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5:21 AM
Mon, Dec 21, 2020 1:25 PM
6
1
【感想】
德古拉
驚情四百年
真愛不死
吸血鬼
極多劇透注意
借維基的海報。
1992年《吸血鬼:真愛不死》基於1879年伯蘭史杜克《德古拉》一書改編的電影。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5:26 AM
Sat, Jan 6, 2024 4:28 AM
📓
黑暗系作品考察目錄
📣
德古拉城堡
感想主要提幾個綱要。
1. 服裝和視覺設計:超前衛的愛心頭吸血鬼。
2. 我個人主觀想法:這部與原作之間的極大差異性。(免不了又要借
米勒教授
這篇論文。)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5:32 AM
Sat, Jan 6, 2024 4:28 AM
【服裝和視覺設計】
經典電影-《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 – Dracula's Castle 歌德古堡
偷懶個,歡迎參考這篇,作者寫得很清楚。石岡瑛子老師的設計相當前衛,德古拉的愛心髮型實在有夠???太可愛了吧
。露西的傘蜥蜴亡者新娘套裝也是???
不過當德古拉回春成年輕男子,來訪倫敦誘拐米娜時,倒是變回充滿當代風情的古典帥氣了。
有一點我覺得石岡瑛子老師用得挺精確──紅色。血液與血液交換,是本故事主要骨幹,她運用的紅色大幅代替原作單純形容德古拉全身從頭黑到尾的調性。
純然凜冽的黑暗中,又摻入了血的溫熱。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5:37 AM
Mon, Dec 21, 2020 10:01 AM
感想重點都集中於第二項。
雖說這部評價以吸血鬼電影來看,回饋幾乎是多方看好。個人的話,細微思考分析,當然相較於多數摻有吸血鬼作為重點元素的電影,更為優秀。要恐怖有恐怖,要浪漫有浪漫,有劍拔弩張也有坦蕩赴死,要桃色性愛亦不惶多讓。整體視覺設計又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主演員群的神情入戲。
還有青澀的基努李維!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5:43 AM
Mon, Dec 21, 2020 12:14 PM
然而綜觀來說,不知道本片算是好看還不好看,倒也很神奇地能跟著導演安排的節奏,把劇情全盤理順一回。
被說得簡直要陳腔濫調的德古拉=弗拉德III。原作說實在僅提到一小段明確提出此兩名稱關聯的段落,其他繞著弗拉德III相關的敘事,主要著墨在被稱為Dracula這個家族(德古拉總言我族)在喀爾巴阡山脈的前後歷史,特別是德古拉本人說,與凡赫辛把德古拉及其族人拿出來說的兩段對比。凡赫辛解釋的作用是為了
讓德古拉殲滅小隊理解他們要面對的吸血鬼多麼邪惡必須被剷除
。
因此片中前面附加的歷史旁白……別說有什麼尋找數百年間生離死別的情人這件事。米娜在原作和德古拉一點關係也沒有。她只是被德古拉當作「對德古拉殲滅小隊的報復」,所以才初擁並有了交換血液吸食的行為。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5:54 AM
Mon, Dec 21, 2020 9:41 AM
德古拉在原作裡是一個純然邪惡的存在。
因為是純粹的邪惡,除了史杜克幻想式地附加了弗拉德III的背景,到了後續改編,反而可以任意添加其他幻想情節和橋段。但這舉動這也無可避免使得當弗拉德III數度被牽扯上,原本就讓人無法容忍的邪惡吸血鬼,這對將弗拉德III視為該民族記憶中英雄而傳頌的人們來說,也是種不可抹滅的傷害吧。
有時候想著改編者增加了會讓人心軟,並對愛忠貞不渝的故事,或是其他比較妥當的理由,是否除了比較容易吸引市場以外,更多也可以稍微挽留住閱聽者的心。為了弗拉德、德古拉和吸血鬼這三個糾纏不清的名詞,特意去查清楚背後真正的歷史脈絡、書中虛實並換位思考。
畢竟人總是因為在意而記憶,為記憶而尋覓。
(然後就尋覓到不小心入了知識深淵)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6:03 AM
Mon, Dec 21, 2020 9:54 AM
另外,此處可看出諸如《永咒傳奇》等作品,許多作品是被原作往後的陸續改作的影響更多,《永咒》裡的米娜也是蜜蕊娜的轉生。
