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1 PM
39
20
【20210711疫情記者會】
問:近期病例數維持在20、30例,有專家提到本土個案要清零其實有困難,建議像腸病毒或其他傳染病,訂定流行值?
陳時中:一些相關指標能夠顯露疫情的適切性,和管制措施能密切連結,現在積極討論中。國際上其他國家都有發生大規模疫情,對管制、解封的指標運用,我們會參考資料,訂定更符合實際的情況。
開始社區群聚或傳播後,COVID-19加上變種病毒,要完全清零不是不可能,只是會有隱藏的無症狀感染者。除了更加警覺之外,不要把整個希望放在清零。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1 PM
問:從新增病例數來看,還是雙北較多,他們現在病例數降不下來的原因?
陳時中:畢竟這次流行主要的病例還是在雙北為多,這邊的無症狀感染者會更多。當然有症狀起來,或是引發一些家戶感染等等,我們嚴陣以待。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2 PM
Heho健康:各縣市有自己的疫苗預約系統,民眾兩邊登記有重複情形?考慮把地方和中央的合併?
唐鳳:預約系統是7/16才開始第一次的施打,只要是預約7/16之前的,就是用地方縣市任何正在使用的方式,包含預約系統在內。7/16第一次換軌,之後的施打,原則上以中央的系統為主。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2 PM
東森新聞:民眾長期肝病符合第九類,但近期未回診,導致健保快易通沒有紀錄,預約系統是刷新的健保紀錄嗎?
陳時中:第九類是從去年(2020年)1/1起,到今年(2021年)5/31的健保紀錄為準,一年多慢性病非常多,各類都有。
在1年多裡有可能需要就診而沒有就醫,只能假設這段時間沒有積極需要,病程上是穩定的,高風險的可能性相對低。
一再強調疫苗大家都有需要,大家可以都是相忍為疫情,盡量讓更多人打,才是更好的事情。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3 PM
東森新聞:全台各縣市除了澎湖之外式,是改成禁止內用,外界認為像是未解封?
陳時中:不管在防疫期間還是非防疫期間,會有中央標準,地方據標準訂定符合地方需要的執行面措施。
這次三級警戒適度鬆綁,對於內用規定,在一定條件、防疫和應變能力下可以內用。但地方政府可以因時因地,訂定相關規定。
現在看來澎湖之外,都不准內用。大家都非常謹慎,跟地方的判斷,還有地方團體,就經濟面、防疫面、防疫強度管制,做出審慎的判斷,我們都尊重。
這次全國框架式的一致,細節由各地方政府訂定,這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架構。自己所做的決定,要負責的態度處理後續事宜。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3 PM
問:莫德納剩下的疫苗或持續提供第1劑接種,或是保留第2劑,或新進貨進度?
陳時中:莫德納疫苗大致上的方針,會對特殊族群,急著完成2劑的人盡速完成,比如醫護人員、飛行員、還有孕婦,先讓他在合於最短的時間,過了就可以打。
其他的根據預防接種組的建議,擬定時間往後拉,在合於科學的證據,目標讓打第1劑的涵蓋率越大越好。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3 PM
問:BNT疫苗要在-70度下保存,歐盟放寬疫苗保存方式在2~8度就可以,保存期限從5天延長到1個月?
陳時中:一般新藥、新疫苗剛出來,保存日期都短,因為可觀察期也短。隨著上市時間變長,可能相關實驗在進行,在實證下保存期、保存情況,隨著科學證據與時俱進。
台灣的冷鏈技術、儲備足夠,現在一樣-70度,保存期限6個月,2~8度以前是5天的保存期,讓大家在操作上有相當的困難度,現在可以延長到30天,施打上更方便。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4 PM
中視:有醫師認為想安心出國必須等到2023年?
陳時中:我想大概2023年之前出國的人就會很多了啦,在疫情整體發展下來,大家在講流感化的可能性很高,怎麼在好的保護情況下,進行國際交流。我不認為會到那麼晚,如果到那麼晚就糟糕了。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4 PM
彩蛋①:為決定負責。
問:全台縣市幾乎不開放內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認為讓地方政府有權決定,實際上就是甩鍋?
