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43 PM
Sun, Feb 7, 2021 2:36 PM
26
2
book
movie
是枝裕和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映画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by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至今還是沒辦法一口氣正確講出書名XD
跟室友一起邊看書邊看電影邊聊天,算是很有趣的閱聽體驗~不過可能要至少看過幾部是枝的電影比較有感(Netflix 滿多),電視的部分跳著看,至今還是頗扼腕沒能看到他拍的楊德昌+侯導紀錄片
讀嘛讀嘛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44 PM
Sun, Feb 7, 2021 1:45 PM
書摘(之類的東西):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映画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48 PM
Sun, Feb 7, 2021 1:48 PM
噗頭提到的那部紀錄片,2020金馬影展有放映,映後座談超棒:
@haruspring - #是枝裕和 導演太多可愛太溫柔感人了吧,他講得好好,口譯也好好喔
2020金馬影展 │ 大師講堂:是枝裕和 文字全紀錄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54 PM
幾段重複想起的地方: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55 PM
Sun, Feb 7, 2021 1:56 PM
幻之光
//在那之前我只拍過幾部電視紀錄片和簡短的深夜電視劇。尤其是紀錄片和電影的現場參與人數截然不同。拍紀錄片的小組約四~五人,甚至精簡到一個人也是有的。
儘管《幻之光》是規模很小的電影,卻也有將近四十位工作人員在拍片現場。 一般大片少說也是百人以上的陣仗。電影的人事成本並非只是演員的酬勞,工作人員的人事費用也很龐大。即便是低成本的獨立製作,據說拍一天也要花掉三百萬日圓,電影就是這樣的世界。//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55 PM
@haruspring - #電影回顧 #女性導演 今年電影看了75部左右,佔其中的五分之一(含多導演)
「紀錄片製片成本較小,不需要很多資金與人力的投入,反而給女性機會可以發揮。」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56 PM
Sun, Feb 7, 2021 3:14 PM
花之武者
//日前一名來參加試鏡的馬來西亞男性說「馬來西亞沒有民族對立」。據說馬來西亞的馬來人佔三成、中國人(華人吧)佔六成,他們從小就被徹底教育「儘管彼此為不同民族,但都是同一國人」。法律也規定不可分開居住。
同時還有華裔的馬來西亞人和馬來裔的馬來西亞人來參加試鏡,他們笑說「亞洲只有像馬拉西亞做的一樣才有發展的可能,偏偏日本、中國、韓國、韓國都是亞洲人卻要說那種蠢話」。
為什麼日本人會那麼想呢?難道就因為是島國的關係嗎?//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59 PM
Sun, Feb 7, 2021 2:10 PM
> 呃⋯⋯導演啊,我所知道的馬來西亞可能也相當偏頗,但不是這樣的吧?雖然用意是要審視與反省日本國,但首先,馬來西亞也是島國唷!以及,至少我所認識的馬來西亞人大多也不會這麼說的唷!
日本人比較沒有國際觀也算是合理嗎?可是導演也做過過在日朝鮮人和部落民的主題呀⋯⋯?
(「或許就像是,可能隨機抽樣也會取到好幾個台灣人說:“我們很渴望統一” 這樣?」)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1:59 PM
memo
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0 PM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壞蛋或許是用來讓故事(世界)變得比較容易理解,但不用是否反而可以讓觀眾將這個電影當成自己的問題帶回日常生活中呢——。
我總是期盼看電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時,對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變,能成為他們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機。//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1 PM
橫山家之味
//
其實並非「因為是家人所以能互相理解、因為是家人所以什麼話都能說」,反而是「因為是家人,所以不想讓他們知道」、「因為是家人所以不知道」等情況在實際生活中佔絕大多數。
簡單來說,家庭是「無法取代卻又很麻煩」的存在。
//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1 PM
終章
「要如何能持續拍攝獨立電影呢?」
佐佐木史朗(製作公司):「拍十部片,其中六部赤字、三部打平、一部大賣的話,公司就能成立。」而且「赤字的六部還能培育出下一個作家」。
阪本順治(導演):「導演的打擊率三成就夠了。」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2 PM
> 記得是在看 H2(好球雙物語)的時候看到過的吧,打擊率上三成的打者就被視為強打者,也就是說十個打席只要有三個打席擊出安打就可以,失敗率其實很高,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只要有一支扛出去,就很有價值了,用來譬喻各種東西好像是挺合適的呢!
