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ES.
@k129359k
分享
Wed, Apr 28, 2021 3:23 AM
Wed, Apr 28, 2021 3:24 AM
95
55
[新聞採訪]
Fred - 郭執行長的文章我當時也看到了,原本想寫些什麼,不過一來自覺人微言輕沒什麼用(跟我熟的人也沒...
各位同學,如果您以後有機會受訪,而且發現自己的意見可能不是記者要的,請務必小心以下這些類型的問句:
-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說 _____ 嗎?
- 你不覺得 _____ 嗎?
- 你覺得 _____ 講的有沒有道理?
- 你認為事情會往 _____ 方向發展嗎?
- 那個誰誰說 _____ ,你有什麼看法?
- 發生了 _____ ,你會不會高興/生氣/難過?
總之就是:
- 試圖幫你下結論的(結論中可能暗藏了他的意見)
- 試圖用反面邏輯或類比方式讓你自證觀點的(反推結果並不一定是你的意見,別人的說法也可能只有部分符合) - 試圖將問題簡化成是非題的(包括「難道你不生氣嗎」這種三合一變形)
續收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談積非成是的媒體行業潛規則/程天縱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郭執行長的文章我當時也看到了,原本想寫些什麼,不過一來自覺人微言輕沒什麼用(跟我熟的人也沒看我少罵過某些媒體,寫了好幾年也沒人鳥我);二來才懶了一兩天,程老師就把我心裡的話寫出來了,所以大家就看這篇吧。
我自己是長年編輯出身,年輕時也跑過不少採訪,到現在也還是有不少媒體朋友;但我看到媒體不長進的地方(這也可以解釋成老派編輯的古板偏見)還是照罵、而且其實我已經大約15年拒絕媒體採訪。
(我上過媒體講話,但這跟會被剪輯、議題不是自己設定的「採訪」不太一樣。)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我之所以不受訪,也是因為吃到記者的苦頭;簡單的說,開端就是引文中說到的「引導式問題」。好的引導式問題,是沒有預設立場的,但可以幫受訪者釐清思路,講出符合自己意思,但是先前沒想到、或是沒那麼有結構的答案。
我自己跑採訪的時候,也是以提出這種好的引導問題為原則;要能提出這種問題,必須瞭解題目、受訪者的「能力範圍」、以及對這個議題的基本看法。總之,就是做夠功課。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但現在碰得到的引導式採訪往往不是這樣,而是沒做功課(或是只做自己預定方向的功課),只想把方向往自己要的方向帶。別人我不知道,這一點是騙不過老鳥我的;所以我碰到這種問題,都會當場拒絕引導、並且講明「我沒有那個意思」。
但有些「白目」不知道是沒有聽懂、還是鐵了心就是要把話塞進你嘴巴,仍然繼續拉話題、並且試圖「偷渡」預設立場(可能就如同引文中說的「優秀記者必須有的技能」)。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各位同學,如果您以後有機會受訪,而且發現自己的意見可能不是記者要的,請務必小心以下這些類型的問句:
-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說 _____ 嗎?
- 你不覺得 _____ 嗎?
- 你覺得 _____ 講的有沒有道理?
- 你認為事情會往 _____ 方向發展嗎?
- 那個誰誰說 _____ ,你有什麼看法?
- 發生了 _____ ,你會不會高興/生氣/難過?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總之就是:
- 試圖幫你下結論的(結論中可能暗藏了他的意見)
- 試圖用反面邏輯或類比方式讓你自證觀點的(反推結果並不一定是你的意見,別人的說法也可能只有部分符合)
- 試圖將問題簡化成是非題的(包括「難道你不生氣嗎」這種三合一變形)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4 AM
只要碰到這類問題,請拒絕回答、拒絕用對方引導的形式回答、或是非常小心思考之後,用自己的方式回答。如果你覺得這樣很麻煩,建議就是乾脆拒絕受訪。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5 AM
因為,即使你自己想得很清楚、甚至糾正了記者的問話方式(如引文中的張忠謀),但只要一離開現場、記者拿到了他要的片段材料,會被改頭換面成什麼結果,就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了。
萬一碰到這種事,即使你有能力在事後叫他們撤稿或改稿,傷害也可能已經造成。而且現今的網路媒體往往互相大量授權轉載(這也是我反對這種媒體內容交換的原因之一),你改了源頭,改不了所有的轉載;改得了合法轉載,還改不了非法盜文。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5 AM
總之,你可能永遠都會看到塞進你嘴裡的話,像遊魂一樣在網路上飄蕩。
KALES.
