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6:56 AM
Mon, Apr 12, 2021 7:00 AM
137
26
《名人書房》唐鳳:藉閱讀經典跨越時空,以數位溝通改變社會(完整版)
「我們如果已經知道未來會怎麼樣,那我們是會欣然地去接受它,還是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就會把我們的人生觀把它抽象到好像變成在我們人生外面的這個觀點,以至於說自由意志有,或沒有,已經是很超然的一個狀況。」
我去讀了唐鳳推薦的這篇短篇小說「妳一生的預言」,猛地對巨人裡諫山創要表達的背景觀點好像更理解了一些!
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表示:「所有的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全受制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不管是人類、植物,還是宇宙星塵,全在遙遠不可見的風笛手吹奏的神秘旋律下跳舞。」「從哲學的意義來說,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是自由的。」
(以下提及本書和巨人的結局)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7:04 AM
反對自然意志的說法比如Richard Dawkins認為的:「我們都是求生存的機器—機器人的化身,暗地裡已被輸入某些程式,用來保養這些 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
這和巨人裡提及的「繁衍」不謀而合呀。
GALAXY
@kaoru001
Mon, Apr 12, 2021 7:10 AM
人類不自由,但創哥是自由的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00 AM
「你一生的預言」在書封介紹上已劇透完大綱,姜峯南以費馬定律和非線性語言,解釋了因果論(自由意志)和目的論(命定論)。「妳一生的預言」中,女主角理解了外星人的語言後,視角的維度驟然拔高,因而能看見過去、現在、未來。
我喜歡把這聲「不」想像成一個虛構的波赫士式故事:試想一個女人站在《永世之書》前面,這本書記載了從過去到未來的一切事件。就算文字用照相縮版術從全尺寸版本縮小,書仍會相當龐大。這女人拿著放大鏡翻過跟衛生紙一樣薄的紙頁,直到找到自己人生的故事。她找到描述自己在翻《永世之書》的那段,然後跳到下一塊,裡面詳細記載了她那天稍後會做的事:她會根據在《永世之書》讀到的資訊,對賽馬「無所顧忌」押一百美元賭金,並贏回二十倍報酬。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00 AM
Mon, Apr 12, 2021 8:00 AM
這位女人腦中確實閃過這麼做的念頭,但是身為天生反骨的人,她這時打定主意,別對任何馬匹下注。
難題來了。《永世之書》不可能寫錯;這個情境的出發點是讓一個人得知真正的未來,而不是某個潛在的未來。假如這是希臘神話,情勢就會暗中逼她遵循宿命,不管她怎麼努力避開也一樣。可是神話裡的預言都惡名昭彰地含糊;《永世之書》則十分詳盡,這女人也不可能被迫照書中的說法對賽馬下注。於是結局成了矛盾:《永世之書》照定義絕對準確無誤,可是不管《永世之書》說她會做什麼,她都能選擇做別的事。這兩個事實怎麼能配合呢?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01 AM
普通的答案是,這兩者無法配合。《永世之書》這種書在邏輯上不可能,原因正是其存在會引發上述矛盾。或者,有些人可能會寬宏大量地說《永世之書》確實能存在,只要讀者沒辦法看到就好;這本書被收在一處特別收藏庫裡,沒有人有權翻閱。
自由意志的存在,代表我們無法知曉未來。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為我們能透過它產生經驗。決斷力是自我意識的與生俱來一分子。
或者真是如此?要是一個人知道了未來,因此本質上產生了改變呢?難道這種知識會引發一種急迫感,使女人感覺有義務完全遵循她將來該走的路嗎?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02 AM
……
七腳族並不若我們理解的概念,是自由之身或奴隸;它們沒有照意志行事,但也並非無助的機器人。七腳族的自我意識模式真正獨特的地方,不只在它們的舉止跟歷史事件一致;它們的動機也和歷史用意相符。它們做的抉擇都是在創造未來,照時間順序扮演角色。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02 AM
