櫺 ▸
Review
這串是電影心得。

二階堂家物語 (2019)
長いお別れ (2019)
浅田家! (2020)
櫺 ▸
二階堂家物語 (2019)
The Nikaidos’ Fall
https://images.plurk.com/2wBeSpAOcuOgTKZ6l6j727.jpg https://images.plurk.com/4KfM5bQhZmgyffiftAjsQ8.jpg
櫺 ▸
在傳統中掙扎的世族圖像。伊朗導演 Ida Panahandeh 在不懂日文的前提下導這部片也太厲害,一些構圖和運鏡看得出窺探與觀察他者的意圖,像是讓鏡頭不依照日本人的習慣順序,在宅邸內的紙門之間穿梭,看不懂二階堂家如何一脈相承,也找不到逃出家宅的路線。
櫺 ▸
看電影時喜歡觀察不同導演的雨。Panahandeh 來自伊朗,二階堂家算倚靠農業立足,電影中的奈良天理常雨,雨水是透明而溫柔的,輕輕落在雨戶屋瓦,落進田野裡。
櫺 ▸
最喜歡的一場大概是長女由子和美國男友吵架。男友生在日本,喜歡這個國家而與家人分隔兩地,也拒絕繼承家業。而由子知道父親經歷喪子之後的負擔(「祖譜裡的所有死人都在等他作決定」),就算想要隨心而活,也希望選擇的伴侶能獲得父親認可。在由子眼裡,男友已經自由,把自己擺到第一位,才脫口他不重視家庭。而男友認為尋求家人認可的由子,根本還沒獨立。這段其實不長,但很好地呈現日本與美國對於家庭和自我的價值觀差異,但兩國的共同點也讓人毛骨悚然。要男人拋棄自己的姓氏入贅,似乎是需要無比勇氣與決心的犧牲之舉,那女人呢?先前由子給男友看祖譜時,整本冊子能冠上二階堂的都是男人,男友竟沒有發現不對勁,他對女人應跟隨男人的概念到底是來自美國還是日本?
櫺 ▸
兩人日英交錯地爭執,講家族用日語,情緒上頭用英語,就算由子亟欲擺脫招贅枷鎖,可能也無法用日語說出「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這句話吧。
櫺 ▸
https://images.plurk.com/2yp3mi09IT8AIGqyzexaLs.jpg https://images.plurk.com/1LghjQ1OGnOBLUIpxqu9CS.jpg
加藤雅也⋯⋯好帥(擊沈
櫺 ▸
https://images.plurk.com/3f1PeHNUTHTY3FOab2ljrI.jpg
啓太與南瓜
櫺 ▸
https://images.plurk.com/5a1XN0hTLKL5jLF0Up8H1D.jpg https://images.plurk.com/7yQvX2vdZ9gAUJoxbvdTWZ.jpg https://images.plurk.com/1Y6Xxp7Cfmnm6q2FHjkr1b.jpg
啓太的各種委屈厭世臉可愛
好像造型師們遇到這等秀緻的臉龐,都無法不修剪他的鬢角
櫺 ▸
伊朗女導演拍攝日本電影《二階堂家物語》,時尚熟男加藤雅也主動爭取力求翻轉形象

雖然有多次跨國合作演出電影的經驗,但加藤第一次與伊朗女導演合作,而且是要呈現出一部日本電影,更讓他覺得很有新鮮感。他在現場和導演多半以英文溝通,而導演對台詞的語氣要求嚴格,加藤說:「日本的台詞發音讓導演艾達一直覺得怪怪的,日語結尾的尾音好像有一種散掉的感覺。」導演承認:「日語有特殊的抑揚頓挫,覺得有點奇怪。尤其是男生說的話有種僵硬感,真的完全和波斯文不同啊!」全劇組也都很仰賴加藤與導演的積極溝通,讓電影的拍攝更為順暢,兩人不時討論出更精準的日文台詞,讓電影更貼近日本。
櫺 ▸
「我英文完全不行,和伊朗導演都是用眼神交流。」

