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Jul 16, 2021 10:17 AM
169
49
小紅帽
童話
狼人與少女:最古老的《小紅帽》
學者相信《小紅帽》最初來自法國鄉間的口耳相傳。故事裡的少女沒有紅斗篷,獨自靠機智逃離狼人,從女孩蛻變為成熟的女性。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7 AM
1885年,民俗學家亞奇‧米利安(Achille Millien)在法國鄉村蒐集到這則口述故事。它沒有紅斗篷,也沒有我們熟知的大野狼,卻有一個「bzou」。米利安記錄了故事,不忘詢問「bzou」到底是什麼東西。
「半狼半人的生物。」說故事的人回答。也許就是狼人吧。
多數學者相信,這則口述故事歷史悠久,可說是最古老的《小紅帽》,早於我們熟知的任何版本。它被取名為《外婆的故事》。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8 AM
■ 《外婆的故事》
從前有個女人烤了麵包,對她的女兒說:「帶著熱麵包和牛奶去找妳的外婆。」
女孩出發了,在岔路遇見一個狼人,他問她:「妳要去哪裡?」
「我要帶熱麵包和牛奶去給我的外婆。」
「妳要走哪條路?」狼人問,「縫針路還是別針路?」
「縫針路。」女孩回答。
「好,那我就走別針路。」
女孩沿路享受摘針的樂趣。狼人來到外婆家,殺死外婆,把些許人肉放進櫥櫃,鮮血裝瓶放在架上。女孩來了,敲響前門。
「推門進來。」狼人說,「前門只有水桶擋著。」
「妳好,外婆。我給妳帶了熱麵包和牛奶。」
「放進櫥櫃裡,我的孩子。吃櫃裡的肉,喝架上的酒。」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8 AM
女孩又吃又喝,一隻小貓經過,說道:「呸,真不要臉,她居然大啖自己外婆的血肉。」
「脫掉衣服,我的孩子,」狼人說,「上床和我一起躺著。」
「我該把圍裙放在哪?」
「丟進火裡,我的孩子,妳不需要它了。」
她又問該把其他衣服放在哪,包括胸衣、長裙、襯裙和鞋襪,狼人總是回答:「丟進火裡,我的孩子,妳不需要它了。」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8 AM
然後,女孩躺上床,說道:
「喔,外婆,妳渾身毛茸茸的。」
「這樣才能取暖,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那些指甲真長。」
「這樣才能抓癢,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的肩膀好寬闊。」
「這樣才能背柴,我的孩子。」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8 AM
「喔,外婆,妳的耳朵真大。」
「這樣才能聽見妳,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的鼻子真大。」
「這樣才能吸煙啊,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的嘴巴真大。」
「這樣才能吃了妳,我的孩子。」
「喔,外婆,我得去外面小解。」
「在床上做吧,我的孩子。」
「不,外婆,我真的得去外面。」
「好吧,但是不要逗留。」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9 AM
Fri, Jul 16, 2021 10:35 AM
狼人在女孩的腳上綁了一根毛線,讓她走了。女孩來到門外,立刻將毛線綁在院子的李樹上。
狼人等得很不耐煩,喊道:「妳究竟好了沒有?」
沒人應答,狼人跳下床,發現女孩早就跑了。他一路追趕,來到女孩的家門前,正好在那一刻,女孩也安然回家。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9 AM
■ 故事分析
《外婆的故事》就像女孩必經的成年禮,由女性代代傳承。「少女」被「母親」派出門,獨自前去拜訪「外婆」,最終歷險歸來,在經驗、智慧和性的方面都獲得成長。如果沒有這場冒險,女孩永遠不會長大。
民族學家伊馮娜‧維爾迪耶(Yvonne Verdier)認為,縫針路和別針路代表少女成長的兩個時期。女孩被送去作女裁縫學徒,走的是別針路(學習交易買賣是成長的一環),亦即成為女人的必經之路。縫針路代表下個階段:性成熟,因為縫針象徵性交。
凱瑟琳‧奧倫斯坦(Catherine Orenstein)表示:「她必須在別針路和縫針路作選擇──別針和縫針代表女性成年禮的工具和象徵,在法國尤其如此,少女被送去當女裁縫學徒至少一年,有點像完成最後的學業,也帶著一點性成熟的意思。」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19 AM
Fri, Jul 16, 2021 10:38 AM
這也是為什麼,故事裡的少女選擇走縫針路。經過這條性成熟的路,她脫去所有衣裳,丟進火裡,赤裸地與狼人同床共枕。
德國文學學者傑克‧齊普(Jack Zipes)解析,這是一位農村少女學習如何應對周遭世界的故事。她勇敢不馴,獨立自主。成熟的女子最終學會縫紉技巧,取代年老的女性(吃喝血肉),也與異性有了完整的體驗(與狼同床)。
