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1 PM
14
1
[書]
讀嘛讀嘛
《城牆: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
作者:大衛.弗萊
其實原文書名副標只有「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是中文版自己加的
本書的時間維度從西元前兩千年到西元兩千年後,以時間軸來說,遠遠不只是「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
作者講述超過四千年、橫跨歐、亞、非、美四大洲的城牆歷史,見解精闢又不會太艱澀或枯燥,是相當了不起的傑作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1 PM
Sun, Mar 28, 2021 12:37 PM
城牆可謂文明的搖籃,在城牆的保護下,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發展各項農業、工藝、科學、藝術等象徵文明的產業,作者更稱城牆是通往文明的必經之路(原文是「通往文明之路是沒有捷徑的」)
沒有城牆,人們只能活在恐懼中,隨時準備迎戰剽悍的蠻族,無暇發展更精緻的文化
城牆也是「文明人」恐懼蠻族的具體象徵,伏爾泰就稱呼萬里長城為「恐懼的紀念碑」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2 PM
作者寫:「至少從西元前一萬年開始,全世界漸漸地分成兩大陣營:住在城牆內的人們,以及在城牆外恣意呼嘯的人們。」
這本書最可貴的是,作者並不只從文明的築牆者這端解釋歷史,他也置身城牆的另一端,從不願被城牆與文明馴服的蠻族眼中看待歷史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2 PM
住在城牆內的人們寧願勞動也不要打仗,而在城牆外恣意呼嘯的人們寧願打仗也不要勞動
這些剽悍的民族自小就接受戰爭訓練,所有的男性都是士兵(土耳其人和蒙古人的語言中沒有士兵這個詞彙,因為「男人」這個字就涵蓋了士兵的意思),女性則承接所有勞務工作
他們蔑視住在城牆內的人們,認為他們的男人只做些女人做的事而不肯打仗,斯巴達人便戲稱城牆內的區域為「女人區」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2 PM
Sun, Mar 28, 2021 5:29 PM
世界各地各種獨自發展的文明,幾乎不能免於落入這樣的循環:文明人建牆、牆被蠻族攻破、文明人再建牆、牆又被蠻族攻破……
直到後來蠻族再也不能抗拒人的本性,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中慢慢被同化,俄羅斯也利用兇猛的哥薩克人消滅歐亞大草原的最後一批蠻族
自此文明人建牆抵禦蠻族入侵的史觀開始扭轉,在新大陸,反而是文明人帶著砲火攻克原住民所築的城牆
守城者打的是一場必敗無疑的仗,從君士坦丁堡城牆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的大砲攻破開始,城牆就再也無法保障城市的安全,就算是萬里長城這樣浩大的邊界城牆,面對轟炸機也是束手無策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3 PM
城牆看似成為過時的產物,正準備從歷史的舞台謝幕,另一種象徵意義的牆卻出現了
這些牆被設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抵擋敵人的入侵,而是對抗手無寸鐵(或至少沒高科技武器)的人民,例如防止東德人民逃跑的柏林圍牆,以及防範伊斯蘭恐怖主義與非法移民的城牆
現代築牆技術自然不是古老城牆能比擬,築牆的速度更快、需要的人力更少,牆也更堅固、更長,並配有高科技設備進行監視與防禦,不像過去築牆、維護牆體和守衛邊疆的費用幾乎會耗盡各大帝國的國庫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3 PM
Sun, Mar 28, 2021 5:32 PM
作者稱西元兩千年後迎來「牆的第二盛世」,起先只是中東地區和印度紛紛築牆防範恐怖主義和移民
當移民無法順利進入他們常去的阿拉伯、以色列、印度時,他們開始將目標轉向歐洲
雖然他們的目標主要是西歐,但成為必經之地的南歐和東歐不堪其擾,也築起了城牆,希臘築牆後,有效減少了90%的移民,其他歐洲國家紛紛起而效尤,匈牙利在築牆前最多一天有高達一萬名移民湧入,築牆後平均每天只剩40名
美墨間的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在川普聲稱要造牆後獲得廣大的關注,但其實美國更早之前就在美墨邊界築牆了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3 PM
Sun, Mar 28, 2021 1:55 PM
中國的萬里長城在後世經常被視為耗費人力物力的暴政與孤立主義的象徵
由於這座牆實在太有名、太令人無法忽視,以至於許多西方學者將築牆視為中國人的民族性,藍詩玲說中國有「蓋牆的衝動」、「中國人愛好蓋牆把自己圍起來」,歐文.拉提摩爾說:「(中國)一定傳承了某種東西,使中國人持續支持在邊境築牆」
然而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國家都有一段築牆的歷史,現在也持續在築牆,築牆不是中國人的民族性,而是普世現象,只要恐懼的本能尚未從人性中泯滅,牆或許永遠也不會從歷史中退場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4 PM
Sun, Mar 28, 2021 1:59 PM
作者文筆流暢,在不同的主題間切換得行雲流水,卻仍然保有清晰的架構,雖然不特別會讓人一直想讀下去(也有可能是我興趣不夠高XDD),但讀起來滿輕鬆的,間或摻雜一些作者的小幽默
有時會出現見解獨到、既美麗又有智慧的文句,是這本書我很喜歡的部分,以下摘要幾句:
「不妨把城牆想像成一座巨大久遠的石造時間軸,一端住的是古人,另一端住的是現代人,但這兩種人總是住在城牆的同一面,與另一側看不見的敵人對峙。」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4 PM
「活得開闊沒有城牆的斯巴達人,反而一點自由都沒有。……雅典人雖然興築了城牆,但在城牆裡頭的,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群。」
「戰爭不僅是存在於不築牆的世界裡,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不築牆的世界定義了戰爭。」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4 PM
