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3:06 AM
10
1
早上看到小道大家在討論Dr. Seuss的一些作品被決定不再出版
6 Dr. Seuss books won't be published anymore because...
隨後又繼續討論有關於「經典」的問題,我想說久未參與討論,討論個大膽一點的立場看看。
沒想到反而嚇到一票書友...
這個立場是這樣的:關於經典作品該怎麼定義的問題,或許相對主義者可以主張,沒有哪一份作品「清單」是公認經典的,畢竟只要有一個人,就可以有一份經典清單。一個結果是希特勒可以有一份經典,反猶題材一定榜上有名;蔣介石也有一份經典,鼓吹共產的題材也一定不會納入,而護家盟也有一份反同的經典作品清單。
(下收)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3:06 AM
但這裡有一個對相對主義來說很嚴重的問題:是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放在一起討論哪些是經典,哪些又不是呢?我們顯然不希望讓涉及各種形式的、具「歧視」的作品被納入任何一份經典清單中。所以,雖然沒有哪一份作品清單是公認經典的,但我們的確知道有哪些作品是不該被被列為經典的。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3:06 AM
也有書友提到他在是枝裕和《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一書中有提到,我們不該混淆「以客觀中立的方式不偏頗地看待各種論點」與「堅持相對主義路線並認為每一種論點都該成立」這兩件事。我很贊同這個區分,但後來想想,這兩個不該混淆的事情其實也不衝突:當一個相對主義者堅持每一種觀點從該觀點的角度出發都是成立的時候,他/她是認真地認為每一種觀點各自成立,但這並不妨礙他/她在評估一個觀點時可以站在客觀中立——如果真的有的話——的角度上;相反地,即使一開始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上,相對主義者的論調也不會不成立。所以真正糟糕的只是披著「客觀中立的外衣」的相對主義者。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3:13 AM
這個具衝擊性的立場當然不是我的立場,但我哲學思考上習慣讓我很常直接去討論比較極端激烈的情況⋯
多謝
卯✧
: 逼著我思考「省略的暴力」wwwww
也希望
新新
: 可以平復心情QQ 哎喲嚇死,我差點就變成群組的asshole了
鹿鳴
@philosophyoverdose
說
Thu, Mar 4, 2021 3:22 AM
我不太清楚你們討論的來龍去脈,但我看不出你的立場哪裡衝擊了XD 所以你在對於經典的認定上,你不反對相對主義者,只是不喜歡假中立的相對主義者?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4, 2021 3:23 AM
Thu, Mar 4, 2021 3:32 AM
既然特別 tag 我還是回覆一下,雖然盡量抱持著善意去理解,但老實說對於在奇怪的問題/前提下進行奇怪的討論的確是不太能接受
後來變成定義問題還有在座的各位都是歧視者也頗微妙
當然進行哲學討論沒有問題,但省略成這樣不知道用意何在,很難感受到交流的樂趣
不過這個話題對我來說到此為只是最好的(這個短短的回覆出現太多次問題,感覺到問題完型崩壞)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4, 2021 3:24 AM
Thu, Mar 4, 2021 3:25 AM
附註,這噗並沒有還原當下的問句,看起來自然很合理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4:19 AM
對,最後的確是討論到說每個作品多少都涉及一點歧視...
但我這邊說明一下好了,如果有錯請指正。
新新所謂奇怪的問題或前提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們可以把同志文學跟種族主義文學擺在一起討論?
(這邊要說明一下,「同志文學」跟「種族主義文學」是我自創的詞,泛指涉及同志或是種族主義題材的文學作品)
前者不涉及歧視,後者卻有。
而我提出這個相對主義的主張時是基於以下的考量的:對創作與表演者的作品的評價不只涉及他們自身的道德觀點,也會涉及他們在其他議題上的觀點,例如政治、種族、性別,但是可不可能抽離創作與表演者在道德、政治、種族、性別上的立場而直接評價作品本身?另外,我們會讚揚同志文學,而貶抑種族主義文學,但例如說從一個三K黨員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他不能把鼓吹白人至上主義的作品納入他的經典之中呢?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4:21 AM
鹿鳴
: 可以這麼說,但沒有說討厭啦,只是覺得那不是一個真誠的立場。
卯✧
@raphael0204
Thu, Mar 4, 2021 8:33 AM
