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芒果
文學 歷史 靈感筆記
大英帝國害怕的怪物:古老、野蠻、來自異域的「他者」

昨晚好奇有沒有木乃伊為主角的哥德/志異小說,結果發現「帝國志異文學」(Imperial Gothic)這個詞

筆記分兩部份:
一、帝國志異(翻譯一篇大英圖書館的文章)
二、埃及志異(wiki整理翻譯)
吟遊詩人芒果
一、帝國志異

以下內容翻譯自大英圖書館的文章:
The imperial Gothic
神祕學、退化、非理性、野蠻主義:十九世紀的英國用這些特質來定義不屬於西方的「他者」(other)。Suzanne Daly教授在此文探討何謂「Imperial Gothic」(暫譯「帝國志異文學」),檢視《簡愛》(Jane Eyre)、《月光石》(The Moonstone)、《德古拉》(Dracula)與《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等哥德/志異小說如何描繪「他者性」(otherness)與帝國。
吟遊詩人芒果
「帝國志異文學」普遍指稱十九世紀後期以大英帝國為背景的特定小說,故事運用或改編志異小說元素,譬如:陰暗禁忌的氣氛、殘忍暴虐的男人、驚人的暴力或懲罰,以及奧秘和超自然的存在。文學評論家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在他的著作《東方主義》(Orientalism, 1978)裡展示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學者怎麼影響「東方」(Orient)的定義,使它和西方截然不同,變得神秘、野蠻、非理性、妖媚又危險。呈現的「東方」概念和哥德小說的慣例可說毫不矛盾。
吟遊詩人芒果
派崔克‧布藍林格(Patrick Brantlinger)定義出維多利亞後期帝國志異文學的經典例子包括:亨利‧萊特‧哈葛德(Hennry Rider Haggard)的《所羅門王的寶藏》(King Solomon's Mines, 1885)與《她》(She, 1887,舊譯《三千年豔屍記》),兩者的故事背景都在非洲,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短篇小說《幻影人力車》(The Phantom Rickshaw, 1888),背景在英國殖民的印度,理查‧馬什(Richard Marsh)的《甲蟲》(The Beetle, 1897)則在埃及與倫敦。
吟遊詩人芒果
帝國志異文學的根源

帝國志異文學的根源或許能追溯自名為「東方主義志異」(Orientalist Gothic)的十八世紀文學。《天方夜譚》(The Arabian Nights)第一部英文譯本於十八世紀早期首次出現,廣受歡迎,大眾特別想看這些「東方故事」(Oriental tales)的散文詩詞,熱潮持續到十九世紀早期。這些故事由《天方夜譚》汲取靈感,時常包含暴君、後宮、地窖、綁架、背叛和神祕學;這些元素後來也融入了哥德小說,譬如威廉‧貝克福(William Beckford)的《Vathek》(1786),最初以英文出版時名為《An Arabian Tale》(暫譯為「阿拉伯故事」),以及夏洛特‧達克雷(Charlotte Dacre)的《Zofloya》(1806)
吟遊詩人芒果
在十九世紀,越來越多作家將包含帝國背景的哥德與東方元素結合,放入歷史與家庭小說。華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短篇小說《外科醫生的女兒》(The Surgeon's Daughter, 1827),背景設定於蘇格蘭與印度,描述一位奸詐的英格蘭貴族私生子,誘拐他的蘇格蘭未婚妻到印度,企圖把她賣給虛構的提普蘇丹(Tipu Sultan)後宮;最終在主人的命令下,他被訓練過的大象踐踏處死。
吟遊詩人芒果
《簡愛》的帝國黑暗與潛藏威脅

在夏綠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的《簡愛》(Jane Eyre, 1847)中,關鍵的劇情可說能在大英帝國地圖找到特定位置。羅徹斯特淒涼的祖傳家園──桑費爾德莊園裡潛伏的威脅,是他瘋狂、名聲敗壞的妻子柏莎,一位生於牙買加的女繼承人,「黝黑」(dark)的美貌暗示著她的混血背景,是帝國文學常見的元素。柏莎在心理和道德的退化來自家族遺傳,「經由三個世代」傳承,卻似乎連結了牙買加的燠熱氣候,以及從奴隸勞動致富的腐敗種植園文化。
吟遊詩人芒果
簡驚險地逃離與羅徹斯特的退化重婚,又拒絕了希望娶她為妻、一起前往印度的傳教士表哥。在馬德拉群島的酒商叔父留給她遺產,才讓她能獨立生活。如同大多數的哥德小說,《簡愛》廣泛使用兩個有關大英帝國的刻板印象:在此可能致富,卻常為大英帝國的身心靈帶來重重風險。
吟遊詩人芒果
《月光石》與帝國的腐敗本質