「偌大的邊界城牆讓這個不和諧的世界截然劃分為光和影兩種區域,簡直像是卡拉瓦繪畫中的明暗對比法;城牆的一側是建造者,他們的歷史閃耀著各種文藝的光輝;另一側則是沒有歷史的人,這些人不建造聚落或邊界的防禦工事,在陰影的世界神出鬼沒,讓建造者聞之喪膽。」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4 PM
Sun, Mar 28, 2021 1:57 PM
作者有時候會把城牆擬人,我覺得超可愛XDDDDD
「羅馬晚期的城市迅速轉型為要塞形態,其規模高聳且必然蓋有城牆,經常有水域環繞四周。看見這麼多城鎮重建之外觀與其鐵器時代的祖輩相符,一種似曾相識的奇怪感受油然而生,好像從前那盤據高盧世界的「要塞市鎮」只是小睡片刻而已,做了個有澡堂、有劇場的南柯之夢,然後在三百年後甦醒後,竟與其凱撒時代的模樣毫無二致。」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4 PM
「或許在某個地方,會有間老牆俱樂部,老舊的城垣壁壘們在這裡同病相憐、互相安慰,抱怨自己何以沒沒無聞或蒙受他人歸咎的汙名。如果真有這種俱樂部,你一定可以在那兒找到馬奇諾防線,它正和萬里長城一起痛飲烈酒……」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4 PM
Sun, Mar 28, 2021 1:22 PM
雖然我覺得這是一本難得的傑作,但中譯本真是毀了這本書,讀得非常惱火
自我有印象以來好像沒看過錯字這麼多的書,這就算了,譯文非常不通順,充斥著不符合中文語法的翻譯句,也很多詞不達意的用詞和贅字,有時候譯文甚至會表達出明顯跟原文相反的意思
譯註很多,我很感謝譯者願意花時間註解補充典故(作者用典不少),或是解釋他譯不出的雙關語,但有一種譯註我覺得非常奇怪,這種註解完全無關於翻譯,是譯者自己試圖解釋作者表達比較模稜兩可的文句
我個人認為作者這樣表達,就是要讀者自己去思考,譯者把它寫進譯註非常奇怪,更不用說譯者的想法並不能代表讀者的想法,甚至可能根本不是作者的想法,所以做這種註解我覺得很不妥當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12:35 PM
因為中譯本實在糟到讓人讀了會生氣的程度,所以完全不會考慮收(
以下大致紀錄一下
——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8 PM
Sun, Mar 28, 2021 5:35 PM
第一部 築牆者與野蠻人
(這一部主要介紹上古時代的築牆史)
兩河流域
首先介紹的是舒爾吉王(西元前兩千年的烏爾國王)興建的大地之牆,這是文獻紀錄最早的牆,是為了防範敘利亞山區的游牧民族亞摩利人
大地之牆並沒有留下來,因為是泥土砌的,難以保存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還挺可愛的,在神話中,是神先挖掘了灌溉溝渠和水井(可見灌溉系統對兩河流域的重要性),但神顯然發現這種粗重工作和他們的身分不太相稱,於是就創造了人來做苦工XDDDDD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8 PM
西元前三四千年前兩河流域就有城牆了,古老土牆在歲月沖刷後留下的小土堆被美索不達米亞人稱為「杜爾」(dul),偉大的大地之牆想然也變成一座小土堆,最後歸於塵土吧
考古學家發現年代最早的牆是敘利亞長城,這座牆早於大地之牆,由於沒有文獻記載,發現的法國考古學家就將它命名為「好長的牆」(Trés Long Mur)XDDDDDD
在大地之牆之後也有別的牆,例如有一道就被國王命名為「那道可以阻絕亞摩利人的牆」,真是務實的名字啊XDDDD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8 PM
埃及同樣也以泥土砌牆,幾乎都沒有留下來,不過有幾座堡壘屹立了四千年,最後被亞斯文高壩的水淹沒了
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也造了大量的牆,而且他的牆是用磚頭砌的,這時大概是西元前五百多年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8 PM
Sun, Mar 28, 2021 5:37 PM
希臘
西元前1600-1100的邁錫尼文明就已經有了城牆,作者以斯巴達和雅典兩個極端的城市為例介紹古典時期(479-338 BC)
斯巴達早期其實還是滿文明的,但他們相信文化會使人軟弱,開始頒布禁奢法令,文明因此倒退,他們也禁止所有會刺激慾念的貨物進口,甚至禁止使用金銀貨幣
雅典雖然築了長牆,但不同於斯巴達的保守封閉,雅典向世界敞開大門,是當時人文薈萃之所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8 PM
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敗給斯巴達後,哲學家開始就城牆問題展開激辯,最後雅典採取了折衷作法,決定開始興建邊界牆,而不只是在都市蓋城牆
不過雅典的邊界牆計畫被馬其頓人打亂陣腳,馬其頓入侵後,他們連忙強化雅典城防,再也沒人去管邊界牆了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9 PM
中國和歐洲大草原的游牧民族
這章介紹為了抵禦匈奴而興建的秦長城
作者解釋游牧民族為何頻繁入侵城市,游牧民族其實可以依賴他們的牲口自給自足,但必須逐草而居
一般來說各部族會散居,避免互相爭奪資源,但富有領袖魅力的酋長統一各部族時,龐大的人口會導致數百萬頭牲口吃不飽,而需要頻繁遷徙,頻繁遷徙又會導致馬匹死亡,這也使他們打劫途經的城市成為必然
游牧民族並不認為燒殺擄掠是不道德的,他們反而以此為傲,貝都因人更稱「掠奪就是我們的農業」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9 PM
早在青銅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區分築牆者和活在牆外的人,牆內的聚落以一個圓圈包圍一個十字架表示,牆外的聚落有的以武器表示,有的以山脈表示,而且這種圖像不只代表游牧民族,也都和搶劫、犯罪有關
早期的游牧民族(4000-2000 BC)其實並不在馬上作戰,而是在一種有輪的車輛上作戰(chariot),當時游牧民族的威脅性比較低,因為戰車的機動性不是很高
但西元前一千年左右游牧民族學會在馬背上作戰的技巧,自此叱吒歐亞大草原兩千多年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4:09 PM
作者以高盧人為例,闡釋城牆內的安逸生活會使戰士變得軟弱的說法
西元前四世紀時,高盧人在阿里亞河大敗羅馬軍隊,長驅直入羅馬城,高盧人自此成為羅馬人的噩夢,但是300年後凱撒卻輕易征服了高盧人
高盧人大概在西元一世紀時受到同化,他們也開始築牆,不再是在城牆外馳騁的民族,這些昔日兇猛的游牧民族,甚至開始恐懼他們的鄰居日耳曼人