如果你提出這個主張想討論的問題是最後這一段,我先直接回應:這二者可以看做都是「表達個人觀點和想法」,但從內容來看,一般泛指「同志文學」的作品是以呈現同志生活來增加和豐富對於同志族群的想像和認識,你所稱之的「種族主義文學」,卻是在狹隘和限縮對於某種族群的想像和認識,效果甚至可以說是相反,也就是互相衝突的。因此我覺得要將二者並列而談不是不行,但是要更謹慎去說明和安排並列的狀況。為什麼需要謹慎,是因為討論的對象不是理型落在世界中的「現象」,而是會受傷會死的人。至於為什麼會認為前者好後者不好?我個人是認為,前者在做、可以做到的是保存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思考我們要怎麼組成一個社會時,會比較傾向為每種人都留有生活的空間,或者比較不會因為對方不符合某種想像,就認為對方的感受或表達不是真的。
卯✧
@raphael0204
Thu, Mar 4, 2021 8:34 AM
而後者比較有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認為容納差異不是組成社會時重要的追求,更激烈可能是對社會有某種同一性的想像,而產生排除差異的力量──就是3K黨和納粹呀。提起3K黨跟納粹,都包含有在相對單一的想像中受到排除的人。那些都不是理型落在世界中的「表徵」,而是會痛會死的存在。在討論3K黨和納粹時所謂的「排除」,甚至很直接就是剝奪性命的方式。當然這二者是極端的例子,但即使不談這麼顯而易見的暴力和傷害,我自己認為歧視是「以某種先在、固定的想像框架於他人身上」的舉動。我認為人「會痛的身體」是重要的,因此認為需要避免會造成傷害的想像,那麼去辨認作品中的效果也相對是重要的,因為有人可能因為想像的侷限造成的效果而受傷。
卯✧
@raphael0204
Thu, Mar 4, 2021 8:35 AM
我想你如果有自己要指涉的概念,或許你把對該集合詞的想像,最後再用補充的方式表示:以下簡稱「XXX」會比較明確,或者是乾脆把你想的那個作品寫出來。另外是同志文學也有可能涉及歧視,你所謂的「種族主義文學」也有可能有其他重要的概念表現,所以我認為才需要避免用概括的方式談、避免以其中某個部份的表現去將作品概念化。一方面是不忽略作品其他面向的豐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錯過作品中我們可能需要處理的問題。
我自己因為是被人們「願意開放更多可能性」這樣的想法所一路拯救過來的人,所以會更願意選擇能夠保留比較多可能性、讓更多可能性有機會出現和發生的那一種作品/社會/世界。以上的表達皆不具有規範性,只是基於我個人希望保有比較多可能性、避免限縮和排除的關懷而已。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Thu, Mar 4, 2021 8:59 AM
卯✧
: 感謝補充與分析。我想你一開始所謂要以具體的例子談,而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談以免落入省略的暴力,大體上正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覺得我也慢慢開始理解新新一開始的困惑了,可能是我沒注意到這兩種題材本身的屬性一個是包容一個是排除,所以擺在一起談似乎本身就是個有問題的起點。
簡單來說,最終還是繞回去一開始覺得這整個起點不對勁的感覺,也就是,一個不涉及歧視,而另一個有。
再換個方式說:要一起談?等你學會聽別人怎麼說話再來談!
載入新的回覆
沒想到反而嚇到一票書友...
這個立場是這樣的:關於經典作品該怎麼定義的問題,或許相對主義者可以主張,沒有哪一份作品「清單」是公認經典的,畢竟只要有一個人,就可以有一份經典清單。一個結果是希特勒可以有一份經典,反猶題材一定榜上有名;蔣介石也有一份經典,鼓吹共產的題材也一定不會納入,而護家盟也有一份反同的經典作品清單。
(下收)
多謝 卯✧ : 逼著我思考「省略的暴力」wwwww
也希望 新新 : 可以平復心情QQ 哎喲嚇死,我差點就變成群組的asshole了
後來變成定義問題還有在座的各位都是歧視者也頗微妙
當然進行哲學討論沒有問題,但省略成這樣不知道用意何在,很難感受到交流的樂趣
不過這個話題對我來說到此為只是最好的(這個短短的回覆出現太多次問題,感覺到問題完型崩壞)
但我這邊說明一下好了,如果有錯請指正。
新新所謂奇怪的問題或前提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們可以把同志文學跟種族主義文學擺在一起討論?
(這邊要說明一下,「同志文學」跟「種族主義文學」是我自創的詞,泛指涉及同志或是種族主義題材的文學作品)
前者不涉及歧視,後者卻有。
而我提出這個相對主義的主張時是基於以下的考量的:對創作與表演者的作品的評價不只涉及他們自身的道德觀點,也會涉及他們在其他議題上的觀點,例如政治、種族、性別,但是可不可能抽離創作與表演者在道德、政治、種族、性別上的立場而直接評價作品本身?另外,我們會讚揚同志文學,而貶抑種族主義文學,但例如說從一個三K黨員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他不能把鼓吹白人至上主義的作品納入他的經典之中呢?
我自己因為是被人們「願意開放更多可能性」這樣的想法所一路拯救過來的人,所以會更願意選擇能夠保留比較多可能性、讓更多可能性有機會出現和發生的那一種作品/社會/世界。以上的表達皆不具有規範性,只是基於我個人希望保有比較多可能性、避免限縮和排除的關懷而已。
所以我覺得我也慢慢開始理解新新一開始的困惑了,可能是我沒注意到這兩種題材本身的屬性一個是包容一個是排除,所以擺在一起談似乎本身就是個有問題的起點。
簡單來說,最終還是繞回去一開始覺得這整個起點不對勁的感覺,也就是,一個不涉及歧視,而另一個有。
再換個方式說:要一起談?等你學會聽別人怎麼說話再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