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咖和樹
【2+3月觀影結算】
https://images.plurk.com/3dkvPLTCwZdUiKbJSP5qP8.jpg
目錄參考: https://images.plurk.com/pFh5OzMrCPMHG1Kv92O9A.jpg
掰噗~
說的真有道理 (p-wink)
派對咖和樹
一個月前的我oO(再不寫就要忘了)
現在oO(記得多少寫多少ㄅ........欸我上一次是不是也講過一樣的)
派對咖和樹
派對咖和樹
萬萬沒想到矢代動起來會讓我如此震動,和25在U2包廂裡一直大喊「3D矢代!!」和「這是我可以看的嗎!?」
對改編的創意方面本來就不是抱很大期待,所以看到如漫畫分鏡照實呈現是沒什麼意見。矢代對醫生的感情線收得算有勁,倒是有一幕是25回很關鍵的一幕好像被提前出現了.......這樣之後要怎麼拍啊?
後來想想,以動畫電影來說,意象的重複利用好像也不少見。
派對咖和樹
派對咖和樹
派對咖和樹
重看Araya:孤寂半岛的生与死 – the silent hours
「《阿拉亚》中的人物并非处在一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中,而是为了拍摄“表演”着日常生活,而拍摄的3周时间成为了真实生活的断层。影片有着详尽的脚本」

結果電影外的讓我更吃驚.........什麼原來是有劇本的(跌坐)
回想起那些無聊中偶爾閃現的美麗瞬間不免心情複雜,我忍不住覺得這樣不就成了很普通的新寫實主義電影(講話小心點
派對咖和樹
看到「诗意现实主义」就覺得......好的我覺得我打開此片的方式完全錯誤
派對咖和樹
派對咖和樹
看索金的劇本大抵上還是愉快的。索金經常使用的路數之一是多方視角、多方陳述,藉由這些陳述拼湊推進真相,又能回頭塑造角色魅力與價值觀。只是這在過去往往讓我覺得只是炫技的金字招牌,在本片裡我罕有地感受到必要性。那就是話語權與記憶。
派對咖和樹
這場審判從最開始就有嚴重的偏頗問題,除了勉強算是悲情牌的巴比之外,幾乎是一面倒的劣勢。好不容易請到前司法部長作證,法官竟然能讓陪審團離席一事讓我徹底震驚,明瞭到所謂真相即使在電影外的觀眾端可以獲得拼湊至完整的機會,但對電影裡的大眾來說卻是一場記憶重塑權力的競逐。
導致後來每次cue到艾比霍夫曼的野台開講(?)場景我都格外傷感,他若不講述自己看到的,就會被他人定義及覆寫......即使帶有強烈個人色彩,每個人的個人經驗在這場運動中皆有被展示陳列的必要性,正是因為一場運動如何被記憶與講述的最終權力不在自己手中。
派對咖和樹
大概是索金的炫技形式之必要突然地戳中我吧,所以給了頗高分。不然收尾的hype還是有點爽到便宜形式之嫌(爆)
其他印象深刻的。最開始本以為檢察官會是最大魔王(或者該說煞有其事地塑造了檢察官不得不扮黑臉的理由),結果馬上就是一片網內互打以及法官明目張膽的不公,算是有點意思的開局。
海登和艾比一路下來的幹旋很好看........我看到後面竟然猝不及防被萌到 互指對方的表演慾這點很血淋淋但也很寫實,很貼近我所理解的社運人互相傷害現場。
派對咖和樹
A review of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2020)
後來看到Ruby這篇講改編的事還真是索金不意外,但又覺得謎之後設(???
派對咖和樹
派對咖和樹
情感上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說起。開場就娛樂到我,用常見於凝視女體的鏡頭來應用在扭動的男性身上,且不吝於展現肥胖緊繃的("不合格"的?"鬆懈"的?"擁有自由"的?)存在。配上那個音樂的惡趣味真的很令人驚艷。
派對咖和樹
記得之前Ruby有轉一篇談論女性復仇電影的,我的想法差不多。比起電影本身好不好,我更可以肯定地說它在影史上是重要的。《夜鶯的哭聲》做為女性復仇類型的沉重論述,停止了剝削、將復仇的能動性還諸受害者,《花漾女子》就是試著做正面一些的論述:在不避重就輕、不剝削的前提下,試著染上更明亮的調性。(我真不敢說有到「爽片」的程度,但不失為一種新座標/新品種的嘗試)
Ruby🪐
也是我情感上的最佳
派對咖和樹
現代觀眾應該不太熟悉女性復仇/強暴復仇電影作為一種類型了。不可否認我對這部的好評很大部分建立在對這個類型的反論之上,所以不熟悉這類型的觀眾若是覺得無感,我也頗能理解。
回家跟我媽概述此片,她馬上舉出一堆80年代好萊塢荒謬例子:被強暴後展開復仇的女主角還穿緊身泳衣之類的我簡直rofl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