之前尋到研究德古拉一書,及吸血鬼傳說多年的米勒教授所撰寫之文章(上面綱要提到的連結)。討論主題就是《德古拉》一書一直被後世評論所耳提面命的「性」。1992年這齣從性角度切出去拍攝的視角和觀點不少,我中途偶爾也會out出去思考「原作有這麼性感露骨的描寫嗎」?譬如露西被德古拉吸血時,同時也明確以動作進行性行為,但書中文字在我印象中不是這麼直接。到底是真實影射還是捕風捉影呢?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6:03 AM
Mon, Dec 21, 2020 9:55 AM
這也是為何發現米勒教授的論文時,覺得如獲至寶的原因。我想除了愛戀吸血鬼故事,更深入些去明白他們引用的歷史背景和素材外,再重要的是,歷經一百多年間的評價和流變,是如何被演繹成現在所看見的樣貌,又怎麼在這百年間反映出「評論者們因應各時代潮流的價值觀,將各自的解讀投射在作品上」。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6:06 AM
Mon, Dec 21, 2020 9:56 AM
說起來令人悲憫又嬌媚的露西呀。
原作裡凡赫辛曾說道:「可憐的亞瑟(露西的未婚夫)在葬禮致詞說他輸血給露西好似兩人已成婚,卻不知道我們危急時都曾輸血給露西,這樣說出去豈不等於露西嫁了四次先生?」
(大意上是這樣)
我以為的吸血和輸血,某些時候包含性愛,某些時候只是吸血鬼單純飢腸轆轆。不過讀取評論時,經常會看到每段被各時代放大檢視。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6:50 AM
Mon, Dec 21, 2020 10:00 AM
以上都先重新把敘事詞理順了。
到時候完整文章再放巴哈Link一起連結。
片中蓋瑞‧歐德曼飾演返回青春的德古拉,遊蕩倫敦街頭,穿著符合霧都審美的端莊嚴謹,誘惑米娜三番兩次幽會時,一再製造出浪漫和詭譎揉合的氣氛。
你們把強納森擺哪裡XD
這段可以說是吸血鬼的德古拉,是否與生俱來有種魅惑催眠的能力?不用特意使用手勢展現法術,而是自然而然將被迷惑者帶入其境,使得原本堅定不移、不為其所動的米娜,也忍不住被蠱惑。
米娜沒有出軌喔。她只是和德古拉吃個晚餐,看個電影而已。不過不曉得那年代,這樣單獨和非未婚夫出門的女性,有沒有被視為不好的舉動。
世風嚴謹但應該規條內不在此限。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1:04 PM
說一下露西。原作中直接接觸露西的第一人稱日記,輕易感受到她的天真爛漫。電影版的表現則是個天真,卻擅長周旋於傾慕自己的男子們之間。
印象中有位寫了數百本世界名著介紹及評論,並自行建立網站起來的作家Eric McMillan,在《德古拉》的評論裡寫道:「故事中,原本設定的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描述貧乏,除了第一部強納森的描述外,也幾乎沒有帶領讀者真正參與到德古拉的事件,女角基本有著純正高潔的品格,而男性幾乎都堅定而真實。」
Dracula - The Greatest Literature of All Time
第四段的敘述↑↑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1:06 PM
偶然有追蹤到該位的推特,改天再補回連結。以自己閱讀來看,原作裡的男女的確是品行優良的有些不太真實,說實在把各位的職業頭銜撤掉可能除了凡赫辛稍微古里古怪的個性,其他人,嗯,要嘛是因為使用地位權勢之便的工具貴族亞瑟,再不然就是其實只比其他人習慣特殊點,用個留聲機錄有聲日記的醫生。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1:12 PM
這也很可能是促成這部電影之所以廣獲好評的原因,《真愛不死》用激烈明確的個性劃分角色表現的態度,之於愛情,之於友情與競爭者,之於敵人。看過電影會覺得凡赫辛真的怪胎老頭,醫生很保守,有開拓精神的美國人昆西很強硬,還有身為貴族的亞瑟自視甚高,脾氣很傲。
舉個例子,原作裡的亞瑟發現未婚妻露西快死不活時,他只是乖乖地聽話也不聞其原因就讓凡赫辛把他血輸給露西;電影版的亞瑟光是看到他們出現在未婚妻閨房直接暴怒XD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Mon, Dec 21, 2020 1:13 PM
Tue, Dec 22, 2020 3:12 AM
結果寫下去就飆一堆(挖洞),不說了不說了
[達人專欄] 美國哥德改編電影《吸血鬼:真愛不死》(驚情四百年) - 巴哈姆特
喔耶
載入新的回覆
極多劇透注意
借維基的海報。
1992年《吸血鬼:真愛不死》基於1879年伯蘭史杜克《德古拉》一書改編的電影。
