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蕉女✌
電影
《好好拍電影》 (Keep Rolling)
https://images.plurk.com/7pirhEZGLLeKpG9Sj0XafU.png
好好看...... 而且很動人。許鞍華是我很喜歡的香港導演之一,她也是全球首位獲頒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
首部劇情長片《瘋劫》一鳴驚人,成為香港新浪潮的前衛人物,但是《傾城之戀》和《書劍恩仇錄》的負評讓她陷入低潮,直到《女人四十》又站上巔峰,橫掃金馬和金像獎。許鞍華拍的是人文情懷,她拍越南三部曲談難民的處境,又拍《天水圍的夜雨霧》反映失能的香港家庭,而後拍《桃姐》講述香港社會老化的情狀。
如今純港片已經近乎絕跡,許鞍華也開始拍合資片,但《明月幾時有》卻在主旋律外衣下隱隱透露著香港草根階級革命的隱喻。
許鞍華的人生,似乎與香港的變化重疊在一起。
天之蕉女✌
我真的很喜歡許鞍華一直走來走去.......大概就是這樣一直走,所以她拍香港總能拍出一股本土的人文情懷。
要說印象特別深刻的片段,其中之一是她帶媽媽去養老中心,結果出包撲空,只好說服媽媽一起去喝咖啡吃點心。回顧許鞍華的童年,她跟母親的關係並不好,少年時期不能明白母親為什麼沉默寡言,長大後才發現母親是日本人,承受著異族的壓力。
這剛好將家族史、國族史和香港的歷史綁在一起,她與母親的矛盾,正好也是日本和中國的衝突矛盾,而異鄉人的身分,也隱隱折射到香港的難民議題上。
《客途秋恨》是她和母親的一種和解,《桃姐》和《天水微的日與夜》觸及到香港社會的老年生活,《千言萬語》、《天水圍的夜與霧》和越南三部曲則是能反映出香港社會和政治的變化。
天之蕉女✌
另外電影簡短帶到《明月幾時有》的宣傳行銷,當許鞍華北上內地,中國方面請她依著電影順便祝賀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把《明月幾時有》的政治意味包裝得更加濃重,由她一位香港導演的口中說出,也更具一番意義。但許鞍華拒絕了,關於電影的提問她知無不答,但要她在電影以外為中國的主旋律宣傳推波助瀾,她要翻臉。
同樣的情況反映在導演文念中身上,當中國有人想出資買斷《好好拍電影》,但內容勢必要修改,文念中拒絕了,如果內容需要依照中國的那套標準來行事,《好好拍電影》大概也就走味了。
天之蕉女✌
醒來還想多講幾句
我覺得香港很特別,這個城市充滿移民,而九七回歸這件事直到今日都還在討論,後來已經是「後九七」的論述。香港導演似乎或多或少都會拍到關於移民的故事,諸如關錦鵬《三個女人的故事》、張婉婷的移民三部曲和王家衛的《阿飛正傳》。許鞍華早期也不斷在這個議題中挖掘,無論是半自傳的《客途秋恨》、越南三部曲和《極道追蹤》,甚至《男人四十》的尋根對話,都表現出一種流離的不定性,雖然看似要連回中國,卻也因為香港獨特的地緣和政治關係,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似乎要從異國看回香港,也要從香港看向異國,才能慢慢看清這個城市的面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