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雨谷LaurelValley
@world_Yam - 「現在孩子們的時尚不在於合不合身,而是這身衣服能不能展現出他們的個性。能把便宜...
在工業革命之前,任何一個地方的織品都是昂貴的。

是工業革命讓織品的製造過程大量減少人力,才降低了織品的價格,讓我們可以每一季大爆買衣服。

閒聊科普
珞雨谷LaurelValley
我很常使用的讓客人體會到織品深刻重量的方法,是說明關於一件和服需要多少蠶絲的數據。

單面的留袖或訪問著,也就是不包含內裡、比翼、腰帶等等,也不包含假如有刺繡的部分,單就布料,大約是1000~1200隻蠶寶寶。
珞雨谷LaurelValley
我們小時候養的,一人有10~15隻就差不多了,也就是我們需要67~120個小朋友的養蠶體驗,還不能養死,才有一件單衣和服。 現在都市一個年級可能才有這個人數。
珞雨谷LaurelValley
因為如此昂貴所以古時候的一件織品,不限於和服,可能包括中國的棉襖、棉被、長衫、任何毛皮,都是重要的資產。窮困的時候,可以典當或販賣度過一時的困窘。

這個時間點甚至離我們沒很遠,之前很熱門的朱自清 《背影》的背景文,就有提到他去典當皮草,那個年代其實還是可以這樣當衣服的。現在拿小香外套去二手精品店還賣不到幾個錢

過新年穿新衣戴新帽,在那時候才是重要的事情,有錢穿新衣戴新帽表示今年的收入還行、可以過個好年
珞雨谷LaurelValley
日本在江戶時代的模式比較外顯,可以體會到織品循環利用的概念

有錢的人會先訂製最新款最時髦的衣服,包括日常穿的衣服和禮裝,他們需要應對的場合比較多,所以需要時常替換衣服。

不需要了以後,送人或者賣到舊衣鋪,讓可以負擔的人買走。等第二手的人也不穿了,再賣回舊衣鋪給下一個可以穿的人買。

直到最後衣服消耗到無法再穿,如果是棉麻這樣日常的衣服、太物,就會做成雜巾,如果是禮服這樣的絹絲材質,就做成各種工藝品或細工,例如人形的衣服、縮緬細工、つまみ細工

和服改造也是基於這個邏輯產生的創作。
珞雨谷LaurelValley
中國或台灣也有這個過程,但通常比較內部。

一方面是因為傳統上沒有像日本那樣嚴格針對時間、身分、場合穿衣的概念。所以一位太太結婚後還年輕時做的豪華衣服,身段維持得好,留著穿也沒什麼不行的。

如果不能穿了,通常是送人,那怕是送給僕人、遠親都可以。賣衣服在中國/台灣通常是日子窮到真過不下去的時候才採取的手段。
珞雨谷LaurelValley
但中國/台灣古時候的衣服破到最後不能穿了,也是剪下還可以的部分,拿去做堪用的東西。
珞雨谷LaurelValley
說起來疫情不過是讓大家實際面對「我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嗎?」的情境
Hermes♦︎生活是情景喜劇
原來如此
初秋¤人生就難啊
哇喔…用蠶寶寶的數量去換算就好貼切!!難怪在古時候這麼重要,謝謝科普,漲知識了
話說這篇能開個like coin按嗎 太強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Hermes♦︎生活是情景喜劇 : 感謝回應(鞠躬

初秋¤人生就難啊 : 雖然這例子後來覺得有點殘忍
但也還好大家都養過所以非常好理解

LIKE COIN按鈕在此,感謝按按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ฅ 野良猫 ฅ
謝謝這篇、工業化後讓東西便利後,讓人忘記一絲一縷當思不易
珞雨谷LaurelValley
啊,以上資料都和紋樣科普類似,是我閱讀原文資料或各種資料反芻產出的內容

1000~1200隻的部分是書面資料,哪一本我得找找
但這邊有結城紬的影片,影片中說明結城紬的一反(也就是做一件和服單面的分量)是2200隻

不過考慮紬需要的蠶繭會比羽二重多,厚薄也有差異性,所以各種織物1000~2500之間應該都是合理的
珞雨谷LaurelValley
紬跟羽二重的差異就……我們改天再見
珞雨谷LaurelValley
珞雨谷LaurelValley
江戶時代的織品流動,最容易找到的資料是熊谷博人的《江戶紋樣歲時手帖》
是以介紹江戶小紋為主體的書籍
江戶紋樣歲時手帖:52款傳統圖樣帶你領略江戶人文風華之美

不過也有一些其他的研究紀錄,這也是得找找我都把資料堆哪去了ww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