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魚(aboutfish)
藍祖蔚:

台灣有過這樣一位記者。在執政黨可以影響報社任免總編輯的年代,她用一隻筆,挑戰了國民黨文工會;她用一隻筆,擋下了剪刀,保全了台灣新電影的尊嚴與生氣。

她叫楊士琪...1983年8月15日聯合報第9版,登出中影面對檢舉及文工會干預,要修剪萬仁導演《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楊士琪報導:萬仁在兩度接到修改指示後,跡近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原作者黃春明也說,有關單位硬要把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涵延伸到其他層面上,他難以接受。

這就是電影史上著名的削蘋果事件 

削蘋果事件:真相拼圖 1 - 藍色電影夢
關魚(aboutfish)
因為昨天批判了一位聯合報記者寫的高麗菜新聞,今天來跟大家介紹當年聯合報的優秀記者 
@aboutfish - 2020年9月 高麗菜育苗場連續2旬售出量破540萬株(紅燈),已逼近「紫爆」...
關魚(aboutfish)
續引述噗首文,萬仁導演補充說明當時情況如下:
中華民國影評人協會以打字黑函給中國國民黨文工會:六點修剪與一點修改意見。文工會下公文給,下屬黨營中影公司,明驥總經理。
我向小野要到公文影印。8月14日傍晚左右,在忠孝東路聯合報大樓前公用電話亭,投下一元鎳幣,楊士琪下樓......。

電話中,我問士琪敢不敢寫,(當年的文工會比起今天的文傳會,像猛虎對幼犬。沒幾個人敢拔虎鬚)她回答要看到公文。

她拿到影印公文,看了一眼,掉頭就走回大樓。

第二天,聯合報影劇頭版(或次大版?)。

第三天詹宏志加大版跟上...。(當時的潛規則是不跟別報獨家)

1984年5月20日楊士琪因氣喘發作猝逝
孤鳥單飛 台灣民主 不容破壞
早安台灣! 禮拜一加油! (wave)
關魚(aboutfish)
署名楊士琪的特稿中詳細列出了中影已先行修剪的內容:
(1)美國軍車撞人後,血跡暈染轉換的違建區俯瞰鏡頭和違建中景。
(2)美軍上校進入違建區尋人的經過。
(3)江阿吉(顏正國)未交班費,遭導師罰站的情節。
(4)江妻(江霞)在美軍醫院偷衛生紙的鏡頭。
關魚(aboutfish)
8月13日黨部高官邀請專家會檢「兒」片,又要求修正下列四個地方:
(1)導師對江阿吉說話的口氣改溫柔一點。
(2)外事警察說:「被美國人撞了算運氣,被中國人撞了,現在還用草蓆蓋著呢!」這一段對白改為緩和。
(3)更改工人羨慕江阿發撞車後反而享福的心態。
(4)江阿發(卓勝利)一面吃蘋果一面沾沾自喜,改為感嘆美國蘋果的滋味並不佳。 
《兒子的大玩偶(修復版)》The Sandwich Man |全新數位修復預告 Trailer|中影,中...
關魚(aboutfish)
續引述:1985年1月28日剛製作完成《青梅竹馬》的導演楊德昌,決定在電影一開始,字幕以黑底白字寫著「獻給楊士琪,感激她生前給我們的鼓勵。製作全體同仁敬致」,同時還加附英文字幕,全長六秒鐘。

1986年5月20日楊士琪逝世二週年,電影工作者自發組成小團體,計畫每年推選一位當年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界人士,頒發「楊士琪紀念獎」,以勉勵大家發揚楊士琪為電影獻身的熱誠。這亦是台灣第一個以記者為名的電影獎項。
關魚(aboutfish)
小野:
當年他用筆擋剪刀,影響台灣電影30年,唯一以記者為名的電影獎怎麼來的?-中場幸福學—小野專欄|商周

