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26 PM
Fri, Apr 23, 2021 6:11 PM
8
肖戰
如夢之夢採訪
個人心得
独家探班72小时!《如梦之梦》幕后全记录
他形容“演唱会的感觉是要及时互动,话剧对于我来说是要让自己孤独”,所以必须做到不在意有观众。
非常認同這段
之前看舞台劇的感覺也是如此,要宛如無人,只有自己跟當下的情境,迎面而來的對手跟將要說的台詞是油然而生跟恰巧遇見的人,自然、投入、即時性,都是我對舞台劇的印象
花開只有一瞬,當下劇場發生的都是一個限時任務,非常非常喜歡這個特點,所以沒有dvd我覺得也合理、沒有關係,這樣才雋永,也更珍貴,對我個人來說,他演繹了這件事更重要。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28 PM
喜歡下面這段的品評
19日的彩排场,王可然邀请了戏剧圈的学者来观剧,上本结束后,对方赞叹肖战演得不错,王可然也自豪地向身边的人推荐这个新发现的好演员:“他有不同层面的创作过程,第一天读完剧本,第二天一上台他就让我很吃惊,生涩中带着很多的精准感知。他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细腻丰沛又有层次感,不仅仅是激情戏,激情戏大家都会爆发,但他细腻生动有趣,把人物的神韵传递出来了,节奏感如此之好。”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28 PM
因為肖戰他就是這麼細膩的人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29 PM
《如梦之梦》与肖战的缘分,始于去年曹禺诞辰110周年特别活动。
我不知道227之後的困厄會開出這樣的花朵,雖然痛苦,但是現在走過來了,又覺得沒有這份困厄他也無法有現在的機運。人生。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33 PM
怎么有趣呢?那么多人在攻击他,我想去了解这种攻击是什么,我发现这群人最真实的东西和最虚伪的东西并存在一个矛盾体上,这个时代的偶像和五年前都不一样了,他们被架在那儿成了一个符号,是被利用被争夺甚至被践踏的东西。我通过肖战关注到了社会发展中各种新的律动,理解这种律动,艺术作品才能是符合时代的,我个人的戏剧观就是这样,戏剧一定是此刻在舞台上的戏剧行动,和当下此地此时的人群发生情感联系。”
舞台劇尤甚,他一定是隨著當時的環境、流行與時俱進的融會,才能與觀眾連結,進而有了共鳴,尤其封閉在同一個空間,在劇場時就像一個真空的包裝內部,他們共生共同起舞,跟著劇情被環繞,演員飾演自己,而觀眾成為透明的、無聲的、虛空中的關注者,只是夜幕裡的一雙眼睛,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34 PM
Fri, Apr 23, 2021 4:37 PM
又偶爾成為故事裡的一個轉折、一個環境的互動路人,好像參演了整個故事、整個夢境,卻又是疏離的,劇場就是給人這麼神秘感受的地方,那是一個黑漆漆的母體,裡面流過了幾段生命,每個觀眾好像同時在那裡又不在那裡,介於故事與真實之間,如夢之夢的名字很好,確實舞台劇就像個夢境。想一想又好久沒看舞台劇了,很想再去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40 PM
Fri, Apr 23, 2021 4:41 PM
在王可然看来,肖战和五号病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正是他们命运中的无常。
然而我還是不能接受那樣無端的、武斷的、對於肖戰的指責,尤其當我們心知肚明他只是擋箭牌時。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43 PM
Fri, Apr 23, 2021 4:45 PM
“我认为他可以通过这个戏,证明自己是个好演员,我觉得《如梦之梦》给了他一个力量。”
我也覺得,也是這樣感覺的。
肖戰會從這樣的演出模式感覺到不同的力量,也會藉由另一個領域的被肯定,更堅定自己、自我、信心,乃至他更堅定地去做自己想做想做的事,讓他有「底氣」去玩、學習新的東西,這樣是真的很好的,對肖戰來說很好,再說一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52 PM
“因为基础演员一个人要演很多角色,每一个角色的调度都很复杂,他要记住走位,记住衣服,需要自己去记,我们后台不会有人告诉他,他需要管好他自己。”