高盧人的文明化不是特例,同樣的情形日後也會在其他游牧民族身上重演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1 PM
——
第二部 城牆的繁華盛世
(這部介紹城牆的第一個繁華盛世)
作者首先介紹啟示錄的預言,原來「哥格與瑪各」其實是「瑪各來的哥格」的變體
第一個將啟示錄預言和亞歷山大築牆的傳說連結的人是西元一世紀的猶太史學家約翰弗斯,他更直接表示瑪各人就是西堤恩人(Scythians),西堤恩人就是希臘語的草原騎馬民族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1 PM
中國
這章介紹漢代為了絲路交通而興築的城牆,這道城牆在二十世紀初由考古學家史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
作者寫:「你要怎麼做,才能把一個全長超過一千英里的東西給弄丟?把它放到塔克拉瑪干吧。」可見塔克拉瑪干環境之惡劣(塔克拉瑪干是土耳其語,本身的意思是「一個進得去、出不來的地方」)
漢武帝在這種鬼地方築長牆的瘋狂程度其實不下於秦始皇ry
這道牆是用茅草和沙土蓋的,如果不是沙漠的乾燥環境,其實應該也不好保存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1 PM
除了絲路城牆,作者也介紹當時綠洲城鎮的城防,就是因為張騫發現了這些文明的綠洲城市,才讓漢武帝興起築牆的構想
這些綠洲城市命運悲慘,無時不刻面對游牧民族的侵擾,有些城市被攻克後就成為沙漠中的廢墟,韌性比較堅強的城市則不斷在毀滅與重建中輪迴,例如一座叫巴克特里亞的城市就被毀滅了23次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2 PM
Sun, Mar 28, 2021 5:44 PM
羅馬
作者首先介紹哈德良長城,它和萬里長城一樣是一座邊界牆,橫跨了歐亞非三大洲,可說是西方文明最能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城牆
邊界牆雖然能保護整個帝國,但致命缺點就是必須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城牆不是蓋起來就好,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維護與守衛,一旦蓋了邊界牆,就必須派人到鳥不生蛋的邊境防守,而且無論城牆有多長,只要出現一個破口,敵人就能長驅直入,這意味著越長的牆,就需要派駐越多的人力,軍餉經常成為壓垮帝國經濟的壓力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2 PM
Sun, Mar 28, 2021 5:45 PM
哈德良長城在西元一百三十幾年落成後,羅馬帝國成為人間樂園,文化發展至巔峰
人們已經忘了昔日敵人的侵擾,畢竟邊境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大部分的羅馬人都沒有真正到邊境看過他們的城牆,但他們都對羅馬帝國固若金湯的城牆與士兵有無比的信心
然而哲學家皇帝奧理略在位期間(大約西元一百七十幾年時),帝國發生「安東尼大瘟疫」(Antonine Plague,這場瘟疫據說是透過絲路城牆,從遙遠的中國傳來),羅馬帝國因此死了五百萬人,導致兵源短缺,脆弱的邊境城防無法抵擋蠻族入侵,沒有城牆的羅馬城市一座接著一座陷落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2 PM
Sun, Mar 28, 2021 5:46 PM
羅馬的城市不是一開始就沒有城牆,但是帝國興興向榮之際,人口增加導致城市擴張至城牆之外,城牆當然就也失去意義,也不再有人去維護古老的城牆
由於後來建立守衛全帝國的邊界城牆,城市居民當然更不覺得有興建城牆的必要
西元二世紀末至四世紀,羅馬帝國飽受蠻族摧殘,邊境城牆紛紛被棄守,城市開始要塞化以求自保,人們為了自己的小命犧牲奢華的享樂,他們拆除神廟、澡堂、劇場、競技場,只為了取得石材興建城牆,昔日遼闊不受限的城市迅速萎縮,變成一座又一座的囚籠,人們則彷彿籠中之鳥
為了作戰,羅馬帝國也變得更極權,國防淘空了帝國的國庫,進而導致沉重的稅賦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3 PM
即使帝國岌岌可危,大部分的羅馬人還是不願作戰,已經安逸幾百年的羅馬人向來都是仰賴外籍傭兵
西元376年,昔日曾殺害羅馬皇帝、打劫羅馬帝國的哥德人遇到更可怕的敵手,匈奴人和亞蘭人(Alans)使他們淪為難民,哥德人轉而向羅馬帝國求助
羅馬收留了哥德人,不是因為他們仁慈,只是因為他們缺兵,認為這些驍勇善戰的哥德人前來投靠或許是個好機會,最後卻是引狼入室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3 PM
西元378年的艾德里安堡戰役中,羅馬人被哥德人打得四處逃散,當他們逃到艾德里安堡時,居民卻關起城牆不讓羅馬軍隊進入,可憐的羅馬士兵被殺得抵著城牆作戰,屍首堆積在城外
哥德人攻打新首都君士坦丁堡時,君士坦丁堡竟然沒有羅馬軍隊,只有一支阿拉伯人傭兵,當阿拉伯人和哥德人廝殺時,羅馬人就在城牆裡觀看
雖然還是有少數的羅馬人民會團結起來對抗外族,但畢竟還是少數,西元439年汪達爾人攻陷迦太基時,迦太基人甚至還一如往常去看賽馬表演
西羅馬皇帝遜位後,陷入黑暗時代的西歐持續築牆,不過大部分的長牆都沒有名字
泛若(゚Д゚;≡;゚Д゚)
@zrockabyz
Sun, Mar 28, 2021 5:14 PM
Sun, Mar 28, 2021 5:49 PM
東羅馬帝國也持續加強城防,除了迪奧多西為君士坦丁堡蓋的城牆,還有安納斯坦休斯興建的邊界牆
安納斯坦休斯長牆其實並不是位於邊界,而是比邊界更內縮,因為他認為這樣比較方便從君士坦丁堡徵召人力
查士丁尼在位期間也蓋了無數城牆,史學家Procopius剛開始還盡責地寫了幾卷查士丁尼的防禦工事,後來徹底放棄,只寫了清單XDDDD
即便如此,城牆的守衛依舊是個問題,西元550年匈奴人攻打時,安納斯坦休斯長牆竟然無人守衛,匈奴人好整以暇地拆牆,甚至連聲狗吠也沒有
東羅馬帝國最有名也最有效的城牆依然還是迪奧多西城牆,西元674-718年期間,阿拉伯人兩度圍城,第二次更多達二十萬大軍,都沒能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2:56 PM
Mon, Mar 29, 2021 5:21 PM
中國
中國對城牆的狂熱在北齊文宣帝統治時重燃,他為了築牆徵召了兩百萬人
隋朝也很重視城牆,隋煬帝徵召120萬人築牆,為了邊疆城防的補給,他也鑿了大運河,興築城墻和運河造成大量人力死傷,農田也因此荒蕪,有更多的人民死於飢荒
隋朝以後的朝代則對城牆沒什麼興趣,直到蒙古入侵中國,蒙古殘暴的屠殺震撼了中國,他們開始發現城牆有其必要,無論築牆會操死多少百姓,總是比被蠻族屠城好吧!
