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enstein🐈‍⬛🎴
https://imgs.plurk.com/QzL/MSr/CiYr9dU8lHqFZt2hWbgmmmObhV5_lg.png "赤裸裸呈現日本漫畫在北美壓倒美漫的景象。全美最大書店連鎖店的美漫只有3個書架,而日漫有9個。"
兼光ダニエル真 on Twitter
Demiface on Twitter
https://imgs.plurk.com/QzL/hwY/klNYSX3lJuGDagA5pKYYzogQzd1_lg.png
翻譯家Dan Kanemitsu: "為何日本動漫畫會在海外成功?原因有很多,但從產業相對優勢的經濟學角度探討時有個重要的大原則。國際競爭力與國內競爭力是成正比的。日本的動漫畫產業具有激烈的國內競爭,創作者彼此不斷地切磋琢磨。而且市場富含多樣性而巨大。因為巨大,規模經濟的概念就有效。產業規模越大,越能壓低成本。賣給一萬人的產業與賣給百萬人的產業,後者的有利之處更多。↓
wolfenstein🐈‍⬛🎴
而且日本的動漫市場是多種並存,男女老少都各自有自己的市場。因為具備多種市場,不會單點集中,而能保持多樣性。

像音樂就是類似的產業,人們可以愛聽搖滾、愛聽古典樂、愛聽流行樂。如果產業裡只有一種類型,勝利組與落敗組的落差就會非常大。像手遊的感覺就是反過來,很容易形成單點集中,所以落差就會非常之大。

動漫產業還有獨占時間較少的好處,尤其漫畫更是如此,一天要看上10本、20本漫畫並非難事。現實上會不會讀這麼大量先不管,「被限定在單獨特定商品(作品)」的性質不強。動畫也可以當作背景聲音聽呢。
wolfenstein🐈‍⬛🎴
美漫的情況、尤其對超級英雄系出版社來說,同一本書重複購買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去英語圈的大型美漫專門店看看就知道,會販售大量二手漫畫。美漫的發行是以一回約32頁的單刊型態為基礎。熱門的單刊價值會攀升。很多人會算準這種單刊漲價而一次買好幾本。自己留一本,其他等之後漲價了再把保存用的賣掉。美漫出版社也利用這種傾向,為內容相同的漫畫推出好幾種不同封面的版本,多的時候可以到5種、8種、最高還可以到13種。

在不同販售店會有不同特典的手法在日本也發展了滿久,但美漫產業靠這樣大規模擴大到90年代前半,在90年代中期就發生了美漫泡沫崩潰,造成嚴重的傷害。據說全美國有2/3的漫畫專賣店都在那時倒閉。 Comic book collecting - Wikipedia
wolfenstein🐈‍⬛🎴
在日本生活的人很容易忽視,其實美漫也是非常多種多樣的,超級英雄之外還有非常多類型的美漫。但是在90年代中期的泡沫崩潰,造成許多中小美漫出版社倒閉。剩下的作品也都是主力作品,長期都處於對新血非常不利的狀態。

為什麼美漫會一直反覆畫同樣的角色或故事,理由之一可能就是「只有老招才會賣」的強迫觀念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也有「只有同樣類型才會賣」、「角色造型要相似相近」之類的問題,但這裡我要說明有二點很大的不同:
wolfenstein🐈‍⬛🎴
1. 美漫、尤其熱門的超級英雄漫畫的角色並不屬於漫畫家,而是出版社的財產。當然所有權的性質還會隨著最初創造這個角色的原作者與出版社之間的合約或者法庭判決而有不同,但許多大家熟悉的老資格角色,出版社的權限還是比較大。

這個結果造成新人往往無法與從古早一直持續至今的漫畫系列競爭,參加壁壘非常地高。而且因為市場小(美漫市場只有日本的1/8不到),持續累積提昇人氣的戰法非常重要。換句話說,狀態是處於「財富一直握在能夠發揮專屬獨占性的老資格手上」。

拿日本來比喻的話,或許可以比為:「投稿〈JUMP〉的作者,其精彩有趣必須要從一開始就足以匹敵手塚治虫的作品才行」。這雖是極端的比喻,但其競爭就是如此地單點集中,而且得以發表的場域也非常地不均。
wolfenstein🐈‍⬛🎴
2.因為多種漫畫類型無法充分共存,讀者的傾向也長年固定在特定群體上。一個產業的需求,也會影響到其健全性與競爭力。一直都是相同的人、相同的需求,就會造成各式各樣的不均。這點在日本也是會成為問題吧。