真的很喜歡劇場就是這樣,大學時也看過淡江的實驗劇場,老師聽說很兇、很嚴厲,但是那是他對藝術的認真、那就是老師一生在做的態度,大家也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正在做的事情的厚度,他不是一個劇本、一個演員、幾句台詞跟背景的事情,而是全體人員要同心一體融會、像是編纂一個排列複雜的魔法陣。在舞台暗下來又一瞬亮起的時候啟動,讓所有人浸淫而且重新塑造一個世界觀,就像是駭客任務裡的母體一般,他們不只是演員,是編寫程式碼的人、是魔法師,是對藝術跟眼前所作的事情有認知跟投入才能達到的一個高度,最重要是這必須眾人同心。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52 PM
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4:55 PM
留给导演的时间不多,排练、服装、走位等等工作都是同时进行的,《如梦之梦》的体量本就庞大,又有进度压力,全剧组体验的是魔鬼作息。
其實每一次的舞台劇都是這樣的,永遠都好像在跟時間賽跑、高壓,感覺好像永遠可以準備的更充足,好像也不只舞台劇、任何的表演似乎都是這樣。
魔鬼的砥礪下會逼著人同甘共苦,然後很自然地同心一體。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5:05 PM
“排戏有一个过程,刚开始可能词背不下来,那笔记就是关于词的,词过关了,可能是走位和动作不对,到最后的阶段戏越来越好了,可能我会注意到服装、发型这些之前不细看不会注意的部分。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发现的不同问题,你只有从这第一步走到第二步,才能看到下一步出现的那些问题,要不然注意力不在那。”
非常非常喜歡就是這個過程,越來越精琢,不管是什麼樣的作品形式,這個越雕刻越精細的過程永遠迷人。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5:59 PM
Fri, Apr 23, 2021 5:59 PM
4月19日第一次联排结束,所有演员在后台聚集,围着导演,安静地站着,看起来有一种特殊的仪式。
今年新加入的演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仪式,但对于此前就参与过《如梦之梦》的剧组成员,这早已成为习惯。
导演陈立美介绍,这个结束仪式叫“回向”,是赖声川之前的习惯——2013年《如梦之梦》在内地首演时就存在的习惯,“我们演完一场,得到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我们对于角色的感动,我们要把这些感受再送出去,送给更多的人,你心里可以想着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把这个祝福散发出去,一起分享。”
我知道淡江的實驗劇場也有他們自己的一個儀式,這個儀式、既有規矩,可以更加連結劇場的每個人,可以更踏實地準備入戲,可以讓他們準備好自己的狀態,有點像制約,也確實是個事前儀式,像對自己施的咒語。而賴聲川的這個很夢幻、美好。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6:02 PM
戏剧本身不如影视赚钱,不管多大的明星,演话剧的收入也远远比不上演影视剧的身价,《如梦之梦》演员的排练费是1天100元,但所有演员都认真配合。
其實那個操練吃苦的感覺很像兵役,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很痛快,而折騰完後,你與身邊的這些人都會有一份不可取代的情感,磨練磨練,群體磨練便是如此。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6:03 PM
Fri, Apr 23, 2021 6:03 PM
滿佩服王可然的。他願意這樣去操辦一個沒什麼利益回饋的巡演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6:07 PM
Fri, Apr 23, 2021 6:09 PM
“我知道新闻传播的规则,如果不是直播,你们肯定会把不重要的人剪掉对吧,但我希望让大家看到每一个人的付出。许晴、肖战他们也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方式,我想这也是戏剧给他们建立的一种合作平等的人文信念。”
我也喜歡這點,之前去看孽子的時候,對觀眾而言全都是故事裡的角色,每個人都有他的出彩之處,你可以注意到每個人,還有當下他營造出來的細節。真的很喜歡很喜歡,觀眾可以從演繹,猜測到排練的過程,那都是每個人對自己反覆又反覆,十分嚴苛地雕琢細節,所以台上的一瞬間呈現都很珍貴,瞬間的、即時的、不可複製,而且是濃縮淬煉的成果、結果。
