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1:27 PM
Sun, Jul 11, 2021 1:50 PM
21
2
《時光出土:考古學的故事》
艾瑞克.克萊恩(Eric H. Cline)(2019)
讀嘛讀嘛
這本書我真的還滿喜歡的,用很淺顯的文字和精緻的插圖來介紹各地的遺址和遺址發掘的過程,範圍包括義大利、希臘、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美洲和北美等地。除了西方考古學史之外,還有一些基本的考古發掘的概念和技術的介紹。思想層面也稍微有觸及,例如國族主義和考古學之間的關係(書中舉羅馬考古和法西斯的關聯為例)。也可以從書中看到當代考古學界的部分樣態,另外讓我還滿意外的是,書中提到像美國考古學會每年開放很多志工的機會,讓普通人參與考古發掘,作者在其他地方參與的許多場考古也有志工參與,這和我印象中台灣的狀況很不一樣(但我也不敢保證台灣沒有志工機會)。
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1:27 PM
不過這本裡面幾乎完全沒有提到東亞的考古遺址(除了兵馬俑),所以可能要看看別的著作才能更了解台灣考古學、中國考古學和日本考古學等等。台灣部分可能可以看一些台灣資深學者的著作,例如張光直、臧振華,臧振華尤其是專攻台灣的水下考古。(這本書也有講到水下考古,主要是研究沉船,真的超有趣。)
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1:28 PM
我印象滿深刻的還有盜挖和洗劫遺址的問題,特別是例如敘利亞、伊拉克等局勢動盪、戰亂的地區,容易出現大規模的盜挖情況。不過之所以會有盜挖,是因為收藏家有需求。這也是作者身為考古學家非常不贊同的情形。而且書中提到「脈絡關係」(context),脈絡關係包括發掘的物品和旁邊其他相關物品的關係(例如圖坦卡門陵墓和陪葬品)、周遭自然環境(是沙地、泥地、冰晶或水中),有助於了解它如何在該處出現、判斷確切年代。遺物(artifact )[註]的脈絡關係可以看出很多資訊,因此遺物和脈絡關係的連結很重要。若單獨出現在藝術市場上時,就喪失了脈絡關係,也喪失了大部分的價值和原本遺物在脈絡環境中能夠提供的大量資訊。(頁236-237)
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1:29 PM
作者著力批判的還有所謂「偽考古學家」,指的是一群經常自行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釋;熱衷於把許多古文明的遺址、遺跡等等歸因於外星人的造訪,或者是把古代美洲原住民所建造的建築歸因於八竿子打不著的埃及人、腓尼基人、亞特蘭提斯人之類的人群。其實看到這樣的描述,馬上讓我想到許多嘩眾取寵的內容農場、創作者或節目。曾經聽過某位考古學教授的演講,講者嘲諷說台灣人的考古學教育是關鍵時刻之流的節目。雖然這樣的節目總是有吸引人的特質,但就跟內容農場沒什麼兩樣,實在多看無益。
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1:40 PM
[註]
遺物、遺址、遺跡、遺存的定義:
遺存(remains)
——泛指人類在過去遺留下來的物質。(頁17,譯註[12])
遺址(site)
——「過去人類活動的痕跡被發現的地方⋯⋯通常是以遺物的存在來判斷」。(頁104)
遺物(artifact)
——人類生產、改製且可攜帶移動的物品,例如石器、陶器、武器、珠寶和衣物⋯⋯。(頁104)
遺跡(features)
——和遺物相關但無法移動的人工製品,例如溝渠、聖壇。(頁104)
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1:47 PM
●書單參考
109-2 台灣考古學
109-1 中國考古學
●臧振華
打開深海中的藏寶箱──臧振華的水下考古
南科考古二十五載,臧振華談島嶼臺灣的歷史縮影,和那些被遺忘的小東西 - 人文.島嶼
狸牲
@clichejunk
Sun, Jul 11, 2021 2:07 PM
Thu, Oct 7, 2021 6:52 AM
突然想到中國考古學可以參考這本普及讀物:
考古好好玩:考古學家寫給門外漢的自白書
印象中還滿多考古田野的有趣故事,還有一些中國考古學史脈絡的重要學者的相關內容,也討論了一些中國考古學界、公共考古學的議題(為什麼要把挖完的遺址回填啊、考古博物館該怎麼做比較好之類的)。但是內容就真的很中國,可能台灣人看了偶爾會覺得用詞和意識形態不太適應吧。
狸牲
@clichejunk
Tue, Jul 20, 2021 8:56 AM
補註:以上頁碼皆為epub版本之頁碼,可能會和紙本書不同。
載入新的回覆
艾瑞克.克萊恩(Eric H. Cline)(2019)
讀嘛讀嘛
這本書我真的還滿喜歡的,用很淺顯的文字和精緻的插圖來介紹各地的遺址和遺址發掘的過程,範圍包括義大利、希臘、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美洲和北美等地。除了西方考古學史之外,還有一些基本的考古發掘的概念和技術的介紹。思想層面也稍微有觸及,例如國族主義和考古學之間的關係(書中舉羅馬考古和法西斯的關聯為例)。也可以從書中看到當代考古學界的部分樣態,另外讓我還滿意外的是,書中提到像美國考古學會每年開放很多志工的機會,讓普通人參與考古發掘,作者在其他地方參與的許多場考古也有志工參與,這和我印象中台灣的狀況很不一樣(但我也不敢保證台灣沒有志工機會)。
遺物、遺址、遺跡、遺存的定義:
遺存(remains)——泛指人類在過去遺留下來的物質。(頁17,譯註[12])
遺址(site)——「過去人類活動的痕跡被發現的地方⋯⋯通常是以遺物的存在來判斷」。(頁104)
遺物(artifact)——人類生產、改製且可攜帶移動的物品,例如石器、陶器、武器、珠寶和衣物⋯⋯。(頁104)
遺跡(features)——和遺物相關但無法移動的人工製品,例如溝渠、聖壇。(頁104)
109-2 台灣考古學
109-1 中國考古學
●臧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