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魚
愛湊熱鬧的 array
好感傷, 兩次跨國搬家, 朋友隨著距離跟生活環境, 很難維持
Kenny
So true.
愛湊熱鬧的 array
想到一位在新加坡住了 25 年的德國女友, 說新加坡人來人往, 兩三年人就又換一批, 離開時都會說保持聯繫, 有空來拜訪, 但都還是逐漸疏遠. 一開始還很傷感, 久了也就慢慢習慣, 但慢慢就不會投入太多感情
LOL 喵同學
愛湊熱鬧的 array : 但是我們都還是有保持連絡啊
愛湊熱鬧的 array
tpe
阿珍很會畫,她最近有出一本書
Doris 淘樂司
感觸好多
小肥魚
我小時候每次參加三天兩夜夏令營都會哭哭啼啼說再見,學校畢業也總讓我惆悵,多年情誼就這樣說散就散

但看過的人事聚散越多,我的看法也慢慢變了。人生都有階段,你我陪伴走過一段路就夠了。緣散分手了,以後自然有人會補上空缺。嘴上說要維繫感情,其實多少有禮貌性的成分,感情密度是強求不來的

我認識一面之緣的朋友,後來分別住在地球的兩端,反而每年按時見面聯繫。也有許多認識的人住在同一城市,但是數年沒見面,動如參與商

那句 "失去再交集的動力",形容得挺貼切。每次國小同學或當兵同梯留言問我,啥時回台一起吃飯啊? 我會答應,但其實知道機會渺茫。每次回台的時間那麼短,見父母親戚和工作夥伴都來不及了,更何況二十年不見的人

另一方面,我以前會責怪朋友 "來龍蝦城怎麼不說一聲",現在也看開了,每人有自己的優先次序,不是誰的錯
Q先生
我大約在十年前的想法也和小魚差不多,但是最近,可能年紀又到了另一個階段,想法又不一樣了。我現在反而比較想和以前台灣的老同學/朋友聯絡見面,當然這也可能是距離的美感,我如果真正搬回去,不見得就一定比較會常見面。
Q先生
至於以後有人會補上空缺,至少以我自己的經驗,並不是如此(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人緣比較差)幸好美國住久了,也很習慣朋友很少,或是彼此之間很淡的情誼,倒也不是任何人的錯。
Q先生
時間拉長來看,哪些人,哪些友情禁得起考驗,都是看得出來的。以我自己而言,都是住在台灣,二十多年沒見幾次面的朋友/同學,連我自己也沒有預料到會這樣,這也是人生奇妙的地方。
愛湊熱鬧的 array
以後有人會補上空缺 <-- 不太一樣
就像我那位在亞洲二十多看著人來人往的朋友說, 就像失戀, 失去幾次後, 就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全心全意投入.
tpe
我以前一直都是那個很積極的與朋友保持聯繫,高中畢業時還特地把大家的聯絡資料都整理好分送給朋友,但後來好像都是我一個人在做,最後就隨便他們了;出社會也是一樣,反正隨緣就好
Q先生
愛湊熱鬧的 array : 但是我確實覺得,感情的深淺,和見面的頻率不見得有關。那些會因爲搬家就斷掉的朋友,説穿了本來也沒有當事人以為的那麼要好。現在科技發達,要保持聯絡也比以前容易。
愛湊熱鬧的 array
Q先生 : 也許吧, 我喜歡有酒肉朋友, 那種慣性會一起吃吃喝喝, 不談什麼政治人生大事嚴肅話題的朋友. 在加州有幾群, 有些在臉書上成立小群組, 但我慢慢就搭不上話. 在 NM 的朋友年紀比較大, 不太用網路的社交媒體, 以前都是安排爬山滑雪旅行玩牌等等, 隨著大家都搬到不同城市, 雖然過年大家回到台灣還是會約見面, 但也就只能回憶往事, 已經很難再創造新的共同回憶.
愛湊熱鬧的 array
新加坡我一直過客心態,沒有積極結交朋友, 但有一個愛開趴的美國鄰居, 也結識好些酒肉朋友, 都有用網路臉書 IG聯繫, 但之前可能是在異鄉寂寞才聚在一起吧, 離開後, 一些沒有很熟的, 男女都有, 不時還找我聊天, 說想來台灣找我, 問我什麼時候回新加坡等等, 但在疫情下, 覺得講這些都是空話
而之前常混在一起的, 美國鄰居夏天之後調派中東, 海運義大利愛貓朋友要搬去倫敦, 荷蘭嚴肅律師帶著新女友搬回荷蘭, 兩個法國朋友說公司不續約只好回法國, 發展水耕的以色列朋友失去新航空中廚房生意也可能關公司, 土耳其運動教練合約到期也不想留下, 幾個台灣朋友幾個也陸續搬回美國或台灣, 一個差點要派去墨西哥, 教育業美國朋友也改變計畫要帶小孩回美國, 澳洲朋友打算退休.
所以才看這篇很傷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