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6:35 AM
1
岩田聰如是說
節錄「
想想辦法,讓父母能夠放心地讓孩子遊玩網路遊戲,創造沒有打壓歧視的世界。
—岩田 聰」
-----
推薦給:喜歡聰哥時期的任天堂的粉絲、身為開發人員又對管理經營感興趣的初心者。
首先,這本不是聰哥執筆的自傳,而是由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將訪談集結成冊的傳記,也可以想成是聰哥的語錄集;也並非囊括聰哥時期的任天堂變革,而是講述聰哥出身自一名開發人員,逐步跨足到經營管理,用遊戲開發人的雙手推動任天堂的13年。
書不厚,不用1小時就能讀完。畢竟這是一本訪談選集,如同許多由第三者撰寫的傳記,它缺乏對於聰哥的客觀看法,但是相當適合粉絲緬懷聰哥,而聰哥的為人也使得這本書相當適合,那些正在躊躇跨領域進入經營管理的開發人。
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6:42 AM
數位時代的報導節錄了部分內容:
從天才程式設計師到遊戲公司掌舵者!岩田聰翻轉任天堂破產危機,傳奇社長的管理思路|數位時代 Busines...
關於這本書出版的過程,可以詳細閱讀「序」的部分,簡單來說,這是一本滿懷思念的傳記,字字句句都包含著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對聰哥的敬意。
書的最後也收錄宮本茂和糸井重里的訪談,看到最後面不小心就哭了
很多報導或訪談提過的語錄,我就不貼了,而且任天堂歷史也不是本書重點,我也不會提及。
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6:48 AM
節錄「
我的答案是『老闆能理解員工的公司』以及『老闆認真為員工的幸福考慮的公司』。
」
這本書有很多部分都會一直讓人覺得「啊、好想在他手下工作。」不過讀到後面,同樣也從事遊戲開發的我,卻覺得如果將來有機會接任經營管理,並非是件壞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能夠給予那些,正困擾的開發人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新的挑戰。
節錄「
換言之,如果沒覺得自己做起來特別辛苦,卻出奇地獲得了好評,這種時候即使放著不去管,也能持續交出好成績,進入良性循環,愈做愈起勁,這就是我們『擅長的事情』。
」
節錄「
每個員工都是我一竅不通之某個領域的專家。
」
「擅長的事」在本書經常被提及,幾乎可以說是聰哥的管理人事的主軸,而從其他部分也可以發現,聰哥擁有一雙「發現人材」的雙眼。
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6:53 AM
Sat, May 29, 2021 6:58 AM
節錄「
在設計一款遊戲時,真正重要的不是「加入什麼」,而是「捨棄什麼」,「決定不做什麼」。
」
節錄「
因為回到家後,每次只要按下遙控器上的電源鍵,生活就會發生一點變化,比起什麼都不做來得稍微幸福一些。我想就是因為這樣的背景,電視機才會在世界上如此普及。首先要讓人們把遊戲機常態性地接在電視上,下一步,才終於逐漸讓人們養成每天開機的習慣。
」
節錄「
任天堂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親近平時不玩遊戲的用戶,這並不表示我們無視那些已存在的遊戲玩家,只是在我看來,必須要讓不玩遊戲的人理解遊戲,「遊戲」在社會上的地位才能提升。
」
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6:57 AM
Sat, May 29, 2021 6:58 AM
除了經營管理的部分,也描述了許多聰哥對於遊戲開發的熱愛,也讓書讀起來很輕鬆,包含了許多玩家也能感同身受的理念。
我覺得聰哥經營任天堂的理念很特別,他的重點並不在於抓住玩家,因為他/任天堂對於自家玩家的忠誠度相當有自信。
也因此他在乎的往往是,要讓任何人都能輕易說出「我想玩遊戲」,這件事成為他堆動任天堂的目標,我也相當喜歡噗首那句話的含意,作為遊戲產業別將那些非玩家推開,而是想辦法加入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從這點上也可以明確感受到,為什麼聰哥時期的任天堂,會嚴格禁止R34、色情元素,為了不讓「遊戲」成為某些族群的藉口。
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7:00 AM
用宮本茂的話,來說明開發人員岩田聰如何成為任天堂社長聰哥,我覺得這句話就闡述了聰哥的學習方式:
節錄「
我感覺岩田先生讀書的方式,不像在書中尋求啟示,而是為了要印證他平時思考的事情,或是想藉由書本來傳達自己的想法。