當這些腐敗元素回到英格蘭、獵食毫不懷疑的英國人時,這樣的風險更加惡化。「惡魔般」的柏莎最後燒毀桑費爾德莊園,體現了帝國志異文學常用的劇情推進工具:具有帝國背景的人事物將和諧的英國住家變成哥德恐怖場景。威爾基.柯林斯的煽情小說《月光石》(The Moonstone, 1868)裡,瑞秋‧維林德那位不光彩、有鴉片癮的舅舅送給她一顆被詛咒的印度鑽石,是他從婆羅門祭司那偷走的聖物。瑞秋在二十一歲生日那天繼承鑽石後,接連經歷愛人離去、家族分崩、母親過世。
吟遊詩人芒果
不過,柯林斯處理帝國主題的方式可說兩面;《月光石》雖然把追著鑽石來到英國的印度祭司描繪得嗜血迷信,卻也嚴厲譴責書中英國人的貪婪。對英國人來說,這顆鑽石象徵著印度的財富,是理當奪走的東西;婆羅門則認為這顆鑽石代表靈性價值,最終也由他們收回、毫無損傷地歸還印度。
吟遊詩人芒果
《月光石》的核心謎團最後由詹寧斯解決,他是位半英國、半「東方」的醫生,奇怪的異國相貌總是引起恐懼和懷疑。雖然詹寧斯飽受英國種族歧視,是個令人同情的角色,卻在幫瑞秋與她的愛人重聚不久後死去。他未婚無子,是血統最後的傳人。《月光石》儘管不願朝種族不純、血統汙染的當代恐懼過度靠攏,卻也在故事結尾將異國角色從書頁抹除。
吟遊詩人芒果
《德古拉》的種族概念

相反地,在布蘭姆‧史托克(Bram Stoker)的《德古拉》(Dracula, 1897)裡,吸血鬼明顯就是一個異國他者性的角色,擁有恐怖的能力,可以將英國人變成他的「同族」。Stephen Arata發現史托克在《德古拉》中,經常用「血」(blood)這個詞(泛指「血脈」或「異國血統」)指稱種族或國族身分;透過把人變成吸血鬼,他賦予他們全新、異域的種族身分。吸食不同種族的血,也讓德古拉變得種族不純,成為異族通婚(不同歸類的種族雜交)的象徵。許多文學評論也指出,《德古拉》是把異國描繪為哥德/志異的經典案例。
吟遊詩人芒果
《黑暗之心》的退化

《德古拉》也反映了英國「種族」可能退化的恐懼,此概念在十九世紀末曾被廣泛辯論。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 1902)即探索了類似的焦慮:在特定情境下,那個被馬洛稱作「世界暗處」的地方能輕易瓦解英國文明。布藍林格指出維多利亞後期的帝國志異文學有三大核心主題:「個人的退化或土著化;野蠻人與魔鬼入侵文明;冒險機會與英雄主義在現代世界的衰退」。《黑暗之心》探索了這些主題,呈現帝國志異發展最完整的形式,揭曉並實踐了帝國主義「文明使命」(civilising mission)的矛盾處。馬洛解釋,庫爾茲被國際消除野蠻習俗協會派至非洲寫一份「未來導向報告」,卻遭荒野中沉重無聲的魔咒擄獲:
吟遊詩人芒果
這魔咒喚醒他早已遺忘的殘忍本性、渴望滿足的野蠻衝動,無情地把他吸引進懷抱。我相信就是這東西把他趕到森林邊緣,趕進叢林,趕向火光充斥、鼓聲隆隆、呢喃唸咒的地方。就是這東西引誘他那顆不法的心跨越應有的願望界線。
吟遊詩人芒果
在其他部分,《黑暗之心》控訴了歐洲掠奪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殖民剛果的暴政,然而很多讀者難以接受小說對帝國主義的批評,因為故事成段地把非洲想像成野蠻、神秘又危險的地方。如同早期的同類文學作品,《黑暗之心》的帝國志異把世界切割成歐洲與他者,卻指出分明是歐洲人忍不住向外探索又試圖主宰「未知世界」的「空白處」。
吟遊詩人芒果
────────
吟遊詩人芒果
二、埃及志異
以下資料翻譯、整理自三篇維基頁面。

The Jewel of Seven Stars - Wikipedia
受到大英帝國衰亡的焦慮影響,帝國志異文學採用哥德文學元素,譬如黑暗、死亡、性愛和奧秘,將這些元素結合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十九世紀政治的顧慮。派崔克‧布藍林格(Patrick Brantlinger)指出維多利亞後期的帝國志異文學有三大核心主題:「個人的退化或土著化;野蠻人與魔鬼入侵文明;冒險機會與英雄主義在現代世界的衰退」。帝國志異標誌了對未來的恐懼,表現出的焦慮正如面對同樣不受控制的超自然現象。
吟遊詩人芒果
布蘭姆‧史托克的《七星寶石》(The Jewel of Seven Stars, 1903)呈現了這種恐懼──符合布藍林格定義的「遭受入侵的恐怖故事」:反轉「帝國主義者向外推進的冒險」,一個來自異國的肉身獲得力量,威脅文明的現存架構。在《七星寶石》裡,泰拉女王(古埃及木乃伊)的復活代表這樣的威脅。泰拉的存在以及她死而復生、侵略西方文明的潛能,動搖了宗教與科學一直以來的信念,反映帝國主義尾聲帶來的焦慮。在帝國主義時期來到終點時,它響應了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殖民反轉的概念變得多麼明白和可怕。

