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suzie19
愛
Mon, Feb 1, 2021 5:12 AM
Mon, Feb 1, 2021 5:13 AM
31
5
蘇西已讀
讀嘛讀嘛
readmoo電子書
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
by Wim Wenders
看書籍簡介,「溫德斯談電影」原本是三部曲,分別為:《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台灣譯本則是把《情感創作》和《影像邏輯》合成一本出版,《觀看的行為》單獨出一本。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4 AM
1.
這本譯註還不少,我看到其中一個譯註是:「本篇溫德斯以虛虛實實的筆調、「交叉剪輯」(crosscut)的手法,改寫了文中幾部西部片的劇情。」
就覺得翻譯這本書也真是不簡單啊……(且前面還提到超多樂團跟歌手XD)
2.
之前看電影時沒有特別想追完溫德斯的作品,也覺得還不到重看的時機,但看這本書的時候,每多看幾頁,我就更加喜歡他,常常一邊劃線一邊想,這個人真的好可愛又好溫柔,有時又很犀利~完全被圈粉 🤣
3.
有一篇是他在柏林影展看了《希特勒:畢生志業》後寫的文章,這部紀錄片以原始影音製作而成,溫德斯很不喜歡,也可以感覺到同場觀眾的困惑和尷尬。為了找出是什麼讓自己這麼不快,他又帶著錄音機去看了第二次,然後寫文章分析這部片的問題出在哪裡。
啊關於這點,我真的……超喜歡的!!! ><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5 AM
4.
《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收錄了溫德斯從22歲到42歲的文章和訪談,最後一篇〈天使的氣息〉中提到:
❝ 我在偶然的情況下,寫了第一篇評論,就在我於克諾克賭場看完麥可.史諾(Michael Snow)執導的《波長》(Wavelength)之後。這部電影沒有太多支持者,大多數人看到一半就都離場了,而我則是出於辯護為它寫了一篇文章。該文章是為了投稿《電影評論》雜誌所寫;漢德克在那工作,我請他幫忙轉介,也因此產生了繼續寫下去的興致,當時壓根兒不認為自己會是個導演。 ❞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5 AM
於是我又回頭看了一次〈沒得「實驗」〉,文中有一段話:
❝ 大部分的觀眾出於抗議而退場。那些把電影看完或者在第二次播映時又看了第二遍的人則沉默著。太驚人了,某個人拍出一部迷人的佳作,花了四十五分鐘之久只拍了一間帶窗戶的房間。 ❞
第一次看到這段時,只覺得溫德斯真會推坑,再次回顧,則看到了溫德斯對於「影像」和「拍攝」不變的喜好。(順便推推〈歷程與動作的連續性〉這一篇,尤其是「隧道」那一段。)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7 AM
5.
覺得用這本書來開啟2021年真好!
雖然還說不出明確的改變在哪裡,但隱約感覺到,最近觀影跟記錄感想的方式多少有受到溫德斯的影響。明明就不是讀《觀看的行為》啊XD
(補充:記錄的部份,並不是學到什麼技巧跟方法,而是在溫德斯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書寫的自由~)
6.
我:之後想照時間順序把溫德斯的作品找來看。
影友:包括《紅字》嗎?
我:對啊,看看溫德斯為什麼把它排除在A組跟B組之外!
(結果串流找不到這部QQ)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9 AM
另外分享封面插畫的IG
簡單說明畫的想法:
https://www.instagram.com/...
開箱 / 實體書的魅力:
https://www.instagram.com/...