但美漫市場的讀者一直以來有非常、非常大的比例是「1950~1970年代出生的白人男性」。到了2020年代的如今,美漫出版社也開始嘗試各種摸索,但目前50歲以上白人男性依然保有很大的獨占性,如果忽視這個讀者層去發展,很容易遭到強烈抗議。
wolfenstein🐈‍⬛🎴
2.因為多種漫畫類型無法充分共存,讀者的傾向也長年固定在特定群體上。一個產業的需求,也會影響到其健全性與競爭力。一直都是相同的人、相同的需求,就會造成各式各樣的不均。這點在日本也是會成為問題吧。

但美漫市場的讀者一直以來有非常、非常大的比例是「1950~1970年代出生的白人男性」。到了2020年代的如今,美漫出版社也開始嘗試各種摸索,但目前50歲以上白人男性依然保有很大的獨占性,如果忽視這個讀者層去發展,很容易遭到強烈抗議。

實際去美漫活動看看,就會發現它呈現出十分不堪的現實。活動會有電影公司、遊戲公司、其他相關媒體等參展企業擺了許多展示舞台,這邊逛展的人,都是攜家帶眷、年輕人,弱勢族群也不少。
wolfenstein🐈‍⬛🎴
另一方面,走到所謂「Artist Alley」的實際美漫作家參展的空間,到場逛展的人以50歲以上的白人男性佔壓倒性多數。那是赤裸裸呈現美漫鐵粉層是怎樣僵固在這個世代的瞬間。電影改編並沒有帶來讀者相應的增加。

當然美漫讀者層並不只有來逛展參加活動的人,相信也有很多人在自家看得開心,而且50歲以上白人男性以外的讀者也(很諷刺地?)越來越常接觸日本漫畫。但是北美地區給人很強的感覺是,日本漫畫讀者層向著男女老幼擴散的同時,從過去持續至今的超級英雄系讀者依然非常僵固。

也就是說,美漫的角色產業以目前來說,在構造與讀者層方面都形成競爭不均衡,依然處於難以廣泛擴散開來的傾向。日本作品群雖然是從不同文化傳來,卻能獲得成功,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開拓了與既存美漫讀者不同的讀者層」。
wolfenstein🐈‍⬛🎴
此外美漫也有受到漫畫準則管理局(CCA)將表現自由大幅限縮的負面遺產。日本動漫產業掙脫了兒童向的標籤,才能以多樣性為武器拓寬表現幅度,因而提高國際競爭力,相信這也是事實。

但是同時我想日本動漫畫的海外躍進也有各種經濟、產業架構、文化的面向。如果不多角度去思考的話,會變成討論無法深化的一元論,對於現在處於優勢的日本來說只會造成自大,這我想是很危險的。(姑且寫到這)"
兼光ダニエル真 on Twitter
wolfenstein🐈‍⬛🎴
https://imgs.plurk.com/QzL/UiT/O2S5v2v56ly7KF1CXZXYbXZTNY7_lg.png 翻完才看到他今天有另開一串:

"我向網友確認以下這些我個人的認知:
1. 美漫泡沫造成各式各樣的傷害。
2. 獨立美漫出版社與作品因此受到損害,離開了商業管道,甚至廢刊。
3. 日本漫畫開拓了新的讀者,
4. 對於美漫的多樣性多少帶來了貢獻。
這些是兼光我的主觀看法、個人分析。不過到目前為止,英語圈對於這些認知還沒有表示有嚴重錯誤或是虛假。
我想這些觀點應該一定程度是大家的共識吧。

我並非在主張說英語圈的反對意見不多表示這就是正確的,這有確認偏誤的問題。人們有採納與自己意見相同的資訊的傾向。
wolfenstein🐈‍⬛🎴
兼光於1990~2002住在Minneapolis,出入當地漫畫專賣店,與美漫出版社及作家談話,閱讀報導記事,經歷過如今已經讀不到的Eternity Comics機器漫畫、Malibu系統的統合倒閉、KSP與Tunda整合失敗,Vortex、Eclipse與Comico的倒閉。這都是令人懷念的名字。