口述故事裡的少女安然逃脫,繼承母系/前代女性的經驗,成熟長大。她的後繼者就沒這麼幸運了。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0 AM
■ 穿上紅斗篷
如今家喻戶曉的《小紅帽》有兩個版本,一個作者是法國詩人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另一個作者則是格林兄弟。
他們讓少女披上紅斗篷,從主動的女主角變成被動的受害者。小紅帽或者被野狼吞食而死,或者需要樵夫拯救才能重生。
十七世紀末的法國,路易十四的宮廷有如繁華世界,男男女女迷失其中。1697年,佩羅出版《鵝媽媽的故事》童話集,以《小紅帽》的故事告誡貴族少女:小心那些花言巧語的紳士狼。
(凡爾賽的女子們,繪於1684年)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1 AM
與鄉間的口述故事不同,佩羅替主角戴上紅帽,安排了她的死亡。小紅帽最終爬上野狼的床,成為野狼的食物死去。佩羅在故事最後寫道:
「孩子們,尤其是漂亮、有教養的年輕姑娘,千萬不能與陌生人交談,否則將成爲狼的晚餐。我雖然說『狼』,其實狼有不同的模樣:有些狼看似迷人、溫文有禮,卻在街頭和家裡尾隨少女。不幸的是,這些看似溫馴的狼最危險。」
1812年,格林兄弟順應當時的家庭價值,將這則有關性的寓言改寫成家庭故事,旨在教育兒童聽話、不要與陌生人交談。讀者從成人變成兒童,從上流社會變成中產階級。
格林兄弟讓另一個男性/父親的象徵──「樵夫」解救外婆和小紅帽,殺死野狼。小紅帽後來碰見第二隻狼,與外婆一起用熱水燙死了牠。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1 AM
Fri, Jul 16, 2021 10:39 AM
■ 女性作家的再詮釋
無論是佩羅或格林兄弟的版本,小紅帽與野狼皆無法共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和口述的結局(兩者皆存活)差異甚大。
近代的女性作家改編《小紅帽》,詮釋各有不同,既是對佩羅和格林的回應,也更貼近口述故事原本的精神。
譬如短篇小說《與狼相伴》(The Company of Wolves),作者安潔拉‧卡特(Angela Carter)描述斗篷的紅色猶如經血,呼應少女即將到來的蛻變。
(1984年翻拍的電影版,血腥恐怖,跟小說也有些不同,大家斟酌觀賞──雖然劇本是卡特本人寫的)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3 AM
少女初遇狼人,為他佯裝的青年獵人心動,兩人以一吻作為賭注,看誰先抵達外婆家。為了讓青年贏得一吻,少女刻意在路上逗留。後來,她在外婆家發現狼人的真面目,心中十分恐懼,卻又情慾湧動。
卡特回歸口述故事的傳統,讓少女脫去並燒掉衣服,成為狼人的伴侶: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3 AM
睿智的女孩不曾退縮,儘管他這樣回答,依然如此:
「這樣才能吃了妳。」
女孩放聲大笑。她知道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食物。她朝著他笑,撕開他的衣裳,丟進火裡,和她衣服的餘燼一起燃燒。火焰像異教春祭的鬼魂舞動,床底下的老骨頭可怕地吱嘎作響,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3 AM
這是一場野蠻的婚禮。狼人成為少女選擇的野性,以及探索情慾的對象。卡特的《與狼相伴》猶如鄉野傳奇,充滿暴力、死亡與性,結局卻是美好的寧靜冬夜。故事的最後一句話,彷彿小紅帽與野狼終於結合:
在外婆的床上,她睡得香甜安穩,溫柔的狼用爪掌抱著她。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Jul 16, 2021 10:24 AM
───────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說
Fri, Jul 16, 2021 10:24 AM
Fri, Jul 16, 2021 10:24 AM
補充一下,之前讀過另一個改編短篇,作者是Nalo Hopkinson,名叫《Riding the Red》。故事讓「小紅帽」的命運成為母系的傳承。旁白是外婆,告誡女兒務必警告外孫女。外婆年輕時也曾是小紅帽,遇見一隻危險卻迷人的狼。她選擇了安穩的婚姻,老去之後,卻懷念少女時期和狼度過的刺激生活。
外婆很懂( ͡° ͜ʖ ͡°)( ͡° ͜ʖ ͡°)( ͡° ͜ʖ ͡°)( ͡° ͜ʖ ͡°)
彌希希
@aa29294748
Fri, Jul 16, 2021 10:54 AM
好想看看Nalo版本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說
Fri, Jul 16, 2021 11:31 AM
Fri, Jul 16, 2021 3:11 PM
彌希希
: 如果對Nalo版好奇,它是收錄在《Skin Folk》這本短篇集的第一則故事,Amazon的試閱看得到:
https://www.amazon.com/...