棒球是種失敗的運動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3 PM
電影筆記噗: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3 PM
@haruspring - #movie 《幻之光|幻の光|Maborosi》 dir. 是枝裕和 有些...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3 PM
@haruspring - #movie 《花之武者》(花よりもなほ / Hana) 和新的電影院! #...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4 PM
@haruspring - #movie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誰も知らない》 dir. 是枝裕和 室友...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4 PM
@haruspring - #movie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是枝裕和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5 PM
@haruspring - #movie 《奇蹟》(奇跡) #是枝裕和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6 PM
@haruspring - #movie 《我的意外爸爸》(そして父になる / LIKE FATHER,...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6 PM
@haruspring - #movie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 #是枝裕和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07 PM
@haruspring - #movie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 / Shoplifters) 好想吃...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10 PM
Sun, Feb 7, 2021 2:28 PM
@haruspring - #movie #netflix 《下一站,天國|ワンダフルライフ/After...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10 PM
Wed, Feb 17, 2021 1:24 PM
@haruspring - #movie #friday 《空氣人形》 dir. 是枝裕和 到頭來不過就...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14 PM
Sun, Feb 7, 2021 2:16 PM
其他:
這本書封顯然就是王志弘做的~少數我閉著眼睛也猜得到的設計師
裡頁摸起來的手感很像是另外貼上一張紙,上面是導演的手稿/手寫字體,我只覺得⋯⋯台灣溼氣這麼重,好怕放久了會皺起來⋯⋯
Beck🦎🍂
@mikeandscott
Sun, Feb 7, 2021 2:18 PM
記得書裡講到侯孝賢說幻之光這故事很適合威尼斯影展,所以阿枝在電影還沒開拍時就決定要參展,看到這段我大笑真的是迷弟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19 PM
Sun, Feb 7, 2021 2:19 PM
ichbinBecky
: 導演真的講了很多影展的事,可以當成影展101來看(不行吧XD)
RR
@myowh
Sun, Feb 7, 2021 2:26 PM
新新買的封面是亮面嗎?我買的封面不是亮面,裡頁設計好像也不是那樣,而且封面設計疑似亂掉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7, 2021 2:28 PM
RR
: 我買的不是亮面耶~但已經二手賣掉了只能抓圖片:
RR
@myowh
Sun, Feb 7, 2021 2:42 PM
我買的版本跟圖片一樣,噗首照片看起來亮亮的,還以為有改版變成亮面
新新
@haruspring
Mon, Feb 8, 2021 2:47 AM
RR
: 啊,應該是因為一開始買回來有包膜,後來拍照又有稍微調過吧!
載入新的回覆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映画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by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至今還是沒辦法一口氣正確講出書名XD
跟室友一起邊看書邊看電影邊聊天,算是很有趣的閱聽體驗~不過可能要至少看過幾部是枝的電影比較有感(Netflix 滿多),電視的部分跳著看,至今還是頗扼腕沒能看到他拍的楊德昌+侯導紀錄片
讀嘛讀嘛
//在那之前我只拍過幾部電視紀錄片和簡短的深夜電視劇。尤其是紀錄片和電影的現場參與人數截然不同。拍紀錄片的小組約四~五人,甚至精簡到一個人也是有的。
儘管《幻之光》是規模很小的電影,卻也有將近四十位工作人員在拍片現場。 一般大片少說也是百人以上的陣仗。電影的人事成本並非只是演員的酬勞,工作人員的人事費用也很龐大。即便是低成本的獨立製作,據說拍一天也要花掉三百萬日圓,電影就是這樣的世界。//
//日前一名來參加試鏡的馬來西亞男性說「馬來西亞沒有民族對立」。據說馬來西亞的馬來人佔三成、中國人(華人吧)佔六成,他們從小就被徹底教育「儘管彼此為不同民族,但都是同一國人」。法律也規定不可分開居住。
同時還有華裔的馬來西亞人和馬來裔的馬來西亞人來參加試鏡,他們笑說「亞洲只有像馬拉西亞做的一樣才有發展的可能,偏偏日本、中國、韓國、韓國都是亞洲人卻要說那種蠢話」。
為什麼日本人會那麼想呢?難道就因為是島國的關係嗎?//
日本人比較沒有國際觀也算是合理嗎?可是導演也做過過在日朝鮮人和部落民的主題呀⋯⋯?
(「或許就像是,可能隨機抽樣也會取到好幾個台灣人說:“我們很渴望統一” 這樣?」)
//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壞蛋或許是用來讓故事(世界)變得比較容易理解,但不用是否反而可以讓觀眾將這個電影當成自己的問題帶回日常生活中呢——。
我總是期盼看電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時,對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變,能成為他們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機。//
//其實並非「因為是家人所以能互相理解、因為是家人所以什麼話都能說」,反而是「因為是家人,所以不想讓他們知道」、「因為是家人所以不知道」等情況在實際生活中佔絕大多數。
簡單來說,家庭是「無法取代卻又很麻煩」的存在。//
「要如何能持續拍攝獨立電影呢?」
佐佐木史朗(製作公司):「拍十部片,其中六部赤字、三部打平、一部大賣的話,公司就能成立。」而且「赤字的六部還能培育出下一個作家」。
阪本順治(導演):「導演的打擊率三成就夠了。」
棒球是種失敗的運動
這本書封顯然就是王志弘做的~少數我閉著眼睛也猜得到的設計師
裡頁摸起來的手感很像是另外貼上一張紙,上面是導演的手稿/手寫字體,我只覺得⋯⋯台灣溼氣這麼重,好怕放久了會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