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文長
ref
捎自立陶宛的訊息
「最糟的極權主義不會躲在軍隊與武器背後,它會破壞你的自我認同,直到你習慣自己的渺小與微不足道,而且還習慣自我設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警察在香港暴力逮捕抗議者,中共干涉台灣選舉的原因。」

這段話,出自32歲的立陶宛人Giedrius Alasevičius,他不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即使相距台灣與香港八千多公里之遙,卻對台、港處境有如此深刻的見解。

他說,「很多立陶宛人都記得,蘇聯佔領時期的情況,明哲保身是相對安全的,因為極權國家不是監禁罪犯,而是選擇監禁主張自由的人;暴力是他們的朋友,思想自由是他們真正的敵人 。」

Facebook
Deva
在立陶宛捐贈疫苗消息一出後,最好奇的是,從一般民眾角度來看,立陶宛為何如此相挺台灣?後來,有幸輾轉訪問到Giedrius Alasevičius,和另一名Edita Janulevičiūtė;過程有點長,還是得先從疫苗捐贈當天說起。
6月22日,立陶宛捐贈疫苗消息一出,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一句「熱愛自由的人民應該相互扶持」推特貼文,迅速被台灣民眾推爆。
其實,當天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Aušrinė Armonaitė也在臉書貼文宣布這個好消息,並說這項捐贈計畫象徵「愛好自由的真依靠(肩膀)」。
Deva
再往前看了一下,就在捐贈疫苗的前一天,她在臉書公布,國會通過立法,允許立陶宛派駐經貿代表到無官方外交的國家,她說,「這象徵重要的一大步」。
Aušrinė Armonaitė今年才32歲,很難想像,一個掌握國家經濟發展大權的部會首長,竟如此年輕;其實,她也是立陶宛自由黨(Freedom Party)黨主席,2020年首次帶領自由黨揮軍國會,就奪下史無前例的11席次。
更令我驚奇的是,她對台灣態度如此正面,甚至,在去年的一則貼文留言「筆戰」網友。
Deva
這則貼文是去年的6月18日,台灣派駐拉脫維亞代表團時任代表金星,應邀前往立陶宛國會分享台灣的抗疫成功經驗,Aušrinė Armonaitė用「史上第一次,台灣大使Andy Chin在立陶宛發表演說」。
這則貼文還寫道:「我們向首相質詢,是否應該更積極支持台灣參與WHO及其他國際組織?」還說「台灣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權仰賴美國是否支持」。
最重要的一句:「在這個立場上,我們雖和美國不同,但就算如此,就代表站我們和中國共產黨站同一邊嗎?我們選擇的,永遠是真朋友。」
Deva
往下看了幾則留言,有人批評她的見解「令人難受,竟只有黑白之分」沒想到,她接連發了多則留言,回敬網友,其中一則說:「承認台灣,就只有兩條路,同意,或不同意,你有看到第三條路嗎?在我看來,支持一個遭共產專制政權壓迫的自由國家,就是代表進步這一方,對自由主義者來說,這是個明確的選擇。
看到在遙遠的國度,竟有政府官員仗義執言,為台灣說話(不是為Thailand),心中無比驚訝、萬分感激。
Deva
立陶宛捐給我們不止是疫苗,而是捐出他們血淚歷史教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