮釋也屢次踩在危險的邊緣。雖然我覺得他在《炎拳》中拋出的性別/表裏/靈肉/他人與自身這些議題很有意思,但在走到最後似乎一切又某種程度上回歸原點,所有的討論和意見分歧終究是一筆勾銷、蓋棺論定。我想這是他作品的特色,也是最讓我不安的地方吧。
辛卡🎸♨
隨意打打,因為炎拳我只看了一遍,雖然跟鏈鋸人不同,我看炎拳時回歸平常閱讀漫畫的速度,不過仍然不保證說出來的話很有建設性

以下當然劇透,請自行斟酌。
辛卡🎸♨
先從小地方開始聊起好了,トガタ(東立翻托嘉塔,也自稱「導演」),我在《炎拳》中最喜歡的角色。
基本上我覺得與其說艾格尼(アグニ)是主角,不如說トガタ才是定調整部《炎拳》方向的主人公。在他出現之後,之前艾格尼的遭遇都變成「電影」,甚至連最終他的命運都與此息息相關。登場的幾乎所有角色都是空白角色,只有トガタ是「先知」,聯繫了過去和未來,乘載了記憶,這些記憶是經驗也是電影。

我個人覺得トガタ揭示了自身演技、和艾格尼在大雪中對峙的橋段是整部漫畫的高潮(40~41話左右),這段對峙定調了艾格尼對於自我的看法和解釋,也直接點出了整部作品探討表裏/靈肉的主題,同時也帶出了我上面一直欲言又止的性別議題。
辛卡🎸♨
トガタ登場時是以中性的姿態,陸續幾話才明確揭露他軀體的性別(主要從他人對他的形容開始,「瘋女人」、「臭女人」一類的說法),和艾格尼對峙時更揭露出他精神與肉體的性別相左、嘗試做變性手術卻又因體質而失敗這個事實(不斷回歸原本的女性軀體),最終只能欺騙自己精神與肉體皆為女性,違背自身的本質。
トガタ提出的、關於表象定義本質的指控,某種程度上也宣告他的抗爭失敗,即使希望能夠裏表如一地回歸本質(以他的狀況是取回男性的軀體),卻仍然被周遭的看法所定義,身不由己地「表裏如一」,打回原形,中間的掙扎一點也不留痕跡。

艾格尼在トガタ退場後的故事還是不斷地在尋求自我的身份,他的身分也不斷被周遭的人所形塑,每當他想重新開始(使自己面目全非),最終仍逃不過「表象的定義」,トガタ亦同。似乎直至死亡才得到緩解這段掙扎。
辛卡🎸♨
「活下去」也是一種來自外在的束縛,艾格尼先是因露娜的「活下去」而展開復仇之路,又帶著トガタ的「活下去」毀滅猶妲,接著更在失憶的猶妲(此時被外在定義為露娜的猶妲)那句「活下去」而持續燒光一切。不管是哪一段路線,看起來「表」定義「裏」的解釋都更常出現。

トガタ在和艾格尼爭執時,艾格尼表明他將對方認定為姊姊/哥哥,トガタ不想讓他人為他顧慮「他的問題」(性別認同),接受了「姊姊」這個稱呼。48話時更表明自己回憶起初衷,他想變成男人並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去拯救他人。乍看之下對於性別議題討論發展至此小結,不過他與艾格尼的對話又讓我忍不住多想一些,讓我不免連結到自己不斷思考的議題:精神和性別的關係。
辛卡🎸♨
我經常在想人們對於性別的認知除了來自軀體之外,是否也和社會有強烈的關聯。用炎拳的角色舉個例子,薩恩剛開始對於性別的意識趨近於零,基本上是涅妮特「教育」給他他才得知的(一如其他很多事情)。我當然同意很多性別框架和刻板印象完全是來自社會結構,不過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定義自己為女性、男性,甚至定義開始逐漸排外、不容中間地帶的呢?從什麼年紀開始?一出生會感覺到、認知到性別嗎?是否誠如炎拳所言,這些定義皆是來自外在的刺激呢?

靈肉彼此反饋而彼此成長的討論在咒術迴戰也有出現,目前我還沒辦法得出一個明確的想法,暫且放著,也許等等說一說會回來也說不定。
辛卡🎸♨
從性別層面來聊一下自己。我也是接受社會的刻板印象長大,不過一直有種異類和排外之感。大概從國中開始逐漸拋棄那些框架,高中開始摸索自己對於性別、性向的看法,到大學時代意識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之後都不斷在重新反思。這之中的共通點是我的思考方式似乎都不是從軀體性別出發,而是從一個無性、中性的角度,或者說思考時沒有特別想到性別。往往是放上社會層面的考慮之後,性別的角度會跟著放入思考,大概就像是層次加疊上去的感覺。

很多時候會感覺到精神和肉體似乎是分開,肉體需求是肉體需求,精神需求則是另外,有時甚至會覺得肉體的需求很煩人(餓了要吃、累了要睡......)。我在想是否是因為這種靈肉分開的思維方式,導致我覺得精神層面不分性別?又或者是這根本是一種假議題,由於軀體影響精神,故天生獲得的身體影響精神,精神又反饋肉體,不斷循環?
辛卡🎸♨
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無法說明很多情況了。我想這種「精神中性」的論點只適用於現階段的我,其他人當然不適用,未來的我未必適用?唯一能肯定的是,我已經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生活很多年了,多到有時候別人要我填表勾選性別的時候,我會忍不住下意識想到:這是在問精神還是肉體的性別。

是在問肉體吧,往往都是如此。畢竟表定義裏,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認知。

說回來《炎拳》,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閱讀時沒辦法把トガタ完全連結為女性、男性或FtM的原因,有很多沒有說明的地方。不過或許正如他所言,他不會聊自己的事情,所以來聊電影吧。也許更多時候應該看向共通點,而非不斷在相異點上爭執,或許這是一種讓立足點趨近平等的方式?