Google Book的預覽也有:
Skin Folk
彌希希
@aa29294748
Fri, Jul 16, 2021 11:54 AM
聽完了有聲書版本,外婆真的很懂\OvO/
白桑
@elisaveta
Fri, Jul 16, 2021 12:03 PM
外婆很懂wwwwww
jeg er død
@twlightfood
Fri, Jul 16, 2021 12:23 PM
外婆憶當年wwww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說
Fri, Jul 16, 2021 12:29 PM
彌希希
: 我還沒聽過有聲書版,來聽聽
白桑
: 外婆把「狼仔」說得很辣的感覺
jeg er død
: 感覺外婆的當年超級精采
載入新的回覆
狼人與少女:最古老的《小紅帽》
學者相信《小紅帽》最初來自法國鄉間的口耳相傳。故事裡的少女沒有紅斗篷,獨自靠機智逃離狼人,從女孩蛻變為成熟的女性。
「半狼半人的生物。」說故事的人回答。也許就是狼人吧。
多數學者相信,這則口述故事歷史悠久,可說是最古老的《小紅帽》,早於我們熟知的任何版本。它被取名為《外婆的故事》。
從前有個女人烤了麵包,對她的女兒說:「帶著熱麵包和牛奶去找妳的外婆。」
女孩出發了,在岔路遇見一個狼人,他問她:「妳要去哪裡?」
「我要帶熱麵包和牛奶去給我的外婆。」
「妳要走哪條路?」狼人問,「縫針路還是別針路?」
「縫針路。」女孩回答。
「好,那我就走別針路。」
女孩沿路享受摘針的樂趣。狼人來到外婆家,殺死外婆,把些許人肉放進櫥櫃,鮮血裝瓶放在架上。女孩來了,敲響前門。
「推門進來。」狼人說,「前門只有水桶擋著。」
「妳好,外婆。我給妳帶了熱麵包和牛奶。」
「放進櫥櫃裡,我的孩子。吃櫃裡的肉,喝架上的酒。」
「脫掉衣服,我的孩子,」狼人說,「上床和我一起躺著。」
「我該把圍裙放在哪?」
「丟進火裡,我的孩子,妳不需要它了。」
她又問該把其他衣服放在哪,包括胸衣、長裙、襯裙和鞋襪,狼人總是回答:「丟進火裡,我的孩子,妳不需要它了。」
「喔,外婆,妳渾身毛茸茸的。」
「這樣才能取暖,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那些指甲真長。」
「這樣才能抓癢,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的肩膀好寬闊。」
「這樣才能背柴,我的孩子。」
「這樣才能聽見妳,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的鼻子真大。」
「這樣才能吸煙啊,我的孩子。」
「喔,外婆,妳的嘴巴真大。」
「這樣才能吃了妳,我的孩子。」
「喔,外婆,我得去外面小解。」
「在床上做吧,我的孩子。」
「不,外婆,我真的得去外面。」
「好吧,但是不要逗留。」
狼人等得很不耐煩,喊道:「妳究竟好了沒有?」
沒人應答,狼人跳下床,發現女孩早就跑了。他一路追趕,來到女孩的家門前,正好在那一刻,女孩也安然回家。
《外婆的故事》就像女孩必經的成年禮,由女性代代傳承。「少女」被「母親」派出門,獨自前去拜訪「外婆」,最終歷險歸來,在經驗、智慧和性的方面都獲得成長。如果沒有這場冒險,女孩永遠不會長大。
民族學家伊馮娜‧維爾迪耶(Yvonne Verdier)認為,縫針路和別針路代表少女成長的兩個時期。女孩被送去作女裁縫學徒,走的是別針路(學習交易買賣是成長的一環),亦即成為女人的必經之路。縫針路代表下個階段:性成熟,因為縫針象徵性交。