自由絕非幻覺;它在循序式的自我意識背景下就是完全真實的。至於在同步式的自由意志背景下,自由便不具意義──脅迫也是。就只是背景脈絡不同罷了,誰都不會比對方更有效或更無效。這就好像那幅著名的視覺幻象,圖畫中是個優雅的年輕女人,臉孔轉離觀看者,但也可以是個鼻子長疣的醜老太婆,下巴縮到胸前。這裡沒有「正確」解讀:兩者都一樣有效。可是你不能同時看見兩者。
同樣地,擁有自由意志的人就無法看見未來。促使我做出自由抉擇的那些事,也會剝奪我對未來的知識。如今情況反過來,我已經認識未來,我就絕對不會反抗未來,包括對其他人說我曉得哪些事。知情的人會閉緊嘴巴;讀過《永世之書》的人永遠不會承認。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03 AM
Mon, Apr 12, 2021 8:04 AM
……
如果我能把這件事描述給還不知情的人聽,對方或許會問,要是七腳族已經知道自己會說或做什麼,那幹嘛還要使用語言呢?這是很合理的問題。可是語言不僅能拿來溝通;它也是行為的一種形式。根據語言行為理論,諸如「你被捕了」「我將這艘船取名為」或者「我保證」都是行為表述:說話者只需說出這些字就能執行動作。在這些行為中,知道你會說什麼不會改變任何事。出席結婚典禮的每個人早就預期聽見「我宣布你們成為夫妻」,可是直到牧師真的說出口之前,典禮是不算數的。在行為表述語言裡,說就等於做。
對七腳族而言,所有語言都是行為表述。它們不使用語言來傳達訊息,而是拿來履行事情。對,七腳族已經知道任何對話的內容;但是若要讓它們的知識成真,對話就得實際發生。
(上面摘自網路翻譯)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20 AM
這拿來對應艾連在感應得知過去、現在、未來的狀況。女主角露依絲學會了七腳族語言後,就與艾連得到進擊的巨人能力是相似的。
人類的感知能力是線性的,我們只能看見眼前的道路,但艾連等同於拉高了自己的座標,他可以從空中俯瞰這個世界,所以他看得見「過去」的路,以及「現在」的路,「未來」的路(大概跟諾蘭的電影類似),改變了他對時間的認知。
同時,人們存在的物理世界裡,「過去」和「未來」不是直線,而是一個循環,也就是說,不僅過去足以改變歷史,未來也可以改變現在,可是在這封閉的循環裡,諫山創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不是因果論,而是互為因果,認為人在選擇時並不是出自「自我意志」,就像光在水中折射的路徑,書裡這麼說:「光可不能朝任何舊方向開始旅行,然後晚點修正,因為這種行為導致的路徑不會是最快的。光得在一開始就算出這一切。」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26 AM
就如同儘管人擁有自由意志,但你只能作出唯一的選擇,因為其他任何選擇,都會讓你覺得比那唯一的選擇更糟(任何假想路徑所需的旅行時間都比實際路線更長。換言之,光束走的路線永遠是最快的)。
這也是在最後一回,艾連跟阿爾敏對話時的內涵。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27 AM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44 AM
Mon, Apr 12, 2021 8:47 AM
有人說139回揭露的是,艾連是一個大型戲劇表演者,展現他的演技,事實上「妳一生的預言」中,主角在理解了七腳族語言語言概念這麼形容:「
「行為表述」(performative)和「表演」(performance)在詞法上相關。後者能形容你已經曉得對話內容時的感受:這就好像在表演一齣戲劇。
」
就這點來說,艾連就是在另一個維度裡看見宇宙,然後在「目的地」前「必然」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他必須要讓吃母巨人走向自己的母親,他必須要出言羞辱米卡莎,他必須要與104的大家起衝突,他必須要目睹莎夏的死亡。
諫山創要談的「自由」可能不僅限於「自由自在」的概念,而是更深一層在哲學上對自由意志的探討。
🧃CHAi
@ohole
Mon, Apr 12, 2021 8:45 AM
Mon, Apr 12, 2021 8:47 AM
我喜歡「妳一生的預言」中最後女主角的捫心自問:
「我從一開始就曉得自己的目的地在何方,也選好了路徑。可是我選的究竟是快樂的極值,還是痛苦的極值?我實現的是最大化,還是最小化?」
我愛諫山創,謝謝
KKK☀️🌈🌕
@pukafuwa
Mon, Apr 12, 2021 12:05 PM
天才
載入新的回覆
我去讀了唐鳳推薦的這篇短篇小說「妳一生的預言」,猛地對巨人裡諫山創要表達的背景觀點好像更理解了一些!