對蒙古的恐懼造就了明長城,然而明長城在滿族入侵時卻沒有發揮功能,在吳三桂的背叛下,滿族兵不血刃通過山海關
滿族如此輕易地通過長牆,再加上他們本是城牆外的居民,所以對城牆也不太重視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3:24 PM
西亞及中亞
波斯是西亞與中亞最主要的築牆民族,波斯原本也是剽悍的騎馬民族,但不同於匈奴或蒙古,他們征服文明世界後,開始搬進城牆,他們不只學習文明人的生活,也創造屬於自己的精緻文化
早在四世紀時,沙普爾二世就興建了沙普爾之壕防衛邊界,沙普爾二世在位時匈奴興起,素為宿敵的羅馬與波斯面對共同威脅時,不得不握手言和,羅馬還出資幫助波斯興建城牆抵禦匈奴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3:24 PM
即使有羅馬的資助,蓋長牆仍然讓波斯的國庫大失血,他們非常注重城牆的品質,為了烤磚,他們鑿運河以取得充足水源,而且每隔50碼就設立一座燒窯
四世紀到六世紀期間,波斯在國境北方蓋了無數精美長牆,城牆橫跨裏海和黑海,封鎖來自高加索山區的蠻族
然而七世紀崛起的阿拉伯人位於波斯南方,完全不受波斯辛苦建築的十幾道長牆阻礙,一舉殲滅了波斯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3:24 PM
阿拉伯人統治後持續加強城防,此時土耳其人已取代匈奴,成為當時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草原民族,十世紀時土耳其征服阿拉伯
土耳其不像波斯和阿拉伯那麼擅長統治文明國家,他放任灌溉系統廢棄,導致水道淤積、土地鹽鹼化;他也不重視邊境長牆,當蒙古攻打土耳其時,邊牆竟然毫無衛士駐防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3:25 PM
Mon, Mar 29, 2021 3:25 PM
蒙古秉持一貫的殘暴對土耳其城市進行屠城,土耳其死了數百萬人,昔日勇猛的草原民族在文明化後,多數人民變得軟弱畏戰,當時有人記述,有一名蒙古士兵單槍匹馬攻擊一個村莊,村裡17個男人竟然恐懼到聽從名士兵的命令,將彼此綁起來
蒙古也摧毀了城市賴以為生的灌溉系統,導致當地的文明幾乎滅絕,到了二十世紀時,他們的灌溉系統甚至還不比蒙古入侵前發達
雖然活下來的人仍然重建了城市,但他們再也沒有精力去蓋學校、圖書館、書店等無關生存的奢侈品,13世紀的巴格達有幾百間書店和圖書館、居民高達80萬,17世紀時,人口居然只有可憐的1萬5000人
他們也沒有精力再去蓋城牆,對城牆大概也失去信心,西亞及中亞地區的城牆盛世起於波斯,終於蒙古入侵,之後再也沒有大型的防禦工事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8 PM
Mon, Mar 29, 2021 5:26 PM
——
第三部 世界的轉型
(這部介紹城牆的沒落與轉型)
君士坦丁堡陷落
作者先講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說明在科技的發展下,再也沒有城牆是牢不可破的
在砲火發明前的一萬多年間,攻城技術沒有太大的進步,城牆仍然是有效的防禦手段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8 PM
Mon, Mar 29, 2021 5:27 PM
常用的攻城方技術包括:
1. 直接突進,通常搭配弓箭和投石索,以減少城牆上的士兵,靠近城牆時常使用雲梯輔助(但雲梯搖晃不穩,也很容易被推倒)
2. 使用破城槌和投石武器(投石武器有時也會殺傷己方)
3. 挖地道潛入城牆下,再點燃易燃物質,燒毀支撐城牆的木造架構,使城牆陷落
4. 使用攻城塔,這算是一種原始坦克,是三層樓高的木造物,覆有毛皮以免裡面的士兵遭到攻擊,下方裝設輪子推進城牆(攻城塔易燃而且很容易破壞)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9 PM
雖然君士坦丁堡的最後之役最有名的是土耳其人的新大砲,不過當時大砲還很原始,每次發射完都需要長時間的冷卻,不然砲管就會破裂,所以一天大概只能轟擊七次,羅馬士兵因此能趁機補強城牆
所以土耳其人不單是靠大砲,上述的所有攻城手法他們也用遍了,以挖地道來說,土耳其人至少挖了七條地道,但全被羅馬發現並破壞
其實要不是當時君士坦丁堡人實在太少,守住的希望還是很高的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9 PM
Mon, Mar 29, 2021 5:28 PM
愛爾蘭、蘇格蘭、俄羅斯
愛爾蘭、蘇格蘭、俄羅斯昔日的戰鬥民族,並不特別注重城牆的防禦,當城牆開始沒落,他們反而蓋起牆,顯得有點時空錯亂XD
在愛爾蘭和蘇格蘭築牆的其實是來自英格蘭的地主,他們害怕被野蠻的當地人攻擊,在十五世紀後期紛紛建造石塔,並以稱為佩爾(Pale)的木柵欄防禦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9 PM
俄羅斯最早的牆是基輔羅斯在烏克蘭建造的數道龍之牆,不過建牆原因不明,基輔羅斯在13世紀時也慘遭蒙古蹂躪,他們的城牆幾乎沒發揮什麼作用,當時匈牙利和波蘭也經歷了這場浩劫
曾經是歐亞大陸噩夢的蒙古部族後來自動瓦解,可能是因為缺乏有魅力的領袖繼續統領他們,而且游牧民族本來就很難維持這麼龐大的聚落,不過散落的蒙古部族還是時不時會侵擾俄羅斯(他們稱為克里米亞韃靼人)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9 PM
Mon, Mar 29, 2021 5:29 PM
被蒙古統治的恐懼讓俄羅斯人在16-17世紀興建大量城牆,俄羅斯雖然是築牆界的後起之秀,但他們蓋的牆總長度遠遠超越羅馬和波斯,僅次於中國
這些城牆主要是木造的,為了徵召築牆的勞力,俄羅斯的農民自此淪為農奴
17世紀末的彼得大帝除了興建城牆防禦,還利用哥薩克人攻打克里米亞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也漸漸文明化,歐亞大草原的最後一批蠻族自此消失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09 PM