📣 德古拉城堡
感想主要提幾個綱要。
1. 服裝和視覺設計:超前衛的愛心頭吸血鬼。
2. 我個人主觀想法:這部與原作之間的極大差異性。(免不了又要借米勒教授這篇論文。)
經典電影-《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 – Dracula's Castle 歌德古堡
偷懶個,歡迎參考這篇,作者寫得很清楚。石岡瑛子老師的設計相當前衛,德古拉的愛心髮型實在有夠???太可愛了吧
不過當德古拉回春成年輕男子,來訪倫敦誘拐米娜時,倒是變回充滿當代風情的古典帥氣了。
有一點我覺得石岡瑛子老師用得挺精確──紅色。血液與血液交換,是本故事主要骨幹,她運用的紅色大幅代替原作單純形容德古拉全身從頭黑到尾的調性。
純然凜冽的黑暗中,又摻入了血的溫熱。
雖說這部評價以吸血鬼電影來看,回饋幾乎是多方看好。個人的話,細微思考分析,當然相較於多數摻有吸血鬼作為重點元素的電影,更為優秀。要恐怖有恐怖,要浪漫有浪漫,有劍拔弩張也有坦蕩赴死,要桃色性愛亦不惶多讓。整體視覺設計又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主演員群的神情入戲。
還有青澀的基努李維!被說得簡直要陳腔濫調的德古拉=弗拉德III。原作說實在僅提到一小段明確提出此兩名稱關聯的段落,其他繞著弗拉德III相關的敘事,主要著墨在被稱為Dracula這個家族(德古拉總言我族)在喀爾巴阡山脈的前後歷史,特別是德古拉本人說,與凡赫辛把德古拉及其族人拿出來說的兩段對比。凡赫辛解釋的作用是為了讓德古拉殲滅小隊理解他們要面對的吸血鬼多麼邪惡必須被剷除。
因此片中前面附加的歷史旁白……別說有什麼尋找數百年間生離死別的情人這件事。米娜在原作和德古拉一點關係也沒有。她只是被德古拉當作「對德古拉殲滅小隊的報復」,所以才初擁並有了交換血液吸食的行為。
因為是純粹的邪惡,除了史杜克幻想式地附加了弗拉德III的背景,到了後續改編,反而可以任意添加其他幻想情節和橋段。但這舉動這也無可避免使得當弗拉德III數度被牽扯上,原本就讓人無法容忍的邪惡吸血鬼,這對將弗拉德III視為該民族記憶中英雄而傳頌的人們來說,也是種不可抹滅的傷害吧。
有時候想著改編者增加了會讓人心軟,並對愛忠貞不渝的故事,或是其他比較妥當的理由,是否除了比較容易吸引市場以外,更多也可以稍微挽留住閱聽者的心。為了弗拉德、德古拉和吸血鬼這三個糾纏不清的名詞,特意去查清楚背後真正的歷史脈絡、書中虛實並換位思考。
畢竟人總是因為在意而記憶,為記憶而尋覓。
(然後就尋覓到不小心入了知識深淵)之前尋到研究德古拉一書,及吸血鬼傳說多年的米勒教授所撰寫之文章(上面綱要提到的連結)。討論主題就是《德古拉》一書一直被後世評論所耳提面命的「性」。1992年這齣從性角度切出去拍攝的視角和觀點不少,我中途偶爾也會out出去思考「原作有這麼性感露骨的描寫嗎」?譬如露西被德古拉吸血時,同時也明確以動作進行性行為,但書中文字在我印象中不是這麼直接。到底是真實影射還是捕風捉影呢?
原作裡凡赫辛曾說道:「可憐的亞瑟(露西的未婚夫)在葬禮致詞說他輸血給露西好似兩人已成婚,卻不知道我們危急時都曾輸血給露西,這樣說出去豈不等於露西嫁了四次先生?」
(大意上是這樣)
我以為的吸血和輸血,某些時候包含性愛,某些時候只是吸血鬼單純飢腸轆轆。不過讀取評論時,經常會看到每段被各時代放大檢視。
到時候完整文章再放巴哈Link一起連結。
片中蓋瑞‧歐德曼飾演返回青春的德古拉,遊蕩倫敦街頭,穿著符合霧都審美的端莊嚴謹,誘惑米娜三番兩次幽會時,一再製造出浪漫和詭譎揉合的氣氛。
你們把強納森擺哪裡XD這段可以說是吸血鬼的德古拉,是否與生俱來有種魅惑催眠的能力?不用特意使用手勢展現法術,而是自然而然將被迷惑者帶入其境,使得原本堅定不移、不為其所動的米娜,也忍不住被蠱惑。
米娜沒有出軌喔。她只是和德古拉吃個晚餐,看個電影而已。不過不曉得那年代,這樣單獨和非未婚夫出門的女性,有沒有被視為不好的舉動。
世風嚴謹但應該規條內不在此限。
印象中有位寫了數百本世界名著介紹及評論,並自行建立網站起來的作家Eric McMillan,在《德古拉》的評論裡寫道:「故事中,原本設定的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描述貧乏,除了第一部強納森的描述外,也幾乎沒有帶領讀者真正參與到德古拉的事件,女角基本有著純正高潔的品格,而男性幾乎都堅定而真實。」
Dracula - The Greatest Literature of All Time
第四段的敘述↑↑
舉個例子,原作裡的亞瑟發現未婚妻露西快死不活時,他只是乖乖地聽話也不聞其原因就讓凡赫辛把他血輸給露西;電影版的亞瑟光是看到他們出現在未婚妻閨房直接暴怒XD