燒死的屍體回歸虛無、沒有身份或性別,《炎拳》中對於死亡的這種處理方式是讓我覺得很意思的地方。
辛卡🎸♨
啊哲學真的是我的弱項,都不知道怎麼好好說話了
辛卡🎸♨
說回來《炎拳》的爭議點,關於種族的部分其實我覺得也有可能是個人解釋問題導致,單純對於「白髮藍眼睛」是優勢、進化人種的敘述部分感到有異,好像可以往種族的方向去解釋了。不過這個比起作品中其他的問題,勉強算是還可以過關的部分,我覺得其他的狀況更迫切(rofl)

就像上面所說,雖然藤本對性別與性的看法獨特,然而不免覺得還是有些流於刻板印象,因為不管是男性情色化女性的視角,還是最後仍然打回原形的虛無,好像在說最後還是脫離不了這種刻板印象一般。
辛卡🎸♨
想到Delany的“Aye, and Gomorrah”,其中人物的關係純粹基於肉體與性的層面(精神層面的性基本上沒有)。

https://images.plurk.com/5CS3KWomYak9GVmcXirZcK.png

避免太空輻射而影響配子(精子和卵子),在太空崗位工作的人們於青春期之前被迫接受閹割,成為無性別的Spacers。Frelks則是受到Spacers這種無法觸及、無法激起性慾的肉體吸引的一群人。Sci-fi不是我擅長的領域,但我讀著也感覺挺有意思。有興趣可以看看!

不過看完這篇又出現一個問題,是關於性慾(肉體層面的性慾望)與性欲(精神層面的性欲望)的討論。啊啊啊啊啊
辛卡🎸♨
好累喔先休息了 (廢)

啊等等等等,雖然我上面說成那樣好像超複雜,但稱呼我用各種pronouns都沒關係我完全不介意的,那完全只是我自己在跟自己對話,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完全不用介意。讓大家為我顧慮這麼多我會覺得更過意不去(トガタ調!),所以請隨意

講回現實層面上我還是有很多肉體需求需要顧及(有時候還自顧不暇@@),那種精神層面的部分就比較難以捉摸一點 大家請放輕鬆看待我上面的不知所云
辛卡🎸♨
話說嬰兒化(infantilize)/低齡化女性角色其實在DFW的小說也有耶,不過DFW用了一種精神上昇華(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的方式去處理,導致那些嬰兒化的論述變成一種男性主角偏狹的自我意識,而當他因女性角色的言語而跳出這種自我消耗(self-absorption)、自以為是的閉鎖思考迴路之後,就會迎來的一個超脫自我的體驗,或者取得一段看透過去與未來的視野,然後澈底認清過去自我消耗的陋習。大概是因為這樣我比較能接受DFW小說中的嬰兒化女性角色,卻不太能接受藤本的吧。

DFW是David Foster Wallace。
辛卡🎸♨
推翻了自己先前的說詞。トガタ逃不過表象的定義,但最後在太空中漂浮的「桑」(也就是重生的艾格尼)和「猶妲」相遇時,說不定正是以「本質」的面向相遇的,最後迎來死亡(我認為是死亡),我覺得算是快樂的結局。反觀トガタ就不是了。
辛卡🎸♨
48話在死亡後的想像中,無論是露娜還是艾格尼都是15歲的模樣,某種程度上也是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模樣」,如41話艾格尼坦承的一樣,精神年齡從15歲開始就沒長大了。トガタ取代艾格尼入座電影院/死後世界,然而此時的他不以男性肉身的姿態出現,而是以原本的姿態。並坦承自己曾夢想成為「男人並如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去拯救世界」。看到此處更加深我對於トガタ精神層面的性別一事的疑問,他是FtM嗎?還是只是因為社會架構給予了性別錯誤的刻板印象,讓他認為必須「成為男人」才能「做想要的模樣」呢?如果是後者,那「想要成為男人」的欲望便是受到其他外在的社會因素所推動、影響,並不能立刻將トガタ的精神層面性別與「男性」做連結。

所以又說回來原本的主題,精神是否有分性別呢?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如果未來讀了新文本而產生新想法的話,我再分享過來噗浪。
辛卡🎸♨
死後世界=電影院這個概念,是在35話時被トガタ提出的想像。他認為死後世界會永遠地播放著電影,然而在《炎拳》最後露娜與阿格尼離開電影院的畫面(最後兩頁呈現基本上就是電影謝幕後會出現的cast list),看起來與トガタ的想像有所不同。很難解釋這是作者的想像(認為死後的電影院不是永遠放映,仍有散場的一天)或者是露娜(數千萬年後失去記憶後的猶妲)的想像,不過可以肯定地是,「人生如戲」這個主軸是貫串整個《炎拳》的要旨。

一直覺得炎拳讓我想到AKIRA,大概是因為金屬/斷掉的右手、末日世界觀以及「個人影響世界甚至宇宙」這種主題的關係吧。

另外後期炎拳的造型根本魔鬼終結者吧XDDD
辛卡🎸♨
把其他雜類搬到新噗了,這噗就放漫畫和藤本(主要是炎拳)吧!以及一點點文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