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 far niente」是「無所事事之美」的意思。聽我道來──傳統來說,義大利人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著勤奮工作的人,尤其是那些長期受苦的勞動者,即所謂「braccianti」(因為他們除了手臂﹝braccie﹞的蠻力能幫助他們倖存於世外,別無所有,故名)。但即使在艱苦勞動的背景下,「無所事事」始終是大家抱持的一個義大利夢想。無所事事的美好,是你全部工作的目標,使你備受祝賀的最後成果。你愈是閒暇舒適地無所事事,你的生活成就愈高。你也不見得要有錢才能體驗其中奧妙。另有一個美妙的義大利措辭:「l’arte d’arrangiarsi」──「無中生有的藝術」。將幾種簡單配料變成一場盛宴,或是幾個聚在一起的朋友變成一場喜慶的藝術。任何有快樂天賦的人都能上手,這並非有錢人的玩意兒。
有一天傍晚,我們說起嘗試安慰悲苦之人時所用的片語。我告訴他,在英語中,我們時而說:「我到過那裡。」(I’ve been there.)一開始他並不懂──「我到過哪裡」?但我解釋說,悲痛有時宛如一個特定地點,時間地圖上的一個座標。當你站在悲傷之林,你無法想像自己走出林子,去到某個更好的地方。但若有人告訴你,他們自己曾站在相同的地方,而今已走向新的生活,這有時會帶來希望。
「所以悲傷是一個地方?」喬凡尼問道。
「有時,人們在那兒居住多年。」我說。
喬凡尼回過來告訴我,義大利人表示同情的時候說「L’ho provato sulla mia pell」,意思是「我的皮膚領教過」。其意味,我曾受過這樣的傷或留下這樣的疤,我完全清楚你內心的掙扎。
因為近期意想不到的問題、汲汲營營的忙碌、冷冷清清的天氣(理由真多),想看點能在腦中體驗別人的人生同時又兼具娛樂性的故事。
108則享樂與平衡的故事,享受人生、體驗人生、熱愛人生!
她在小時候有個夢想: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是兒女成群的媽媽。但在30歲以後,她才發現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
這是女性對自己的覺醒,當然也是對自己困惑的開始。為什麼我想要的,和原來的世俗標準都不一樣?既然如此,不如享受自己的最佳身心暢快計畫!
(應該是吧?對這不熟悉)的意義,感覺得到別有巧思但具體也說不上來。作者更把108三等分給「三個 I 」——Italy、India、Indonesia 三個 I 開頭的國家,也是作者這趟旅程的目的地。
◎好吃!義大利:以前我們尋求娛樂,這裡的人尋求快樂
在令人疲憊的婚姻結束之後,作者在義大利、印尼、印度等三個不同國度之間尋找自己。108個短篇象徵了靈魂探索、自我發現之旅:到義大利品嘗感官的滿足,在世上最好的披薩與酒的陪伴下,靈魂就此再生。她再到了印度,與瑜珈士的接觸,洗滌了她混亂的身心。峇里島上,她尋得了身心的平衡。
在義大利極盡吃喝的享受後,作者忽然有了罪惡的感覺,這個感覺的出現,讓她害怕:既然我擔心罪惡,為何我還要放假?原來,以往我們是在耗費心神後,才去尋找「休閒娛樂」,然而,有人正是以「無所事事的生活」為最高目標!
作者到了印度,學習瑜珈與禪坐,這是人人對於印度習以為常的印象,也似乎是到了印度該去學習的事,但是她其實不喜歡每日早晨之後古魯梵歌的詠唱。外在的標準是教導我們必須忍受,或努力學習外界「認為對的事」,但是只有「勉強忍耐」一個方法嗎?既然得面對「不愉快」,不如學習體驗人生吧!
