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1:38 PM
Mon, Jul 12, 2021 1:39 PM
23
[
日常閒聊
]
上一個租屋處附近,有一間很好吃的平價辦桌菜,雖然口味有點重,但因為稀少所以我和伴侶、朋友常常去吃。
裡面的菜色做得非常好,都是以前宴席/辦桌才會出現的菜色。
我們也吃了幾年,快把半張菜單吃完了XD
有一天,我們一如往常地過去用餐。
但吃完了以後,便默默下定決心再也不去用餐。
——
因為食物裡的靈魂含量不夠了。
歷歷日常
靈魂
傾注心意
人家還是好廚師
做的還是很好吃
但就是沒那麼有靈魂了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1:41 PM
不知道大家是能不能吃出食物靈魂的人?
通俗一點的說,大概就是吃飽了,但沒有滿足的感覺。
這種狀況我(和伴侶)會稱之為沒有靈魂的食物。
這些食物和美不美味、精不精緻沒有絕對的正比關係,
但吃下去會有一種很直觀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1:44 PM
話說回噗首。
食物本身還是很好吃的,
但吃下去的滿足感下降很多。(aka沒有靈魂)
廚師還是好廚師,要說沒有用心做好像也不是,
但就是無法再有種來自靈魂的滿足感。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1:50 PM
Mon, Jul 12, 2021 1:50 PM
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完結的動畫。
(
下面有雷,如果很在意,請不要繼續往下看
)
Vivy -Fluorite Eye's Song- [1] 線上看
這個作品真的很棒,順便推推他的OP
「Vivy -Fluorite Eye's Song-」Vocal Collection ~Sing f...
(這邊沒有完整版,可以到下面的Spotify聽)
Sing My Pleasure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1:55 PM
裡面的主角Vivy是第一個自律學習型 AI,
她的使命是「用歌聲使大家幸福」。
作為一個AI(機器人?),
對於唱歌技巧當然完全沒問題,
可是他的歌曲好像不如他想像中的那般動人。
故事情節中,Vivy的意識不願再運營著身體,
所以這台機器人產生了另一個「人格」叫Diva。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1:58 PM
Mon, Jul 12, 2021 4:02 PM
Diva很會唱歌,對她來說在歌曲中『傾注心意』很重要。
她的歌曲也很打動人,很快就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但對Vivy來說,她不懂在唱歌時『傾注心意』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Diva因為事故消失,Vivy又得重新接管AI的身體使用權時,Vivy便再也唱不出歌曲。
經過一番波折,最後Vivy理解的『傾注心意』
就是在唱歌中,有很多回憶、有很多心情/感受,
邊在唱歌時,邊想像著這些過往,最後終於能夠唱出來。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00 PM
我相信聰明的你,看完這長長的前言,
或許會想起來最近噗浪上討論的很熱烈的某個話題。
我沒有厲害到可以提供多了不起的見解,
以下整理的也是一家之言,經由我的經驗和詮釋,
如果有那些不合你心意的,那也完全沒問題~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00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09 PM
在開始談我是怎麼想的之前,
我想先用Vivy裡面的一個段落來當作開頭。
創造Vivy的科學家,
給Vivy的使命是「用歌聲使大家幸福」。
但科學家自己也說了,
這個對人類來說也是很抽象難解的命題。
我想一個「創作」要帶給別人的感覺,
或許和這個命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12 PM
Mon, Jul 12, 2021 2:48 PM
「創作」被展現時,
我們通常不是只單純用一種感官來感知。
除了五官去感受「創作」外,
還包含了經驗/回憶、價值觀、情緒感受,
以及最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細緻感受。
或許在身心靈會簡稱其為能量/靈魂?