感受到他們每個人不同內容的情節、表現方式,是劇場讓人最暢快的體驗與享受。可以感覺到每個角色都重要,每個角色都是故事的細節。
芍♡.嗑口瑞思白行不行
@newlavender
Fri, Apr 23, 2021 6:10 PM
end
載入新的回覆
非常認同這段
花開只有一瞬,當下劇場發生的都是一個限時任務,非常非常喜歡這個特點,所以沒有dvd我覺得也合理、沒有關係,這樣才雋永,也更珍貴,對我個人來說,他演繹了這件事更重要。
19日的彩排场,王可然邀请了戏剧圈的学者来观剧,上本结束后,对方赞叹肖战演得不错,王可然也自豪地向身边的人推荐这个新发现的好演员:“他有不同层面的创作过程,第一天读完剧本,第二天一上台他就让我很吃惊,生涩中带着很多的精准感知。他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细腻丰沛又有层次感,不仅仅是激情戏,激情戏大家都会爆发,但他细腻生动有趣,把人物的神韵传递出来了,节奏感如此之好。”
我不知道227之後的困厄會開出這樣的花朵,雖然痛苦,但是現在走過來了,又覺得沒有這份困厄他也無法有現在的機運。人生。
舞台劇尤甚,他一定是隨著當時的環境、流行與時俱進的融會,才能與觀眾連結,進而有了共鳴,尤其封閉在同一個空間,在劇場時就像一個真空的包裝內部,他們共生共同起舞,跟著劇情被環繞,演員飾演自己,而觀眾成為透明的、無聲的、虛空中的關注者,只是夜幕裡的一雙眼睛,
然而我還是不能接受那樣無端的、武斷的、對於肖戰的指責,尤其當我們心知肚明他只是擋箭牌時。
我也覺得,也是這樣感覺的。
肖戰會從這樣的演出模式感覺到不同的力量,也會藉由另一個領域的被肯定,更堅定自己、自我、信心,乃至他更堅定地去做自己想做想做的事,讓他有「底氣」去玩、學習新的東西,這樣是真的很好的,對肖戰來說很好,再說一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真的很喜歡劇場就是這樣,大學時也看過淡江的實驗劇場,老師聽說很兇、很嚴厲,但是那是他對藝術的認真、那就是老師一生在做的態度,大家也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正在做的事情的厚度,他不是一個劇本、一個演員、幾句台詞跟背景的事情,而是全體人員要同心一體融會、像是編纂一個排列複雜的魔法陣。在舞台暗下來又一瞬亮起的時候啟動,讓所有人浸淫而且重新塑造一個世界觀,就像是駭客任務裡的母體一般,他們不只是演員,是編寫程式碼的人、是魔法師,是對藝術跟眼前所作的事情有認知跟投入才能達到的一個高度,最重要是這必須眾人同心。
其實每一次的舞台劇都是這樣的,永遠都好像在跟時間賽跑、高壓,感覺好像永遠可以準備的更充足,好像也不只舞台劇、任何的表演似乎都是這樣。
魔鬼的砥礪下會逼著人同甘共苦,然後很自然地同心一體。
非常非常喜歡就是這個過程,越來越精琢,不管是什麼樣的作品形式,這個越雕刻越精細的過程永遠迷人。
今年新加入的演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仪式,但对于此前就参与过《如梦之梦》的剧组成员,这早已成为习惯。
导演陈立美介绍,这个结束仪式叫“回向”,是赖声川之前的习惯——2013年《如梦之梦》在内地首演时就存在的习惯,“我们演完一场,得到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我们对于角色的感动,我们要把这些感受再送出去,送给更多的人,你心里可以想着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把这个祝福散发出去,一起分享。”
我知道淡江的實驗劇場也有他們自己的一個儀式,這個儀式、既有規矩,可以更加連結劇場的每個人,可以更踏實地準備入戲,可以讓他們準備好自己的狀態,有點像制約,也確實是個事前儀式,像對自己施的咒語。而賴聲川的這個很夢幻、美好。
其實那個操練吃苦的感覺很像兵役,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很痛快,而折騰完後,你與身邊的這些人都會有一份不可取代的情感,磨練磨練,群體磨練便是如此。
我也喜歡這點,之前去看孽子的時候,對觀眾而言全都是故事裡的角色,每個人都有他的出彩之處,你可以注意到每個人,還有當下他營造出來的細節。真的很喜歡很喜歡,觀眾可以從演繹,猜測到排練的過程,那都是每個人對自己反覆又反覆,十分嚴苛地雕琢細節,所以台上的一瞬間呈現都很珍貴,瞬間的、即時的、不可複製,而且是濃縮淬煉的成果、結果。
感受到他們每個人不同內容的情節、表現方式,是劇場讓人最暢快的體驗與享受。可以感覺到每個角色都重要,每個角色都是故事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