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movie documentary
《改革好萊塢|This Changes Everything》 dir. Tom Donahue
https://images.plurk.com/6Awrr1xiuSfYC9aiuv1zs8.jpg https://images.plurk.com/17PB9fnTCsQjYczqBfMphP.jpg
紀錄片本身的手法與節奏不算特別出色,不過很適合當作彈藥補充,用來跟那些覺得歧視都是過去的事現在已經很好了的人溝通
新新
前天在 Friday 影音上看完《改革好萊塢|This Changes Everything》
https://images.plurk.com/4s5mFtzadS1v0ZstbzL4Wq.jpg
其中有個導演開始跟著女兒看兒童節目之後發現,女性的角色比男性少非常多,而且女性角色都不怎麼重要也不太有趣,常常沒有職業,甚至根本不存在
女性在許多職業領域中人數都有上升,聽起來多麽令人振奮,但我們是否也在傳達一個訊息:群體中只有 17% 女性是很正常的現象?
新新
突然想起大學同學分享的事件:
投資圈 (PE、VC、CVC) 一直都有很嚴重的男女比例不均的現象,結果在某場女性主講者分享自己的經驗之後,現場有個金控男搭話說:「台灣沒有男女同工不同酬這類的問題吧!」
友:『你覺得台灣金融圈男女很平等?』
男:「對啊!我很多主管都是女生耶!」
友:『你說很多,比例大概是多少?』
男:「應該至少有兩三成啊!」
友:『當然平等不是兩邊一定要五十五十,可是兩三成的女性主管你覺得很多,多到可以拿來證明台灣金融圈不像矽谷那麼迂腐,而是男女平等的囉』
(後來該男立刻說自己很尊重女性,邊默默 fade out)
新新
回到紀錄片上,裡面提到,如果一群主角有四五個男性,那這些男性就會有不同的特色與個性,而唯一那個女性角色,她的特色就只是性別為女而已

看著看著跟家人聊了一下,結果我們立刻想到不少日系動畫並非如此,比如美少女戰士、小魔女DoReMi、飛天少女豬寶妮(我好久沒聽到這部 XD)等等,腦海中的確立刻浮現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但這就代表日本社會男女平等了嗎?不過如果連這一步都做不到,如何稍微鬆動無意識的偏見呢?
新新
其他有趣的段落:

電影剛開始發展時,並無任何針對性別的門檻存在。但開始需要資金,男女比例超級失衡的金融業加入之後,事情就再不如前(完美呼應我友分享的事件 XD)
新新
「在勇敢傳說和飢餓遊戲之後,學習射箭的女孩數量成長了一倍多,比成年男子還多。」

「CSI現象」:因當年CSI犯罪現場播映時,短期間便影響了法醫從業人員的性別比,許多女性加入法醫行業(因為影集中有位女性法醫),男女比來到1:1。

在五歲以前,男孩和女孩對於自己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的想像是相同的。

If you can see it, you can do it.
新新
@woffymilk - #廢噗 (088)
這噗聊貝克德爾測驗很有趣,手語竟不是語!
新新
新新
紀錄片本身的手法與節奏不算特別出色,中間大量使用影片範例時我加速跳過,且許多事我都感覺自己已經知道了,沒有獲得新知~不過很適合當作彈藥補充,用來堵那些覺得現在已經很好了的人的嘴吧!
新新
另外想到這本書《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中文版應該快出了吧)
@haruspring - #book #AudioBook 本來沒想要特發一噗講《We Should ...
新新
女孩就這樣?性別歧視入腦定型在六歲|MPlus
性別歧視的刻板印象強烈地影響了女性未來的志向和職業選擇。人們經常將數學或科學領域存在的性別差距,拿來「證明」男性具有更聰明的特質;但實際情況是,女性在學校和工作方面的表現往往超越男性:以美國為例,男性的高中輟學率較高,而且讀大學和畢業比例也比女性低。此外,女孩在小學時期的成績表現甚至時常比男同學好,但這些事實仍無法避免兒童從很早就開始有這種錯誤的認知。」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