但無論名詞如何寫,指涉的內容是很相似的。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19 PM
Mon, Jul 12, 2021 2:20 PM
無論這個「創作」是什麼,
廚藝、唱歌、繪畫、文字、建築、服務…等,
甚至人與人之間的表達,都會被接收者這樣感知著。
這也是Vivy遇到的難點。
技巧不是問題,但是接收者沒有被「觸動」。
所以她明明很用心,也有很多技巧,可是觀眾沒有很多。
或許這在一般的歌唱表演領域裡,
會被稱為「唱匠」。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24 PM
或許看起來「匠」是貶抑詞,
但這卻是可以保持水準一致,可以大量輸出的關鍵。
可以精準地複製出類似的東西,
達到相似的品質,並符合大部分人的喜好。
這點是非常了不起的!
特別在這個工業化的時代!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28 PM
只是相似的東西,
在頻繁地接觸刺激下,感官也很容易疲乏。
或許一開始,某種「創作」初展現時,
被人以新奇、驚嘆、讚美來認知。
但時間一久,人也會對頻繁產出相似的東西感到厭煩,
這時,就會以上面的各是名詞來借代這種感覺。
(匠、沒有靈魂、沒有靈氣…等)
所以可以知道,這個感受很高的機率是雙向關係產生的。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42 PM
會有「推陳出新」或「精益求精」的態度,
或許某部分也是因應感官疲乏而產生的吧?
人是習慣的動物,換句話說,
「非習慣」的事情比較容易引起注意。
光是「變」是不夠的,我覺得要引起好的意味的注意,
或許和朱宥勳在這個影片所提到的八個字有關。
【素養加強班小教室】寫作細節的力量 by 作家 朱宥勳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44 PM
關於怎麼改變,或怎樣讓人感受到靈魂的含量,
我也不是什麼藝術大師可以給多高超的建議,
所以這個部分我只能就此打住。
(如果你有一些不錯的方法,歡迎等等底下留言跟我說)
我接下來想要講的是另一個關於「靈魂」的事情。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44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47 PM
我依舊認為作品裡面『傾注心意』,
是一種可以讓人感受到靈魂的方式。
但光只有靈魂,不會被稱之為好作品。
不然可以Google看看「靈魂畫手」XD
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認真畫了,
但技巧不足,所以只能畫出形狀而沒有神韻XD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50 PM
Mon, Jul 12, 2021 2:51 PM
也像上面所說,我們認知「創作」時,
會使用五感、經驗/回憶、價值觀、情緒感受,
以及各種細緻難以言說的感覺去認知這個創作。
一個沒有「技巧」的作品,
連五感都無法過關,是很難打動人的。
但凡生物,最多的就是例外XD
我想應該也有人馬上就想到了一些反例,
下面也想要說說我的想法。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2:55 PM
Mon, Jul 12, 2021 2:55 PM
試著舉一些例外。
小孩子的作品,如果媽媽覺得感動,
可能有親情加成,看到小孩成長覺得特別感動。
同樣一幅小孩的作品,如果旁人看見時,
也可能因為裡面的童趣、童貞而讓人喜歡。
(一般人的價值觀中,傾向把童趣、童貞/天真歸類在好)
如果這幅小孩的畫作,是來自身心障礙者,
那一般人可能會被他背後的故事感動。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05 PM
這些都是技巧沒有那麼好,但會讓人喜歡的可能性。
以下再試著舉一些例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沙壇城」?
是一種由西藏的僧人,用沙畫成的曼陀羅。
完成之後就會立刻「切劃揮散」不會再留有原本的圖案。
沙則另做他用(分裝或進行儀式)
這種圖案以技巧來說的確不能比得過現代設計,
但因為僧人在別的地方(修行)飽滿,
經由畫作傳遞了僧人自身的修行,所以人看了會感動。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08 PM
再舉一個相似的例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林懷民老師的訪談?