Mon, Mar 29, 2021 5:31 PM
美洲
在發現新世界前,美洲文明和歐亞非毫無瓜葛,但他們最興盛的文明也都是城牆文明,馬雅、印加、阿茲特克文明全都有長牆
與中南美洲相反,北美洲沒有牆,因為他們的居民就像歐亞大草原的騎馬民族,全都是戰士民族,最知名的種族就是印地安人
歐洲人侵略美洲時,他們早已走出被蠻族侵擾征服的陰影,因此他們對北美洲的原始族群很陌生;他們以先進武器攻克中南美洲文明,顛覆過去較原始的民族攻擊較文明的城市的常態,在新大陸,反而是較文明的民族站在牆的另一方
這章有介紹原始主義,對自然原始生活的欽慕和對蠻族的浪漫化,我比較沒興趣就不紀錄了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31 PM
Mon, Mar 29, 2021 5:32 PM
——
第四部 象徵的破碎(城牆功能的轉換、第二個城牆盛世)
中國
作者先介紹了傳統城牆的最後之戰,中國萬里長城在日軍入侵時,其實還是有發揮一定功效,守軍一度能抵擋入侵者,不過終究是暫時的現象
在現代先進武器的炮轟下,日軍在1933/4/11攻破冷口關,長城自此陷落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32 PM
法國
法國介紹的是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之前還有一道有名的牆叫「鐵之障壁」,一戰時一度抵擋德軍「大貝莎重砲」的猛攻,或許法國人因此對城牆仍有一定程度的信心
即使法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他們仍然恐懼德國將會再次入侵,認為有必要強化他們的邊疆
但是法國想打造的不是傳統城牆,馬奇諾防線是一座「火力之牆」,目的是保護法國的軍火,貝當元帥認為只要保護好槍砲,槍砲便能保護法國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32 PM
馬奇諾防線實際上是一座地下碉堡,砲塔平常隱藏於地面下,如果敵軍攻破7噸重的鋼鐵門,砲塔才會升至地面攻擊敵人,操砲員仍然在地底下控制,萬一防線真的不幸被攻克,還設有自爆裝置
馬奇諾防線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聚集眾多工人打造防禦壁壘,法國從1926年開始建造,1939年完工
二戰開打後,碉堡裡的士兵穿著印製「別想通過」標語的卡其色軍服,在他們的地下迷宮裡等待德軍到來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32 PM
Mon, Mar 29, 2021 5:34 PM
德軍始終沒有來,德國很明智地認為最好避開這個東西,從低地國與亞爾丁森林入侵法國,這是兩條法國始終樂觀相信德國不會選擇的路線,所以沒有絲毫防禦
法國迅速淪陷,馬奇諾防線還屹立在原地,沒有任何目標可以射擊,淪為歷史上的笑柄,馬奇諾防線自此成為愚蠢的代名詞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32 PM
Mon, Mar 29, 2021 5:35 PM
不過作者也指出,馬奇諾防線並沒有那麼不堪,希特勒控制法國後決定毀了馬奇諾防線,結果馬奇諾防線抵抗了德軍的瘋狂轟炸,德軍完全無法佔領防線的任何一部分,在德軍包圍三個月後,法國士兵才因為糧食耗盡投降
由此看來馬奇諾防線確實是無敵的,要是法國有能力將他們的邊界蓋滿這種碉堡,希特勒可能就無法入侵法國了
德國佔領馬奇諾防線後,也研究了馬奇諾防線的構造,將他的結構運用在德國後來建的幾個碉堡中
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至今還屹立在原地,部分基地還開放觀光,不過它們很少出現在明信片上,畢竟這批偉大的軍事防禦非但無法成為法國的驕傲,還是他們最深的恥辱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48 PM
柏林圍牆
之後介紹的都不是傳統作為軍事防禦的城牆,這種牆終究落伍了,牆在現代出現了新的象徵與功能
柏林圍牆建立的目的不是警告人們「不要過來」,而是「不要出去」,他是東德為了防止人民持續逃向西德而矗立
柏林圍牆長期被視為共產主義壓迫自由的象徵,作者認為柏林圍牆被炒作得太過火了,他說:「記者、影片製作人、新聞特派員從中獲得了故事素材,說故事的人變得比這個故事本身更巨大」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49 PM
Mon, Mar 29, 2021 5:38 PM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除了萬里長城,大概沒有其他牆比柏林圍牆更有名了,但其實它根本不是第一座防止共產世界人民逃向西方的牆,也不是第一座開放的牆,連許多專業學者都不曉得,除了柏林圍牆之外,共產國家還有更多的實體「鐵幕」
東西德在柏林以外的地區早有長達870英里的牆,奧匈之間也有類似的牆
奧匈邊界牆是最早開放的牆,當時只認為是舉辦一個小型的儀式性活動,結果造成600人逃跑,匈牙利軍官拒絕開槍,奧地利人傻眼跳腳
泛若(゚Д゚;≡;゚Д゚)
@zrockabyz
Mon, Mar 29, 2021 4:49 PM
Mon, Mar 29, 2021 5:39 PM
牆的第二盛世
由於伊斯蘭恐怖主義和非法移民問題,西元兩千年後,越來越多牆在國家的邊界立起,規模遠遠超越古代中國、羅馬、波斯的總和
美國早在1993年就開始築牆,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任內都持續築牆,希拉蕊.柯林頓也支持築牆,他們曉得牆在人民心中的不堪形象,因此小心謹慎地稱它為「安全防護」
2009年美國已經築了700英里的「安全防護」,戈巴契夫還很好笑地表示:「好吧,我沒有要重述雷根總統說過的話,但我想中國的萬里長城或柏林圍牆的功用其實不高、不高啊。」XDDDDDDDD
