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0:59 AM
24
13
【20210222疫情記者會】
問: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受訪,提到您未承認與雅各臣接觸,想保護信東製藥柯總及介入的吳委員,沒有買到BNT疫苗是因為商業利益鬥爭?
陳時中:如果有商業行為,各有商業利益,他們就想像的跟我們談判,沒有保護誰的問題。
雅各臣在9/18從1922部長信箱表達有意願,不管東洋、雅各臣也好,要求有授權文件,才能繼續往下談。
東洋有提出在BNT在10/9起14天效期的授權,因為時間到了,雙方談判內容無法合意就暫停。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0:59 AM
Mon, Feb 22, 2021 11:00 AM
陳時中:109年10/26發文函覆台灣雅各臣公司,
「有關於所提香港雅各臣公司與復星實業合作備忘錄,不具法律拘束力,僅為意向書的性質,感謝提供COVID-19疫苗的相關資訊。」
10/26就函覆雅各臣,沒有提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權文件,感謝他提供相關資料,暫停談判。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00 AM
問:東洋、雅各臣、BNT談疫苗的先後順序過程,最後沒有順利進行的原因?
陳時中:中間談判的過程,還是屬於合約保密。不過在跟BNT談,有關於冷鏈運送,是委託台灣公司作辦理,當然會跟他所指定委託的單位作聯繫。
10/16本部疾管署邀集TFDA、CDE及專家學者,與德國BioNTech視訊討論,疫苗臨床試驗有效性不良反應症狀及發生頻率、疫苗保存及接種實務等技術面事宜。
這段時間裡,也是有跟東洋在談。不過還是要技術性資料,所以安排和原廠來談疫苗,因為這時正式的報告尚未出來。需要專家了解技術性資料,所以安排視訊會議。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00 AM
問:吳子嘉說12月開8次會是事實嗎?
陳時中:跟BioNTech在8月有開過6次會議,11月有跟他們Chief直接討論2次,這都是和BioNTech總公司直接聯繫。這裡面沒有包括,有1次電子郵件,一些是e-mail,一些是電話。
莊人祥:BNT在11/11有主動和我們聯繫,所以就開始洽談。11月到12月之間,總共有5次的電話會議都是和BNT原廠召開,與會人員除了疾管署同仁之外,沒有廠商參與。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01 AM
Mon, Feb 22, 2021 11:01 AM
問:AZ疫苗國外傳副作用,比照新加坡和日本,有賠償金準備?
羅一鈞:疫苗分成兩類,AZ是載體疫苗,另外mRNA這類有BNT跟Moderna。產生疫苗抗體反應上,mRNA抗體反應較強烈,觀察mRNA產生副作用比例較高。
BNT臨床試驗75%出現系統性的全身症狀。在美國接種統計25%接種2劑後曾出現發燒症狀。法國、瑞典打完AZ疫苗後發燒在10%~20%出頭之間,並沒有比mRNA疫苗副作用多,當地無其他疫苗比較,會持續觀察媒體報導和官方統計,AZ疫苗的副作用是否較高,目前沒看到明確結果。
陳時中:有關不良反應,本來就有疫苗的補償辦法。不過要通過預防接種組的專家,作事實認定。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01 AM
台視:美國研究曾染疫者不須接種第二劑,認為效果差,僅需要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對染疫者減少接種措施?
陳時中:普遍專家或原廠意見,都傾向打兩劑,較能達到疫苗本身的效果。
有些談打一劑效果不錯,有些說一、二劑之間時間延長可能增加效果,以前染疫的康復者是否有不同的疫苗施打計畫。
各方提出很多意見,專家會持續蒐集意見,提出更好的建議。目前未有完整證據,是提出想法,需要被驗證。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02 AM
問:是否調查醫護施打AZ疫苗意願?