(或是林麗珍老師的訪談也有類似的感覺)
他們都不是「演說家」,但他們在分享的時候,
故事、語句、表情都讓人感受到滿溢的美(靈魂)。
這是因為他們都在舞蹈上有深切的體驗和功力,
所以雖然是以言語傳遞,人們依舊能夠感受到背後的深度。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15 PM
或許上述這些例子都沒有高超的「技術」,
但因為背後有其不同的累積,
所以人能夠感受到他們「創作」中所展露的靈魂。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24 PM
講來講去,好像都很難簡單地
把人在「創作」中所感受到的靈魂說清楚。
我認為靈魂本來就不是唯一追求標準,
「創作」的好,本來就包含技術和非技術。
但如果談到『傾注心意』,我是贊同Vivy的觀點。
創作者「體驗」的一切,會成為「創作」裡的靈魂。
不過,這個靈魂能不能被當代的他者認知,
就不是創作者能干涉的。(時不我予之感?)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25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29 PM
講的有點複雜XD
來簡單說一下上面的重點。
人認知「創作」時,
會使用五感、經驗/回憶、價值觀、情緒感受,
以及各種細緻難以言說的感覺去認知這個創作。
(這些細緻的感知,或許會被稱為能量/靈魂)
人對某創作所表現的張力/刺激疲乏,
或感知道該創作裡的認真、用心程度下降時,
或許會以匠、沒有靈魂、沒有靈氣…等名詞來借代。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33 PM
Mon, Jul 12, 2021 3:36 PM
匠是可以大量地、精準地複製出類似的東西,
達到相似的品質,並符合大部分人的喜好。
不是只有靈魂,不須技巧就可以感動人,
看看那些『靈魂畫手』XDD
即使在此類型的創作上沒有高超的技巧,
但仍能經由在別的地方產生的累積,來讓人感動。
(例如:對創作者的認知、是否符合接收者的價值觀、
創作背後的故事、創作者在其他領域上的創作成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35 PM
Mon, Jul 12, 2021 3:37 PM
創作者「體驗」的一切,會成為「創作」裡的靈魂。
如果創作者本身已經有足夠的體驗,
試著將體驗的一切放在創作中,也具備足夠的技術,
但是否能被當代的人認為是感動人心的創作作品,
這不是創作者可以控制的。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36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40 PM
今天還問問
光課
的上師,
針對這件事情祂們有什麼看法XD
祂們說:
「身體是一個載體,它乘載著靈魂,
而心識(大我)創造了這個載體,
經由時間與思想而得到釋放,
讓它能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44 PM
幫大家翻譯XD
上師的意思是說:
創作和身體一樣是一個載體,乘載著靈魂。
只是身體乘載著大我的部分,創作成載著創作著的部分。
經由時間的推移,和思想的改變,
這個載體會顯現出它不同的樣貌。
(例如:曹雪芹的當代人在閱讀紅樓夢,
和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所體驗到的感受是不同的)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51 PM
這裡的創作可能不是只有指涉單一完成的作品。
而是變動與連續不斷的「創作作品」。
就像一個人一樣。
時間的推移,人還是固定不動的同一個人,
但也是變動很多的不同價值觀、不同思考感受的存在。
一個人所產生的作品,
也會因為時間、體驗(而改變思想)而有所不同。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51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Mon, Jul 12, 2021 3:53 PM
能看到這裡的你一定是真愛吧!(哈哈!)
謝謝你願意看到最後,
今天只是很隨興也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希望你會喜歡!
有任何問題或想要分享的部分,
都歡迎留言給我唷!
KathRime
@KathRime
Mon, Jul 12, 2021 4:10 PM
每次看哈姆雷特,都有不同的感受。
不過其實看動畫也是。之前體驗過開放式結局的動畫,因為我在相近時間看了同樣題材的紀錄片,明顯感受到雖然該動畫是開放式結局,可是有看紀錄片和沒看紀錄片的我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就覺得開放式結局這種寫法好厲害啊!
