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fer
最近又看到一些看似考慮比台語更弱勢的族群,但最後仍回歸「用華語」的言論。

我在德國參加一個跨國計畫,十幾個人都來自不同國家,但我不知道為何剛好很多人都有德國經驗,或在學校修德語當第二外語。所以他們有時候會自動切換成德語。有次向一位瑞典人抒發說,感覺歐洲人隨便都會說三種語言。

他說「不,我會三種語言,我爸媽會瑞典語跟英語。」他英語是第一外語,但德語超好。(我德語又不好怎麼判斷他的程度?我有次剛好聽到某位德國人切換成英語跟他道歉說因為他德語太好誤以為他是德國人。)

我當時只覺得他在炫耀,「只」會?

那時沒有發現,其實我爸媽也會兩種語言,台語跟華語,我媽甚至會一點客家話(在客庄讀高職),我加上英語也勉強算會三種語言了,只是除了華語的重要性長期被刻意壓抑跟弱化。幾代過去,也就真的逐漸變弱了。
gnezdniwde
印象中瑞典的非母語英語流暢使用人口也是在歐洲名列前茅,所以大概真的很不是炫耀吧
lenfer
gnezdniwde : 確實聽說北歐都這樣,雖然我只去過丹麥晃兩天。反正我那時候讀到的意思是「其實像我這樣會三種語言的不是全部啦」XD
gnezdniwde
(題外)我帶的瑞典小朋友說他覺得他學不起來德文的,我跟他說怎麼可能你距離比較遠的英文都能講成這樣你寫下來自己比較一下德文是不是更像 XD 不過也有可能是我遠遠看歐洲語言都互相有像
lenfer
(續噗首)
剛才看到這個,日本時代的「福建人」語言使用調查
https://images.plurk.com/10WVeWdNQ0NZFbj1CKsYuc.png
那時人數多而自我中心最嚴重的福建移民都有動力跟環境學習原住民語言。

我是前陣子才知道我媽會一點客家話,覺得全華語教育體制可能真的剝奪了台灣人對這種「自然接觸即可能有非母語溝通能力」的想像。啊,其實本來語言能力就不是跟著族群的啊。

應該說分成兩層:第一是不相信這麼簡單就可以學會母語以外的語言,第二是就算明顯社會中這麼多雙語甚至三語人士,華語外語言的重要性刻意被壓抑而普遍不認為這是技能。
lenfer
gnezdniwde : 遠遠看覺得歐洲語言都互相有像+1 XDDD
壞Mizu🌱自分のBPMで
想起之前在英國的一個西班牙同事會用法語和法國同事聊天...(聽不懂XD)
不過其實台灣香港都蠻多人會中英日三語的?
lenfer
壞Mizu🌱自分のBPMで : 英文是義務教育,日文在台灣的話應該是流行文化的關係有接觸動力,所以很多人選擇作為第二外語學習(我到現在還是只認得幾個平假名而已orz
梅子
其實……我覺得可以先問,而要問的時候不要只問「會不會講台語」很多人只會聽不會講
buggygirl
不過我覺得歐洲的風氣不是刻意塑造大家會說多國語言?可能更想自主學習(不過我對這方面不熟悉,希望知道的人能夠分享)
之前我的碩班指導在瑞士分享學台語的優點時,其中有一點是學台語學羅馬拼音以後學英語會很方便,當時的歐洲學者都超難以理解為什麼學自己的母語要以能學英語當優勢條件
lenfer
梅子 : 確實如果是要溝通的話,只要互相聽得懂就可以,還真的不一定雙方要講同一個語言。其實現在台灣普遍講的也不會是「純」的某語言,而會互相影響而摻雜。像上面那篇文章說的狀況,直接回以華語都比他再強調一次「講華語=尊重」這種去脈絡的原則來得好,強調「只要有人聽不懂就一定要用華語才是尊重」這樣的觀念只會讓本土語言更沒有使用機會。我覺得溝通其實有時候有很多空間,像是我寫信給房東都用英語,為了避免誤會,有些名詞會改用德語,他們回信就是全德語。
梅子
lenfer : 其實講華語不代表尊重,只是他們懶的學別人母語吧
lenfer
buggygirl : 「把比較容易學英語當成學母語的賣點」就是因為很多人認為母語不重要英語才重要吧QQ
遇到的歐洲人確實比較多是自主學習其他外語,我噗首講得比較誇張是當時相較之下覺得自己很弱。但其實那些人都受過高等教育,若要看整個社會其實只會母語和少量英語的也不少,所以我那時的羨慕心態其實很無謂,除了沒有注意到台灣人大部分通雙語,觀察歐洲的狀況也有點限於同溫層。但是在德國英語平均比台灣能溝通應該是真的,畢竟也是學校有教,然後他們如果去鄰國旅遊不會當地語言,應該多少就會需要基本英語溝通能力吧?

梅子 : 就是去脈絡。反正學校有教,大家都已經會華語了,然後再結合「就是要講所有人都聽得懂的語言才是尊重」,但就沒有去質疑華語變成台灣通用語的這個過程……就是混淆無可奈何跟理所當然吧。
梅子
就之前有人抱怨原住民拿很多資源,其他語言都沒有,結果一查,華語花的資源最多,推廣最兇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