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路那
Facebook
「生活當中有許多的人潮聚集活動,都會有新聞報導「暖心畫面」,可能是障礙者自己爬上樓梯,被家人背抱入場參加畢業典禮,或是無論如何都要爬進去投票。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用暖心畫面在看待無障礙缺乏的處境下,那幅為難、艱辛的參與畫面。」
「或許長期相互或自我洗腦的「無障礙設施的需求是少數。」在真正需要使用上的時候,才會去正視現實社會中的狀態--「無障礙就是大家的需求。」一個無障礙設施的缺乏,為難的是所有的人
已經2021年,卻還是要在不同的活動舉辦中,大聲疾呼,設施架設時需將無障礙需求一併思考進去,更何況這一波接種疫苗對象是85歲以上的長者,在場地的安排,很遺憾地,依然還是落入健全者思考。」

疫情 防疫生活 疫苗
Mermaid路那
文中提到的「健全者思考」其實深有所感。
坦白說我受傷前並不覺得需要無障礙的人有那麼多,但受傷後因為關注的焦點改變了,這才發現原來需要這類設施的人比我以為的多很多。路上看到坐輪椅的人,也倍數成長了。
這是因為過去一年來坐輪椅的人變多了嗎?不是,是因為我注意到他們了。
首先是因為我不能再騎機車,得搭大眾運輸工具。其次,由於受傷的關係,可以出入的時間也受到限制。舉例來說,我不可能挑上下班時間出門,那時間要擠上大眾運輸工具?根本作夢。
這也造成了許多過「一般生活」的人,只能看到一般人的狀況。
當身體健康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這是小事,不需要(說成)那樣吧」
唯有親身體驗過,才會明白很多「小事」之所以不是「大事」,是因為我們的力量遠遠超乎其上。
Mermaid路那
其實要解決這個困境,辦法難也簡單。鼓勵學校與企業多舉辦體驗活動,也就可以了。
說起來,我參加的台北騷人這個以台北城南古蹟保護為職志的協會,也很關注在地發展與社造活動。在我剛剛加入時,成員之一說想舉辦走讀親子場的同時,讓大家體驗騎樓整平的重要性。當時我是滿臉困惑的,想說這件事是要怎麼做到(而且在當時,我自己甚至還不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呢)。提案者相當熱心地解答了我的困惑,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邀請親子帶著娃娃車一起走。
舉辦過一次之後我就懂了,每隔兩三分鐘便得改變路線、舉起物品的狀況,確實會讓人體會到騎樓整平與淨空之必要。
Mermaid路那
娃娃車,坦白說還好,最誇張的狀況,小孩連車整台扛起來就好了。換成老人放在輪椅上,倒是想看看誰有那個能耐可以老人連車整台扛起來。
說起來,騎樓整平這件小事,其實也可以從執行狀況知道市政府負責的單位是真心想做,還是敷衍塞責。整平騎樓最簡單的方式,是在不同段差間鋪上斜坡。然而許多時候規劃者並未考量到斜坡不是有就好,還有一種斜坡是「斜成這樣人會直接滾下去」「斜成這樣是要怎麼推上去」。
junko404
真的體驗過一次就懂了。以前在日本上過一堂無障礙設計的課,老師要我們閉著眼睛在前面的人引導下從車站走到學校(大概10分鐘),我第一次知道導盲磚真的非常有用。
Mermaid路那
現在這一塊政府是有慢慢的在推。許多新設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做得相對優良。但若大眾的意識也能跟隨而上,那就更好了。
說起來,「醫院端的主管職,在第一天的震撼教育下,對著鏡頭滿滿抱歉的說:「沒有想到坐輪椅的長輩這麼多。」(聽到這感想,我其實很震撼)」的狀況,我也覺得很震撼。
如果連最常接觸到老人的醫院(醫院現在的高齡櫃台等等,不少是87還是90歲以上才算耶!)在要專門幫85歲以上老人打疫苗時都無法想像到輪椅大軍壓境的狀況,坦白說我們要努力的不只是一點點而已。
Mermaid路那
junko404 : 真的!而且體驗完之後就會開始注意相關的設計。很多導盲磚看到後來真的是會想問到底是想把盲人導到哪裡......
Lydia🌟
台灣無障礙設施真的有待改進,其實就連一般人在「步行」都覺得很容易遇到障礙物,佔用騎樓也好多⋯⋯大概只有捷運站做得比較好吧一定有電梯。一般路面真的是歐洲比較友善,但捷運反而是台灣比較好。
生病之後很有感+1111。
Mermaid路那
Lydia🌟 : 一般人在步行時遇到障礙物,其實都很有同理心。包括我自家父母在內,很多人都會說,商店/小吃攤要做生意啊,等等。說起來,台灣人出了名的不愛走路或許也和這路根本不好走有很大的關係吧。
出了台北市,則還有建地與公有地的爭議待解。
騎樓應是人行環境,於法有實、卻執法無力的困境 | 眼底城事
就,真的只能多提倡體驗活動。畢竟無法讓每個人都受傷或生病看看(喂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前一陣子的插畫工作就是這個題目的宣導。
業主說重要的是公共空間發包工程的人+包商兩方都需要被宣導。只有一方就無法到位。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比如說,輪椅的迴轉空間、坡度長度,扶手高度、燈光電力水源設置高度位置等等。
發包者自己沒有理解,轉發包出去後,狀況百出。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佔用騎樓其實很微妙,因爲不少騎樓其實是私有地,但如果都市計畫不重劃、道路不擴寬的話,比如新北道路就有各種施行上的障礙
Mermaid路那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 真的,兩方其實都需要理解。業主很不錯(??)有意識到這點
騎樓那個真的就是要好好拆開來看了。但如果民間相對意識提高的話,很多溝通可能也會更加順利吧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單純只有用地還好,有時更新道路同時疊上電力、管線等問題,多方+預算僑不定。所以才會有電箱電燈卡在奇怪位置又萬年挪不動的問題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所以說認真的,無障礙設施往上是無障礙城市,不能只有道路公園部門理解,事實上是全工程單位與公部門都要了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