只跑9個月的影視新聞,但她的名字卻一直留在人間——人生的劇本自己寫之六

和電影界的大明星、大導演、大製片家比起來,做為記者的她(楊士琪),真的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甚至,她從編譯內勤工作被調去跑影劇新聞才9個月。沒有錯,只是9個月,不是9年,更不是大半輩子。
關魚(aboutfish)
續引述:吳念真這樣説她:「認識不到9個月,彷彿已相知數年。是女人,卻比男人更有膽識,更剛直,更坦蕩。是記者,可是什麼話都可以跟她説。是朋友了吧?想要利用她一下,卻反飽受嘲諷。說她冷靜,遇到有不平時卻往往激動得令人替她擔心。說她激動,那靜默的神情和冷冽的眼光又讓你駭怕。

就是這樣一個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不屈服於威權、不受名利誘惑、有情有義的真正知識份子。在尚未解除戒嚴的威權時代,用一隻筆對抗所有不公不義的事情。
關魚(aboutfish)
續引述:最著名的一場戰役,便是當國民黨文化工作會正要對一部我們中影拍攝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下達修剪,甚至禁演令時,她發揮了做為一個記者的良知, 鋌而走險,用頭版頭條嚴厲的批判了當時管控台灣所有媒體的國民黨文化工作會。
關魚(aboutfish)
當時的時空環境和現在的言論自由百家齊鳴完全不一樣,那是一個思想犯和異議份子都被關在監獄、報禁的肅殺時代。黨國體制下,一黨獨大的文化工作會,可以直接干涉報社總編輯的任免,指示新聞的內容。電影和新聞史上稱這個事件為「削蘋果事件」。

這個事件引發後來一連串媒體效應,其中最壯烈的當屬工商時報的主編陳雨航,他找來也因為政治因素,剛結束美洲中國時報的工作,返回台灣的友人詹宏志,兩人熬夜分頭出擊,用更大的版面分析事情始末。
關魚(aboutfish)
續引述小野文:陳雨航早就決定用辭職做為代價,詹宏志豪氣的說:「我沒差,反正我一無所有。」這正是當年知識份子令人欽佩的風骨和志氣。

(關總編魚附註:八零年代的三大報是國民黨的中央日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聯合報藝文氣息很重有老台北知識份子的氣質,中國時報草莽性格更勇於批判,不屬於三大報體系的自立晚報是非主流報紙,相當於現在的獨立媒體...詹宏志2000年創立台灣第一個網路原生媒體明日報,陳雨航離開媒體後1992年與蘇拾平共同創立麥田出版社,並擔任總編輯。)
關魚(aboutfish)
真的假的?台灣有個以記者為名的電影獎項?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報導者:楊士琪原本在《民生報》當國際新聞編輯,1983年調至《聯合報》擔任影劇新聞記者。

在那個美麗島事件剛過不久、還未解嚴的年代,影評人協會黑函密告到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指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蘋果的滋味》一段,講述美軍撞傷台灣工人,受傷工人卻在醫院一家人歡喜啃著美軍送的香甜蘋果,這樣對台灣落後、仰賴強權鼻息的描述是「意圖顛覆國民黨」,讓中影打算禁映。
關魚(aboutfish)
當時,主跑國際影展的記者楊士琪接獲消息,問了導演萬仁一句:「(將被禁)有沒有證據? 」確認無誤後,在《聯合報》寫報導披露此事,引發輿論軒然大波。

一則報導,成為台灣新電影重要推力

在這之後,同業紛紛跟進,包括當年《美洲中國時報》編輯詹宏志、《工商時報》編輯陳雨航,都陸續寫文章批評中影和國民黨,電影圈稱之為「削蘋果事件」。
關魚(aboutfish)
因正逢國民黨出現保守派與開明派路線之爭,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將《兒子的大玩偶》送到德國參加影展、打響知名度,最終《兒子的大玩偶》得以一刀未剪上映,票房達3、4千萬元。《兒子的大玩偶》也被視為「台灣新浪潮電影」開端代表作品之一。(附註:把宋楚瑜拔擢到新聞局長位子的最後要角是蔣經國,可能也有開明派李登輝的推動)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