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gushi_tw - 【我是好人,汝是歹人!】 大家或許還記憶猶新,2019年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gushi.tw on Instagram
《與惡》的劇組未必刻意塑造這種語言上的差異,卻在無形之間陷入了臺灣電視劇一路以來的刻板印象中,也就是:
 
「好人講國語,壞人講臺語(方言)」
新新
《思想坦克》我們與台語的距離 比想像的更遙遠

管先生台語在此劇中代表惡,我以為「惡」或許不僅是如此。劇中許多歇斯底里、譴責加害者家屬的角色,通通以華語演出(如對著加害者丟雞蛋或者對精神病患不諒解的各個角色),這也跟管提出的戒嚴時期重大分野不同——因為該劇的台語演員誠如前述,僅有三名。

如果這齣戲的角色當中一個台語使用者也無,是不是反倒不會有這樣的聲浪?在台語比例如此稀少的情況下,要形成台語的歧視似乎也格外困難,因為多數觀眾甚至不會記得在什麼情況下,哪一個角色用台語說話,遑論要據此認為台語是卑下的、粗鄙的。

筆者以為如此的歧視雖不致於如同戒嚴時期的語言政策,造成善/惡、高尚/粗俗的二元論。

但如此不平均的分配的確落入長期以來的語言刻板印象,日久遂使多數人以為這樣的安排是合理的。
新新
剛好看到有人在討論火神的眼淚中無理的民眾似乎多操台語的事,同時也看到語言已經特意平衡過的意見,雖然還沒看但覺得有關注到這一點也不錯(吧)
新新
「不只是『火神的眼淚』,『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1&2』『麻醉風暴 1&2』也都有類似的問題。很有趣的,『大債時代』前四集只有黑道講台語,最後兩集中,好幾個正面主要角色都開始講台語,應該是被糾正的結果。」
 
(哇這個留言的人看好多公視的劇)
Beck🦎🍂
除了火神其他這串提到的都看了,可能不一定是壞人才講台語,但講台語的角色普遍還是偏傳統的刻板印象角色,像與惡李曉明的爸媽就很典型,還是很功能
新新
看了這些討論之後想到的是影劇作品中講台語的人有一種很清楚的典型形象,應要類比可能是歐米作品中的......Gay 那樣?但講台語跟人品和學歷和能力都沒有關係,以後不曉得能不能往這方向調整一點
Ruby🪐
我想看講台語的黑道大哥gay
小潔
我比較不能理解天橋上的魔術師裡面監控人員是講台語...........
新新
至於父母講台語,小孩說華語,啊不就是我家,爸媽平常對話都是台語但我家小孩台語有夠破 XD

之前問朋友是不是會教小孩講台語,友:「但我跟老公講一些不想讓小孩知道的事會用台語耶」
XDDDD
新新
小潔 : 天橋我還停在第四集...........
新新
是說我最近碰到的客家子弟客語都非常流利
Beck🦎🍂
《若是一個人》這種嘗試就滿好的,雖然我覺得戲滿普,台語也是卡到飛天,但也是往擺脫傳統形象努力
Ruby🪐
那噗底下段子也太多了吧wwwwww
新新
Ruby🪐 : 而且那噗一開始沒掛車牌,後來有其他匿名噗撿去開了各式各樣的車
小潔
新新 : 其實就是第四集的內容,跑去威脅阿蓋家帶相機的特務。
新新
ichbinBecky: 《若是一個人》一直存在待看清單,甚至還在 KKTV 上收藏《落日》想說總有一天可以挑戰客語劇
新新
小潔 : 天啊我記性好差
Beck🦎🍂
推薦出境事務所!記得公視+上有,這部戲好演員講客語也好(我不懂客語但看普遍評價是啦),可以當標準
新新
ichbinBecky:
查了一下公視+沒有,不過 KKTV 好像可以免費看
出境事務所 | 台劇免費線上看 | KKTV
ωσғғʏ🥂
之前有看一集客家劇場的《台北歌手》,莫子儀飾演日治時代的作家兼音樂家呂赫若,中間還有以穿插舞台劇詮釋他的小說,滿有趣且拍攝品質滿好的。(其實很想繼續看,但我真的不習慣追劇)裡面的角色同時一段對話裡客語+台語+日語混著使用的對話方式讓我超開眼界 XDD 至於還不還原我就不清楚了。
客家劇場《台北歌手》EP01
全劇可以在youtube上免費看
新新
EP.314 B面 | 什麼是「報戰功」?什麼又是雙語幼兒園? - 寶島少年兄
覺得這集聊到黑素斯說三小是打招呼語然後炎上一波也滿適合放一起
七號說「還沒死哦」還比較常聽見(真的
新新
ωσғғʏ🥂 : 啊這個我也有收藏(雖然主要是為了莫子儀,其次是為了傳說中的日據還是日治還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第一才子呂若赫),但同樣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看
新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