目前的三大築牆國為阿拉伯、以色列、印度,其他地區就不提了,作者還提到起源於好萊塢名流的「門禁社區」,也是現代的另一種牆
載入新的回覆
《城牆: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
作者:大衛.弗萊
其實原文書名副標只有「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是中文版自己加的
本書的時間維度從西元前兩千年到西元兩千年後,以時間軸來說,遠遠不只是「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
作者講述超過四千年、橫跨歐、亞、非、美四大洲的城牆歷史,見解精闢又不會太艱澀或枯燥,是相當了不起的傑作
沒有城牆,人們只能活在恐懼中,隨時準備迎戰剽悍的蠻族,無暇發展更精緻的文化
城牆也是「文明人」恐懼蠻族的具體象徵,伏爾泰就稱呼萬里長城為「恐懼的紀念碑」
這本書最可貴的是,作者並不只從文明的築牆者這端解釋歷史,他也置身城牆的另一端,從不願被城牆與文明馴服的蠻族眼中看待歷史
這些剽悍的民族自小就接受戰爭訓練,所有的男性都是士兵(土耳其人和蒙古人的語言中沒有士兵這個詞彙,因為「男人」這個字就涵蓋了士兵的意思),女性則承接所有勞務工作
他們蔑視住在城牆內的人們,認為他們的男人只做些女人做的事而不肯打仗,斯巴達人便戲稱城牆內的區域為「女人區」
直到後來蠻族再也不能抗拒人的本性,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中慢慢被同化,俄羅斯也利用兇猛的哥薩克人消滅歐亞大草原的最後一批蠻族
自此文明人建牆抵禦蠻族入侵的史觀開始扭轉,在新大陸,反而是文明人帶著砲火攻克原住民所築的城牆
守城者打的是一場必敗無疑的仗,從君士坦丁堡城牆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的大砲攻破開始,城牆就再也無法保障城市的安全,就算是萬里長城這樣浩大的邊界城牆,面對轟炸機也是束手無策
這些牆被設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抵擋敵人的入侵,而是對抗手無寸鐵(或至少沒高科技武器)的人民,例如防止東德人民逃跑的柏林圍牆,以及防範伊斯蘭恐怖主義與非法移民的城牆
現代築牆技術自然不是古老城牆能比擬,築牆的速度更快、需要的人力更少,牆也更堅固、更長,並配有高科技設備進行監視與防禦,不像過去築牆、維護牆體和守衛邊疆的費用幾乎會耗盡各大帝國的國庫
當移民無法順利進入他們常去的阿拉伯、以色列、印度時,他們開始將目標轉向歐洲
雖然他們的目標主要是西歐,但成為必經之地的南歐和東歐不堪其擾,也築起了城牆,希臘築牆後,有效減少了90%的移民,其他歐洲國家紛紛起而效尤,匈牙利在築牆前最多一天有高達一萬名移民湧入,築牆後平均每天只剩40名
美墨間的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在川普聲稱要造牆後獲得廣大的關注,但其實美國更早之前就在美墨邊界築牆了
由於這座牆實在太有名、太令人無法忽視,以至於許多西方學者將築牆視為中國人的民族性,藍詩玲說中國有「蓋牆的衝動」、「中國人愛好蓋牆把自己圍起來」,歐文.拉提摩爾說:「(中國)一定傳承了某種東西,使中國人持續支持在邊境築牆」
然而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國家都有一段築牆的歷史,現在也持續在築牆,築牆不是中國人的民族性,而是普世現象,只要恐懼的本能尚未從人性中泯滅,牆或許永遠也不會從歷史中退場
有時會出現見解獨到、既美麗又有智慧的文句,是這本書我很喜歡的部分,以下摘要幾句:
「不妨把城牆想像成一座巨大久遠的石造時間軸,一端住的是古人,另一端住的是現代人,但這兩種人總是住在城牆的同一面,與另一側看不見的敵人對峙。」
「戰爭不僅是存在於不築牆的世界裡,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不築牆的世界定義了戰爭。」
「羅馬晚期的城市迅速轉型為要塞形態,其規模高聳且必然蓋有城牆,經常有水域環繞四周。看見這麼多城鎮重建之外觀與其鐵器時代的祖輩相符,一種似曾相識的奇怪感受油然而生,好像從前那盤據高盧世界的「要塞市鎮」只是小睡片刻而已,做了個有澡堂、有劇場的南柯之夢,然後在三百年後甦醒後,竟與其凱撒時代的模樣毫無二致。」
自我有印象以來好像沒看過錯字這麼多的書,這就算了,譯文非常不通順,充斥著不符合中文語法的翻譯句,也很多詞不達意的用詞和贅字,有時候譯文甚至會表達出明顯跟原文相反的意思
譯註很多,我很感謝譯者願意花時間註解補充典故(作者用典不少),或是解釋他譯不出的雙關語,但有一種譯註我覺得非常奇怪,這種註解完全無關於翻譯,是譯者自己試圖解釋作者表達比較模稜兩可的文句
我個人認為作者這樣表達,就是要讀者自己去思考,譯者把它寫進譯註非常奇怪,更不用說譯者的想法並不能代表讀者的想法,甚至可能根本不是作者的想法,所以做這種註解我覺得很不妥當
以下大致紀錄一下
——
兩河流域
首先介紹的是舒爾吉王(西元前兩千年的烏爾國王)興建的大地之牆,這是文獻紀錄最早的牆,是為了防範敘利亞山區的游牧民族亞摩利人
大地之牆並沒有留下來,因為是泥土砌的,難以保存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還挺可愛的,在神話中,是神先挖掘了灌溉溝渠和水井(可見灌溉系統對兩河流域的重要性),但神顯然發現這種粗重工作和他們的身分不太相稱,於是就創造了人來做苦工XDDDDD
考古學家發現年代最早的牆是敘利亞長城,這座牆早於大地之牆,由於沒有文獻記載,發現的法國考古學家就將它命名為「好長的牆」(Trés Long Mur)XDDDDDD
在大地之牆之後也有別的牆,例如有一道就被國王命名為「那道可以阻絕亞摩利人的牆」,真是務實的名字啊XDDDD
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也造了大量的牆,而且他的牆是用磚頭砌的,這時大概是西元前五百多年
西元前1600-1100的邁錫尼文明就已經有了城牆,作者以斯巴達和雅典兩個極端的城市為例介紹古典時期(479-338 BC)