KathRime
@KathRime
Mon, Jul 12, 2021 4:14 PM
想了一下自己應該算是有吃出食物靈魂過,我的感受是吃到好吃的食物會心靈滿足到想要親自動手做菜。(像是看到好看的圖畫會想好好學畫圖。覺得美好的東西就是會引起人的創作慾。)
幸福肥大概是真的。
也想起以前聽說一位咖啡鑑定師,為了咖啡鑑定的工作,平常吃飯就很清淡。白開水白吐司等級的清淡程度。當下聽聞這件事的時候朋友說這是何苦呢。我也覺得這是好辛苦的工作。
不過現在回頭想起這件事也改變了想法,開始覺得大概這位咖啡鑑定師是想要把對食物的感動都留給咖啡。
魚一貓-🍃有專攻
@fishone_cat
Mon, Jul 12, 2021 5:45 PM
做能讓內心感動的事情🥺🥺🥺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Fri, Jul 16, 2021 2:17 PM
KathRime
: 哇!這個咖啡師好棒!這也算是一種虔誠地拜倒在自己信仰的道路上吧?某方面就是對自己的創作(製作咖啡/了解咖啡)傾注了自己的心意吧
想到一直忘了跟你說XD
你之前推薦的貓貓塔羅,我買了!現正啟用中!
謝謝你的推薦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Fri, Jul 16, 2021 2:18 PM
魚一貓-🍃有專攻
: 能夠感動自己,就能感動別人吧XD
西東天
@HaroldHeim
Fri, Jul 16, 2021 4:23 PM
我想起Ruowen Huang說他有一個做廚師的朋友,他待的餐廳生意都會超級好,但是他換了餐廳就會馬上沒落,堪稱餐廳界的座敷童子,根據Ruowen的說法是因為那位朋友做出來的料理,是會讓人發自內心感受到溫暖的料理,靈魂受到滋潤,自然會覺得這裡的菜很好吃ry
KathRime
@KathRime
Fri, Jul 16, 2021 5:08 PM
恭喜
真的是好可愛的卡片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Wed, Jul 28, 2021 11:19 AM
西東天
: 我想專注的心,和足夠的技術,就可以有這樣的狀態吧?XD
很有靈魂但是沒有技術,可能還是到達不了讓人感受到溫暖,
但有技術沒有靈魂,可能只能滿足人的五感,而無法滿足心靈吧?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Wed, Jul 28, 2021 11:19 AM
KathRime
:
載入新的回覆
上一個租屋處附近,有一間很好吃的平價辦桌菜,雖然口味有點重,但因為稀少所以我和伴侶、朋友常常去吃。
裡面的菜色做得非常好,都是以前宴席/辦桌才會出現的菜色。
我們也吃了幾年,快把半張菜單吃完了XD
有一天,我們一如往常地過去用餐。
但吃完了以後,便默默下定決心再也不去用餐。
——因為食物裡的靈魂含量不夠了。
歷歷日常 靈魂 傾注心意 人家還是好廚師 做的還是很好吃 但就是沒那麼有靈魂了
通俗一點的說,大概就是吃飽了,但沒有滿足的感覺。
這種狀況我(和伴侶)會稱之為沒有靈魂的食物。
這些食物和美不美味、精不精緻沒有絕對的正比關係,
但吃下去會有一種很直觀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
食物本身還是很好吃的,
但吃下去的滿足感下降很多。(aka沒有靈魂)
廚師還是好廚師,要說沒有用心做好像也不是,
但就是無法再有種來自靈魂的滿足感。
(下面有雷,如果很在意,請不要繼續往下看)
這個作品真的很棒,順便推推他的OP
她的使命是「用歌聲使大家幸福」。
作為一個AI(機器人?),
對於唱歌技巧當然完全沒問題,
可是他的歌曲好像不如他想像中的那般動人。
故事情節中,Vivy的意識不願再運營著身體,
所以這台機器人產生了另一個「人格」叫Diva。
她的歌曲也很打動人,很快就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但對Vivy來說,她不懂在唱歌時『傾注心意』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Diva因為事故消失,Vivy又得重新接管AI的身體使用權時,Vivy便再也唱不出歌曲。
經過一番波折,最後Vivy理解的『傾注心意』
就是在唱歌中,有很多回憶、有很多心情/感受,
邊在唱歌時,邊想像著這些過往,最後終於能夠唱出來。
或許會想起來最近噗浪上討論的很熱烈的某個話題。
我沒有厲害到可以提供多了不起的見解,
以下整理的也是一家之言,經由我的經驗和詮釋,
如果有那些不合你心意的,那也完全沒問題~
我想先用Vivy裡面的一個段落來當作開頭。
創造Vivy的科學家,
給Vivy的使命是「用歌聲使大家幸福」。
但科學家自己也說了,
這個對人類來說也是很抽象難解的命題。
我想一個「創作」要帶給別人的感覺,
或許和這個命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通常不是只單純用一種感官來感知。
除了五官去感受「創作」外,
還包含了經驗/回憶、價值觀、情緒感受,
以及最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細緻感受。
或許在身心靈會簡稱其為能量/靈魂?
