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xinnccu
AKD0020
一上橋就該提醒變換車道了
roxinnccu
而且,我想任何的分隔都應該不能設計成萬一撞到會造成更嚴重連環損害的程度,你可以拍照錄影怎樣總之拍到壓線就重罰,但這些個柵欄如果被路況不熟的機車騎士撞到會怎樣,猜猜看?保證橫著倒路上被邊上的車子壓過去,肯定比誰壓過雙白線硬轉過去還製造更大的風險,這是搞分流分道的本意嗎?

東西看了就礙眼,還給我插在路上當路障,為什麼會覺得在已經不寬的馬路上搞那麼多我愛一條柴會是個好主意?去板橋中山路你縣府大樓前面種看看啊?沿著中山路哪邊有長雙白線的也種他一排看是會多死人還少出事故。中山路我三不五時就經過,不要騙我說那邊用路人有多重視雙白線謝謝,去種一排看看你覺得在馬路上種這種東西礙不礙眼。
風弦凝
不是有個阿杯已經壓上去過了
roxinnccu
那這是談分流分隔裝置本身很白癡,還別說影片一開始就說,那個分流根本毫無意義,這又不是上高速公路
風弦凝
超扯
dormcat
「但因施工廠商先完成護欄,指標沒有同步完成」

完成了也只有這種大小,而且沒有自帶光源,夜間很難看清楚
https://images.plurk.com/49okEriYRTn35jBXu20QkX.jpg
dormcat
猜想是有人覺得把路標放在紅色鋼拱上會破壞「美感」

從阿筌的影片可以看到紅色鋼拱除了那塊黑色匾額之外都沒有路標,要到鋼拱結束後才有普通的白色跨線路標架,但此時路面已經有雙白線分流,要改道已太遲
kibaki
那個路標字設計成那樣,行車中的人是怎麼有辦法第一時間看清楚啊
dormcat
kibaki : 很多路標在設置時要麼設計者根本沒有自己駕車經過,要麼設計者早就對當地熟悉到不需要路標
Will
關渡大橋先天設計就沒有考慮機車啊,匯流再分流當然製造很多衝突點。
髮夾彎、分流不明確 關渡橋列危橋第三名|三立新聞台
Will
https://images.plurk.com/3fgzik85OnnwyaRHESRkgE.png
關渡大橋加裝實體分隔惹議 交部提數據:被罵也要裝 - 生活
一開始是覺得只是因為新段長鐵齒,可是後來發現導桿只拆一半,這不就進兩步退一步嗎?
dormcat
「但因施工廠商先完成護欄,指標沒有同步完成」
「但因施工廠商先完成護欄,指標沒有同步完成」
「但因施工廠商先完成護欄,指標沒有同步完成」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台灣有太多公共工程有類似的毛病
Will
淡水端的狀況是原本往淡水塞車的時候,機車可以走外側(往台北)車道接機車道,現在機車跟汽車並排塞在3公尺多的內側車道被往台北車刷卡,不知道有安全到哪裡去。
dormcat
「交通部公路總局中和段段長游旻達提出數據回應,八里端前年試辦後死亡車禍降為0件」

設有柵欄與減速突起(麵包)的停車場,絕大多數死亡車禍也是0件

八里端會這樣真是因為柵欄的功勞嗎?還是因為它把用路人嚇到降速到20?
Will
dormcat : 八里端沒有嚇到降速的的這種狀況
dormcat
「因此請行經此路段的用路人,務必遵守標線標誌引導提早變換車道,以維交通安全及順暢。」

問題是標線標誌引導根本還沒到位啊啊啊啊啊
Will
前年八里端在匯流處設置雙桿護欄,但是也沒有超過雙白線的長度
dormcat
關鍵在於讓用路人能提前反應

關渡大橋機車死亡匝道 拓寬完工 - 生活
Will
https://images.plurk.com/eK3pM2kJBb9oSFmCEqt1c.png
前年設置雙桿護欄前後對比。
dormcat
另外我一直抱怨的:

「公路總局景美工務段長吳侑霖表示,此次工程拓寬淡水民權路往台北、八里機車引道前的機慢車專用道,原寬2.3公尺單線道拓寬為5.5公尺雙線道,轉彎處也截彎取直,可增加機車騎士反應時間,工程一併將槽化線延長10公尺,增設機慢車指示牌,提高機車分流的辨識度。」

台灣的道路法規裡長年把「機慢車」歸在同一個類別

以美國來說,機車的路權跟汽車是一樣的,不論你是哈雷重機還是 250 的「小綿羊」;「慢速車輛」的規則是給開不快的工程用車與人力、獸力車輛
dormcat
機車發展至今,從性能上來說根本沒有「慢」,在容易堵車的都會區若是有與汽車相同的路權(例如不用待轉)還會比汽車更快,但法規就硬是要認定「機車 = 慢車」
dormcat
反倒是大客車、大貨車、聯結車這些在都會區都會變成路障的大型車輛,路權卻跟自小客車相同,常看到為了左轉而卡在路中間
dormcat
幾年前無標示限速路段修訂為一律50之前,機車速限很複雜:「白牌重機市區40、郊區60;綠牌輕機市區30、郊區40」

沒有任何解釋為何要分這麼多種速限
dormcat
Will : 延後匯入時間,避免有些人從匝道一上來就往主線切,這樣是好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