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Kin197月亮紅地球 陽台
https://images.plurk.com/4EW00AvPf3L68YWKXeVfG7.png https://images.plurk.com/6fwavAfGz5T4bdYM0VonGO.png https://images.plurk.com/4RFYWPJB0Hmc4WfKGjIXvs.png
延遲快一個月的栽培箱終於到貨,以及苦擾遲遲不開花反而越長越高的小番茄植株,對小陽台來說挺不方便,怎麼不開花啊啊

————
今天說過的話 意識切換
- 「尊重不需要過度情感來支持,認知上的理解即可。」
- 「我記得某個"過去"的我,但我只想坐在這裡不動,不會直接抓住那段過去不放。」
-
我們都應該再多重視,變成各種不同頻率/面向的自己。一切都終將只有"療癒"一途。
蘇:
強調一句話,意識是決定當下狀態。
而這個意識,包括過去未來的記憶,你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還記得這些事,那也許是背後有訊息要告訴我們,不論是主動講、被談論等,所有都只有「療癒」一途。

記得某個"過去"的我

選擇情感上抽離的我,倒是有相關事件:
小時候乾爹會開玩笑拍我的屁股,好像直到國中也依然如此,接著從哪一天開始就不再這樣做了(沒印象了)。

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我,很是不喜歡。
蘇:
長輩沒有這方面的觀念,要說也可以符合。
任這些討論下去,終究都會有適當的訊息,到時抽取再套用即可,也不缺我再多著墨世界應該如何(在我眼中不是最優先事項)。
蘇:
我會開玩笑自問,所以我受傷了嗎?
如果受傷的話,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措施?
既然發現有這個「記憶點」,那要思考當時的我是不是受傷,如果是的話,這份傷該怎麼被處理好?
蘇:
有時候隱約會覺得,與其說過去影響我們現在,更應該說反過來也一樣:現在也影響著過去,但這個並不是指現在世界所發生的表面形式(?)

而是當下做出決定,讓自己變成「記憶點」本身。
再結合周遭的種種的情緒邏輯,添加到「現在變成過去的我」身上,我覺得這一切都還算在自己掌握範圍裡。
蘇:
如果要變成過去,那麼這個過程就應是「封閉」的。

暫時勿讓外界來涉及、參與,即使他們說過怎樣的話,有多合情合理,也都要一律暫時摒棄掉,不要讓變成過去的自己,被干擾。
蘇:
-

我覺得很有趣,因為那個「討厭這些事的自己」很清晰。
但是並沒有情感同步,我只是看見了、記得,那個自己就在旁邊。

而且很不可思議,這件事應是塵封許久(或被遺忘)
卻會毫無預警就直接跳出來,我看見了。

對,那個「過去的我」確實有很不喜歡。
那麼,在這個當下時空的我,被強制連結到過去的我,我們該如何互動?
蘇:
蘇:
要連結過去是可以的,只是,要記得你始終要回來的,而不是為了不斷變成「過去」而活,所以,你必須為每一段連結做收尾。

因為我們的想像力很強,是可以輕易透過故事去聯想,其實這些都是在引動「不同時空的我」和「不同頻率的我」,所以如果你要讓這一切發生的話,那麼就務必要讓你有良好的自制力下,方能讓你連結過去。

這就像是催眠回溯時,需要有良好的引導師,指引方向。
蘇:
(我發現到,如果我有「意願」的話,其實我能再開放點切換到討厭的我,任那股討厭一口氣說出氣話,這也是一種療癒,但這個方法一定要有最後正向的引導才可成。)
蘇:
而你,就是自己的引導師,你是你自己的GPS。

你可以隨時切換意識,重點並不是內容,而是你被切換到那個頻率了,那麼你就有責任讓你調換不同頻率,畢竟,更多的時候還是我們自己的力量,最靠普。
蘇:
不要輕易對待「連結/變成過去」這件事。

先學習讓它變成封閉,不是一邊開放一邊連結過去,一邊用正反不分的東西搪塞給過去,所以要確保你能否分辨自己是不是被切換到過去。
蘇:
雖然這邊一直用「過去」,可我一直秉持著「沒有線性時間」的觀點,其實應該要說的是「其他頻率的我」,非指時間上的過去。

加上 人都是意識組成的人是能量組成的 也慢慢汰舊換新,我發現這些觀點反而讓我有不一樣的世界觀,悄悄內化生活中。
蘇:
結論也可以這樣下:
我們都應該再多重視,變成各種不同頻率(面向)的自己。

而且,所有一切都只有「療癒」一途。
看似是傷害,背後卻是巨大的禮物,而那是什麼,就無須言明。
蘇:
—————

簡易白話文:

哇靠!!!!
欸這裡有另一個我耶!!
我要去跟他互動嗎?我要跟他說什麼?
我要先把自己變成跟他一樣(情感)比較好互動嗎?
蘇:
「但我可不可以先這樣觀察他就好啊?」
「我還是想要說,原來他一直在那邊,好神奇喔」
「總覺得這世界好厲害,為什麼有那麼多豐富的我」
蘇:
-
昨晚讀書剛好看到關於 過去 的段落:

小我對真相的理解,建立在過去發生的事物上。
小我將那些理解套用於當下,創造出一個和過去相仿的未來。

如果我們認為,過去的自己是匱乏的,那麼對於未來的想像也會如此。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