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表示:「所有的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全受制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不管是人類、植物,還是宇宙星塵,全在遙遠不可見的風笛手吹奏的神秘旋律下跳舞。」「從哲學的意義來說,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是自由的。」
(以下提及本書和巨人的結局)
這和巨人裡提及的「繁衍」不謀而合呀。
我喜歡把這聲「不」想像成一個虛構的波赫士式故事:試想一個女人站在《永世之書》前面,這本書記載了從過去到未來的一切事件。就算文字用照相縮版術從全尺寸版本縮小,書仍會相當龐大。這女人拿著放大鏡翻過跟衛生紙一樣薄的紙頁,直到找到自己人生的故事。她找到描述自己在翻《永世之書》的那段,然後跳到下一塊,裡面詳細記載了她那天稍後會做的事:她會根據在《永世之書》讀到的資訊,對賽馬「無所顧忌」押一百美元賭金,並贏回二十倍報酬。
難題來了。《永世之書》不可能寫錯;這個情境的出發點是讓一個人得知真正的未來,而不是某個潛在的未來。假如這是希臘神話,情勢就會暗中逼她遵循宿命,不管她怎麼努力避開也一樣。可是神話裡的預言都惡名昭彰地含糊;《永世之書》則十分詳盡,這女人也不可能被迫照書中的說法對賽馬下注。於是結局成了矛盾:《永世之書》照定義絕對準確無誤,可是不管《永世之書》說她會做什麼,她都能選擇做別的事。這兩個事實怎麼能配合呢?
自由意志的存在,代表我們無法知曉未來。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為我們能透過它產生經驗。決斷力是自我意識的與生俱來一分子。
或者真是如此?要是一個人知道了未來,因此本質上產生了改變呢?難道這種知識會引發一種急迫感,使女人感覺有義務完全遵循她將來該走的路嗎?
七腳族並不若我們理解的概念,是自由之身或奴隸;它們沒有照意志行事,但也並非無助的機器人。七腳族的自我意識模式真正獨特的地方,不只在它們的舉止跟歷史事件一致;它們的動機也和歷史用意相符。它們做的抉擇都是在創造未來,照時間順序扮演角色。
同樣地,擁有自由意志的人就無法看見未來。促使我做出自由抉擇的那些事,也會剝奪我對未來的知識。如今情況反過來,我已經認識未來,我就絕對不會反抗未來,包括對其他人說我曉得哪些事。知情的人會閉緊嘴巴;讀過《永世之書》的人永遠不會承認。
如果我能把這件事描述給還不知情的人聽,對方或許會問,要是七腳族已經知道自己會說或做什麼,那幹嘛還要使用語言呢?這是很合理的問題。可是語言不僅能拿來溝通;它也是行為的一種形式。根據語言行為理論,諸如「你被捕了」「我將這艘船取名為」或者「我保證」都是行為表述:說話者只需說出這些字就能執行動作。在這些行為中,知道你會說什麼不會改變任何事。出席結婚典禮的每個人早就預期聽見「我宣布你們成為夫妻」,可是直到牧師真的說出口之前,典禮是不算數的。在行為表述語言裡,說就等於做。
對七腳族而言,所有語言都是行為表述。它們不使用語言來傳達訊息,而是拿來履行事情。對,七腳族已經知道任何對話的內容;但是若要讓它們的知識成真,對話就得實際發生。
(上面摘自網路翻譯)
人類的感知能力是線性的,我們只能看見眼前的道路,但艾連等同於拉高了自己的座標,他可以從空中俯瞰這個世界,所以他看得見「過去」的路,以及「現在」的路,「未來」的路(大概跟諾蘭的電影類似),改變了他對時間的認知。
同時,人們存在的物理世界裡,「過去」和「未來」不是直線,而是一個循環,也就是說,不僅過去足以改變歷史,未來也可以改變現在,可是在這封閉的循環裡,諫山創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不是因果論,而是互為因果,認為人在選擇時並不是出自「自我意志」,就像光在水中折射的路徑,書裡這麼說:「光可不能朝任何舊方向開始旅行,然後晚點修正,因為這種行為導致的路徑不會是最快的。光得在一開始就算出這一切。」
這也是在最後一回,艾連跟阿爾敏對話時的內涵。
就這點來說,艾連就是在另一個維度裡看見宇宙,然後在「目的地」前「必然」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他必須要讓吃母巨人走向自己的母親,他必須要出言羞辱米卡莎,他必須要與104的大家起衝突,他必須要目睹莎夏的死亡。
諫山創要談的「自由」可能不僅限於「自由自在」的概念,而是更深一層在哲學上對自由意志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