@k129359k
Wed, Apr 28, 2021 3:25 AM
Wed, Apr 28, 2021 3:25 AM
所以,我十幾年來堅持不受這類訪問(特別是電話「問個問題」、問完死無對證的),只勉強接受有脈絡的完整版談話(例如廣播節目)、或是引用我寫好的東西(我至少有「原版」當作證據)。
回到記者立場。我只有一個想法:雖說「偷渡題目,打蛇隨棍上,本來就是一個優秀記者必須有的技能」(郭執行長原話)技術上來說也沒錯,但如果一個記者在採訪前就預設立場、並且試圖引導受訪者講出不是自己本意的話,只為了滿足報導聳動或立場的需要,就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根本失格了。
我想,程老師文中說的「誠信」兩個字,也就是這個意思。而對於媒體來說,這兩個字是很重的。
載入新的回覆
各位同學,如果您以後有機會受訪,而且發現自己的意見可能不是記者要的,請務必小心以下這些類型的問句:
-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說 _____ 嗎?
- 你不覺得 _____ 嗎?
- 你覺得 _____ 講的有沒有道理?
- 你認為事情會往 _____ 方向發展嗎?
- 那個誰誰說 _____ ,你有什麼看法?
- 發生了 _____ ,你會不會高興/生氣/難過?
總之就是:
- 試圖幫你下結論的(結論中可能暗藏了他的意見)
- 試圖用反面邏輯或類比方式讓你自證觀點的(反推結果並不一定是你的意見,別人的說法也可能只有部分符合) - 試圖將問題簡化成是非題的(包括「難道你不生氣嗎」這種三合一變形) 續收
我自己是長年編輯出身,年輕時也跑過不少採訪,到現在也還是有不少媒體朋友;但我看到媒體不長進的地方(這也可以解釋成老派編輯的古板偏見)還是照罵、而且其實我已經大約15年拒絕媒體採訪。
(我上過媒體講話,但這跟會被剪輯、議題不是自己設定的「採訪」不太一樣。)
我自己跑採訪的時候,也是以提出這種好的引導問題為原則;要能提出這種問題,必須瞭解題目、受訪者的「能力範圍」、以及對這個議題的基本看法。總之,就是做夠功課。
但有些「白目」不知道是沒有聽懂、還是鐵了心就是要把話塞進你嘴巴,仍然繼續拉話題、並且試圖「偷渡」預設立場(可能就如同引文中說的「優秀記者必須有的技能」)。
-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說 _____ 嗎?
- 你不覺得 _____ 嗎?
- 你覺得 _____ 講的有沒有道理?
- 你認為事情會往 _____ 方向發展嗎?
- 那個誰誰說 _____ ,你有什麼看法?
- 發生了 _____ ,你會不會高興/生氣/難過?
- 試圖幫你下結論的(結論中可能暗藏了他的意見)
- 試圖用反面邏輯或類比方式讓你自證觀點的(反推結果並不一定是你的意見,別人的說法也可能只有部分符合)
- 試圖將問題簡化成是非題的(包括「難道你不生氣嗎」這種三合一變形)
萬一碰到這種事,即使你有能力在事後叫他們撤稿或改稿,傷害也可能已經造成。而且現今的網路媒體往往互相大量授權轉載(這也是我反對這種媒體內容交換的原因之一),你改了源頭,改不了所有的轉載;改得了合法轉載,還改不了非法盜文。
回到記者立場。我只有一個想法:雖說「偷渡題目,打蛇隨棍上,本來就是一個優秀記者必須有的技能」(郭執行長原話)技術上來說也沒錯,但如果一個記者在採訪前就預設立場、並且試圖引導受訪者講出不是自己本意的話,只為了滿足報導聳動或立場的需要,就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根本失格了。
我想,程老師文中說的「誠信」兩個字,也就是這個意思。而對於媒體來說,這兩個字是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