斯巴達早期其實還是滿文明的,但他們相信文化會使人軟弱,開始頒布禁奢法令,文明因此倒退,他們也禁止所有會刺激慾念的貨物進口,甚至禁止使用金銀貨幣
雅典雖然築了長牆,但不同於斯巴達的保守封閉,雅典向世界敞開大門,是當時人文薈萃之所
不過雅典的邊界牆計畫被馬其頓人打亂陣腳,馬其頓入侵後,他們連忙強化雅典城防,再也沒人去管邊界牆了
這章介紹為了抵禦匈奴而興建的秦長城
作者解釋游牧民族為何頻繁入侵城市,游牧民族其實可以依賴他們的牲口自給自足,但必須逐草而居
一般來說各部族會散居,避免互相爭奪資源,但富有領袖魅力的酋長統一各部族時,龐大的人口會導致數百萬頭牲口吃不飽,而需要頻繁遷徙,頻繁遷徙又會導致馬匹死亡,這也使他們打劫途經的城市成為必然
游牧民族並不認為燒殺擄掠是不道德的,他們反而以此為傲,貝都因人更稱「掠奪就是我們的農業」
早期的游牧民族(4000-2000 BC)其實並不在馬上作戰,而是在一種有輪的車輛上作戰(chariot),當時游牧民族的威脅性比較低,因為戰車的機動性不是很高
但西元前一千年左右游牧民族學會在馬背上作戰的技巧,自此叱吒歐亞大草原兩千多年
西元前四世紀時,高盧人在阿里亞河大敗羅馬軍隊,長驅直入羅馬城,高盧人自此成為羅馬人的噩夢,但是300年後凱撒卻輕易征服了高盧人
高盧人大概在西元一世紀時受到同化,他們也開始築牆,不再是在城牆外馳騁的民族,這些昔日兇猛的游牧民族,甚至開始恐懼他們的鄰居日耳曼人
高盧人的文明化不是特例,同樣的情形日後也會在其他游牧民族身上重演
第二部 城牆的繁華盛世(這部介紹城牆的第一個繁華盛世)
作者首先介紹啟示錄的預言,原來「哥格與瑪各」其實是「瑪各來的哥格」的變體
第一個將啟示錄預言和亞歷山大築牆的傳說連結的人是西元一世紀的猶太史學家約翰弗斯,他更直接表示瑪各人就是西堤恩人(Scythians),西堤恩人就是希臘語的草原騎馬民族
這章介紹漢代為了絲路交通而興築的城牆,這道城牆在二十世紀初由考古學家史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
作者寫:「你要怎麼做,才能把一個全長超過一千英里的東西給弄丟?把它放到塔克拉瑪干吧。」可見塔克拉瑪干環境之惡劣(塔克拉瑪干是土耳其語,本身的意思是「一個進得去、出不來的地方」)
漢武帝在這種鬼地方築長牆的瘋狂程度其實不下於秦始皇ry
這道牆是用茅草和沙土蓋的,如果不是沙漠的乾燥環境,其實應該也不好保存
這些綠洲城市命運悲慘,無時不刻面對游牧民族的侵擾,有些城市被攻克後就成為沙漠中的廢墟,韌性比較堅強的城市則不斷在毀滅與重建中輪迴,例如一座叫巴克特里亞的城市就被毀滅了23次
作者首先介紹哈德良長城,它和萬里長城一樣是一座邊界牆,橫跨了歐亞非三大洲,可說是西方文明最能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城牆
邊界牆雖然能保護整個帝國,但致命缺點就是必須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城牆不是蓋起來就好,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維護與守衛,一旦蓋了邊界牆,就必須派人到鳥不生蛋的邊境防守,而且無論城牆有多長,只要出現一個破口,敵人就能長驅直入,這意味著越長的牆,就需要派駐越多的人力,軍餉經常成為壓垮帝國經濟的壓力
人們已經忘了昔日敵人的侵擾,畢竟邊境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大部分的羅馬人都沒有真正到邊境看過他們的城牆,但他們都對羅馬帝國固若金湯的城牆與士兵有無比的信心
然而哲學家皇帝奧理略在位期間(大約西元一百七十幾年時),帝國發生「安東尼大瘟疫」(Antonine Plague,這場瘟疫據說是透過絲路城牆,從遙遠的中國傳來),羅馬帝國因此死了五百萬人,導致兵源短缺,脆弱的邊境城防無法抵擋蠻族入侵,沒有城牆的羅馬城市一座接著一座陷落
由於後來建立守衛全帝國的邊界城牆,城市居民當然更不覺得有興建城牆的必要
西元二世紀末至四世紀,羅馬帝國飽受蠻族摧殘,邊境城牆紛紛被棄守,城市開始要塞化以求自保,人們為了自己的小命犧牲奢華的享樂,他們拆除神廟、澡堂、劇場、競技場,只為了取得石材興建城牆,昔日遼闊不受限的城市迅速萎縮,變成一座又一座的囚籠,人們則彷彿籠中之鳥
為了作戰,羅馬帝國也變得更極權,國防淘空了帝國的國庫,進而導致沉重的稅賦
西元376年,昔日曾殺害羅馬皇帝、打劫羅馬帝國的哥德人遇到更可怕的敵手,匈奴人和亞蘭人(Alans)使他們淪為難民,哥德人轉而向羅馬帝國求助
羅馬收留了哥德人,不是因為他們仁慈,只是因為他們缺兵,認為這些驍勇善戰的哥德人前來投靠或許是個好機會,最後卻是引狼入室
哥德人攻打新首都君士坦丁堡時,君士坦丁堡竟然沒有羅馬軍隊,只有一支阿拉伯人傭兵,當阿拉伯人和哥德人廝殺時,羅馬人就在城牆裡觀看
雖然還是有少數的羅馬人民會團結起來對抗外族,但畢竟還是少數,西元439年汪達爾人攻陷迦太基時,迦太基人甚至還一如往常去看賽馬表演
西羅馬皇帝遜位後,陷入黑暗時代的西歐持續築牆,不過大部分的長牆都沒有名字
安納斯坦休斯長牆其實並不是位於邊界,而是比邊界更內縮,因為他認為這樣比較方便從君士坦丁堡徵召人力
查士丁尼在位期間也蓋了無數城牆,史學家Procopius剛開始還盡責地寫了幾卷查士丁尼的防禦工事,後來徹底放棄,只寫了清單XDDDD
即便如此,城牆的守衛依舊是個問題,西元550年匈奴人攻打時,安納斯坦休斯長牆竟然無人守衛,匈奴人好整以暇地拆牆,甚至連聲狗吠也沒有
東羅馬帝國最有名也最有效的城牆依然還是迪奧多西城牆,西元674-718年期間,阿拉伯人兩度圍城,第二次更多達二十萬大軍,都沒能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中國對城牆的狂熱在北齊文宣帝統治時重燃,他為了築牆徵召了兩百萬人
隋朝也很重視城牆,隋煬帝徵召120萬人築牆,為了邊疆城防的補給,他也鑿了大運河,興築城墻和運河造成大量人力死傷,農田也因此荒蕪,有更多的人民死於飢荒
隋朝以後的朝代則對城牆沒什麼興趣,直到蒙古入侵中國,蒙古殘暴的屠殺震撼了中國,他們開始發現城牆有其必要,無論築牆會操死多少百姓,總是比被蠻族屠城好吧!