陳時中:問卷裡並沒有個別廠牌,上次只有問到國產廠牌和進口廠牌施打的意願。去年對國產疫苗施打的意願高,進口的意願較低。這次在1月多所作的調查,打國外的意願升高,國產疫苗有降低,漸漸趨向於平衡。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02 AM
彩蛋:考古題。
Q、3/1預計開放外籍人士來台,變種病毒越來越多,隔離完強制篩檢或血清檢測?
部長:這題已經是考古題了。
目前政策不變,縱使檢疫14天完成後驗出陽性,病毒培養不出來,已不具傳染力。除非有特別情況,不會普遍來做。
請死當
imbio
@imbio
Mon, Feb 22, 2021 11:24 AM
感謝記者忍到現在才發問啊
商業談判內容曝光要怎麼談
YF睡不飽
@yufion
說
Mon, Feb 22, 2021 11:50 AM
羅副說明所謂的AZ停打是怎麼回事,某些醫師網紅真的太愛鎂光燈了,又愛裝受虐兒,實在很讓人翻白眼
Philip - 「瑞典、法國宣布暫停接種AZ疫苗?」一堆國內媒體這樣報導,連中央社也這樣針對法國下標⋯...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52 AM
imbio
: 記者一直沒有停止問過疫苗的問題,應該反過來啦!是部長到現在才透露合約以外的小細節。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1:57 AM
YF睡不飽
: 感謝提供訊息,和之前記者會提問差好多啊!真的以爲是大規模暫停,結果只有2家暫緩⋯
YF睡不飽
@yufion
說
Mon, Feb 22, 2021 12:00 PM
我是先看到路透社的報導,路透的標題也有點惡搞,但看完就知道是因為即使是一天就會改善的副作用,只要第一線工作人員需要休假,就會影響原本就很吃力的人力,換成其他疫苗也是一樣的,偏偏記者就是愛惡意下標
YF睡不飽
@yufion
說
Mon, Feb 22, 2021 12:01 PM
這個倒是可以給台灣一點提醒,到醫護打疫苗的時候也要注意人力調配,台灣疫情是很平穩,但醫護的人力一直是不足的,記者該問的其實是這個.......
拾柒
@april17tw
Mon, Feb 22, 2021 12:08 PM
YF睡不飽
: 醫護人力荒的問題,部長之前有稍微提到未來可能定一個大的國家醫事人才培養策略。
補充:20210208記者會提問↓
大愛新聞:有專家指出,部桃事件是分艙分流難落實,因為專責醫院人力不足,值班醫師會跨病房協助看診,調派人手進駐專責醫院?
陳時中:台灣整體的醫療人力是不是不足,可以討論,定一個大的國家醫事人才培養策略。目前各個醫院比較,部桃不是特別不足。
一是總體不足,一是個別醫院有人力荒,以個別醫院看,部桃醫院不會不足。
根據整個防疫檢討,未來對於醫事人才的培育,是不是也要一併檢討,可能再過來一點才會討論。
YF睡不飽
@yufion
說
Mon, Feb 22, 2021 12:11 PM
有啦,之前疫情比較平穩的時候部長也有說過一些想法,也牽涉到健保改革,畢竟很多醫護是被健保搞到不爽不要做的,但真的是大工程,也不知道在他任內能動多少
위 Wei ウェイ
@nonoway72
Tue, Feb 23, 2021 6:55 AM
拾柒
: 今天一個白目妓者一直問吳子嘉的事(煩
arthz
@arthz
Tue, Feb 23, 2021 7:02 AM
感謝17大大碼字
考古題截圖手語老師的臉超級無奈wwwwwww
載入新的回覆
問: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受訪,提到您未承認與雅各臣接觸,想保護信東製藥柯總及介入的吳委員,沒有買到BNT疫苗是因為商業利益鬥爭?