作者以為走出平常的生活是追求自由,沒想到和峇里島人相比,只是更顯得自己的步調混亂!在峇里島,人們最常問外來客的問題是:「你要去哪裡?」、「你從哪裡來?」、「你已婚嗎?」,三個問題表現了峇里島人相當注重自己的人生定位:了解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與上天的關係,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前1/3,義大利
畢竟是天天吃吃喝喝的歡快享樂生活,可以讀得很快速當然同時也很餓,又是麵食又是披薩,在每則紀錄裡都得出現好幾回,甚至作者還在這神奇的地方結識一位不小心想到人就會肚子餓的 Spaghetti 先生(地球人的姓名真是無奇不有!透過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如此一位拉來一位的相識過程,儘管語言不完全相通,仍能有合拍的新朋友陪伴,感覺真好。
雖說作者一開始說明了瑜珈和禪坐並非包含在特定宗教教義和儀式內,只是一種有助於自身信仰和接近神的手段,但對於神保持著懷疑態度的我而言,前段實在有些難以理解,但隨著從世界各地前來的各色人們和作者的交集,彼此間的對話讓發展變得蠻有意思,尤其德州查理總是一針見血點出癥結所在(好喜歡他幫作者取的食品雜貨暱稱XD
小時候曾去過峇里島,當然目的和作者不同,和追尋身心靈的平衡絲毫關係都沒有,僅只是一般觀光客走馬看花旅遊行程,但還是記得當地人總是笑吟吟地表情,當然啦,觀光客即肥羊、盤子、行走的錢包嘛XD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到這座擁有美好海灘的島過去血腥好戰的歷史,以及注重自己、家庭和神之間關係和定位的文化,所建構起現今的峇里社會,這從藥師賴爺和他出席主持峇里人各年齡階段的神秘繁複儀式即可看出其影響之重。
義大利
但為什麼每件事都必須是實用的?多年來,我一直是個勤勉的小兵──上班;總是準時完成工作;照顧我的親人、我的牙齦、我的信用紀錄;投票等等。難道這輩子只是關乎完成責任?在這黑暗的失落期,我還需要什麼正當理由去學義大利語,除了這是我此刻所能想到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唯一事情?而無論如何,想學習語言也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目標。又不是像三十二歲的人說:「我要成為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首席女主角。」學習語言,是你真正做得到的事情,於是我報名參加某推廣教育(亦稱離婚女子夜校)的課程。我的朋友們覺得很逗趣。我的朋友尼克問說:「妳幹嘛學義大利語?是不是為了──萬一義大利再次侵犯衣索比亞,而且這回成功的話──妳可以誇說妳懂得這兩個國家的語言?」
「所以悲傷是一個地方?」喬凡尼問道。
「有時,人們在那兒居住多年。」我說。
喬凡尼回過來告訴我,義大利人表示同情的時候說「L’ho provato sulla mia pell」,意思是「我的皮膚領教過」。其意味,我曾受過這樣的傷或留下這樣的疤,我完全清楚你內心的掙扎。
瑜伽是一種自我控制,努力不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思索過去、擔心未來,讓你去尋找一個「恆在」的處所,泰然自若地從那兒觀察自己和周遭一切。唯有從這種平心靜氣的觀點,才能明白世界的真實性質(以及你本身的真實性格)。
讀到「安特瓦信」的描述時,我興奮至極,發出一小聲驚嘆表示認可。「這是我的用詞,寶貝!」在現代,原始森林一景自然是用在比喻上,而邊境也是比喻用法。但你仍能住在那裡。你仍能住在舊思維和新體悟之間,永遠處於學習狀態。就比喻的含意來說,這個邊境不斷移動──當你朝向自己的學習和理解推進時,這片未知的神祕之林始終在前方數呎之處,因此你必須輕裝上路才趕得上。你得保持移動、變化、靈活的狀態。甚至滑溜。
愛向來是複雜的事。可是人類總得嘗試彼此相愛,甜心。我們必須偶爾心碎。心碎是好兆頭。表示我們已經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