阿中部長:我還是認為,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負責。對自己做的決定,都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去執行。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5 PM
彩蛋②:部長勸架I
阿中部長:確診日往前推3天為可傳染期,6/29台北市啟動居家隔離。北市認為疫調確實,桃園市認為怎麼沒有說。發言人講6/28沒去上班,稍有誤差,是6/29沒去上班。6/28上班也沒錯,不是傳染期。
時間差容易引發爭執,大家互相體諒做更好的聯繫,跨區也很多,必須互相合作提高警覺。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6 PM
彩蛋③:部長勸架II
問:基隆個案在北市上班,是確診個案觸者,公司要求自行採檢才驗出,基隆市長林右昌認為北市沒精準疫調,北市說照指揮中心指引,有戴口罩不匡列?
阿中部長:指引再怎麼改還是死的,運用還是人,人在運用多少有認知誤差。經過大家的個案討論和經驗分享,一步一步就會做得更精確。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6 PM
彩蛋④:打疫苗改變基因的續集嗎?
TVBS:有民眾表示打完新冠疫苗身體出現莫名磁力可以吸附鐵具?
阿中部長:找個人來吸?(www
莊副:是不是這個人有什麼特殊磁力,還沒有打之前是不是就有這個磁力?這個現象應該是沒有辦法解釋,抱歉。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3:16 PM
彩蛋⑤:要收單了各位!
糖鳳政委:這個梯次的意願登記時程稍微有點加速,因為這批AZ疫苗的量足夠。在7/12下午5點做第一輪結算,也就是收單。
7/12下午5點前,在意願登記平台勾AZ,才會收到簡訊的預約資格。如果沒有,可以考慮編輯修改把AZ勾起來,才有可能在7/13開始收到簡訊。
Jasper
@20090403
Sun, Jul 11, 2021 3:19 PM
萬磁王那題其實很期待請唐鳳回答
スヴィちゃん
@hs5531
說
Sun, Jul 11, 2021 3:35 PM
想請問一下,目前是只開放9.10類登記還是全都開放只是9.10類先拿到預約資格?
kosan_yj
@kosan_yj
Sun, Jul 11, 2021 4:00 PM
唐鳯增幅~
YF睡不飽
@yufion
說
Sun, Jul 11, 2021 4:05 PM
スヴィちゃん
: 目前開放九、十類登記,前面6、8類如果沒打要打的也可以去登記
kuwa
@kuwa0924
Sun, Jul 11, 2021 4:09 PM
以為磁力那題會要唐鳳回答+1
芭娜娜♪養貓人家
@umejuice
Sun, Jul 11, 2021 4:12 PM
喜歡你用”勸架”這個詞 好可愛www
神坂✨tja Z(ツ) _/¯
@kami_saka
Sun, Jul 11, 2021 4:15 PM
私心覺得找個人來吸那邊很歡樂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4:22 PM
スヴィちゃん
: 先讓第9、10類登記「意願」,等同你說的預約資格。
拾柒
@april17tw
Sun, Jul 11, 2021 4:22 PM
芭娜娜♪養貓人家
: 部長的內心是大家不要吵架啦~齁~
スヴィちゃん
@hs5531
說
Sun, Jul 11, 2021 4:45 PM
喔喔,因為看到唐鳳說越多人登記就越有辦法以此與廠商爭取更多疫苗,想說是不是開放全民登記意願,但是9.10類會先收到簡訊這樣
Serja⎝(小白兔)⎠
@Serja
Mon, Jul 12, 2021 2:05 AM
スヴィちゃん
: 大家都去登記的話會造成系統負擔啦www
現在就是公布哪些人可以去意願登記時,你符合資格就去登記。這樣做除了政府好安排施打之外,目前多少人需要疫苗的數據,可以去跟疫苗廠商談,接下我們有多少人需要打疫苗,希望能提供多少劑。
載入新的回覆
問:近期病例數維持在20、30例,有專家提到本土個案要清零其實有困難,建議像腸病毒或其他傳染病,訂定流行值?