」
菥蓂🌾
@c821118
Sat, May 29, 2021 7:04 AM
Sat, May 29, 2021 7:08 AM
通常在讀傳記的時候,畢竟已經知道這個人已經往生,而我們也只是透過閱讀,記下他的輝煌時代,一般傳記結尾偶爾會讓人覺得「他很偉大、我想成為他」。
但是這本事隔6年後的傳記,結尾卻透露著難以言喻的悲傷「如果他還在就好了。」
節錄「宮本茂:
比較困擾的是,我週末想到的那些無聊瑣事,已經沒有人能在禮拜一聽我說了。那個一邊和我一起吃午飯,一邊說「對了,之前說的那件事啊」的人不在了,讓我有些傷腦筋,或者說,我感到寂寞。
」
也不禁讓我思考,任天堂是不是在聰哥倒下的那時候開始,已經提前進入新時代,一個沒有岩田、沒有宮本、沒有雷吉的任天堂,即使其他人還活著,卻也已經不是我曾經認為的任天堂了。
載入新的回覆
節錄「想想辦法,讓父母能夠放心地讓孩子遊玩網路遊戲,創造沒有打壓歧視的世界。 —岩田 聰」
-----
推薦給:喜歡聰哥時期的任天堂的粉絲、身為開發人員又對管理經營感興趣的初心者。
首先,這本不是聰哥執筆的自傳,而是由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將訪談集結成冊的傳記,也可以想成是聰哥的語錄集;也並非囊括聰哥時期的任天堂變革,而是講述聰哥出身自一名開發人員,逐步跨足到經營管理,用遊戲開發人的雙手推動任天堂的13年。
書不厚,不用1小時就能讀完。畢竟這是一本訪談選集,如同許多由第三者撰寫的傳記,它缺乏對於聰哥的客觀看法,但是相當適合粉絲緬懷聰哥,而聰哥的為人也使得這本書相當適合,那些正在躊躇跨領域進入經營管理的開發人。
關於這本書出版的過程,可以詳細閱讀「序」的部分,簡單來說,這是一本滿懷思念的傳記,字字句句都包含著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對聰哥的敬意。
書的最後也收錄宮本茂和糸井重里的訪談,看到最後面不小心就哭了
很多報導或訪談提過的語錄,我就不貼了,而且任天堂歷史也不是本書重點,我也不會提及。
這本書有很多部分都會一直讓人覺得「啊、好想在他手下工作。」不過讀到後面,同樣也從事遊戲開發的我,卻覺得如果將來有機會接任經營管理,並非是件壞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能夠給予那些,正困擾的開發人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新的挑戰。
節錄「換言之,如果沒覺得自己做起來特別辛苦,卻出奇地獲得了好評,這種時候即使放著不去管,也能持續交出好成績,進入良性循環,愈做愈起勁,這就是我們『擅長的事情』。」
節錄「每個員工都是我一竅不通之某個領域的專家。」
「擅長的事」在本書經常被提及,幾乎可以說是聰哥的管理人事的主軸,而從其他部分也可以發現,聰哥擁有一雙「發現人材」的雙眼。
節錄「因為回到家後,每次只要按下遙控器上的電源鍵,生活就會發生一點變化,比起什麼都不做來得稍微幸福一些。我想就是因為這樣的背景,電視機才會在世界上如此普及。首先要讓人們把遊戲機常態性地接在電視上,下一步,才終於逐漸讓人們養成每天開機的習慣。」
節錄「任天堂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親近平時不玩遊戲的用戶,這並不表示我們無視那些已存在的遊戲玩家,只是在我看來,必須要讓不玩遊戲的人理解遊戲,「遊戲」在社會上的地位才能提升。」
我覺得聰哥經營任天堂的理念很特別,他的重點並不在於抓住玩家,因為他/任天堂對於自家玩家的忠誠度相當有自信。
也因此他在乎的往往是,要讓任何人都能輕易說出「我想玩遊戲」,這件事成為他堆動任天堂的目標,我也相當喜歡噗首那句話的含意,作為遊戲產業別將那些非玩家推開,而是想辦法加入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從這點上也可以明確感受到,為什麼聰哥時期的任天堂,會嚴格禁止R34、色情元素,為了不讓「遊戲」成為某些族群的藉口。
節錄「我感覺岩田先生讀書的方式,不像在書中尋求啟示,而是為了要印證他平時思考的事情,或是想藉由書本來傳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這本事隔6年後的傳記,結尾卻透露著難以言喻的悲傷「如果他還在就好了。」
節錄「宮本茂:比較困擾的是,我週末想到的那些無聊瑣事,已經沒有人能在禮拜一聽我說了。那個一邊和我一起吃午飯,一邊說「對了,之前說的那件事啊」的人不在了,讓我有些傷腦筋,或者說,我感到寂寞。」
也不禁讓我思考,任天堂是不是在聰哥倒下的那時候開始,已經提前進入新時代,一個沒有岩田、沒有宮本、沒有雷吉的任天堂,即使其他人還活著,卻也已經不是我曾經認為的任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