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19 AM
11
2
進一步論述
前一噗
提到「這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作者」的細節。
因為前噗不劇透,就很難說明「很會講故事」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直接開一個有劇透的新噗,順便寫些故事本身的心得感想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
▼下有單行本1到4集(28話)的劇透。
歡迎留言但請先不要劇透我之後的發展,感謝!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19 AM
【資訊釋出的順序,以及量的拿捏】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因為大部分人都對故事裡的時代很陌生,可是一口氣塞太多世界觀設定就會變得像上課一樣,很容易讓人讀得很累。
作者自己已經是知道整個故事全貌的人了,可是輸出故事時,就要考慮到讀者是從零開始接收這個故事。
尤其是推理小說這方面特別明顯!雖然這部不是推理作。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總之要把故事裡的資訊量,控制在讀者可以吸收得來的程度裡,就很考驗作者的技巧。
我覺得擅長說故事的人都很擅長處理這件事,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所以我每次寫文都在開頭要放多少資訊這點上推敲好久wwww
永遠覺得開頭最難寫。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光是決定視點(主角)是誰就會差很多。例如說,這本第一章主角是小男孩,從課堂上帶出「現在世人認知是天動說」這個安排,就會既是劇情也是設定說明,處理得很自然。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可以設想一下若是成年人當主角,日常生活就不太有機會自然地帶到這個話題。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我猜想這部的創作是先有故事,再把必要角色填上去的類型。(也有作品的順序是先有角色,再想故事,沒有好壞之分,就是單純的重點不同)
所以各個角色的功能性都很明確。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異端被捕第二次是唯一死刑】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0 AM
「異端被捕第二次是唯一死刑」是第一章故事成立的重要前提。所以作者在主角迎接出獄的異端學者時,就提前把這個資訊釋出給讀者。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1 AM
如此一來,知道「第二次被捕就一定會死」的讀者,在後來主角的地動說筆記被審問官發現時,異端學者自稱筆記是他偷藏在主角書櫃裡,讀者就能馬上明白,異端學者為了掩護主角要負出什麼代價。
因為很重要,所以還藉由審問官的台詞再強調了一次。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1 AM
之所以說這點是第一章故事成立的重要前提,是因為如果沒有這條規則,主角的養父(過去曾經被捕過一次)不見得需要舉發主角,故事走向會和現在徹底不同。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1 AM
【說和演】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1 AM
一章的時間順序其實是: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1 AM
1. 養父進行地動說研究,被當做異端逮捕。
2. 養父的學生(也就是後來的異端學者)受到影響,研究地動說。
3. 養父家裡有很多天文學資料,主角少年成長中自然而然喜歡天文。
4. 異端學者被捕。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1 AM
5. 異端學者出獄,少年接觸到地動說。
6. 少年暗中研究地動說的筆記被發現。異端學者代替少年,第二次被捕、死刑。
7. 少年找到異端學者留下的資料,因為迷上地動說,不願將資料燒毀。
8. 養父不得不舉發少年,少年被捕。
9. 少年為了保留地動說的資料,選擇自殺。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2 AM
而這部作品呈現給讀者是從5開始的。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2 AM
這裡要提到一個從《
故事造型師
》裡面學到的概念,也就是有【說和演】兩種不同的表現方法。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2 AM
例如
【演】他朝牆壁重重揮拳,一次又一次。
【說】他感到無比憤怒。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2 AM
直接讓角色【演】出,讀者和角色間的距離會比較近,用述【說】則會比較遠。
一般來說,故事重要的段落用演的,不重要或特別想製造抽離效果,就改用說的。
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可以看看
這篇網路上找來的介紹
。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2 AM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演比較強烈,但是如果連不重要的段落都用演的,讀者會累也會膩(基本上用演的就會拉長篇幅),所以兩種要交錯使用。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2 AM
那我們再回頭看一章的呈現方式: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3 AM
