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軍情局 - 【 這裡有作業可以抄 —— 如何建立高通量檢驗...

Ref
【 這裡有作業可以抄 —— 如何建立高通量檢驗 】

去年二月在民眾錯愕之中,COVID-19進入不設防的美國,暴露出這個科技大國根本沒有篩檢能量。一開始病患要醫生同意才能被篩檢,後來勉強放寬為有症狀才能受檢,但哪追得上COVID-19這個以無症狀者為主要傳染源的燎原之火!

有沒有感到一種即視感...

但美國的篩檢能量在下半年大幅改善,特別是在大都會區,任何人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染疫,都可以簡單地找到免費的COVID篩檢,其間雨後春筍的高通量檢驗是最大功臣。#高通量 簡單來說就是生產線動作快產量大,
Deva
我最近特別找內線帶我參觀一所大型研究型大學內的高通量COVID篩檢實驗室,可是我覺得還是這個”Broad Institute”的影片說明得更清楚:
”Broad Institute”是MIT和哈佛合辦的世界級生科研究所。2020年初見到國難當頭,和許多美國大學一樣決定支援COVID篩檢,每天篩檢100多人;6個月後每天可PCR篩檢 10萬,對比台灣2021年舉全國之力每天篩檢量不到2萬。

他們的流程和人工操作基本上是一樣的,Broad Institute採用是市面上買得到的機器和試劑,配上他們自己發展的動線管理和測試配方。

配合截圖來介紹過程。
Deva
1)首先拿到檢體後,要掃個別的條碼、輸入資料、和檢查有無損壞,這部分還是較耗費人力時間。
2)資料建完後,檢體就用一輛輛推車載入實驗室
3)流水線的第一站是“自動開瓶機”。相形之下工讀生動作不夠快,手指還會抽筋。
4)開瓶後由另外一台機器手臂加入裂解緩衝液,將病毒裡的RNA釋放出來
5)再有一台機器把瓶中的液體移到96孔的Microplate,大幅增加空間使用率,接下來接手的自動化平台快速地用磁珠純化病毒的RNA
6)高純度的RNA有被移到384孔的Microplate,加上PCR試劑,就送入PCR熱循環機。
7)PCR結果出爐。
Deva
Broad Institute是頂級的研究單位,有能力、資源建這有點誇張的實驗室,我這輩子沒看過幾十台昂貴的Quantstudio 7 PCR機排排站。

普通機構還是可以辦到高通量,就像我參觀的大學,一開始本來想徵召全校可用儀器,但後來有州政府和地產大亨資助,可以買新的PCR機和Biomek自動平台,目前每日篩檢容量約1萬。這段時間有不少血淚和挫折,我就不說了。他們平日篩檢學生和教職員工、支援州政府的免費篩檢。若有大爆發,要求在2週內完成全校普篩(不要問我為什麼)。

問他們投下這麼大的資源,疫情結束後會不會浪費掉?「不會,這是投資。這些儀器、人才提升我們的科研等次,未來我們能做的研究課題是一年前無法想像的。」「經過這個疫情,美國幾乎每一所像樣的大學都有高通量能力,沒搭上這班車的機構只能準備被淘汰。」
Deva
我沒有問他們有沒有醫檢師這種法規的問題。

我其實更希望看商業的檢測機構(像Labcorp),他們早就在做自動化,靠它減少成本,當年川普也把招募民間檢測機構當成一大政績。如果連半路出家的大學都可以每天篩檢十萬,它們會不會更厲害。

經過這次疫情爆發,我認為台灣很難回到以前零確診的時代,必須建立廣篩的能量。我相信上面這些例子在技術上是可以被複製,也應該被複製,不但可以解決目前篩檢能力不足的問題,未來也可以轉化成科研的能力。

就怕台灣的法規制度沒有彈性,想投入的機構即使有資源也掙不脫束縛。
Deva
蔡英文 Tsai Ing-wen - 醫檢師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裡。政府能做的,是努力改善採檢資料傳送費...
小英
在檢驗端,我們也會持續補助檢驗單位採購高通量檢驗儀,來減少人工作業的時間,不僅加快速度,也擴大第一線的檢驗量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