拜託不要這麼老實www 是說他生長在家族鄰里緊密的鄉間,認同片中面臨入贅選項的男角我覺得無可厚非,但是有一段訪談我有點意見。
應該是他談自己的家人,在女性之間成長,他對奶奶的形容是「像瑪利亞一樣」溫柔的人。好像蠻多人形容重要或尊敬的女性會用偶像,像聖母、像德雷莎修女、像菩薩,但很少人會說男性像耶穌、像甘地、像土地公(佛祖偶爾會用)。人們期許女性無私、把自己擺在最末、照顧周圍的人、溫柔順從忍耐,送符合者頭銜,不符合的就咒罵羞辱,母豬教不就是這麼來的嗎?真實的個體永遠不能滿足別人對偶像的投射。
當然町田應該不是這樣的人,萬萬萬一有這傾向町田家強大ㄉ女性親屬也會打醒他,只是有點在意這段話而已。
櫺 ▸
長いお別れ (2019)
漫長的告別
https://images.plurk.com/4TSeoC5DFDqkz8mkKyUo40.jpg
櫺 ▸
“They say dementia is a long goodbye.”

由家主患病而開啟的家族回憶,隨著東家爸爸逐漸脫去舊日家裡與職場的威嚴矜持,也展現出快被妻女遺忘的、充滿關愛的姿態。
櫺 ▸
除了居家照護的勞苦,東家經歷的是近乎理想的告別。爸爸剩下的自我恰好是疲憊的家人需要的:第二次求婚、肯定成就、傾聽成家後的困境,就像厚厚灰塵底下的相框被失智症擦拭乾淨,再次閃閃發光,帶著家人一次又一次回到下雨的遊樂園。
櫺 ▸
https://images.plurk.com/7hW7FYL8qwQbsIXj62MSto.jpg
喜歡爸爸在老家緣側對外孫說:「いろんなことが遠いんだよ。」即使他想要靠近一點看清楚,也做不到了。
爸爸不同階段的情緒轉變也很好。
櫺 ▸
浅田家! (2020)
https://images.plurk.com/sHlaQCkj9LQwlt2Oq7jlT.jpg
櫺 ▸
淺田哥哥開頭說的「被捲進弟弟的攝影師生涯」一點沒錯,創作者會覺得弟弟幸運,家人支持、青梅竹馬奧援最後成家,當然他自己的思考努力與堅持一點不少,但旁人可能傾向同情家人(嚴格說起來待在家那段時間也不算啃老,小鋼珠手氣也太好www)
櫺 ▸
但也因為原生家庭圓滿,震災前弟弟拍攝重症兒童家的全家福時,已經顯露不知所措。我猜,當時他想像的全家福都是溫馨愉快,或許可以戲謔,總歸充滿了正面情感。當他站在梯子上,往下拍攝遷就病童身體、而在白衣畫上彩虹的一家四口,看到其中一條生命正在消逝,便久久按不下快門。「他們只有這張照片的快樂」,我覺得弟弟在觀景窗後是這麼想的,所以他當起清洗照片的志工,才會拒絕莉子的請求。他們家一家四口少了爸爸,莉子找到的相片裡都沒有爸爸,小女孩因此憤怒並懷疑父親的愛。但是少了一人的全家福,愛還是存在。鏡頭後的父親伏筆太明顯了,是巨大的缺點,不過莉子和妹妹影后真子超可愛。
櫺 ▸
電影主題應是弟弟作為攝影家,如何思考「家庭」,從這點來看劇情連貫性不夠,觀影體驗不算非常好。但是災民安置所的表現距離適中,不致煽情卻也不美化,這邊有台詞的角色都蠻立體的。
櫺 ▸
喜歡弟弟迷惘就回老家堤防看海的習性。淺田家的拍攝現場也都非常有趣,最後竟變成家族三代的共同活動。我最喜歡的淺田家作品是「受賞式」和「泥棒」。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