可以看得出來因為選擇少年當主角,所以他沒有親身經歷的部份全都改為說的形式。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3 AM
【標題「チ。」的涵義】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4 AM
書名用「チ」這個音,如果沒有副標題「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真的很難理解這是在講什麼www
從第一集明白チ是「地」的發音的同時,也疑惑為何這書名不要用「地動說」。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4 AM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4 AM
結果這個答案在第四集解答了。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4 AM
第二章接續研究地動說的修道士認為,為了改變這個已經滿是不道德的世界,最需要的就是「知」(知識)。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4 AM
而審問官則認為,為了讓世界維持現況,不讓異端破壞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就是「血」。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5 AM
沒錯,地、知、血在日文裡全都是念成「チ」,這個書名本身就是一句雙關,我很喜歡這個謎底……(加上原本的地就不只雙關了)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5 AM
在想台灣如果有代理漫畫,會怎麼處理標題和這幾句台詞的翻譯(想)
可能還是只能用「地。」當標題,畢竟中文裡這三個字的讀音完全不一樣,就只能原句翻譯再加註嗎?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5 AM
另外第一章主角領悟地動說的這句「山突然上下翻倒(いきなり山がひっくり返る)」也是日文的講法,不知道歐洲語系有沒有類似的句型XDD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5 AM
順帶一提他用這個跨頁表現「地動說」真的很好懂,完全就是「演和說」裡的演的方式。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5 AM
---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5 AM
結果我還沒正式開始整理第二章感想,整篇感想就超長的,先在這裡做個段落!!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26 AM
另外我覺得這張「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連發到對方都嚇壞,超適合做成LINE貼圖的啊wwwww
胡05
@JavaApple
Sun, Jul 4, 2021 5:38 AM
我也好喜歡這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拍
@jandn
Sun, Jul 4, 2021 5:41 AM
胡05
: 超喜歡對方嚇到倒退wwwww
-某人-
@rochiny
Sun, Jul 4, 2021 4:29 PM
大大介紹&分析寫得好好看....同覺得這部書名應該翻不出雙關XD
拍
@jandn
Mon, Jul 5, 2021 10:06 AM
-某人-
: 謝謝你,這部心得我也寫得很開心
雙關畢竟有語言差異在,不過就算不理雙關,審問官和修道士的台詞本身就很有效果,完全就是這兩人各別的理念……!
拍
@jandn
Sun, Jul 11, 2021 9:39 AM
---
寫了第二章的感想!
@jandn - 繼續上週沒寫完的心得,這一噗會談較多二章的內容。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チ。―地...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前噗不劇透,就很難說明「很會講故事」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直接開一個有劇透的新噗,順便寫些故事本身的心得感想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
▼下有單行本1到4集(28話)的劇透。
歡迎留言但請先不要劇透我之後的發展,感謝!
作者自己已經是知道整個故事全貌的人了,可是輸出故事時,就要考慮到讀者是從零開始接收這個故事。
尤其是推理小說這方面特別明顯!雖然這部不是推理作。
我覺得擅長說故事的人都很擅長處理這件事,
永遠覺得開頭最難寫。
所以各個角色的功能性都很明確。
因為很重要,所以還藉由審問官的台詞再強調了一次。
2. 養父的學生(也就是後來的異端學者)受到影響,研究地動說。
3. 養父家裡有很多天文學資料,主角少年成長中自然而然喜歡天文。
4. 異端學者被捕。
6. 少年暗中研究地動說的筆記被發現。異端學者代替少年,第二次被捕、死刑。
7. 少年找到異端學者留下的資料,因為迷上地動說,不願將資料燒毀。
8. 養父不得不舉發少年,少年被捕。
9. 少年為了保留地動說的資料,選擇自殺。
【演】他朝牆壁重重揮拳,一次又一次。
【說】他感到無比憤怒。
一般來說,故事重要的段落用演的,不重要或特別想製造抽離效果,就改用說的。
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可以看看 這篇網路上找來的介紹。
可以看得出來因為選擇少年當主角,所以他沒有親身經歷的部份全都改為說的形式。
從第一集明白チ是「地」的發音的同時,也疑惑為何這書名不要用「地動說」。
可能還是只能用「地。」當標題,畢竟中文裡這三個字的讀音完全不一樣,就只能原句翻譯再加註嗎?
寫了第二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