陳時中:一些相關指標能夠顯露疫情的適切性,和管制措施能密切連結,現在積極討論中。國際上其他國家都有發生大規模疫情,對管制、解封的指標運用,我們會參考資料,訂定更符合實際的情況。
開始社區群聚或傳播後,COVID-19加上變種病毒,要完全清零不是不可能,只是會有隱藏的無症狀感染者。除了更加警覺之外,不要把整個希望放在清零。
陳時中:畢竟這次流行主要的病例還是在雙北為多,這邊的無症狀感染者會更多。當然有症狀起來,或是引發一些家戶感染等等,我們嚴陣以待。
唐鳳:預約系統是7/16才開始第一次的施打,只要是預約7/16之前的,就是用地方縣市任何正在使用的方式,包含預約系統在內。7/16第一次換軌,之後的施打,原則上以中央的系統為主。
陳時中:第九類是從去年(2020年)1/1起,到今年(2021年)5/31的健保紀錄為準,一年多慢性病非常多,各類都有。
在1年多裡有可能需要就診而沒有就醫,只能假設這段時間沒有積極需要,病程上是穩定的,高風險的可能性相對低。
一再強調疫苗大家都有需要,大家可以都是相忍為疫情,盡量讓更多人打,才是更好的事情。
陳時中:不管在防疫期間還是非防疫期間,會有中央標準,地方據標準訂定符合地方需要的執行面措施。
這次三級警戒適度鬆綁,對於內用規定,在一定條件、防疫和應變能力下可以內用。但地方政府可以因時因地,訂定相關規定。
現在看來澎湖之外,都不准內用。大家都非常謹慎,跟地方的判斷,還有地方團體,就經濟面、防疫面、防疫強度管制,做出審慎的判斷,我們都尊重。
這次全國框架式的一致,細節由各地方政府訂定,這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架構。自己所做的決定,要負責的態度處理後續事宜。
陳時中:莫德納疫苗大致上的方針,會對特殊族群,急著完成2劑的人盡速完成,比如醫護人員、飛行員、還有孕婦,先讓他在合於最短的時間,過了就可以打。
其他的根據預防接種組的建議,擬定時間往後拉,在合於科學的證據,目標讓打第1劑的涵蓋率越大越好。
陳時中:一般新藥、新疫苗剛出來,保存日期都短,因為可觀察期也短。隨著上市時間變長,可能相關實驗在進行,在實證下保存期、保存情況,隨著科學證據與時俱進。
台灣的冷鏈技術、儲備足夠,現在一樣-70度,保存期限6個月,2~8度以前是5天的保存期,讓大家在操作上有相當的困難度,現在可以延長到30天,施打上更方便。
陳時中:我想大概2023年之前出國的人就會很多了啦,在疫情整體發展下來,大家在講流感化的可能性很高,怎麼在好的保護情況下,進行國際交流。我不認為會到那麼晚,如果到那麼晚就糟糕了。
問:全台縣市幾乎不開放內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認為讓地方政府有權決定,實際上就是甩鍋?
阿中部長:我還是認為,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負責。對自己做的決定,都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去執行。
阿中部長:確診日往前推3天為可傳染期,6/29台北市啟動居家隔離。北市認為疫調確實,桃園市認為怎麼沒有說。發言人講6/28沒去上班,稍有誤差,是6/29沒去上班。6/28上班也沒錯,不是傳染期。
時間差容易引發爭執,大家互相體諒做更好的聯繫,跨區也很多,必須互相合作提高警覺。
問:基隆個案在北市上班,是確診個案觸者,公司要求自行採檢才驗出,基隆市長林右昌認為北市沒精準疫調,北市說照指揮中心指引,有戴口罩不匡列?
阿中部長:指引再怎麼改還是死的,運用還是人,人在運用多少有認知誤差。經過大家的個案討論和經驗分享,一步一步就會做得更精確。
TVBS:有民眾表示打完新冠疫苗身體出現莫名磁力可以吸附鐵具?
阿中部長:找個人來吸?(www
莊副:是不是這個人有什麼特殊磁力,還沒有打之前是不是就有這個磁力?這個現象應該是沒有辦法解釋,抱歉。
糖鳳政委:這個梯次的意願登記時程稍微有點加速,因為這批AZ疫苗的量足夠。在7/12下午5點做第一輪結算,也就是收單。
7/12下午5點前,在意願登記平台勾AZ,才會收到簡訊的預約資格。如果沒有,可以考慮編輯修改把AZ勾起來,才有可能在7/13開始收到簡訊。
私心覺得找個人來吸那邊很歡樂現在就是公布哪些人可以去意願登記時,你符合資格就去登記。這樣做除了政府好安排施打之外,目前多少人需要疫苗的數據,可以去跟疫苗廠商談,接下我們有多少人需要打疫苗,希望能提供多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