另一個帳號專門放電影後繪(好好看 💕)
https://instagram.com/...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9 AM
我是看讀墨電子書
http://moo.im/...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19 AM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20 AM
這兩天看到相關討論:
[新聞] 綺拉奈特莉表示不再為男性導演拍攝裸露鏡 - 看板 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新聞] 綺拉奈特莉表示不再為男性導演拍攝裸露鏡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20 AM
@Scientia1896 on Plurk
Scientia 的噗裡有一段提到:
❝ 另外我覺得其實也該看一下背後脈絡,市場取向長期來說是以偏向男性為主流,有時候即使男導演能夠同理女性,但是市場機制可能仍迫使他們拍一些迎合市場內容的電影。舉例來說,拍出超帥氣神力女超人的查克史奈德,你去看他在BvS裡的鏡頭語言,就真的跟溫登在JL裡那種充滿意淫WW的取向很不同,但是查克在很早期時拍的活人生吃(2004),裡面還是不免有為了迎合市場,非常滿足異男性欲望的露胸鏡頭,而且那些鏡頭也確實毫無意義,剪掉完全不影響電影。至於女導演是這幾年來才比較多機會可以拍商業片,但仍然是少數,不少女導演拍的電影其實還是比較非主流的。 ❞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21 AM
最近在看溫德斯的書,裡頭也有類似的舉例(出自〈《納許維爾》〉這一篇):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21 AM
❝ 阿特曼對這部電影及其角色的態度與其他美國電影截然不同:他不是在剝削角色,對他而言,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們。因此,阿特曼不是只讓蓋伊在非自願的脫衣舞表演中受盡嘲笑而已,而是同時藉由呈現聚會上男人們的醜態來保護她,看他們是如何圍在小舞台邊嘲笑女孩,還一邊替女孩「歡呼加油」。他本人並不苟同這種荒淫的嘲笑,而是在最後對蓋伊的裸露抱持著更大敬意,鏡頭迅速退回遠景,將視線從蓋伊身上拉開。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21 AM
我幾天前在亞歷山大.克魯格(Alexander Kluge)執導的《強壯的費迪南》(Der starke Ferdinand, 1976)中看到的一個截然不同的例子,在該場景中,也有一個赤裸的女人,也是出於非自願,因為費迪南將包覆在她身上的毛毯扯下。你可以看到她不喜歡裸露自己,覺得自己很暴露,但是克魯格還是把鏡頭聚焦在她那對豐滿的乳房上。那便是另一種態度。 ❞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5:21 AM
suzie
@suzie19
愛
Mon, Feb 1, 2021 3:47 PM
劃線
但是大多數人都努力學習融入。尤其是因為他們記得,在他們還是天使時,特別珍視並尊重人類的一種能力:幽默。「如果還能笑得出來……」現在他們終於明白了,應用這句箴言便能體驗最高度的解放。他們在從前便注意到,如果人類太把一切都當回事,對事情其實並沒有幫助。
——〈首次描述一部無以名狀的電影〉
註記
TT 天啊 前幾天複習慾望之翼筆記時 看到當時從片中感受到關愛之情 現在透過文字又再次感受到了 溫德斯好愛人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3:48 PM
因為用mooink打字所以懶得選標點符號(且我一邊流淚)
suzie
@suzie19
Mon, Feb 1, 2021 3:49 PM
想到以前在新新的河道上看到的:幽默是生命的欄杆。(還是人生的欄杆?)
suzie
@suzie19
Sun, Mar 14, 2021 5:28 PM
suzie
@suzie19
Sun, Mar 14, 2021 5:29 PM
突然發現《希特勒:畢生志業》在NETFLIX上有欸……片名是《希特勒的崛起》。
導演跟年份都一樣,德文片名是《Hitler - Eine Karriere》,英文片名是《Hitler: A career》。
Hitler – Eine Karriere | Netflix
載入新的回覆
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
by Wim Wenders
看書籍簡介,「溫德斯談電影」原本是三部曲,分別為:《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台灣譯本則是把《情感創作》和《影像邏輯》合成一本出版,《觀看的行為》單獨出一本。
這本譯註還不少,我看到其中一個譯註是:「本篇溫德斯以虛虛實實的筆調、「交叉剪輯」(crosscut)的手法,改寫了文中幾部西部片的劇情。」
就覺得翻譯這本書也真是不簡單啊……(且前面還提到超多樂團跟歌手XD)
2.
之前看電影時沒有特別想追完溫德斯的作品,也覺得還不到重看的時機,但看這本書的時候,每多看幾頁,我就更加喜歡他,常常一邊劃線一邊想,這個人真的好可愛又好溫柔,有時又很犀利~完全被圈粉 🤣
3.