我聽過因為通路商被Diamond Comic整合、為了要進入直銷方式的販售系統,最低印量不斷提昇的弱小出版社工作的編輯朋友分享許多他們的辛勞經歷。有人討厭日本漫畫的畫風與風格,也有人喜歡而採納進自己的風格當中。

怕人誤會,我不是想說「美漫不行、日漫好棒」這樣的單純比較。如果各位感覺如此的話是我表達不好。我是在思考市場、產業結構方面的問題與長處短處。
wolfenstein🐈‍⬛🎴
每次我去美國加拿大一定購買大量美漫回來。老作品新作品都喜歡。尤其喜歡只有在多倫多漫畫藝術節才買得到的獨立系作品,還有委託漫畫專賣店販售的fanzine,有一期一會、相逢謹此一次的感覺。

目前日本這邊漫畫市場龐大而細分,又有同人誌界的助益,個人覺得畫漫畫的門檻是比較低一些。北美也有北美的好處,但如果能像日本這樣市場更大而更自由的話,或許能讀到更多好作品吧。我是十分失禮地想了這些。"
兼光ダニエル真 on Twitter
turtlecarryrabbit
我不太想直接上推特回覆兼光,但老實說,他拿書店連鎖店當例子,是個相當糟糕的舉例(我很意外沒有人看到這點
turtlecarryrabbit
兼光沒有提到的是美國漫畫在80年代之後就是走直銷通路(direct market)。直銷通路讓美國漫畫販售一直跟漫畫專門店走比較近,而不是連鎖書店,這是一般討論美國漫畫市場時需要有的常識
turtlecarryrabbit
這是為什麼美國漫畫在80末開始泡沫化時第一個受到影響的是漫畫店倒閉,因為與直銷市場關係最緊密的就是漫畫專門店
wolfenstein🐈‍⬛🎴
舉連鎖書店(而非美漫近的漫畫專門店)應該是要呼應這個現象吧:
"日本作品群雖然是從不同文化傳來,卻能獲得成功,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開拓了與既存美漫讀者不同的讀者層」。"
turtlecarryrabbit
可是那比較不是開拓讀者層的問題。美國漫畫專門店當初會崛起,其實就是因為直銷通路以外的販售方式開始衰敗了
turtlecarryrabbit
在直銷成為美漫主流之前,其實美國漫畫就是在報亭、藥局還有書局這些地方賣,而當時的市場證明這個販售方式根本幫不了漫畫業
turtlecarryrabbit
兼光的說法或許沒有造假,可是他沒有把美漫為什麼會走向直銷主導實體漫畫販售這點的前因後果說清楚
turtlecarryrabbit
想要了解為什麼美國漫畫跟direct market走這麼近,我覺得還是去看Chuck Rozanski自己放在網路上的回憶錄比較準確
turtlecarryrabbit
兼光那串說法中,我覺得唯一比較關鍵的是CCA的傷害
turtlecarryrabbit
因為當年EC comics真的是在開拓類型漫畫,而超級英雄漫畫已經要退潮時被CCA重重打了一槍。那個時候的超級英雄漫畫等於是被CCA在強迫產業自我監管時給硬生生強行續命。
turtlecarryrabbit
但兼光拿日本兒童向標籤做類比也是很怪。因為其實CCA的影響力在十幾年後也已經鬆綁了。在直銷市場成為美漫主流之後,根本沒有人在鳥CCA說甚麼
turtlecarryrabbit
會提CCA一般是在60年代以前,而那都是直銷市場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turtlecarryrabbit
(如果CCA真的那麼強大可以管美漫管到80年代,怎麼可能會有modern age那些成人向的過激作品,以及後來害漫畫市場泡沫化的暴力商品化作品出現?
turtlecarryrabbit
我可以理解兼光發這串東西沒惡意,而且美漫市場真的是有一大堆弊端存在,可是他對美漫市場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如果是用他推特上的說法理解,也是太脫離美漫歷史一路走來要面對的現實挑戰了
wolfenstein🐈‍⬛🎴
這樣一篇的確滿可能無法立論齊全,畢竟滿多現象還是由他自己當漫迷的體驗出發,而不是(也沒有打算)綜觀美漫史的嚴密檢討…感謝補充與提醒!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