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塊補天石.gif
[緣命之間]
🌌第366塊補天石.gif
因為要打這麼多字我一般只有工作才會有這麼有耐性啦 啊就偷薪
其實本來放棄說這本書的心得了,一度想說沒必要,但又因為一些原因想說打上來好ㄌ。
書是這一本:
緣命之間
結論先寫在前面:我不建議大家買。不是這本書不好,是這本書其實意外的有點硬,雖然字都很淺顯,但是如果不太理解東哲的內容,你只會想說作者是在講什麼幹話,玄之又玄的莫名正能量感。(套一句我自然科的同事發言:我覺得他就是在講幹話)
🌌第366塊補天石.gif
這本書的基底是宋明理學(宋儒以後解讀儒家的思想),然後是佛教、道家、易經,剩下一些雜學(不是指不入學,而是其他融會貫通)
王邦雄老師是儒學+佛教的專家,佛教的部分我真的是大眾理解程度,談不了什麼,大學思想史這塊很弱(主要是沒上到什麼課)
不過要讀王邦雄老師的思想史,說不定先讀一下這本,會意外地輕鬆不少也說不定。(《中文哲學史》這種給專科念的教科書實在硬到你只覺得玄,大學都說這是最簡單的了,但我大學也沒有一次辦法耐著性子把它讀完)
🌌第366塊補天石.gif
這本書是面向大眾的,所以不用其實裡面沒有提到任何一次「宋明理學」四個字,只以「儒家」代稱,不過基本上概念就是了。
我們現在所謂儒家,幾乎都是指宋代以後解釋的儒家,像是我們教科書學的論語解讀,那是南宋朱熹的解釋,所以有些人覺得迂腐。
這些「儒家」,要很清楚它絕對不等同孔子。畢竟孔子話說得少嘛,要怎麼解讀這就是見仁見智ㄌ,只是宋代說法最主流。(就跟神學解讀聖經大家各自解讀一樣)
🌌第366塊補天石.gif
就跟本書的書名差不多,講的重點就是在「命」還有「緣」。緣雖然來自佛教,但老師的解讀其實還是從儒家出發,所以還是以儒學為主。
書中談論了什麼是命、什麼是緣,這中間的關係,為什麼人想要算命?又為什麼說要隨緣?老師都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人生理解。
🌌第366塊補天石.gif
忘記說下面應該不會特別有邏輯啦,只是想把自己記得的寫下來。
雖然有三大章,但其實重複的內容滿多的,因為這是老師過往文章的重新綜合。
最後附錄一點點各家的說明,最多的落在孟子和莊子,老師的研究領域w
🌌第366塊補天石.gif
小小簡介:
儒家:把世界改造成天堂
道家:認知和接受世界不會是天堂
佛家:離開這個世界去真正的天堂
(其實不太確定用佛家還是佛教比較適用,暫且混用)
基本上這樣就可以看出三種想法的落差ㄌry
🌌第366塊補天石.gif
-------
🌌第366塊補天石.gif
1)「命」是天生的實然,「義」是價值的應然。生命的進路,就從實然走向應然的價值追尋,並以價值實現的無限,來安頓實然存在的有限。
🌌第366塊補天石.gif
2)儒家以為君臣朋友是人間發生的道義關係,在合則留、不合則去的理解之下,認定是可離的;道家看君臣之間的道義責求,在君王權力無所不在的現實認定之下,根本是無所逃的。
🌌第366塊補天石.gif
3)「緣起性空」的觀點說,意指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來自諸多外在條件的和合才有的。這些條件一解消,一切的存在都成空了。今日我們在此相會,此後在茫茫人海中是否再相見,恐怕要看他日是否有緣了。
🌌第366塊補天石.gif
人生緣會就是如此,有緣起,也有緣盡的時候。緣起就緣生、緣盡就緣滅,就從剎那生滅,說生滅無常。佛家通過這個「緣」來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存在本來都是空的,此謂「性空」,或是說「無自性」。因為一切都是依外在的條件而成立,外在的條件一消散,任何存在都維繫不住了。所以從這邊說,它告訴我們不要執著世界上的所有存在,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一去不回頭,那就是緣的原始意義;「緣起」所以「性空」。你千萬不要執著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黃金歲月,不要執著這一段感情、那一段因緣,因為它沒有可以支撐自己存在的性,終將成為過去。
🌌第366塊補天石.gif
-
裡面提及為何讀書人學儒家的東西,最後卻又會走向道家、佛教的路,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儒家不追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概念。
對儒家來說,「道德」即是「目的」。
因為「命」是不可被探求的。是追逐也無法被得知的答案,所以孔子不談。
可是這對一般人是痛苦的,誰能夠不追求善果。
🌌第366塊補天石.gif
學儒家的人大抵都理解,走儒家的路是很累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中國哲學一直複雜,孔子的儒家、孟子的儒家、荀子的儒家、漢代的儒家、唐代、宋代......直至今日,我們都知道與原初不盡相同。
像是聖經在不同的教會下各自解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