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呻吟Bot
每次看到作者已死的講法在那邊飄來飄去的時候我就覺得很煩,作者已死的意思(如果我們單純要講羅蘭巴特原文到底是在講什麼的話)原則上不是「作品寫完後作者想什麼都不重要」而是「作品完成後作者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一樣重要」。

呻吟Bot
那作者已死後來有延伸的討論,傅柯有提到作者做為作品整體的狀況底下,作者基本上要被當成其中一個意義建構要素(而不是意義建構的根源),意思原則上也大概是延伸那套「作者和讀者的想法都一樣重要」。這真的不是大家方便自己想講說作者不能回應或者作者的想法不重要或者讀者的想法最重要之類,當然要認為作者不重要、讀者不重要、讀者超重要,都是自己的閱讀觀點,我覺得那是自己的意願,但一直亂丟作者已死真的是會讓人覺得說,HOW?

呻吟Bot
你根本不可能把作者跟作品完全切開來看,作者就永遠在完成作品的當下是作品的一個部分,你要怎麼完全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