凱瑟琳‧奧倫斯坦(Catherine Orenstein)表示:「她必須在別針路和縫針路作選擇──別針和縫針代表女性成年禮的工具和象徵,在法國尤其如此,少女被送去當女裁縫學徒至少一年,有點像完成最後的學業,也帶著一點性成熟的意思。」
德國文學學者傑克‧齊普(Jack Zipes)解析,這是一位農村少女學習如何應對周遭世界的故事。她勇敢不馴,獨立自主。成熟的女子最終學會縫紉技巧,取代年老的女性(吃喝血肉),也與異性有了完整的體驗(與狼同床)。
口述故事裡的少女安然逃脫,繼承母系/前代女性的經驗,成熟長大。她的後繼者就沒這麼幸運了。
如今家喻戶曉的《小紅帽》有兩個版本,一個作者是法國詩人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另一個作者則是格林兄弟。
他們讓少女披上紅斗篷,從主動的女主角變成被動的受害者。小紅帽或者被野狼吞食而死,或者需要樵夫拯救才能重生。
十七世紀末的法國,路易十四的宮廷有如繁華世界,男男女女迷失其中。1697年,佩羅出版《鵝媽媽的故事》童話集,以《小紅帽》的故事告誡貴族少女:小心那些花言巧語的紳士狼。
(凡爾賽的女子們,繪於1684年)
「孩子們,尤其是漂亮、有教養的年輕姑娘,千萬不能與陌生人交談,否則將成爲狼的晚餐。我雖然說『狼』,其實狼有不同的模樣:有些狼看似迷人、溫文有禮,卻在街頭和家裡尾隨少女。不幸的是,這些看似溫馴的狼最危險。」
1812年,格林兄弟順應當時的家庭價值,將這則有關性的寓言改寫成家庭故事,旨在教育兒童聽話、不要與陌生人交談。讀者從成人變成兒童,從上流社會變成中產階級。
格林兄弟讓另一個男性/父親的象徵──「樵夫」解救外婆和小紅帽,殺死野狼。小紅帽後來碰見第二隻狼,與外婆一起用熱水燙死了牠。
無論是佩羅或格林兄弟的版本,小紅帽與野狼皆無法共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和口述的結局(兩者皆存活)差異甚大。
近代的女性作家改編《小紅帽》,詮釋各有不同,既是對佩羅和格林的回應,也更貼近口述故事原本的精神。
譬如短篇小說《與狼相伴》(The Company of Wolves),作者安潔拉‧卡特(Angela Carter)描述斗篷的紅色猶如經血,呼應少女即將到來的蛻變。
(1984年翻拍的電影版,血腥恐怖,跟小說也有些不同,大家斟酌觀賞──雖然劇本是卡特本人寫的)
卡特回歸口述故事的傳統,讓少女脫去並燒掉衣服,成為狼人的伴侶:
「這樣才能吃了妳。」
女孩放聲大笑。她知道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食物。她朝著他笑,撕開他的衣裳,丟進火裡,和她衣服的餘燼一起燃燒。火焰像異教春祭的鬼魂舞動,床底下的老骨頭可怕地吱嘎作響,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在外婆的床上,她睡得香甜安穩,溫柔的狼用爪掌抱著她。
外婆很懂( ͡° ͜ʖ ͡°)( ͡° ͜ʖ ͡°)( ͡° ͜ʖ ͡°)( ͡° ͜ʖ ͡°)
https://www.amazon.com/...
Google Book的預覽也有:
白桑 : 外婆把「狼仔」說得很辣的感覺
jeg er død : 感覺外婆的當年超級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