有一篇是他在柏林影展看了《希特勒:畢生志業》後寫的文章,這部紀錄片以原始影音製作而成,溫德斯很不喜歡,也可以感覺到同場觀眾的困惑和尷尬。為了找出是什麼讓自己這麼不快,他又帶著錄音機去看了第二次,然後寫文章分析這部片的問題出在哪裡。
啊關於這點,我真的……超喜歡的!!! ><
《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收錄了溫德斯從22歲到42歲的文章和訪談,最後一篇〈天使的氣息〉中提到:
❝ 我在偶然的情況下,寫了第一篇評論,就在我於克諾克賭場看完麥可.史諾(Michael Snow)執導的《波長》(Wavelength)之後。這部電影沒有太多支持者,大多數人看到一半就都離場了,而我則是出於辯護為它寫了一篇文章。該文章是為了投稿《電影評論》雜誌所寫;漢德克在那工作,我請他幫忙轉介,也因此產生了繼續寫下去的興致,當時壓根兒不認為自己會是個導演。 ❞
❝ 大部分的觀眾出於抗議而退場。那些把電影看完或者在第二次播映時又看了第二遍的人則沉默著。太驚人了,某個人拍出一部迷人的佳作,花了四十五分鐘之久只拍了一間帶窗戶的房間。 ❞
第一次看到這段時,只覺得溫德斯真會推坑,再次回顧,則看到了溫德斯對於「影像」和「拍攝」不變的喜好。(順便推推〈歷程與動作的連續性〉這一篇,尤其是「隧道」那一段。)
覺得用這本書來開啟2021年真好!
雖然還說不出明確的改變在哪裡,但隱約感覺到,最近觀影跟記錄感想的方式多少有受到溫德斯的影響。明明就不是讀《觀看的行為》啊XD
(補充:記錄的部份,並不是學到什麼技巧跟方法,而是在溫德斯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書寫的自由~)
6.
我:之後想照時間順序把溫德斯的作品找來看。
影友:包括《紅字》嗎?
我:對啊,看看溫德斯為什麼把它排除在A組跟B組之外!
(結果串流找不到這部QQ)
簡單說明畫的想法:
https://www.instagram.com/...
開箱 / 實體書的魅力:
https://www.instagram.com/...
另一個帳號專門放電影後繪(好好看 💕)
https://instagram.com/...
http://moo.im/...
[新聞] 綺拉奈特莉表示不再為男性導演拍攝裸露鏡 - 看板 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新聞] 綺拉奈特莉表示不再為男性導演拍攝裸露鏡
Scientia 的噗裡有一段提到:
❝ 另外我覺得其實也該看一下背後脈絡,市場取向長期來說是以偏向男性為主流,有時候即使男導演能夠同理女性,但是市場機制可能仍迫使他們拍一些迎合市場內容的電影。舉例來說,拍出超帥氣神力女超人的查克史奈德,你去看他在BvS裡的鏡頭語言,就真的跟溫登在JL裡那種充滿意淫WW的取向很不同,但是查克在很早期時拍的活人生吃(2004),裡面還是不免有為了迎合市場,非常滿足異男性欲望的露胸鏡頭,而且那些鏡頭也確實毫無意義,剪掉完全不影響電影。至於女導演是這幾年來才比較多機會可以拍商業片,但仍然是少數,不少女導演拍的電影其實還是比較非主流的。 ❞
但是大多數人都努力學習融入。尤其是因為他們記得,在他們還是天使時,特別珍視並尊重人類的一種能力:幽默。「如果還能笑得出來……」現在他們終於明白了,應用這句箴言便能體驗最高度的解放。他們在從前便注意到,如果人類太把一切都當回事,對事情其實並沒有幫助。
——〈首次描述一部無以名狀的電影〉
註記
TT 天啊 前幾天複習慾望之翼筆記時 看到當時從片中感受到關愛之情 現在透過文字又再次感受到了 溫德斯好愛人
導演跟年份都一樣,德文片名是《Hitler - Eine Karriere》,英文片名是《Hitler: A 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