隨著占領埃及,英國取走古文物紀念品簡直輕而易舉,「對於古埃及文物的需求快速上升,跨海送至歐洲私人莊園和公共博物館。把木乃伊擺在圖書館和書房成為有錢人的風潮,住宅也用埃及的主題和文物裝飾。」
吟遊詩人芒果
埃及學以及對古文物的熱愛也反映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裡。1860至1914年間,出版了上百則關於埃及木乃伊、詛咒和探險的故事。Roger Luckhurst把這文化潮流稱為「埃及志異」(Egyptian Gothic):「這鬆散的奧秘框架中的信念和知識」興起,是因為英國人對統治埃及的焦慮。其中常見的劇情是「木乃伊詛咒」,「基本故事架構是主角盜走墳墓文物,返家後引發致命結果,警告大家『小心木乃伊的詛咒』;這些文物多擁有超自然元素。木乃伊也常成為故事焦點,通常是貴族階級,因為十九世紀發現的木乃伊大多是法老。當時強調完美的保存和美貌;英國博物館在展覽上揭開木乃伊的面貌;觀眾為它們『近乎完美的模樣』深感驚訝。」因為它們保存了美貌,女性木乃伊在維多利亞文學也常成為慾望投射的性愛對象。
吟遊詩人芒果
Egyptomania - Wikipedia
所謂的埃及狂熱(Egyptomania),指的是拿破崙佔領埃及後,十九世紀歐美人士對古埃及再度興起的興趣。

當時對古埃及的好奇可說一飛沖天。1822年,尚-法蘭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利用1799年被法軍帶回的羅賽塔石碑,破譯了古代象形文字,也開啟古埃及的相關研究。……在埃及狂熱的鼎盛時期,鮮少有人負擔得了前往埃及的旅程,唯一能接觸埃及文化的管道就是文學、藝術和建築。……埃及圖像和符號還用在其他地方,譬如點心器皿、家具、擺設、商品和廣告。派對和公眾活動也會將主題設為埃及,可以穿著特別服裝出席。
吟遊詩人芒果
Lot No. 249 - Wikipedia
亞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的哥德恐怖短篇《249號拍賣品》(Lot No. 249, 1892),故事講述埃及木乃伊復活,替收藏它的英國主子殺人。

《249號拍賣品》不是第一個描述木乃伊復活的英文作品……但《249號拍賣品》和之前那些木乃伊故事不同的是,道爾筆下的木乃伊非常危險。……Roger Luckhurst認為這則故事是哥德文學,重新用上了從前哥德的常用元素:「復仇、繼承、佔有之後的一連串後果」。
吟遊詩人芒果
Bradley Deane認為《249號拍賣品》是將木乃伊變成「男性競爭對手」(masculine competitor)的其中一個先例。早前的英國大眾文學,譬如《她》,都是把英國人設定為男性,敵人則是女性。他認為道爾反轉了這樣的期待,把木乃伊變成「男性、沒有知覺卻強壯迅速,在可怕的賽跑中威脅到一位年輕的牛津運動員。」木乃伊和主角之間沒有傳統的男女之別,顯現出「更黑暗的身份分裂,以及帝國主義階級削弱性的逆轉。」
吟遊詩人芒果
────────
吟遊詩人芒果
Gothic這個詞因為有人直翻「哥德/歌德」,也有人意翻「志異」,文中翻譯決定還是穿插使用(原本是一直習慣用「哥德」這個詞
廢墟貓✟鬼靈精怪🍷
謝謝翻譯,看到喜歡的文學性質歷史相關好開心。Gothic翻成志異比較少看到,有點有趣。
吟遊詩人芒果
廢墟貓✟鬼靈精怪🍷 : 不客氣~正好需要查資料而有了意外的發現,所以整理分享上來 我是看過幾篇學術文章都這麼翻,想說在某些段落行文意思上或唸起來較順口,就跟著改用了XD(也謝謝你的噗幣!
Ghoti ▪ 小E 🐡
一路下來看得好過癮 XD 感謝整理!
吟遊詩人芒果
Ghoti ▪ 小E 🐡 : 謝謝你!!! (當然我也要感謝大英圖書館的文章做了很棒的整理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