스미🔗( ˇωˇ )э
[心靈復健/諮商筆記]
(拖ㄌ四天才寫)
스미🔗( ˇωˇ )э
上週沒和爸爸通電話所以原生家庭ㄉ刺激少一點,暫時也沒有那麼煩惱疫情,於是把社交精力放一些去交友軟體,結果被無聊到心情不好,但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從這個行動獲得什麼,我好像有想要的東西,但一切都很模糊、很不確定
스미🔗( ˇωˇ )э
互動當下用自己所知的詞彙來定義稱作「無聊」,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空虛感,接下來幾天我都不太想和人說話了,我寧可忍受孤獨也不想面對社交之後給我的貧乏感,覺得真是莫名其妙
스미🔗( ˇωˇ )э
諮商師覺得這很像我前幾週和朋友聊完天、玩遊戲以後,因為無法從對方身上獲得足夠的共鳴,感覺彼此不是一體的,似乎分裂感會讓我有這種很空虛的感受
(好像真的是這樣ㄟ..)
那我會不會覺得跟她會談很無聊?我說不會,和她聊能激發我的思考,我覺得這樣很好、還蠻喜歡這樣的談話
스미🔗( ˇωˇ )э
我或許很希望能和朋友心靈相通、或是希望別人像諮商師能理解我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ㄉ部分,但人與人之間的來往本來就不一定能如此契合,深層的交流也很難,我跟諮商師之間的關係是很特殊ㄉ,這種交流模式其實不太能順利套在其他友誼關係上,或許我可以跟某個打開話匣子的人談心兩三天,但這種方式卻無法建立長期的關係^^''
想到介紹神使EMPATH這種特質ㄉ文章Q_Q 我剛好就是...
能治癒人心,卻無法融入他人:孤獨而溫暖的高敏感一族|女人迷 Womany
스미🔗( ˇωˇ )э
建立關係的方式不一定要從聊天交心開始,諮商師建議我透過一些興趣相關的活動去認識人~
스미🔗( ˇωˇ )э
她認為我可能覺得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人際交流、只是想著試試看這個行動,每個星期會在固定的時間帶著一兩件事跟她分享,選擇分享的事都是有其意義的,我分明有想要的東西,只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那是啥,這是我們應該要去找出來ㄉ搞清楚的
(記憶稍微模糊忘記話題怎麼來到這裡)
諮商師問,我如果內心有桶子的話,他是空的嗎?和她聊過以後是不是也還是空的?
我想ㄌ一下覺得,和諮商師聊完以後,其實都是裝滿的,只是我內心有非常多空桶子,裝滿一桶後我會發現還有其他空的,有時候還會因為一些挫折一不小心就把裝滿的踢倒。還有一些舊有的二分法思維像桶子上的裂縫,會讓水漏出來
스미🔗( ˇωˇ )э
諮商師又問我是不是發現新的空桶子之後就要等一個星期才能再找她裝滿,我說好像是這樣,她覺得我可以試著用她裝滿桶子的方式,自己去裝裝看(我其實也有試但速度好慢😂)
스미🔗( ˇωˇ )э
後來我又講到適應這件事,我還是覺得自己無法適應很多狀況,好像我遇到問題,都只能屈服於那個狀況、壓抑自己想要的事,從來沒有真的適應過。
스미🔗( ˇωˇ )э
諮商師說,理想的適應力培養方式,是在幼年時期獲得最大的配合,父母、他人、環境要配合幼兒的需要,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才換成小孩要去調適自己,這種調適不是我說的壓抑。
在我很小的時候,那種父母在凌晨去散步而我醒來後獨自害怕的狀態,或是其他事件,可能都是我沒有獲得足夠的配合,致使現在沒有學習到正確的調適方式
스미🔗( ˇωˇ )э
我有點語塞,都已經錯過ㄌ是要怎ㄇ辦?所以接下來遇到不舒服ㄉ事,要應對時,我應該抱持著「我是在調適、不是在壓抑」的想法嗎?
諮商師說,這樣想很理性但不是這麼做ㄉ。
人際其實也是一種環境,我可以讓自己透過和諮商師的人際關係來「重新出生」(亦即她會配合我的需要)
스미🔗( ˇωˇ )э
我得再想想是不是還有什麼小時候沒能被滿足的需求
스미🔗( ˇωˇ )э
當時想到最難適應的是小學時看著同學被霸凌,我雖然沒有參與,但也無力去改變,我從來都沒有習慣過、一想到就覺得很難受
스미🔗( ˇωˇ )э
諮商師覺得這種無力感是ㄍ關鍵,但因為時間到ㄌ所以下次再繼續談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