但無論名詞如何寫,指涉的內容是很相似的。
廚藝、唱歌、繪畫、文字、建築、服務…等,
甚至人與人之間的表達,都會被接收者這樣感知著。
這也是Vivy遇到的難點。
技巧不是問題,但是接收者沒有被「觸動」。
所以她明明很用心,也有很多技巧,可是觀眾沒有很多。
或許這在一般的歌唱表演領域裡,
會被稱為「唱匠」。
但這卻是可以保持水準一致,可以大量輸出的關鍵。
可以精準地複製出類似的東西,
達到相似的品質,並符合大部分人的喜好。
這點是非常了不起的!
特別在這個工業化的時代!
在頻繁地接觸刺激下,感官也很容易疲乏。
或許一開始,某種「創作」初展現時,
被人以新奇、驚嘆、讚美來認知。
但時間一久,人也會對頻繁產出相似的東西感到厭煩,
這時,就會以上面的各是名詞來借代這種感覺。
(匠、沒有靈魂、沒有靈氣…等)
所以可以知道,這個感受很高的機率是雙向關係產生的。
或許某部分也是因應感官疲乏而產生的吧?
人是習慣的動物,換句話說,
「非習慣」的事情比較容易引起注意。
光是「變」是不夠的,我覺得要引起好的意味的注意,
或許和朱宥勳在這個影片所提到的八個字有關。
我也不是什麼藝術大師可以給多高超的建議,
所以這個部分我只能就此打住。
(如果你有一些不錯的方法,歡迎等等底下留言跟我說)
我接下來想要講的是另一個關於「靈魂」的事情。
是一種可以讓人感受到靈魂的方式。
但光只有靈魂,不會被稱之為好作品。
不然可以Google看看「靈魂畫手」XD
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認真畫了,
但技巧不足,所以只能畫出形狀而沒有神韻XD
會使用五感、經驗/回憶、價值觀、情緒感受,
以及各種細緻難以言說的感覺去認知這個創作。
一個沒有「技巧」的作品,
連五感都無法過關,是很難打動人的。
但凡生物,最多的就是例外XD
我想應該也有人馬上就想到了一些反例,
下面也想要說說我的想法。
小孩子的作品,如果媽媽覺得感動,
可能有親情加成,看到小孩成長覺得特別感動。
同樣一幅小孩的作品,如果旁人看見時,
也可能因為裡面的童趣、童貞而讓人喜歡。
(一般人的價值觀中,傾向把童趣、童貞/天真歸類在好)
如果這幅小孩的畫作,是來自身心障礙者,
那一般人可能會被他背後的故事感動。
以下再試著舉一些例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沙壇城」?
是一種由西藏的僧人,用沙畫成的曼陀羅。
完成之後就會立刻「切劃揮散」不會再留有原本的圖案。
沙則另做他用(分裝或進行儀式)
這種圖案以技巧來說的確不能比得過現代設計,
但因為僧人在別的地方(修行)飽滿,
經由畫作傳遞了僧人自身的修行,所以人看了會感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林懷民老師的訪談?