對蒙古的恐懼造就了明長城,然而明長城在滿族入侵時卻沒有發揮功能,在吳三桂的背叛下,滿族兵不血刃通過山海關
滿族如此輕易地通過長牆,再加上他們本是城牆外的居民,所以對城牆也不太重視
波斯是西亞與中亞最主要的築牆民族,波斯原本也是剽悍的騎馬民族,但不同於匈奴或蒙古,他們征服文明世界後,開始搬進城牆,他們不只學習文明人的生活,也創造屬於自己的精緻文化
早在四世紀時,沙普爾二世就興建了沙普爾之壕防衛邊界,沙普爾二世在位時匈奴興起,素為宿敵的羅馬與波斯面對共同威脅時,不得不握手言和,羅馬還出資幫助波斯興建城牆抵禦匈奴
四世紀到六世紀期間,波斯在國境北方蓋了無數精美長牆,城牆橫跨裏海和黑海,封鎖來自高加索山區的蠻族
然而七世紀崛起的阿拉伯人位於波斯南方,完全不受波斯辛苦建築的十幾道長牆阻礙,一舉殲滅了波斯
土耳其不像波斯和阿拉伯那麼擅長統治文明國家,他放任灌溉系統廢棄,導致水道淤積、土地鹽鹼化;他也不重視邊境長牆,當蒙古攻打土耳其時,邊牆竟然毫無衛士駐防
蒙古也摧毀了城市賴以為生的灌溉系統,導致當地的文明幾乎滅絕,到了二十世紀時,他們的灌溉系統甚至還不比蒙古入侵前發達
雖然活下來的人仍然重建了城市,但他們再也沒有精力去蓋學校、圖書館、書店等無關生存的奢侈品,13世紀的巴格達有幾百間書店和圖書館、居民高達80萬,17世紀時,人口居然只有可憐的1萬5000人
他們也沒有精力再去蓋城牆,對城牆大概也失去信心,西亞及中亞地區的城牆盛世起於波斯,終於蒙古入侵,之後再也沒有大型的防禦工事
第三部 世界的轉型(這部介紹城牆的沒落與轉型)
君士坦丁堡陷落
作者先講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說明在科技的發展下,再也沒有城牆是牢不可破的
在砲火發明前的一萬多年間,攻城技術沒有太大的進步,城牆仍然是有效的防禦手段
1. 直接突進,通常搭配弓箭和投石索,以減少城牆上的士兵,靠近城牆時常使用雲梯輔助(但雲梯搖晃不穩,也很容易被推倒)
2. 使用破城槌和投石武器(投石武器有時也會殺傷己方)
3. 挖地道潛入城牆下,再點燃易燃物質,燒毀支撐城牆的木造架構,使城牆陷落
4. 使用攻城塔,這算是一種原始坦克,是三層樓高的木造物,覆有毛皮以免裡面的士兵遭到攻擊,下方裝設輪子推進城牆(攻城塔易燃而且很容易破壞)
所以土耳其人不單是靠大砲,上述的所有攻城手法他們也用遍了,以挖地道來說,土耳其人至少挖了七條地道,但全被羅馬發現並破壞
其實要不是當時君士坦丁堡人實在太少,守住的希望還是很高的
愛爾蘭、蘇格蘭、俄羅斯昔日的戰鬥民族,並不特別注重城牆的防禦,當城牆開始沒落,他們反而蓋起牆,顯得有點時空錯亂XD
在愛爾蘭和蘇格蘭築牆的其實是來自英格蘭的地主,他們害怕被野蠻的當地人攻擊,在十五世紀後期紛紛建造石塔,並以稱為佩爾(Pale)的木柵欄防禦
曾經是歐亞大陸噩夢的蒙古部族後來自動瓦解,可能是因為缺乏有魅力的領袖繼續統領他們,而且游牧民族本來就很難維持這麼龐大的聚落,不過散落的蒙古部族還是時不時會侵擾俄羅斯(他們稱為克里米亞韃靼人)
這些城牆主要是木造的,為了徵召築牆的勞力,俄羅斯的農民自此淪為農奴
17世紀末的彼得大帝除了興建城牆防禦,還利用哥薩克人攻打克里米亞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也漸漸文明化,歐亞大草原的最後一批蠻族自此消失
在發現新世界前,美洲文明和歐亞非毫無瓜葛,但他們最興盛的文明也都是城牆文明,馬雅、印加、阿茲特克文明全都有長牆
與中南美洲相反,北美洲沒有牆,因為他們的居民就像歐亞大草原的騎馬民族,全都是戰士民族,最知名的種族就是印地安人
歐洲人侵略美洲時,他們早已走出被蠻族侵擾征服的陰影,因此他們對北美洲的原始族群很陌生;他們以先進武器攻克中南美洲文明,顛覆過去較原始的民族攻擊較文明的城市的常態,在新大陸,反而是較文明的民族站在牆的另一方
這章有介紹原始主義,對自然原始生活的欽慕和對蠻族的浪漫化,我比較沒興趣就不紀錄了
第四部 象徵的破碎(城牆功能的轉換、第二個城牆盛世)
中國
作者先介紹了傳統城牆的最後之戰,中國萬里長城在日軍入侵時,其實還是有發揮一定功效,守軍一度能抵擋入侵者,不過終究是暫時的現象
在現代先進武器的炮轟下,日軍在1933/4/11攻破冷口關,長城自此陷落
法國介紹的是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之前還有一道有名的牆叫「鐵之障壁」,一戰時一度抵擋德軍「大貝莎重砲」的猛攻,或許法國人因此對城牆仍有一定程度的信心
即使法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他們仍然恐懼德國將會再次入侵,認為有必要強化他們的邊疆
但是法國想打造的不是傳統城牆,馬奇諾防線是一座「火力之牆」,目的是保護法國的軍火,貝當元帥認為只要保護好槍砲,槍砲便能保護法國
馬奇諾防線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聚集眾多工人打造防禦壁壘,法國從1926年開始建造,1939年完工
二戰開打後,碉堡裡的士兵穿著印製「別想通過」標語的卡其色軍服,在他們的地下迷宮裡等待德軍到來
法國迅速淪陷,馬奇諾防線還屹立在原地,沒有任何目標可以射擊,淪為歷史上的笑柄,馬奇諾防線自此成為愚蠢的代名詞
由此看來馬奇諾防線確實是無敵的,要是法國有能力將他們的邊界蓋滿這種碉堡,希特勒可能就無法入侵法國了
德國佔領馬奇諾防線後,也研究了馬奇諾防線的構造,將他的結構運用在德國後來建的幾個碉堡中
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至今還屹立在原地,部分基地還開放觀光,不過它們很少出現在明信片上,畢竟這批偉大的軍事防禦非但無法成為法國的驕傲,還是他們最深的恥辱
之後介紹的都不是傳統作為軍事防禦的城牆,這種牆終究落伍了,牆在現代出現了新的象徵與功能
柏林圍牆建立的目的不是警告人們「不要過來」,而是「不要出去」,他是東德為了防止人民持續逃向西德而矗立
柏林圍牆長期被視為共產主義壓迫自由的象徵,作者認為柏林圍牆被炒作得太過火了,他說:「記者、影片製作人、新聞特派員從中獲得了故事素材,說故事的人變得比這個故事本身更巨大」
東西德在柏林以外的地區早有長達870英里的牆,奧匈之間也有類似的牆
奧匈邊界牆是最早開放的牆,當時只認為是舉辦一個小型的儀式性活動,結果造成600人逃跑,匈牙利軍官拒絕開槍,奧地利人傻眼跳腳
由於伊斯蘭恐怖主義和非法移民問題,西元兩千年後,越來越多牆在國家的邊界立起,規模遠遠超越古代中國、羅馬、波斯的總和
美國早在1993年就開始築牆,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任內都持續築牆,希拉蕊.柯林頓也支持築牆,他們曉得牆在人民心中的不堪形象,因此小心謹慎地稱它為「安全防護」
2009年美國已經築了700英里的「安全防護」,戈巴契夫還很好笑地表示:「好吧,我沒有要重述雷根總統說過的話,但我想中國的萬里長城或柏林圍牆的功用其實不高、不高啊。」XDDDDDDDD
目前的三大築牆國為阿拉伯、以色列、印度,其他地區就不提了,作者還提到起源於好萊塢名流的「門禁社區」,也是現代的另一種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