陳時中:如果有商業行為,各有商業利益,他們就想像的跟我們談判,沒有保護誰的問題。
雅各臣在9/18從1922部長信箱表達有意願,不管東洋、雅各臣也好,要求有授權文件,才能繼續往下談。
東洋有提出在BNT在10/9起14天效期的授權,因為時間到了,雙方談判內容無法合意就暫停。
「有關於所提香港雅各臣公司與復星實業合作備忘錄,不具法律拘束力,僅為意向書的性質,感謝提供COVID-19疫苗的相關資訊。」
10/26就函覆雅各臣,沒有提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權文件,感謝他提供相關資料,暫停談判。
陳時中:中間談判的過程,還是屬於合約保密。不過在跟BNT談,有關於冷鏈運送,是委託台灣公司作辦理,當然會跟他所指定委託的單位作聯繫。
10/16本部疾管署邀集TFDA、CDE及專家學者,與德國BioNTech視訊討論,疫苗臨床試驗有效性不良反應症狀及發生頻率、疫苗保存及接種實務等技術面事宜。
這段時間裡,也是有跟東洋在談。不過還是要技術性資料,所以安排和原廠來談疫苗,因為這時正式的報告尚未出來。需要專家了解技術性資料,所以安排視訊會議。
陳時中:跟BioNTech在8月有開過6次會議,11月有跟他們Chief直接討論2次,這都是和BioNTech總公司直接聯繫。這裡面沒有包括,有1次電子郵件,一些是e-mail,一些是電話。
莊人祥:BNT在11/11有主動和我們聯繫,所以就開始洽談。11月到12月之間,總共有5次的電話會議都是和BNT原廠召開,與會人員除了疾管署同仁之外,沒有廠商參與。
羅一鈞:疫苗分成兩類,AZ是載體疫苗,另外mRNA這類有BNT跟Moderna。產生疫苗抗體反應上,mRNA抗體反應較強烈,觀察mRNA產生副作用比例較高。
BNT臨床試驗75%出現系統性的全身症狀。在美國接種統計25%接種2劑後曾出現發燒症狀。法國、瑞典打完AZ疫苗後發燒在10%~20%出頭之間,並沒有比mRNA疫苗副作用多,當地無其他疫苗比較,會持續觀察媒體報導和官方統計,AZ疫苗的副作用是否較高,目前沒看到明確結果。
陳時中:有關不良反應,本來就有疫苗的補償辦法。不過要通過預防接種組的專家,作事實認定。
陳時中:普遍專家或原廠意見,都傾向打兩劑,較能達到疫苗本身的效果。
有些談打一劑效果不錯,有些說一、二劑之間時間延長可能增加效果,以前染疫的康復者是否有不同的疫苗施打計畫。
各方提出很多意見,專家會持續蒐集意見,提出更好的建議。目前未有完整證據,是提出想法,需要被驗證。
陳時中:問卷裡並沒有個別廠牌,上次只有問到國產廠牌和進口廠牌施打的意願。去年對國產疫苗施打的意願高,進口的意願較低。這次在1月多所作的調查,打國外的意願升高,國產疫苗有降低,漸漸趨向於平衡。
Q、3/1預計開放外籍人士來台,變種病毒越來越多,隔離完強制篩檢或血清檢測?
部長:這題已經是考古題了。
目前政策不變,縱使檢疫14天完成後驗出陽性,病毒培養不出來,已不具傳染力。除非有特別情況,不會普遍來做。
請死當
補充:20210208記者會提問↓
大愛新聞:有專家指出,部桃事件是分艙分流難落實,因為專責醫院人力不足,值班醫師會跨病房協助看診,調派人手進駐專責醫院?
陳時中:台灣整體的醫療人力是不是不足,可以討論,定一個大的國家醫事人才培養策略。目前各個醫院比較,部桃不是特別不足。
一是總體不足,一是個別醫院有人力荒,以個別醫院看,部桃醫院不會不足。
根據整個防疫檢討,未來對於醫事人才的培育,是不是也要一併檢討,可能再過來一點才會討論。
考古題截圖手語老師的臉超級無奈wwww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