(或是林麗珍老師的訪談也有類似的感覺)
他們都不是「演說家」,但他們在分享的時候,
故事、語句、表情都讓人感受到滿溢的美(靈魂)。
這是因為他們都在舞蹈上有深切的體驗和功力,
所以雖然是以言語傳遞,人們依舊能夠感受到背後的深度。
但因為背後有其不同的累積,
所以人能夠感受到他們「創作」中所展露的靈魂。
把人在「創作」中所感受到的靈魂說清楚。
我認為靈魂本來就不是唯一追求標準,
「創作」的好,本來就包含技術和非技術。
但如果談到『傾注心意』,我是贊同Vivy的觀點。
創作者「體驗」的一切,會成為「創作」裡的靈魂。
不過,這個靈魂能不能被當代的他者認知,
就不是創作者能干涉的。(時不我予之感?)
來簡單說一下上面的重點。
人認知「創作」時,
會使用五感、經驗/回憶、價值觀、情緒感受,
以及各種細緻難以言說的感覺去認知這個創作。
(這些細緻的感知,或許會被稱為能量/靈魂)
人對某創作所表現的張力/刺激疲乏,
或感知道該創作裡的認真、用心程度下降時,
或許會以匠、沒有靈魂、沒有靈氣…等名詞來借代。
達到相似的品質,並符合大部分人的喜好。
不是只有靈魂,不須技巧就可以感動人,
看看那些『靈魂畫手』XDD
即使在此類型的創作上沒有高超的技巧,
但仍能經由在別的地方產生的累積,來讓人感動。
(例如:對創作者的認知、是否符合接收者的價值觀、
創作背後的故事、創作者在其他領域上的創作成就)
如果創作者本身已經有足夠的體驗,
試著將體驗的一切放在創作中,也具備足夠的技術,
但是否能被當代的人認為是感動人心的創作作品,
這不是創作者可以控制的。
針對這件事情祂們有什麼看法XD
祂們說:
「身體是一個載體,它乘載著靈魂,
而心識(大我)創造了這個載體,
經由時間與思想而得到釋放,
讓它能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
上師的意思是說:
創作和身體一樣是一個載體,乘載著靈魂。
只是身體乘載著大我的部分,創作成載著創作著的部分。
經由時間的推移,和思想的改變,
這個載體會顯現出它不同的樣貌。
(例如:曹雪芹的當代人在閱讀紅樓夢,
和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所體驗到的感受是不同的)
而是變動與連續不斷的「創作作品」。
就像一個人一樣。
時間的推移,人還是固定不動的同一個人,
但也是變動很多的不同價值觀、不同思考感受的存在。
一個人所產生的作品,
也會因為時間、體驗(而改變思想)而有所不同。
謝謝你願意看到最後,
今天只是很隨興也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希望你會喜歡!
有任何問題或想要分享的部分,
都歡迎留言給我唷!
不過其實看動畫也是。之前體驗過開放式結局的動畫,因為我在相近時間看了同樣題材的紀錄片,明顯感受到雖然該動畫是開放式結局,可是有看紀錄片和沒看紀錄片的我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就覺得開放式結局這種寫法好厲害啊!
幸福肥大概是真的。也想起以前聽說一位咖啡鑑定師,為了咖啡鑑定的工作,平常吃飯就很清淡。白開水白吐司等級的清淡程度。當下聽聞這件事的時候朋友說這是何苦呢。我也覺得這是好辛苦的工作。
不過現在回頭想起這件事也改變了想法,開始覺得大概這位咖啡鑑定師是想要把對食物的感動都留給咖啡。
想到一直忘了跟你說XD
你之前推薦的貓貓塔羅,我買了!現正啟用中!
謝謝你的推薦
很有靈魂但是沒有技術,可能還是到達不了讓人感受到溫暖,
但有技術沒有靈魂,可能只能滿足人的五感,而無法滿足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